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概念型教学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PI教学法(PeerInstruction)即同伴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效果,也是当前国际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中药药剂学的专业特点以及本科大班授课的特点,将PI教学法应用于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尝试建立基于PI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希望能够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并深化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以期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水平较高的中医药人才,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PI教学法;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
1PI教学法概述
PI教学法(PeerInstruction)即同伴教学法,由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Mazur于1991年首次创立并逐步向全世界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国内由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实施和发展[4],是当前国际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方法之一。PI教学法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借助计算机应答交互系统或选项卡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剖析概念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大班课堂教学中构建了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5]。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特点[6]。哈佛大学采用FCI和MBT标准化评价工具对PI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科学比较,发现PI法在物理概念的理解、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7]。PI教学法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多种学科的教学中[5]。
2PI教学法有利于实现对中药专业学生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修订版认知分类法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记忆和理解属于知识基本认知,应用与分析属于知识深入掌握,评价和创造则是知识创新[8]。PI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常规实施方法为“学生课前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讲解—学生互相讨论—学生互相纠错—教师总结”,根据需要进行知识补充解释或扩展延伸[9]。通过课程阶段设置的一步步深入,学生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到教师讲解和组间讨论、反思结论再到组间纠错、完善结论,逐渐剖析专业知识,改进错误认知,强化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记忆与深入理解。同时PI教学法可实现传统的教师信息传输式向师生与生生信息交流式的转变,学生不再是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创建者和者,通过问题回答与相互讨论与分析、相互批判与纠错等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PI教学法有利于中药专业学生可迁移能力的提高
现象教学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象教学法是一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通过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使用现象教学法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运用SWOT对现象教学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构建基于现象教学的跨学科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以期提升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现象教学法;经济学;SWOT
一、内涵及理论基础
现象教学法,又称融合式教学法,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话题出发,融合多个领域、多门学科的一种应用型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理念传承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社会活动中心”课程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核心理念,要求从宏观、全局和发展的视角来处理课程内容,并关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同时,它还综合了德国赫尔巴特学科教学重视知识培养的教学理念,将这两种教学模式完美结合。现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不断探究,并与他人合作。同时,教师起到了教练员的作用,从旁不断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其指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现象教学法要求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指定的现象或话题展开思考,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阐述,教师进行必要的协助和指导。自从2016年芬兰这个教育水平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明确提出“现象教学”这一概念,并在其《国家课程框架》中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基于现象的学习时段的规划之后,不少国内教育研究者到芬兰学习取经或者邀请芬兰的教师来中国进行示范教学,对现象教学法开展研究,并将其与其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陈式华率先构建了现象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具体包括展示现象、描述现象、解释现象、分析现象和解决方法[1]。包翼对现象教学法和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并厘清了两者的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现象教学法应涵盖的课程类型[2]。还有些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尝试设计跨学科的融合式教学方案。王莉等将现象教学法运用到GIS常用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3]。孙秀清把现象教学法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新型方法,分析了现象教学法的作用,并对具体课程应用进行了设计[4]。
二、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经济学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型为主,教师将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公式和图形分析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但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并真正把握经济学的原理和内涵。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面对现实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不能深入理解、分析,只会死搬硬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经济学教学的实用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刘越提出经济学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一套系统的经济思维,以便提升其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运用经济学思维方式去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王洪国认为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和方法的讲授为基础,培养和完善学生的辩证、发散、求异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6]。国内经济学教育工作者虽然已认识到加强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性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方法上仍局限于案例教学或实验教学,没有较好的突破。目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经济学教材普遍重数理轻案例。绝大多数国内经济学教材的编写注重概念的阐释、公式的推导、图形的演绎和例题的计算,缺乏实际运用的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没有案例和相关概念之间关联的分析,令人难以理解,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材中,更是无法体现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第二,受到学时的限制,教师无法拓展内容。经济学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是许多后续经济管理课程的基础。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总课时为4学时,有些为6学时。经济学内容丰富,现有的学时数不够教师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更不用说结合现实的案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第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大多数经济学课程以教师单向教授为主,虽然部分学校增加了案例教学和实验课程,但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和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经济学教学中引入现象教学法,改进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三、现象教学法的SWOT分析
物流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摘要]
项目教学法源于西方的“项目制”,在其高职院校取得了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实用价值较高,在调动学生主动性,师生协同教学上颇具功能,对改善教学模式、氛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作用显著。项目教学法建立在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独有建设,是高职物流实训中实效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介绍了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基于此,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物流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希望对高职物流实训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高职;物流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概念;前提;应用
