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设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干扰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干扰设计论文

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抗干扰对策

【摘要】在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该类设备在使用环节极易受各类因素的干扰,进而造成运行障碍。论文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探讨。论文从阐述自动化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入手,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的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干扰因素;抗干扰措施

1引言

电气工程作为工业系统、社会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平稳运行是极为必要的。但工程中的自动化设备长期受到交变磁场、地电位差、信号模式、二次回路等方面因素的干扰,无法顺利运行,因此,加强对自动化设备抗干扰措施的研究极为关键。

2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干扰因素

2.1交变磁场

在自动化设备中,各种传播媒介所形成的干扰作用是不同的,根据媒介类型,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等形式的干扰现象。其中,传导干扰是指依托于某特定媒介,借助公共阻抗实现传播;而辐射干扰则与之相异,其是借助电磁波,以此为媒介实现传播的。上述二者在形式上差异明显,但在特殊背景下,二者可进行一定的相互转化,此时就会进一步产生交变磁场。

阅读全文

计算机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论文为今后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会有越来越高的应用价值,主要结合了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分析了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的两个优势,一是为网络交流提供了便利,二是为形成网络集成电路提供了便利。最后,论文从实现网络信息的信息高速公路化、简化网络信号数字化的复杂处理过程及对网络展开信号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实践应用。

引言: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信息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进步也带动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创新研究,并为我国数字电子技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现阶段,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正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必然也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在两者合理结合下必然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进程,也在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论文研究计算机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实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一)数字电子技术的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由各种集成器件、集成芯片及逻辑门电路三部分构成。数字电子技术在运用先进手段处理信息时,有一定的原理,也即是数字电路有提前设定好的比例,最后就能把模拟信号转变为所需要的数字信号。当然,一旦信号全部转化后,就会传送到数字电路中。一旦都传送到数字电路以后,原本设定的程序就会转变为实际需要的模拟信号,最终输出信号。一般来说,数字电子技术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抗干扰能力极强。数字电子技术实际应用,不仅可以阻断外界噪音和电子器件带来的干扰,也能阻断通信道路中的电磁波带给系统的干扰,数据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即完成了远距离传输,也实现了数据共享。二是数字信号设备具有集成化特点。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就系统功能运行过程而言,只要有标准化的逻辑部件,就可以实现对各种各样数码系统的构造。当然,这种规模性集成电路功率显著降低,设备占用空间也可减少(万志华,计算机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实践:数码世界,2017,07(10):211)。三是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简单又安全。要想对数字信号加密,仅需要通过通信电路处理就可完成,并且以高低电平这两种波形出现,用户输入正确密码后,才能浏览相关数字信息,网络信息的安全得以保障。

(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阅读全文

药物化学论文投稿问题思考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ChineseChemicalLetters期刊2015—2017年药物化学专业稿件中退稿(或大修)稿件328篇。根据审稿专家意见、副主编意见和编辑专业知识,按照退稿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

