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审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风险审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风险审计论文

审计风险与工程审计论文

一、工程各阶段工程审计的风险

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项目准备到实施,再到验收投入运行,其最基本的流程就分成了数个小阶段,另外工程建设项目大多投资金额巨大,建设周期长,风险高,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这样一来,工程项目审计也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审计难度大大的增加,结果可想而知,审计风险环节必然因此而变多,审计风险必然增加。

(一)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

决策、设计、招标这三个步骤,都是工程项目准备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三个细分环节也是审计风险广泛潜伏的地方。首先,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审计的重点主要在于审查工程项目是否按照工程要求开展设计规划、方案甄选,是否满足技术规范规定、份额以及工程前期自我评估的技术参考值等,由于这一阶段的审计对工程知识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很多审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审计的难度和风险不小。其次,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审计的核心主要是对工程预算与计划的工程量是否做到基本准确,预算的指标是否能顺利且按时的完成等。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审核的数据资料较多,业务量大,稍有分心,就会影响后续审计的开展,招来审计风险。最后,招标阶段审计的重点在于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还应该审计投标单位工程建设资质是否满足工程招标的要求,防止施工单位不满足资质等级的前来承包工程。与此同时,需要审计的还有招标小组评标的规则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对标底工程量的计量、费用的划取、材料的调配等,审计人员最好要严格把关,以此来防止招投标过程中风险的产生。

(二)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一般包括物资采购、土建施工、电气装配等,该阶段应要确保的重点在于进度款的划拨是否和施工合同中计划的付款要求相符,套用的计价项目和数目是否准确,工程量核定的最终结果要和真实的施工进度相符。还有些工作,如工程项目的变更,现场签证的依据,计价方式的选择,实施合同的执行力度,如果不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监督,都是审计的风险源。当然,预防外部失败成本的产生,如索赔事件等例外情况的发生,同样需要监督审查。

(三)检查和改进阶段的审计风险

阅读全文

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论文

1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联系

(1)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是指组织财务能力不济、收益下降、财务部门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影响企业实现目标的事项。针对财务风险,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企业的财务活动尽量都维持在内部审计的监控范围内,督促具体业务部门按照制度执行工作,也能督促高管层做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决定。市场风险分为定价和促销政策两种风险来源。市场是时刻变化的,一个产品的定价或是促销活动也是需要根据市场的供求来做变化的。这时的内部审计就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力,帮助业务部门适应市场变化。运营风险就是指管理层在经营维护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不安全因素、环境保护不力、人力资源不充足、价格谈判不合理等。由此看来,运营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详细到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对内部审计有更高的要求了,帮助企业管理层树立正确的运营理念,改善外部环境,建全管理制度,时刻掌握企业从上至下的运营信息等是做好内部审计的基本保障。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分为知识产权纠纷和员工纠纷两类,外部还有合规性、法律变更等。企业最容易被忽略,也就是最容易产生风险的就是法律改变,如果内部审计没有时刻关注相关法律的变化,就可能使企业走上违法的道路,而没有给予防范,法律风险就会产生。

(2)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联系

风险管理即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内,使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为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般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而风险的存在对其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内部审计就需要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监控和管理,并采取措施实施风险管理,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现在的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实现目标的一个有效方法和手段,不再仅仅是对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企业合规性等的审计,而越来越关注风险,它可以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客观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强调风险管理是否充分有效、管理措施是否能合理地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这样一来,内部审计才能及时有效地向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单一的监管部门向管理职能转化。也是因为如此,现在的大型组织都愿意建立起内部审计部门,帮助组织管理风险、实现目标,从而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那么,内部审计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大势所趋了。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的作用

(1)监督和评价风险

阅读全文

内部审计企业风险论文

一、对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认识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明确指出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是顺应形势发展、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职业危机、促进自身发的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其取代传统的审计模式已是必然。审计风险管理是规避企业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内部审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认识。

从事任何一项挑战性的工作,都会存在着风险,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带来的风险。内部审计围绕风险开展的审计,在制定计划、实施业务、报告结果以及后续审计的全过程活动中,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由于存在人员素质以及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二、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关系。内部审计全面参与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除关注内部控制之外,内部审计应该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机制是否有效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即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来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也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发展。

