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风筝教学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思维发展研究
一、基于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现状,立足文本,适时调整教学环节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常常发现执教者不是立足文本,引领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而是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漫谈,游离于文本之外,偏离了教学重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缺乏准确的了解和分析。譬如,在我校举行的一次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中,一教师教学《鱼我所欲也》,疏通文意后,执教者将这样一个问题之球“踢”给了学生:如果让你在鱼与熊掌之间作出选择,你将会选择什么?请说出选择的原因。好多学生异口同声:“熊掌!”一学生陈述原因:因为熊掌属山珍海味,谁不想品尝一下它的美味?学生的答案在老师预设之中。老师正欲趁机进入下一个环节,没想到一男生站起来说道:“我选鱼!因为熊是珍稀动物,咱们要保护它们。”这一与众不同的观点引起了一些同学的赞同。此观点没在老师的预设之中,也让其感到似对非对——是呀,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应该增强,对动物存有的一颗爱心应该呵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应该鼓励……基于这些想法,执教者不由自主地改变了预设教学路径,顺着学生的思维走,于是趁势让大家就该同学的选择发表看法,结果绝大多数同学赞同该生的回答有其合理性。反思此教学案例,执教者已经觉察到初中生的求异思维正处在比较活跃的阶段,教学中具有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意识,于是抛出了“假如让你在鱼与熊掌间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活动。但这位老师没有意识到初中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成熟,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摆脱不了幼稚和谬误,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矫正。其实,课文中的“鱼”“熊掌”,不是实指现实生活中的鱼和熊掌,只是用来比喻珍贵的或值得珍视的东西。而那位学生由于对这个比喻的内涵理解得不够深入,把熊掌仅仅理解成“山珍海味”这类具体东西,所以从环保的角度提出“择鱼弃熊”的观点,这是思维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而这位执教者对学生思维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没有做好相应的预设,面对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不但不能进行适时引导,反而步入认同行列,其结果是不但不能有效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反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误区。
二、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初中生对于求异和创新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思维的独立性、逆向性、发散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也在不断优化,但他们的这些思维仍然处在发展中的初级阶段,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还要关注到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而后两者的训练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些教师虽然已经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状态,但往往忽视了对其他思维形式的了解和分析。比如,一教师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在质疑环节学生提出: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是不是就是课文里的孔乙己啊?”学生有说是,有说不是,教师的回答也很简单:“这个问题没必要讨论,名字嘛,就是一个符号,正如同学们的名字一样,有些在家里父母还叫你们小狗、小猫呢。”显然,这位教师轻描淡写的回答,扼杀了学生有价值的创造性的发现。这也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没有根据学生思维流向适时改变教学预设的结果;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生成性资源,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课堂教学就会大大增色。相反,在《斑羚飞渡》的教学活动中,一教师利用三个提问导入新课: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是如何飞渡的?斑羚飞渡的壮烈场景将给人类以怎样的启示?该教师匠心独运,设计了这三个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遵循了第四学段学生的思维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表层到深层。此案例表明,教师正确把握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提问恰当,设计合理,巧妙地帮助学生消化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培养思维能力,既要关注学生共性的思维特点,也要关注个性思维差异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思维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学生的思维差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予以关注。但是,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性别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或者是个性不同,也会导致思维特点不同,思维发展状态不一。这方面的思维差异,教师往往关注得很不够,因而常常在课堂上用画一的方式、统一的要求训练学生的思维,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请看《风筝》的教学片段——一位教师采用以下方式导入:出示放风筝的图片,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和放风筝时的心情。一学生回答:童年的时候,我跟村里的小伙伴来到空旷的田野里放风筝。看见风筝在天空下飘荡,大家激动得笑啊,跳啊,玩得十分开心。教师启发:请你再描述得生动一些,语言再美一些,好吗?还可以渲染一下你当时激动的心情。该学生红着脸,保持沉默,课堂冷场了几分钟。此案例中,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是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执教者看来初中生大都具备了这种能力,但他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有差异的,思维特点也各不相同。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描述得生动一点,语言再美一点”,这样的引导是无效的。如果教师意识到该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可以对当时的天气情况、风筝形态、放风筝的系列动作等具体内容进行启发,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开展形象思维活动,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作者:宋远馨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连防中心中学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共3篇)
第一篇
一、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容
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是一句口号或空谈,教师要将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使其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周边活动、巩固练习以及课后拓展上都加以利用,并保证教学内容不偏离教育原则。具体来说,要根据有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建构性原则来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使其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看到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具体关联,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人生的真谛,并提升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自己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想要保证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设计、课堂讲解及课后练习都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具体来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两者之间架设良好的对话桥梁。教师要明确学生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诉求,并积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做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
