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分析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于电子银行业务监督调查报告分析
由于受多年传统观念的影响,认识难免出现偏差,加之对相关文件学习不到位,导致部分基层支行相关部门认为尽职监督只是运营部门和内控合规部门的事情,没有行使尽职监督的职能和职责;而运营部门、内控合规部门则认为应由条线主管34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受自身业务能力和传统监管事项影响,也未能对电子银行业务实施尽职检查,从而导致尽职监督落实不到位,造成监督和监管缺位。
尽职监督Z-作分工、责任不到位。《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和各部门制定的尽职监督办法中,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督有明确的分工,《中国农业银行运营监管管理办法》(农银规章[2012122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现场监管的主要内容:开、销户,电子银行业务的开户与注册,印鉴管理,业务授权以及挂失、止付、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等重要业务处理情况”,对运营部门监督电子银行的开户和注册进行了明确;农银规章(20121221号《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门尽职监督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第七条规定“各支行电子银行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辖内尽职监督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同时该文件还明确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管的具体内容,要求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全面尽职监督。然而在尽职监督实际履职过程中,两部门均未对电子银行业务行使有效的监督与监管,内控合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也未行使再监督,致使电子银行业务监督出现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
尽职监督工作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首先,学习培训不到位。随着科技水平、同业竞争、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电子银行业务系统、产品、流程变化较快,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文件更新较快、合同文本较多。但在基层行由于职责分工不清,培训、学习不到位,加之无独立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业务监督从属于多个部门,导致文件流转不顺畅,如某分行在实施企业网银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网银协议就有2006、2009、2012三个合同本在网点同时使用。其次,履职监督不到位,《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现场检查周期、频率及覆盖面为:县(市)级支行电子银行业务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对辖内网点机构开展一次电子银行业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网点机构数的50%。二级分行电子银行部门每半年至少对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开展一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支行机构数的50%。”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是基层支行分管电子银行业务的个人金融部属于前台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侧重于营销和计划任务的分解、统计和调度,对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督疏于管理,同时也未按照尽职监督要求,设立专职尽职监督人员,尽职监督职责无法落实,同时也未向同级内控部门报送监督计划,牵头相关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开展监督;运营部门现场监管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必查事项,致使电子银行业务成为监督、监管的盲区。二是同级内控合规部门、上级行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监督的部门也未履行再监督职责、对每季未上报尽职监督报告也未过问、督促和落实。三是奖惩考核不到位,上级行电子银行业务部门和本行相关部门考核未将尽职监督工作考评作为职能部门的考评事项,奖惩考核不到位。(四)尽职监督工作协调、沟通不到位。《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行电子银行部门要与内控合规部门之间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相互反馈尽职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重要可疑信息、重大问题及整改情况。”在实行监督过程中,电子银行部门、运营监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缺乏相互信息交流、缺乏相互配合,相关数据、文件、信息不能相互借鉴利用。
改进尽职监督工作的措施
(一)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正确理解尽职监督管理工作。尽职监督管理是指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定位,对下级行分支机构的对口部门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内部监督的行为,本质上属于管理范畴,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履行的内部控制职责,是职能部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要求,也是对条线和同级职能部门监督的要求;是各部门对本条线的机构和员工所进行的内部监管。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尽职监督工作不是某一部门单独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尽职监督管理工作是“三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相较其他部门的监督而言,主管部门对本条线业务情况更熟悉,更便于掌握分管业务中存在的隐患,实施风险管控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完善相关措施,严格履行部门尽职监督职责。一是加强培训和学习。各级职能部门应组织对《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以及各部门出台的实施细则进行认真学习、掌握和落实;各级职能部门要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按尽职监督工作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切实将部门尽职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尽职监督缺位;完善尽职监督方法,熟悉监督内容、流程和方法,采取现场检查fHtlz现场检查手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各部门监督成果,提高尽职监督的工作效率,对尽职监督情况定期进行检测、监督、分析和报告。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按照尽职监督管理办法和职能部门实施细则的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包括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现场检查信息的反馈、推动形成监督成果相互确认等;建立监督信息全面共享的信息沟通联系机制和非现场监测报表体系,利用各职能部门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等多种形式,对各系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日常监测;同时相关部门按历史、现时分类建立文件、合同文本库,以便各级职能部门和网点查阅使用,既可以保持文件文本的连续性,又可以确保其时效性,从而提高尽职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履职再监督。
内控合规部门要做好尽职监督工作的计划管理,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与频次,统筹配置检查资源,避免重复检查,消除尽职监督盲区;上级行职能部门、本行内控合规部门还要承担监督各部门是否切实履行尽职监督管理职能的职责,督促、协调各部门实施自律性检查和非现场监督,把职能部门履行尽职监督管理情况作为综合性检查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尽职监督管理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提出处理建议。四是加强考核奖惩制度。各级行可根据本行实际,制定尽职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部门负责人履行尽职监督管理职责情况作为其年度考核和工作业绩评价的内容,尽职监督管理工作不落实的,应予以问责并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p#分页标题#e#
《市场调查报告》信息化教学设计
【摘要】
在《市场调查报告》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创设职业情境,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市场调查报告;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普及并飞速发展,基本的读写技能是每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写作,能不能写好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应用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市场调查报告》课,从课程定位、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五个部分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应用写作》课程是学院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按照实用写作指导与塑造职业能力的新型课程方向开发设置,在设计思路上,注重与专业对接、以培养塑造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动力,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人文素养、塑造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高校商务英语改革探索
