高等教育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高等教育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等教育知识

知识社会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公平也一直是人们始终不渝的追求。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生产与创新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社会中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某些或更高程度的高等教育,它呼唤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面对知识社会对人才和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策略发挥政府、社会、高校的合力,促使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知识社会 高等教育公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在知识社会,知识、创新成为社会的核心,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知识社会中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某些或更高程度的高等教育。而知识发展水平在区域竞争中存在着的诸多差距,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上。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2009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0个省、市、区2952名公众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中,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1]因此,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是知识社会的诉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高等教育公平与知识社会诉求相契合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界定

    公平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不懈动力。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追求教育公平也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1866年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个公民的真正利益,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的一项平等权利”。[2]然而教育公平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现今教育公平理论认为,教育公平包括:第一、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受教育机会面前应受到同等对待。第二、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教育制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让每个社会成员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第三、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每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并得到发展。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公平涵义的界定,大多也都是以对教育公平概念的认识作为基础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高等教育公平“即高等教育权利平等或机会均等”、“是教育利益分配的合理公正”、“是对高等教育现象的评价或价值判断”。这些观点基本上是从法律、经济或伦理等角度作出的考察和界定,都具有其独特视角和合理成分。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公平一个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从高等教育对象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公平可以界定为:处在同一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个体,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获取均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享有共同的高等教育资源与过程,最大限度地获取期待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结果。

     (二)知识社会的鲜明特征

阅读全文

民办高等教育教师知识管理研究

摘要:

进入2000年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充分运用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伴随越来越多的民办高等教育竞争,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确定民办高等教育成败的因素。而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民办高等教育是否拥有的高素质人力资源。而民办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又取决于教师知识的管理。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民办高等教育;教师知识管理

高等教育教师是高校教学知识生成与创新的中坚力量,从人力资源管理对教师知识的有效管理,将促进民办高校教学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了解和掌握教师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民办高等教育提高教师素养有效手段。

一、高等教育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

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就是教育,同时高等民办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的培养,中国大学一般来讲有四个任务,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但是根本的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当今社会愈来愈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认真落实学生参与实践、推动在校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习环节来完成的。因此,高等教育教师的知识管理是高等教育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web4.0和工业4.0的来临,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与创新在大数据时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教师知识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更加不可取代。

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摘要: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核心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与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现代化的姿态迎接机遇与挑战。文章由知识经济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论述,并深入分析了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必须在知识创新中处于领先位置,尤其创新人才更是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高等学校由于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其地位和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既要传授知识、发展科学技术,又要追求知识创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肩负起这一重任,高等教育必须主动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创新”为首要理念,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这么说,知识经济为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机遇,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着许多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处理不好,便会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阻碍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发展路径。

一、知识经济的界定及特点研究

对知识经济的界定,学术界的认识比较一致。从整体来看,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创造、流通、分配、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其不同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也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与经济简单组合的产物,而是一种将知识和信息作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型经济。从特征方面分析,知识经济首先是信息化经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对于主要的劳动者而言,并不是谁拥有了资源或者拥有了社会财富就是成功的,而是强调一种知识和信息的良性互动。其次,知识经济是智力经济。资本、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再也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相反,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成为重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看重。

二、从知识经济视角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初步实现,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也缺乏提供科学教育的服务体系,无论从普及化、市场化还是终身化等角度分析,不难发现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既要重视基础,又要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强调的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相差甚远。事实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与人合作。第二,教育内容与方法不够合理。一直以来,高校扩招都是高等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平衡等因素也使得“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从知识经济的实际分析,不难发现各高校教育内容设置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发展要求。正确的做法是,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传授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拥有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文化素质,逐步拓展知识领域。在教学方法上,单纯地依靠考试来测量学生获得知识程度的传统考试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需求。所以,在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应注重使用“启发”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同时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与改革

摘要: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因此,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也应当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立足于当前社会现状,进行相应的改革与提升。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同样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应当认识到,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并非是一个封闭独立的系统,而是一个与高校具体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体系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管理系统。高等教育注重知识,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而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理念与注重知识、注重创新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正相符合。所以,高等教育改革应当抓住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良好契机,不断创新,促进自身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管理;改革

高等教育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为社会发展和知识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知识经济以“知识”为最主要的特质,而高校是管理、传播和研究知识的重要场所,所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改革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分析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化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智力和文化等无形要素作为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而信息文化产业又是市场中发展最快、产值最高的突出产业。由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知识、信息和文化等要素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知识、文化等要素的关系愈加紧密。知识成为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最重要的资本要素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涌入社会市场,带来了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知识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正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再仅仅依靠劳动力的增加和资本的大量投入,而是越来越依靠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文化的创新等。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将逐渐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性特征