二、问题与分析

(一)摘要(Abstract)的信息量不全

摘要的内容是全文的核心内容,在文献检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摘要应该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具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2,3]。但是有些论文的摘要不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信息量偏少,要素不全,论述方法或结果太笼统。一般情况下,摘要由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与结论(Conclusions)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应该具体明确,并且应该给出主要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引言(Introduction)部分的设计思路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引言部分要求重点突出,避免空泛,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后直接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3]。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是引言写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引言的撰写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不能出现较多语法错误。引言一般应该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或讨论说明。如果作者未能在论文的引言部分就其分子设计思想提出有说服力的依据(例如药效团的拼合并非随意组合等),并且对母体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SAR)没有给出必要的说明,给读者的印象是拼合片段的选择存在随意性,这样就会降低审稿专家对论文创新性的评价。其次,在生物活性筛选中虽然发现了一些与阳性对照药物作用强度相近的新化合物,但是作者对这些新化合物的优势或潜在优势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文章的结论仅限于对实验结果的一般性概括,不能体现论文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另外,如果论文的英文写作语法错误还较多,这样的稿件一定会被退稿。例如有一篇抗菌药物合成的论文,审稿人提出:(1)在设计思路上,作者采用片段拼合方法设计新化合物,依据不充分。建议作者在分析具有明确抗菌活性化合物药效团基础上,采用结构多样的片段与药效团接合,获得新化合物。(2)英文撰写需要修改,过多重复,并且存在很多语法错误。再例如对于4-苯氨基喹唑啉类激酶抑制剂的报道已经很多,如果还是利用该骨架进行衍生合成新化合物,关键是要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如果对于化合物的设计思想并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对于取代基的性质和种类也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的论文会让审稿专家和读者感觉化合物设计比较盲目,没有创新的设计思路。如果根据母药或已有药物(leadcompound)设计新化合物,设计思想要有事实依据,指出候选药物的不足要有文献或数据支持,不能猜想,不然审稿人就会认为设计思想的基础不可靠。如果发现化合物体外(体内)活性与化合物结构不符一定要分析具体原因,否则审稿人也会提出疑问。最终设计的化合物要向着活性更好的化合物结构靠近。

阅读全文

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摘要:重点剖析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供相应对策和建议,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阅读全文

无线人体通信技术论文

1WHBC的理论与模型

依据耦合方式的不同WHBC可分为:①电流耦合,发射端输入人体的信号为电流信号,接收器、发射器的两个电极均需与人体直接接触;②电容耦合,发射端输入人体的信号为电压信号,接收、发射端的两个电极可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当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后者,因此本论文主要介绍电容耦合WHBC系统。当前被认可的基于电容耦合的人体通信机制主要有两种:静电耦合机制和把人体作为波导的电磁波传播机制,大多数WHBC模型基于这两种传输机制建立。另外还有一些WHBC模型是基于实验数据得到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当今主要的WHBC理论和模型。

1.1静电耦合机制及其物理模型

首先我们来介绍WHBC的静电耦合传输机制。发射接收信号的电路、放在人体上或者人体附近的电极、导电的人体(相当于一个电阻)、电极和大地之间的耦合电容可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整个闭合回路可被看作为一个二端口网络,发射端的信号电极和地电极是其信号输入端,接收端的信号电极和地电极是其信号输出端,已知电路中的各电阻及电容的值,就可根据电路知识求出信号的路径损失。由于静电耦合作用(即二端口网络电路中的耦合电容)是该传输原理中的关键所在,因此称该原理为静电耦合原理。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信号电极可以直接贴在人体皮肤上或者靠近人体皮肤的邻近区域(例如紧贴衣服上),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电极悬空或者贴在皮肤上。但Luˇcev等证明信号电极直接与皮肤接触、地电极悬空的电极结构可以得到最小的路径损失。Xu等根据静电耦合机制设计了一个WHBC通信系统,其系统模型使用了有限元件建模方案。该系统模型包含了大气、人体、发射端电路和接收端电路。其中大气分为三个区:近域区、过渡区和远域区;人体模型则由手臂、胸部、腹部和脚组成,而各器官分别由对应的皮肤、脂肪、肌肉层组成。模型的仿真结果在低频和实际测得的数据相差不大,但在高频段差别就有些大,还需要仔细研究。

1.2人体作为波导的传播原理及其物理模型

有些研究人员把人体看作波导,从电磁波传播的相关原理方面建立人体信道的计算模型。发射机的信号电极与其地电极是电磁波的发射源,人体表面是人体与空气之间的边界面,信号的传输过程可看作一种特殊情况的表面波传输。已知人体表面的电介参数,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和人体空气边界条件可求出在人体表面各点的电场强度、磁场强度以及路径损失。Fujii等用有限差分时域方法(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FDTD)建立WHBC模型。在FDTD计算方法中,使用了日本成年男性和女性的高精度身体模型。实验中用生物组织固体人体等效模型验证文中提到的理论模型,结果虽还不错,但模型跟真实的人体毕竟不一样,该方法的有效性还需通过真实的人体加以验证。