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物流人才,就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就业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项目教学法的情境都是真实情境,学生的学习处于不断的环境刺激和生存刺激中,所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一流的物流人才。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阐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与应用前提,并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物流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具体如下。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由学生自己负责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随着该项目的进行,让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环节要求的教学过程和方式的综合。项目教学法是围绕项目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更多担任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相较于传统的偏理论型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更为明确、细化;培训周期也大幅缩短、效果更为理想;有了规划的项目实施、评价、控制流程,教学的可控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总之,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是一种真实的实训环境,由师生协同完成,共同进步,在目前的高职教学方法中不错的选择。
催化原理案例教学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目前,催化原理的教学主要是采用“讲授知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总结”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催化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当然,催化原理教学内容中的反应动力学部分要靠数学推导,因此适当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不同催化剂体系的理论,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些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案例教学法讲授催化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能明显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理论考试成绩和文献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事实上,催化原理课程往往是在学生完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催化原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都与这四大基础化学课程密切相关。但是,学生们在学习催化原理过程中往往忘记联系已学知识,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死记硬背,教条地处理问题。而精心设计的案例,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基础课程的知识,分析和发现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让学生认识到催化原理是始于基础化学而又有别于基础化学的,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催化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准确、案例库建设不足等原因,案例教学的实施常常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一)案例教学内涵理解存在误区
很多授课老师把案例教学法简单理解为举例子。实际上,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居于主要地位,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主体;而举例教学中授课教师是主动的,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本身的分析、交流、讨论,做出相应的判断及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深刻地把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举例教学是在讲授完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例子理解和运用知识。值得指出的是,催化原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启发性和真实性。
(二)案例库建设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一、探究型教学法
探究就是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主题有针对性的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和解决问题,并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因此,探究型教学法中知识内隐于问题,教学过程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设置是成功的关键。理论上说,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本应是学生自身的任务,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调动学生问题意识,以激发其求知欲。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让学生学习和实践企业管理的真实过程,以此培养学生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而探究型教学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可以有效模拟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管理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套有效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例如,在薪酬管理一章讲解基本工资的概念以后,需要讲解绩效工资的概念。可以由浅入深的设置三个问题:(1)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同属保障员工温饱的底薪范畴,为什么企业要把员工部分底薪设定为可浮动?(2)有没有岗位只有绩效工资,没有基本工资?(3)在底薪一定的前提下,组织依据什么原则确定绩效工资和基本工资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在讲解激励工资的概念时,又设置三个问题:(1)激励工资和绩效工资同属于不确定的浮动工资,对员工而言,这两种浮动工资是否有区别?(2)既然与员工的个体绩效关系不大,为什么组织还要发放激励工资?(3)从企业财务上分析,激励工资和绩效工资在核算方法上是否会有区别?以上这一系列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深入分析相关概念,展现思维的层次性、综合性、批判性等品质。由此可见,设置问题在探究型教学法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二是控制学生思维节奏,防止其跳跃式思维导致知识点的遗漏。三是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问题设置也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即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在学生理解能力内,但又是尚不完全明确的,从而引起学生的疑惑或心理紧张,调动求知欲。二是阶梯性原则。即在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设置一个问题链条,最终完成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合理限定原则。即课堂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所讨论的内容和答案限定在合理区域,要求学生在此区域内探究,以防偏离课程主题。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掌握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应用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的编写。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案例本身就来自于真实的管理场景,并再加工以突出管理冲突。因此,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的现实应用基础,极大的提高学生求知欲,激发其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诉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时,可以设置一个实际案例:某企业经营者在跟一个朋友闲聊时抱怨说:“我的秘书安妮来了两个月了,什么活都不干,却整天跟我抱怨工资太低,吵着要走,真烦人。我得给她点颜色看看。”朋友说:“那就如她所愿——炒了她呗!”企业经营者说:“好,那我明天就让她走。”“不!”朋友说“那太便宜她了,你应该明天就给她涨工资,翻倍,过一个星期之后再炒了她。”企业经营者问:“既然要她走,为什么还要多给她一周的薪水,而且是双倍?”朋友解释说:“你现在让她走,她只不过失去了一份普通工作,她马上可以在就业市场上再找一份同样薪水的工作。一周之后让她走,她丢掉的可是一份她这辈子也找不到的高薪工作。你不是想报复她吗?那就先给她加薪吧。”一周之后,该企业经营者开始欣赏安妮的工作,尽管她拿了双倍的工资。请问,(1)企业经营者在薪酬管理初期出现何种偏差,导致秘书消极怠工?(2)企业经营者在薪酬管理后期是否也出现偏差,会导致什么结果?(3)企业经营者正确的薪酬管理原则是什么?该案例以简单的对话情节,展示了企业经营者在薪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心态,很快把学生导入实际管理场景,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的选择具有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可靠性。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场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局部调整和修改,如此方可确保实现学以致用的要求。二是选择性。现实的社会场景往往存在信息零乱、复杂、模糊不清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围绕一个或数个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概念对案例进行加工,去除无用信息,如此方可确保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和掌握蕴含在案例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三是代表性。同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往往存在大量的可选择案例,教师应按照学生需求导向、时代特点导向、矛盾突出导向三个原则加以选择,如此方可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在课堂的求知欲和注意力。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具体生动的情感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作为一门注重应用性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技巧和方法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和管理环境灵活变化。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编排具有的前后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导致其在宏观上很难有大的变化。因此,在教材基础上,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独立思维管理问题,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创设管理情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项目教学法研究
