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分级护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分级护理论文

医院高级护理员培养成效浅析

作者:房民琴 田玉凤 房民洁 邓红艳 杜枝梅 李玉兰 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护理人员44人,有6人从事行政工作,实际参加培训38人,年龄38岁~55岁,平均年龄47.36岁,其中38岁~45岁11人(28.95%),46岁~50岁16人(42.10%),51岁~55岁11人(28.95%),均为女性;中专10人,专科8人,本科20人。可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参差不齐,在临床工作中承担责任不一,工作能力强弱不同,不能很好地履行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职责。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2008年由护理部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其他建议和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护理新知识、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护理管理、人文知识、学历教育6大项12个方面的内容,每项按非常需求、需求、一般需求、无需求分别计6分、4分、2分、0分,求得需求均值。根据需求顺位统计,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和方案。不同年龄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见表1。

1.2.2效果评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护理部针对个人需求,了解她们培训后的情况并进行长达2年的跟踪、指导,尤其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科研创新、护理论文的撰写、授课技巧、护理管理方面的情况,在分层分级管理中,是否体现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优势及骨干作用。

2结果(见表2)

阅读全文

护理人员医院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阅读全文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

摘要总结安全文化的创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强化制度、提升手术室业务水平、加强人员关怀服务理念、优化重点管理流程等。认为创建手术室的安全文化可以有效培养手术室护士的安全理念,让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树立起安全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减少或杜绝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手术室作为一个抢救治疗患者的诊疗场所,其工作环境特殊,工作任务复杂,医疗风险大,因此,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的重点安全管理之一。近几年来,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建设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本院手术室构建了科室安全文化,以增强手术室各项护理安全的质量控制,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状态,减少和防范手术医疗差错,杜绝手术室医疗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制度的强化学习

1.1强化核心制度的学习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为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利用晨会的时间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医院的各项核心制度。通过提问,让核心制度的规定深入工作人员心里,并指导其实践技能。列出与手术室相关联的重点制度,例如手术分级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等。安排手术室护师级别进行PPT授课,通过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让各项核心制度深入人心,规范护士的日常工作行为。

1.2成立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小组

阅读全文

循证护理信息化教学视角下外科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护理3班和4班护生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8岁~21岁,平均年龄19.3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于入校后第3学期学习《外科护理学》,采用由熊云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了排除其他可变因素的干扰,两个组的课时数和授课教师相同。观察组护生采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相应的教学环节。

1.2.2具体教学实施

阅读全文

基于核心制度的护理论文

1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之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本文主要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讨论护理安全。

2护理核心制度的内容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患者健康教育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缺陷报告讨论分析和管理制度、术前患者访视制度、护理文件管理制度和护理病历讨论制度。

3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的意义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对医学知识的普及,在就医过程中患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合法权益,医患矛盾也逐渐增多,此时医疗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制度,它是一切护理制度的根本,是护士的医疗行为准则。在医疗活动中,只有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只有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不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的危害

阅读全文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医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匮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更加突出,给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本文就近年医院护理管理者针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所采取的对策进行综述,旨在为基层医院做到合理、有效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指导。

关键词:

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提高专业技术的关键,也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基层医院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士整体素质不高,护士使用不恰当,护理管理者重心偏移等诸多问题,成为严重阻碍基层医院护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须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护理组织的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规划、选配、使用、培训、考核和开发的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护理组织做好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基本工作[1]。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迅速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笔者将近年来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的方针、对策,包括争取领导支持、科学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健全激励机制、合理使用人才、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重视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管理,更好地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等综述如下。

1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1.1护士数量不足

阅读全文

磁性医院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磁性医院管理理念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三个院区(本部、西院、肿瘤中心)手术室护理人员437名,将本部院区手术室护理人员223名纳入观察组,将西院和肿瘤中心院区手术室护理人员214名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医院管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管理效果较好,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关键词】磁性医院;手术室护理;手术室管理;离职率;工作满意度

磁性医院理念于1981年被美国护士学会(ANA)的McClure学者提出,并于1983年选出最初的41家磁性医院。磁性医院是指在护士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专业护士的加入,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拥有高质量的护理团队并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1]。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和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而手术室护士是参与手术的主力服务人员。但手术室护士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执业环境差、执业风险高、休息时间少、职业倦怠感不断提升的问题,从而导致手术室护士对工作满意度低、离职率高,这不仅严重影响手术室护理团队的稳定性,更阻碍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文化的持续传承[2]。近年来,我国护士离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科室护理人员紧缺包括手术室护士,如何吸引和保持护理人员的稳定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3]。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思索如何切实高效地解决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窘境,鉴于磁性医院理念在国内外医院护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4-7]。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们拟探讨磁性医院管理理念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三个院区(本部、西院、肿瘤中心)手术室护理人员437名,男73名,女364名;年龄:≤30岁266名,>30岁171名;学历:硕士40名,本科和专科397名;护龄:≤5年200名,>5年237名;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64名,护师和护士373名;职务:护士长13名,巡回和器械护士424名;婚姻状况:已婚225名,未婚212名。将本部院区手术室护理人员223名纳入观察组,男38名,女185名;年龄≤30岁139名,>30岁84名;学历:硕士23名,本科和专科200名;护龄:≤5年108名,>5年115名;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35名,护师和护士188名;职务:护士长7名,巡回和器械护士216名;婚姻状况:已婚119名,未婚104名。将西院和肿瘤中心院区手术室护理人员214名纳入对照组,男35名,女179名;年龄:≤30岁127名,>30岁87名;学历:硕士17名,本科和专科197名;护龄:≤5年92名,>5年122名;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29名,护师和护士185名;职务:护士长6名,巡回和器械护士208名;婚姻状况:已婚106名,未婚108名。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阅读全文