1.3其它的WHBC传输原理和模型

阅读全文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创新实验设计

摘要: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以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isphenolA,BPA)为实验对象,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设计并开展创新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及实验探索,从分散液液微萃取前处理及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分析两大方面,摸索并优化各项参数条件,建立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用于定量分析水样中BPA。创新实验设计结合了新颖的科研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而且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验;实验教学;高效液相色谱

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我国要在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成为创新强国。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1],但常规的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开设创新实验项目是高校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2]。同时,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基于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创新实验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加深学生对专业学科领域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3]。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综合素质培养,对推动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深远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创新实验的设计背景及意义

合适的实验项目是创新实验开展的重要基础,创新实验设计结合新颖的科研内容,教学内容尚未涉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高分高能”的培养目标[4]。BPA在工业上常被用来合成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醋等材料,从塑料袋、塑料饭盒、矿泉水瓶等日常用品,到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的内衬等,生活中到处都有BPA的身影。BPA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它不断转移至环境,且大量研究已证明即便在极低剂量(ng/L)的存在下,BPA也能干扰人体及动物正常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生殖功能,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等一系列严重损害,甚至具有遗传效应[5]。然而,在对环境样品中痕量的BPA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往往由于BPA的浓度较低甚至是微量、基质组成复杂而被干扰,常规检测方法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高效、灵敏、便捷的检测方法是开展BPA环境行为研究的基础和保障,同时,环境样品中BPA有效分离和富集的前处理至关重要。分散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liquid-liquidmicroextraction,DLLME)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手段,自Rezaee等人于2006年首次提出以来迅速成为研究热点[6]。Leong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浮溶剂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LLME-SFO),采取低密度有机萃取剂,并在萃取离心后结合冷冻固化使萃取相凝固以方便移取。DLLME-SFO进一步简化了操作,具有样品需求量小、有机溶剂用量少、操作简便、萃取时间短、环境友好等突出[7]。本创新实验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上浮溶剂固化(DLLME-SFO)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技术的联用,指导学生全程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设计并优化样品前处理及HPLC仪器分析的各项参数,建立快捷高效的水样BPA检测方法。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设计及开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查阅和Word、Excel等文本编辑方法,以及SPSS、ORIGIN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学习科研论文的基本组成和撰写。

2实验原理及核心内容

本创新实验的核心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参数优化确定:其一是BPA定量分析的HPLC仪器检测条件;另一方面是样品的DLLME-SFO前处理条件。基于环境介质的复杂性以及环境样品中BPA浓度通常较低的特点,通过样品前处理需要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将BPA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去除基体干扰,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效果以满足后续定量检测方法的检出浓度。在进行样品中BPA检测的DLLME-SFO前处理条件优化时,主要通过富集倍数(ExtractionFactor,EF)和萃取回收率(ExtractionRecovery,ER)两项指标进行萃取效果的考察和比较[8],进而确定优化的萃取条件。EF为上浮萃取相中BPA的浓度与水样中BPA浓度的比值,Cfloated为萃取所得上浮相中BPA的浓度,C0为水样中BPA的浓度。萃取回收率ER(%)为萃取相中BPA的量占水样中BPA量的百分比例,Mfloated为上浮萃取相中BPA的质量,M0为水样中BPA的质量。Vfloated和V0分别为萃取相的体积和水样体积。样品经过DLLME-SFO前处理,其中的BPA分离富集至萃取相,并经由离心冷冻后取出,所得到的萃取相融化后即可进一步结合检测仪器进行定量分析。与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相比,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操作方便、测定时间短等优势。在确定BPA检测的HPLC色谱条件时,需重点考察并确定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量、检测波长、柱温、进样量等参数;并建立优化条件下BPA测定的标准曲线,用于BPA的定量分析。最后,还需对实验所建立的DLLME-SFO-HPLC检测方法进行评价。采用逐步稀释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工作站,确定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合加标回收实验,分析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从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等方面进行所建检测方法的综合评价。