阅读全文

风险导向中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及存在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无论是目的还是方式,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区别。西方银行内部审计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是建立在竞争关系基础上的,经历了财务审计到管理审计的过程。而我国则不然,我国的银行内部审计是通过行政手段建立的,主要将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中心,所以审计程序、操作方法等都带有显著的政府烙印,履行了政府审计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瓶颈日益显著,金融行业改革的呼声愈来愈多。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审计内容从会计报表扩展到检查银行的业务经营、信贷资产质量,再到关注银行风险,审计内容不断丰富化;审计手段也有传统人工向计算机转变。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革取得卓越成就,但与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国际银行内部审计水平相比,依然任重道远。具体问题有: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作用能否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特别是领导者的重视程度。管理层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它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就会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反之,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就无法发挥,甚至可能导致银行向畸形方向发展;缺乏成熟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一是缺乏具体指导银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实务准则,银行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和实用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二是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不完善,如权威性不够,功能和职责欠缺,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审计的内容不够全面。一般来讲,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包括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和内部控制运行方面的审计,还有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以及经营风险、财务报表、经营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但如风险评估、为客户提供咨询以及金融业务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此外,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制度也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差。随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网络化和电子化的发展,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还要在各个方面均衡发展。虽然《内部审计章程》对内部审计人员作了一些规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经营风险也愈来愈大。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商业银行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如加大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商业银行自身也要适应体制变化,而创新的同时无形当中又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所以说,商业银行实施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作用。商业银行风险具有传递性,即一个部门疏于风险管理可能将结果传递到其它部门,所以风险不是由这个部门承担,而是由整体银行来随担。对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要统观全局,所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风险导向审计从制定审计策略开始就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紧密联系,审计方案往往是以几个重大风险综合为导向,从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到审计测试与评价,自始至终都与组织目标相一致、针对性强,保证和提高了审计质量。

三、商业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作用

商业银行要充分意识到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更先进的审计模式,无论系统理论还是从战略意义上都有重大的进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应当引起商业银行管理者的认可和关注。所以,商业银行除了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内部控制效果外,还要担负起挖掘风险、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的工作重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实现商业银行制定的战略目标。商业银行要不断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阅读全文

以风险为导向的工程审计论文

1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审计的各个阶段的控制研究

1.1工程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的审计是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以前的一系列工作所做的审计,它可以包括对工程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投资估算的编制内容等一系列工作的审计。在这个阶段的审计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避免因为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同时可以加强建设单位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为工程建设阶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建设单位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1.2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的审计是对项目建设中勘察、设计环节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的审查和评价,项目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成败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做好项目设计阶段的审计,预防由于投资失控等问题所带来的项目风险也对整个工程建设审计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从源头上控制项目造价,也是遏制设计浪费的有效手段,项目设计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设计单位的资质和界别、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经济性、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设计收费等内容。

1.3工程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是指对招投标阶段及其各个环节中各项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的审查和评价,以往的设计人员往往在投标工作完成后进行事后审计,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思路应该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的设计应该在招投标开标时就介入审计。审计人员的工程招投标的审计它包含招标报告、招标文件、标底、开标过程等方面的审计,它要求审计建设单位招标项目是否办理审批手续,资金来源、招标方式等等一系列工作。

阅读全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一)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中心,要求注册会计围绕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审计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分析性测试程序、审计测试程序。同时在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而传统审计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

(二)内外部审计证据相结合

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的证据包括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内部证据是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财务报表中含有的信息及其他信息。外部证据是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由于内外证据的来源不同,所以仅仅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内部证据来对风险进行评估,所得出来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人为因素影响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证据时不应只采用内部证据,而应同时通过与企业一般员工、供应商、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一起来对风险进行评估。

(三)重视审计风险模型及分析程序的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审计风险模型是二维的,它既包含了不同的风险要素,而且在不同审计阶段给各风险要素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所以能客观地分析评价各自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各项决策,从而能够全面控制审计风险。新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风险评估和总体复核阶段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同时,分析程序不仅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