研究生公共管理论文

一、我国医院护理绩效考评机制的现状分析

1.1当前我国护理绩效考评机制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医院护士的工作任务与方式是多样化的,所涉及的人员与部门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护理工作的绩效考评应该注意考评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当前,我国护理绩效考评主要包括对护士长的考评以及对护士的考评两个层面,对护士长的考评包括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德”主要是指敬业态度与敬业精神;“能”主要是指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带动组织提升绩效的能力;“勤”是指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是指对工作勤奋的程度;“绩”就是指最终的绩效,即考评最主要的内容;对于护理人员的考评主要包括工作质量、知识与技能、工作责任心与主动性、集体合作能力与态度、工作的服务意识等。质量是指工作在数量与效果;知识技能是指岗位专业工作的水平与能力;责任心是指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合作能力是指与同事间合作相处的能力;服务意识是指对于病人的服务态度。虽然不同部门的护理工作有所差异,其绩效评价指标制定的分值与重点也有所差别,但是以上几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有的部门考核内容包括病人的直接护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个人专业成长以及职业道德4个方面;有的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业务能力、工作量、夜班数、出勤率、继续教育学习、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病人满意度等。对护士长考核内容包括分析与判断能力、领导能力、观察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人才应用与人才培养能力、考核能力、主持会议能力、工作态度与表现、品德与健康共1O个方面。等等。绩效评价的内容分类方法与采取的具体绩效评价工具与方法是相关的。平衡计分卡(出现太突然,应该说,在所有的考评方法中,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方法就包括: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具体的指标就是按照这样四个方面来分解的。

1.2当前我国医院护理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在国外,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医疗机构中已经普遍采用绩效考核的方法进行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国内只有少数医院对绩效考核进行了一些尝试与实践,并且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下面综合阐释它们的进展情况。目前国内医院还没有出现比较通用、权威的护理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传统考评的方法主观性强,弹性较大,考评重点在于规范化培训考核,考评结果往往与实际存在差异。目前我国护理绩效考评的主要方法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它们主要有:量化考核法,三维量化考核,秩和比法综合评价,质量、效益、效率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考评标准趋同,不同职别与级别的护士考评标准相同,岗位关系模糊,责任不清;(2)考核指标单一,当前绩效考核已经逐渐从单一量化向综合化发展,但考核指标仍局限于任务绩效的内容,忽略相关联绩效内容,如社会、心理等,未能体现综合素质;(3)考核主体不全面,大部分为直接领导评价或院科两级评价,缺乏患者对护士的评价、医生对护士的评价及相关科室的多维度评价。总体来讲,绩效考核的信度与效度不高。对于绩效考核工作,我们护理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医院对于绩效考核工作了解较少,都是按照传统的简单评比与检查维持对人员的管理。对于新的绩效评价理论基本上没有了解,医院管理者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本身也限制了绩效考核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执行。医院的管理者缺乏进行考核体系构建的能力,同时不重视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医院没有建立起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不重视考核指标的修订以及总结工作,考核结论与工资等联系不够紧密;考核的主体不明确,大部分都是由科室自主进行考核,考核执行不到位,经常很长时间不去进行考核,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基层的医院中;考核的精确度极差,很难从数据上反映实际问题,导致总结时人为因素参与,进而否定数据考核结论等。这些导致考核的体系权威性受到挑战。

1.3当前影响护理人员绩效的几个因素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的影响因素是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的参考依据,也是绩效的主要元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而且是变化的。当前,在护理行业不同的医院,其影响因素也就有所差别。通过对护士的问卷调查发现:护士们普遍认为缺乏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分配没有充分体现工作态度与贡献等,会对护士积极性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护理管理者对工作量考核不规范,不能产生内聚力与影响力,常会使护士感到不公平而产生消极情绪。同时,护理管理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忽视护理的过程管理与总结性评价,使得绩效评价难以发挥促进激励作用。调查还发现:不同护理岗位所面对的风险和难度均有不同,同一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其风险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中、夜班工作难度和风险为最高。不同班次的护理人员工作绩效不一样,全日制白班护理人员绩效最好,其次是全日制晚班,而参加轮班的护理人员的绩效最差。而原有的评价体系没有体现这些工作差别,全部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使得护理人员感到不公正。通过对各医院护理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不同的职称与年龄的护理人员,其工作绩效差别较大,工作年限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即工作时间长的护理人员工作绩效高于工作时间短的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职称对护理人员工作绩效的预测力最强,为工作绩效总分的20.3%,进一步支持上述观点。?另外,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成就感及满意度,对于绩效影响非常大。对工作的倦怠感严重导致绩效偏低。而这种满意度不仅来自与护理管理人员的激励,来自于医患家属的认可以及同事的认可,而且来自于自身的职业认识与心理素质等。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绩效评价体系要真正起到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的目的,就要不失时机地结合这些影响的因素,使得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客观公正,评价的指标要精细化、差别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重视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只有通过综合评价体系,才能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成就感与满意度,有力地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