阅读全文

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与出路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这种学科危机既来源于外部的学科建制,也与高等教育学内部有关。高等教育学想要突破学科危机,不仅需要政府减少对高校的直接干预,落实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教育再学科化;也需要高等教育学从内部确立学术自信,结合理论与实践,强化服务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并以多学科的视角重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范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科危机;出路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建成一批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其中,“双一流”建设项目明确列出了465个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再加上教育部启动了第四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为了争取双一流学科,各种整合资源,对一些发展较弱的学科或者对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不大的学科,进行除名或者合并,表现出一种“二进制”的思维:要么成为一流学科,要么被撤并。作为一门年轻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就面临这样的困境,2016以来有大量的综合院校撤去了教育学院,而这些学院大多依托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而存在。这种现象引起了高等教育从业者的恐慌,那么高等教育学的危机究竟缘自什么?高等教育学及其学术共同体应当如何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挑战?

1何谓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

关于学科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学科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可以看作是系统知识的一种分类;第二可以看作是大学专业中的其中之一。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则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高等教育内部的知识;另一种来自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学的影响。具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作为学科建制的高等教育学,它深受国家学科制度的牵制;二是作为知识形态的高等教育学,它与高等教育的学术共同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伍红林认为高等教育学面临着“内忧”和“外患”,“内忧”指作为高等教育学母学科的教育学,至今也因为没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理论体系而饱受争议,作为二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也深受其影响;“外患”指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均对高等教育学有所涉猎,因此高等教育学也时常成为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还有学者依据危机对学科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分为发展性危机和生存性危机:发展性危机尽管对学科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上看如果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弥补学科的不足,不断完善自身;而生存性危机则关系着一门学科是否存在,决定着该学科的命运。

2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的原因分析

2.1学科危机的制度分析

阅读全文

高等教育管理以人为本探索

摘要: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应更加重视人本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论述了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教育管理中应培育善于学习的良好风尚、营造崇尚真善美的学术氛围、坚持以学生为本等建议,以便更好地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

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管理;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在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便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为我国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高等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功能定位的要求

阅读全文

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研究

摘要: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文章阐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组成部分,是中医药现代化基础,是中医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文章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指出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可以从把握方向、建设教师队伍、改善条件、创新驱动等方面推进。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

今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两个文件同时颁布。两个文件的颁布,吹响了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军号角,指明了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文件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1]。中医药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实现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意义,认识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认识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实施路径,有利于加速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

1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意义

1.1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2]。在这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中医药是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产业事业融合,覆盖全生命周期、覆盖全人群的行业,包括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产业、科研、文化六个领域。毫无疑问,中医药现代化也应包括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产业、科研、文化等六个领域的现代化,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医药现代化是不完整的现代化。

1.2中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基础

阅读全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育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和理解

加拿大著名学者JaneKnight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应对全球化影响同时,保持民族发展特色的积极响应。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根本动因,也表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般性概念的形成必然基于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自适应发展和响应的一个复杂动态过程。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世界范围内掀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从相关的文献看来,不同学者、国际组织与政策制定者等总是依据自己所处的民族国家背景与研究旨趣来描述教育国际化的话语,构筑自己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本性概念框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概念一开始就孕育在早期各种文化交流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因此,国际化话语的个体研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范畴的题中之义,是其之所以成为“国际化”的重要组成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需要廓清高等教育国际化范畴,也才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推动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对于当代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必须有历史的视野,必须在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其本质及其规定。Knight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阐释为教育界普遍认可。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范畴建立于概念的历时和共时研究基础上。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诠释以及现实中一系列国际化的实践形式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的国际性不断增强。作为后发国家,且高校体系庞大复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我国的高等院校需要审时度势地应对世界性的教育变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本文认为,结合我国高校的本质特征,切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层面去思考和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可以避免笼统化、简单化和片面化的认识。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育

对于培养面向国际舞台人才的高等院校,首先要保证学生经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培训后能够适应国际活动的语言环境,了解跨区域的社会文化,以帮助顺利完成工作与任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以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欧美代表性国家以语言学习为媒介的对于全球化意识的培养都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也势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对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理念的导向

21世纪,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带来国际间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对高等教育的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使我国高等教育融入这种人才竞争之中。发达国家把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战略。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更需要国际化,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我国已在此过程中做出了战略性的规划,很多高校也已开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2010年7月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规划和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重点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由此可见,“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这也是解决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和定位不够清晰的一个办法。“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面。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要求、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将需要进行革命性的调整。这其实也是大学英语界期待已久的根本性的变革。”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致力于培养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宏观取向,提供了时代的教育理念。支持、适应、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时代的背景下才能为培养具有开阔的世界视野、国际性意识、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创造基本条件。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国际化意识和理解、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需要融入到日常的英语教育中以提高院校英语教育的国际化平台;英语课程需要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体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课堂授课、讲座、课外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训、自主学习平台等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明确和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和目标。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