阅读全文

计量经济学教学创新趋向

作者:王智波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引言

学位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考察论文的创新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是否提出了新的观点?如果没有,那么,第二是否使用了新的分析方法或新的分析框架?如果也没有,那么,第三,是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在这三点中,无疑使用新的经验证据所要求的创新程度最低。而且经验研究具有相对统一和严格的写作规范,易于模仿,因而在本科学生论文中倍受欢迎。这表现为近年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经验研究的本科毕业论文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认真阅读这些论文就会发现,本科生在计量经济学实际应用当中仍然存在大量技术问题,导致一些用心完成的论文并不能顺利通过答辩。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我们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缺陷。因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经验研究的水平是我们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任务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本科论文应用经验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

应用计量经济学作为研究手段的本科学位论文普遍存在以下三种共性问题。

(一)回归模型设定问题。计量经济模型是对所关注经济现象或经济理论进行经验研究的基本工具,因此刻画经济现象有的计量模型的正确设定最为重要。然而,本科毕业论文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模型没有选择正确的解释变量或者没有选择正确的函数形式。

(二)截面数据模型的应用问题。截面数据模型的应用问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相当多的本科论文不重视经典计量模型理论是基于随机抽样的截面数据而建立的;二是本科学生没有注意到截面数据中常见的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问题。在笔者参与的本科论文答辩中,很多同学论文喜欢使用问卷调查取得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而特定的样本不一定满足随机抽样要求的,因而,对于不满足随机抽样的截面数据我们必须使用选择性样本计量经济学模型,而其估计方法往往要使用最大似然估计,这是一般本科生所没有掌握的估计方法。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选题策划与组稿和内容分发

当今,技术、知识和信息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限。从纵向传播的传统模式,变成了横向、共时态传播。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消息的推送和内容分发更加方便、可得,呈现碎片化特征,这一方面加速了读者群和作者群的分流,另一方面又为一个个具有相同专业领域的小众群体提供了高度聚合的可能[1]。对科技期刊来说,顺应时代的变化,在选题策划、高质量稿件的组稿、约稿和内容分发过程中进行转型实践,用更加人性化和富有创意的方式,贴近读者的需要,对保证期刊的内容特色与核心竞争能力非常关键。因此,本文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的选题策略和媒介融合的方式,对技术发展环境下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和内容分发等做一些探索。

一、选题策划、组稿和内容分发所面临的问题

(一)选题策划环节:学术动态的海量化

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学科内部各个领域的高精尖趋势,都使得前沿的学术信息更加分散、无序,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时不时还会受到肤浅或虚假、不实学术成果的干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互联网时代学术动态也已经日益海量化。然而,选题策划却要求编辑能够把握学科发展走势、热点领域、交叉和新兴领域以及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巨量信息,编辑必须通过查询、搜索、积累原始选题,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视角。在海量化的知识信息中进行查询、搜索,积累选题,依靠人力作用非常有限。通过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得越多,挖掘得越深,就越有利于提取出正确的信息,找到合理的选题角度。

(二)组稿和内容分发环节:媒体环境的全媒化、智能化

媒体环境是各种媒介所营造的一种社会情境。首先,“互联网+人工智能”支配的媒体环境在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构建受众:一是不断地细化受众,使特定的受众群体变小;同时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媒介又为聚合大规模的受众群体提供了可能。比如,今日头条就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它根据用户需求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其次,“互联网+智能技术”为科技文化产品的传播载体和内容形式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例如,期刊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微博进行信息传播,推送摘要,突出“快”;也可找准出击点,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展示论文,吸引读者,突出“巧”。同时,在后续的不同时间节点,跟踪传播动向,不断深化和拓展同一主题,以巩固期刊栏目的传播效果。在这种情形下,组稿和内容的分发变得不再是一个主动搜索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关系匹配、兴趣耦合,应运而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稿和分发的内容要十分贴近受众,才能将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三)组稿和内容分发环节:新媒体及其互动生态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