阅读全文

风险模型工程审计论文

一、工程审计风险系统

(一)工程审计风险内涵

工程审计是通过审计单位,对政府财政资金与工程资源使用的监督工作,也是社会公众执行应有权力的重要方法。审计风险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表现形式,主要以计算审计工作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为主,并且需要在审计工作中了解其中出现的错误意见。根据系统论观点,工程审计风险环境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组成,通过两者的相互依赖,形成一种稳定的复杂结构。工程审计工作需要涉及到的可变因素较多,其中不仅包括审计对象的变化性、还包括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审计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就会出现信息失真、舞弊、错误的问题。审计工作需要使用的法律条款较多,受到不同法律等级与要求的影响,审计依据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这种情况导致审计依据无法固定。工程项目较为复杂,审计工作的难度也有较大提升,这种不确定性使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有很大提升,而且也会加大审计工作的风险。为了解决审计工作的风险问题,必须深入了解工程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并且对风险结构进行合理解析。

(二)工程审计风险结构

在保险论之中,审计可以称为分担风险的方法,而工程审计的活动则是工程自身受到环境影响产生的固有风险,在通过工程管理的控制后,由工程审计工作降低工程的整体风险,最终实现审计主体风险转变为工程审计风险的方法。风险控制系统呈逐渐收敛状态,在这种基础上,大型工程审计工作也可以划分为风险、控制、受体这三种子系统。

二、工程审计风险建模

审计风险模型是通过数学方法,表达出审计风险系统包涵的各种要素,并且对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阐述与分析。审计风险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也是对审计风险进行综合反映的方法,通过工程审计模式,可以科学的评估审计风险水平,并且根据评估资料制定相关的风险审计方案。常见的工程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水平=风险危险性×受体易损性×(1-控制效果)。工程风险危险性主要以不良效应发生几率为计算数据,出现概率越大,危险性也会随之上升。风险源可以从技术层面分为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外部环境等内容,而工程规模扩大,就会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关系,可变因素也会不断增加,导致风险危险性上升。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中,有许多技术非常复杂,如斜拉索技术、水下定位技术。这些技术的建设周期较长,而且建设周期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就会导致风险危险性上升。工程审计系统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较大,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阅读全文

高校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论文

一、高校内部审计转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然性

(一)高校扩张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加大

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客观上缘于高校规模、业务迅速扩张。一方面,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万人大学比比皆是,大学小社会是不争的现实,高校涉及基建、招生、科研、后勤、学管、对外服务等项目,业务的迅速扩展导致管理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高等教育的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已达GDP的4%,高等学校获得了庞大的资金投入。无论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均得到了国家密集的项目支持,如本科的“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高职高专的“国示”、“国家骨干校”、“省示”、“教学资源库”等建设项目,持续、高额、密集的资金投入导致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风险剧增,某些部门(岗位)成为“肥缺”,职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高校内部审计实行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加强学校的风险管理,通过控制风险来保证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内部审计环境滋生审计风险

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高等学校中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从治理结构看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作为学校最高领导者,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的决策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这会导致部分领导滥用职权、内部控制形同虚设。高校是人才的聚集中心,业务有其特殊性,高校专业型领导多,对专业、业务拓展具有较好的指导与示范效应,但重业务轻管理、重财务轻审计、重人治轻法治,普遍未能形成较好的内部审计总体环境。不同高校办学历史积淀、学生与产业规模、专业领域、领导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等千差万别,校园文化、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迥异,个体审计环境进一步影响内部审计风险。近年来高校招生、基建、设备招标等腐败案件频发,一些出身贫寒、曾经正直有为的领导干部沦为阶下囚,除了与其自身抵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关外,与高校内部审计环境不良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高校市场竞争呼唤风险导向审计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环境,高校充满机遇和挑战,竞争进一步加剧。不同层次的高校有竞争,国内与国外的高校有竞争。高校的竞争是软、硬实力全方位的综合竞争。有风险才有收益,高校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才能赢得生存空间,只有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指出,审计风险指内审人员未能发现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作出的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虽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已有时日,但探索尝试的更多是企业,我国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仍然是查错纠弊,内部审计方法仍然以账项基础审计及制度基础审计为主,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事后监督和评价。随着高校发展方式的变化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高校内审机构设置及内审人员业务能力、审计技术、方法等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业务转型升级与风险管理的需要。高校市场竞争导致内部审计的客观风险加大,这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回避或改变的客观现实,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加强高校业务研究,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业务能力,才能够降低审计风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