2.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语文论文
一、主要问题表现
(一)教学目标未明确
语文有效教学方法运用时需要认真考虑本堂课所言所讲的“教学目标”如何,或者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但有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偏离主题,使学生体会不到老师讲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的课堂兴趣失去了教学应用价值。或者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包得太多,统得太死,也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自我主动性及个性养成,对于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形成更为不利。
(二)教师授课脱离人文意识
目前评判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标准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或者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同样也应关注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程度如何。比如关注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如果不能和教学设计进行组合,其教学效果可能不尽人意。比如,一位教师在讲述《风筝》之后,告知学生们作者(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那是没出息的玩艺,长大后明白了儿童时期游戏的含义后,想起自己当年的行为是对小兄弟“精神上的虐杀”。事实上这也正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老师应能注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人文意识养成,要了解学生真实切身想法,掌握学生对作者与文章中小兄弟的“情绪”对比,进而向学生表达出作者因何而心情沉重,并非陈述性的总结,避免课堂教学单调与乏味。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不少教师追求的是合作学习的高效与教学快感,但对小组的学习目的及分组研讨设计却并无认真思考。甚至有些老师,对于学生稍有疑问就建立毫无价值性的小组讨论,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难以使学生了解到课堂主题。此外,有些老师只是把学生带入框架式的研讨模式中,对于学生之间是否真实研究问题或者小组小学生的想法等不予过多了缓,所以不少学困生的教学效率一直提升不上来,教师授课难以顾全整体。
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运用分析
[摘要]色彩教学是中职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对色彩的掌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创作的水平,如何提高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有效性是近年来一些中职美术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分析目前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重点分析了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色彩教学;运用策略
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就中职美术教学而言,从市场需求来看,很多行业都需要有美术基础的专业型人才,如广告设计、插画设计等[1]。色彩是美术的基础,色彩的巧妙运用能够体现创作者的审美水平和专业能力,所以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色彩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职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色彩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很多中职学生来说,接触美术的时间不长,在课堂教学中又缺少美术实践,对于色彩教学没有正确的认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缺乏系统的色彩教学训练,学生既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没有熟练的色彩运用技巧,导致学生对色彩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
(二)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部分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在日常教学中理论大于实践,没有就色彩教学的实践方法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训练,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进行运用[2]。此外,部分学校教学设备落后。虽然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深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仍然有部分学校对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完善不够重视,学生对网络上常用的绘图软件不熟悉,在课堂上只是看着教师操作,缺乏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学生还是在用传统的手工调色,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网络软件方便和准确,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内涵
中学语文合作教学高效课堂论文
1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在应用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堂当中教师通过讲解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充分的明确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执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存在着跑题的现象,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课程中所坚持的重点到底在哪里,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对课堂越来越厌烦,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了很多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当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长此以往,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
1.2教师在讲课时没有体现出人文思想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不仅仅应该关注学生究竟在这一堂课当中掌握了多少语文知识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学生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等等,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人文意识和教学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很难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例如教师在讲述鲁迅先生的风筝一课程时告知学生作者小的时候不允许自己的兄弟放风筝,认为那是没有正事、没有出息的孩子才做的事情,但是当作者长大了,懂得了童年曾被自己认为是没出息的孩子才做的游戏的含义时,觉得自己对小兄弟精神上的伤害是非常后悔的。这也是文章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巧的去设计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学生真正的去了解学生内心最为真实的观点,这样就使得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文章中小兄弟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心情凝重,整个过程要体现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1.3合作教学形式化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享受的是合作教学方式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效果也使得教师的内心产生了非常大的愉悦感,很多教师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分组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分组探讨设计环节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详细的分析,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一些很好解答的问题建立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合作式的教学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其价值和功能,这样没有锻炼学生的能力,没有解决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小组讨论还占用了很多课堂的时间。