摘要: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大学英语写作模块反向设计法的探索
[摘要]本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图式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写作模块教学,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激活大脑中已有图式并构建新的图式,解决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消极懒散、无话可写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英文写作认知模型,笔者通过反向设计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模块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及英文沟通与表达等通识能力,进而提升大学英语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最终大幅度地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图式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写作模块;反向设计法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其中的英语写作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输出性应用能力,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其英语理解、表达、翻译等方面的情况。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30分钟内应能写出120至180个单词的英语作文,并且要达到主题清晰,层次分明,没有明显的、重大的语法错误。笔者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英语写作这一项的平均得分一直偏低,以笔者所在的西安欧亚学院为例,大部分学生英语期末考试中的写作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分(满分15分),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中、低级语法错误较多,写作结构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写作内容空洞,且存在简单句和重复句偏多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将图式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写作模块教学,帮助学生激活记忆中已有的知识并建立图式,进而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图式理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在他的著作《纯理性的批判》中首次提出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的首要功能是把感官信息综合成可概念化的形式。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在其著作《记忆》中提出图式是对过去的反映或经验的积极组织。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认知或智能结构,人们借助这些结构来适应和统一组织环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卡莱尔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相互协调,交互作用,最终实现人们对语篇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在英文写作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图式理论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即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贫乏是因为语言图式不足,写作内容空洞是因为内容图式缺乏,写作不连贯是因为形式图式缺失。授课教师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所在,才能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激活或构建图式。
三、图式理论与写作教学中的反向教学设计
河流底泥污染调查方案
为巩固提高全市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重点污染河流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范围。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主要调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
大学英语体裁教学法初探
一、体裁教学法理论
体裁(genre)和体裁分析(genreanalysis)是一种被称之为“建立在体裁基础上的教学方法”(Genre-basedTeachingApproaches),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盛行。研究专家将这种教学方法称作“体裁教学法”。“体裁教学法”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即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还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从将此理论用于语言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具有影响力的有三个流派:ESP和EAP领域的“体裁教学法”,新修辞学派的“体裁教学法”和澳大利亚学派的“体裁教学法”。这里想说一下新修辞学派的“体裁教学法”。新修辞学派不把体裁的结构形式作为研究重点,而是从体裁形成的社会情景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语篇所能实施的社会行为和目的。
二、体裁教学法指导下的通识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教材的选用
体裁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培养体裁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英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笔者也查阅了以往对于体裁教学法应用研究的文章,几乎都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笔者认为其实可以将体裁教学法应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等一系列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我院大学英语去年刚采用的《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较之前所用教材具有颇多创新点。该教材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在活动设计上,改变以教师为主导、语言知识讲解为中心的基本模式,变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亲身实践为主的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在职业活动和情景中培养语言技能。
(二)案例教学步骤
1.学生讨论分析语篇
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统计学实践能力分析
摘要:学生在统计学学习过程中能很快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方式,但是由于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而导致无法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去分析问题。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掌握能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研能力。文章认为今后统计学教学改革要坚持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要加大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在教学案例中的比例,应当让学生自己做调查,要尊重学生的兴趣自主选题。此外,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科研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提升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成为各大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本人将大作业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搜集数据,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和SPSS软件分析数据,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汇报,最终完成大作业。从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统计学原理的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统计学实践能力。但是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在实践环节学生最常问的问题不是SPSS操作,而是“我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我要研究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使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学生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分析什么问题。学生对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和假设、搜集数据、检验假设的真伪、分析结果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既不了解也不掌握。由于缺乏问题导向和科研思维,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在大作业开始阶段盲目设计调查问卷,在大作业的后期盲目使用统计方法。这种现象导致虽然学生会使用统计软件,但是他们却不会用统计方法分析自己的问题,因为根本就没有研究问题。如果把研究问题比作“的”,统计分析方法比作“矢”,则统计方法的运用则是有的放矢。如果要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会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即科研能力。