摘要:
在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重点从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专业课程改革、专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论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教育
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很多专家和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见解。有的概念的界定重点体现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规划和实施过程,有的概念的界定体现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例如德国的一些专家这样理解“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内容而设计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最大限度上独立完成目标设定、工作过程设计、工作过程实施以及工作效果评定等各环节的工作。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是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特征。随着“项目教学法”发展的不断完善,该方法逐渐渗透到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出: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根据时代要求,共同制定科学项目,同心协作完成项目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1]。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集中教学法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英语是世界性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国际上的商业交流更加频繁,英语所起到的作用也明显增强,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寻找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集中教学法”为英语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本文对集中教学法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希望能为英语教育事业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集中教学法;英语;应用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过于枯燥无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新提出的“集中教学法”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对英语知识点做出良好的归纳和总结,从而进行集中教学。
一、“集中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观点很难在教学课堂上得到展现。而现代教育的要求是,教师主动降低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者权利,逐渐引导和带领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把课堂教给学生,引导学生顺着老师准备好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有效地对英语材料的脉络进行探索和掌握,通过课堂来锻炼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集中教学法”,保持适度的集中,保持上课过程中合适的学生数量、上课时间等因素,这些因素不能过多或是过少,过多会影响教学质量,少了会浪费一部分教学资源。因此“集中教学法”也是高效教学的典型应用[1]。
二、“集中教学法”的重要性
“集中教学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英语的理论性很强,怎样才能有效地达到目标,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传统的英语教学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新的创新型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现在学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上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集中教学法”理念首先要将传统的教育理念做出转变,然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入真情实感,在学习时平等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将学生的潜力充分的开发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锻炼,将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语言交流进行强化。教育体系在不断地完善改革,“集中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并进行合作、交流、时间、讨论[2]。
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探讨
[摘要]本研究将思维导图结合同伴教学法应用到生物化学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一方面促进和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参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框架前提下,对书中知识点各个击破。希望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关键词]同伴教学法;思维导图;生物化学
1生物化学的学习现状
生物化学内容抽象、难懂,知识点琐碎无趣,单纯的理论学习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记忆掌握,学习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使得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1-2]。另外,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致使生物化学被医学类专业公认的较难学习的学科之一。同伴教学法是目前国内外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3-5],倡导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有效积极参与进课堂。它是由哈佛大学教授EricMazur于1991年创立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简称PI),该教学方法应用于物理教学上,学生表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学习物理的兴趣热情的提高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6]。后来该教学方法逐步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和不同层次的课堂,都收获了较大的成功。但是,对于医学生物化学来说,由于章节内容较多和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因此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也多、记忆量大,且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强,经常导致学生学了后面的知识又忘记前面的内容,知识点混乱,记忆不牢固,缺乏对每章每节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因此,单纯的同伴教学法虽然能激发学生兴趣,但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尤其是对于医学生物化学,需要一种方法可以将繁琐的生化知识简化成可视化的图形、符号,来分析整个章节的逻辑思维。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根据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是由一个中心向周围发出有层次的分支树状结构图形[7]。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大学生自主梳理学习内容,可以将复杂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描述成一幅一目了然的图画,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8]。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角度出发,用思维导图联合同伴教学法教学,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与同伴教学法的各自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进一步完善同伴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将思维导图结合同伴教学法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同伴教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与临床的沟通能力;但若要培养学生知识系统性掌握能力,则需要有效结合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促进和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它将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思维导图联合同伴教学法在生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思维导图和同伴教学法的前期准备:随机选取我校医学类专业大一三个平行班级的学生分别实施传统式、同伴教学法教学以及思维导图结合同伴教学法,然后着手思维导图和同伴教学法的前期准备。对于思维导图,首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优点,推荐制作思维导图相关工具,并举例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和使用方法;全班学生按要求分成6组,要求每组在上课开始时选出一人做代表利用思维导图向同学们展示今天所要学的章节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进一步介绍和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和意义,也为开展基于思维导图的同伴教学法奠定基础;对于同伴教学法的前期准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反映的较难掌握的生化问题以及掌握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编制该章节的生物化学概念测试题;设计同伴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创设情景,引入问题;预测学生在小组讨论以及回答测试题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对各种问题的答案设计;设计学生学习效果多环节、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此方法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度、可迁移能力形成与发展、学生的接受度等。
3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