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建立了一个合作教学的框架,对于小组之间所研究的实际问题或者是讨论当中学生的实际想法并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和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始终都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故此,需要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思考,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1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一,传授方法,揭示规律。语文课文中,除了知识性的短文外,都是文章。所以,课文都是例子,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表现形式,还要向学生传授这篇文章所运用的知识,教给学生如何读写这种类型的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需要按照课文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向学生讲授听说读写的方法。第二,讲疑解难,注重实效。在讲课文的时候,不应该从头到尾串讲,使得教学时间浪费掉,而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集中力量处理难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使用,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的,若只是追求形式而不考虑教学的目的,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还会浪费时间。第三,主线鲜明,整体性强。讲课与作文一样,需要有着很好的衔接,要流畅,前后要照应起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把握住讲课的主要线索,用它把各个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整体。若相反,把课讲得前后没有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孤立,不仅理不出讲课的头绪,还没有整体感,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混乱,所以,主线鲜明、整体性强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引导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紧密,是非常重要的。第四,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老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不会的问题,使他们充分领会教材,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而学生的难处主要是感到课文不好理解,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所以,怎样使学生抓住重点,化繁为简,是教学设计应该考虑的问题[1]。
2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
2.1创设新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
中学美术教学方法简析(3篇)
第一篇:中学美术教学正方体透视教学方法
摘要: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正方体透视原理是其最重要的基本方法,它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其中的规律。透视原理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来组织画面的构图和塑造形体,从而更加全方位地把握相关空间的关系,目前是中学美术教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主要就中学美术教学中正方体透视教学中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为的是更好地向学生传达有关透视的知识和更好地掌握物像透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教学;正方体透视;教学方法
正方体透视在绘画中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视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绘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到了关于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等相关的知识。而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面本身就存在着一个角度,正方体透视为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美术知识。本文主要从正方体透视原理出发,具体讲述中学美术教学中正方体透视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正方体透视的定义
正方体透视被简称为“透视”。它是通过透明的平面进行观察,进而更好地研究透视图形发生的原理、变化的规律和图形的画法,最终也就能够使得三维景物更好地落实到二维平面上来。正方体透视为的是能够更好地研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的。应该说,透视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误差,它的存在使得物体到平面之间一直都存在着立体感,这种变化本身也是存在着差异的。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正方体透视的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探索(10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旨在让初中学生于生活实际中发现美、领悟美与创造美,以满足社会对绘画人才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的要求。然而,据相关调查可知,部分美术教师仍然沿用了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美术课堂单调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至关重要。
一、结合实际,巧用各类材料
新课程改革引领了美术教材的新变革,教学范围也逐步扩大,有助于开拓初中学生的视野,而演示作品作为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代教学对其多样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走进实际生活,找到不同形态、不同质地的材料,将材料本身看作一个美的事物,并将美术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材料中,譬如废纸、树枝、布等物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即使是简单的物品在揉入美术内容后,也可以变成不平凡的事物的整个过程,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享受于动手实践中。以美术教材《自然与生活的定格》为课例,某教师在课前播放了一段公园内放风筝的视频,并以“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几种类型的风筝?”来开头,让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有学生答道:“小鱼”“飞鸟”“龙头”“蜈蚣”“昆虫”“八卦阵”等类型,并畅谈了其放风筝的过程;然后,该教师组织了一场“大家来做风筝”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加工后制成风筝,有学生将落叶、树枝、布等充分利用了起来,将树枝作为支架,布作风筝的双翼,两边始终处于对称状态,该学生将落叶粘贴在风筝的双翼上,并用画笔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包括各种颜色的棒棒糖等,让整个风筝趣味盎然。该教师对这位同学制作的风筝称赞有加,其利用了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发现了材料本身的美,在领悟美的基础上,创新出另一种美,整个风筝让人眼前一亮。美术教师应着重强调美术制作物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
二、重视引导,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鉴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传统的“灌输式”或“开门见山式”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且其无法带动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美术课程十分沉闷。因此,美术教师应确保初中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出具体情境,通过新颖的课程资源导入新知识的学习。首先,美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收集或下载一系列与美术课程相关的资料,譬如制作类小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断思考,找出视频中的闪光点,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创作欲望。以七年级美术教材《又画又做又印》为课例,某教师下载了《超级手工DIY陶艺体验》的视频,并剪辑成5min的短视频,教师让学生认真观看该视频后,以《漂亮的花瓶》为制作主题,让学生先构思后分成6人一组,就陶艺制作的具体步骤及短片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探讨;由于教学条件有限,该教师让学生先用橡皮泥尝试制作出花瓶,在学生捏造花瓶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投影仪,缓缓播放一系列陶艺作品图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当学生完成捏造后,美术教师可就每组作品进行评价,选出“最佳工艺品奖”“最具创意奖”,并通过“不放弃,继续加油。”等话语来鼓励未获奖的学生,增强其自信心,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三、自主学习,争当课堂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