二、以培养科研能力为导向的统计学课程体系设计
本人认为,以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为出发点,促进统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第一,从授课内容上,仍然要将重点放在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上。如果学生不理解统计方法的原理将如同不懂药的药理和药性,因此谈不上对症下药,也就谈不上运用统计方法,因此对统计学原理的讲授这一教学重点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不能变。对统计学原理的讲解应当有适当的公式推导,某些公式推导对非统计专业学生可以不作为考试要求,但是应当通过推导过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方法的原理,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比如计量经济学中理解对该种方法的发展。第二,加大科研论文和科研课题项目在统计学教学案例中的比例。国外本科统计学教学的一个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看懂学术文章。老师会发给学生一份学术论文,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解释这篇文章的研究过程,包括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是怎样提出的、数据是怎样搜集的以及统计方法是如何验证假设的。重点要求学生解释该篇论文中用到了哪些统计方法、这些统计方法分析了哪些变量、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统计方法在运用上存在哪些不足。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就可以在借鉴他人学术论文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并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授课教师也可以以自己的课题或论文为例来说明统计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使用。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重介绍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的设立,而不是只谈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而且要详细地介绍不同的统计方法是如何分析和解答所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的,比如在哪里用了描述统计、哪里用了推断统计方法、为何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对于统计结果是如何分析的。第三,要有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实践环节,以提交调查报告作为任务驱动。分析自己的研究问题是提高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关键。统计学练习题不应该只包括课后练习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数据分析研究问题。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就将总任务下达给学生,明确学生应当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学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提高。实践兴趣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在驱动要素,因此调查报告的选题要尊重学生兴趣,自主选题,可不限于本专业。第四,注意对学生研究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统计学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统计结果进行解释,进而对研究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一点能体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要能够把这种分析过程用规范的写作方式形成文字。关于对论文或者研究报告的格式和思路的讲解可以在案例授课环节完成。在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沟通,对其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直到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个沟通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科研写作能力,更能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学生的调查报告可作为统计学课程考核成绩之一。第五,增加学生对研究结果的汇报展示能力和互评能力。可以安排小组进行展示汇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口头解释自己的研究问题、所运用的统计方法以及为何要运用这种方法。如果调查报告是小组作业,可以通过这个环节看出每个学生对调查报告的贡献,以此作为给每个学生的评分依据。此外,这个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互评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主体地位的方式之一,在互评活动中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通过这个活动他们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探索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远程教育行政管理实践教学的革新
1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没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简单照搬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远程开放教育在生源结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高等教育形式不同的许多特点。在生源结构上,传统高等教育的生源基本是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的未就业者,生源结构单一,学生学习基础在程度上也比较统一,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则基本上是已在各行业工作的在职求学人员,生源结构相对复杂,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在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方面,传统高等教育基本实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教学采用组班学习及面授辅导为主要形式,而远程开放教育则实行业余学习方式,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形式。由于生源结构与教学形式的不同,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在形式、内容与标准等方面均应反映和体现其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实践教学目标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毕业作业环节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
原有的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采取单一的“毕业(学术)论文”形式,严重脱离了专科层次学生实际,无法解决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淡化实践性。在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面,80%以上的学生选择纯理论性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严重地脱离实际。由于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学生自己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只能从报刊杂志或网上下载,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2)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开放教育专科层次学生是成人业余学习,底子薄、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撰写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以专科学生目前的学术素养和能力水平完成专业学术论文,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无法驾驭。在多年的毕业作业实践环节验收中发现,专科学生毕业论文抄袭、请人、论文拼凑现象严重。(3)论文的逻辑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不规范。不能按照序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来安排论文的逻辑结构,导致逻辑结构混乱;或用报告文学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代替论文的学术语言等等。有些论文连基本的要素如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都没有,而参考资料列法不规范是最普遍的现象。当然,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还有为师生比严重失衡,论文写作指导不力的因素。开放教育实行试点以来,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基本都是位列前茅,学生数量众多,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专业师资缺乏,从省校到各分校尤其是基层教学点,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很少,师生比例悬殊,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论文写作很多时候靠学生自行探索,而学生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随便应付了事,使得实践教学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探索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和学习者特点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
2.1调整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