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风险辨识管控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铜冶炼企业风险信息数据库构建
【摘要】基于风险管理科学原理,以国内某铜冶炼企业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企业生产作业活动及安全管理现状,选取科学适用的风险辨识方法,系统全面的辨识企业生产过程安全风险,建立企业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并且进行常态化的动态更新,保证企业安全风险信息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契合。同时以风险信息数据库为依托,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手段并开发新的安全风险管控手段,以实现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在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避免或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辨识;风险信息数据库;风险管控手段
0引言
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1],认识风险,辨识危害,削减风险,减少同类风险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则是系统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结果是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和决策的基础[2]。但系统全面的企业危险源辨识结果往往信息量庞大,不方便使用,管理困难,因此提出构建风险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路,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1技术路线的提出
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下述3个问题:一是形成文件的安全风险管控要求,例如制度、规程、作业票证等不能系统告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及控制要求;二是开展的安全培训不能满足相关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安全风险控制要求;三是人员对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控制要求的掌握,主要依赖人员的经验和工作实践中的认知。上述3个问题是造成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通过危险源辨识过程,系统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并以此作为安全工作的基础,实现企业的安全管理。分析G铜冶炼企业生产作业的特点,选择能够实现系统全面识别生产作业过程中风险和危险因素的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识别企业生产系统安全风险和危险源,建立风险信息数据库。评审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找出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3],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安全风险数据库的构建
供热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议
摘要:供热企业建立适合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源头上管控风险,将防范关口前移,是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针对供热企业如何合理地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为进一步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家领导人提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0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提出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2017年3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了《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征求意见稿),指导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双重预防机制的定义
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是企业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风险分级管控:是对所有的危险源(风险点)结合潜在的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现有的管控措施、安全设施设备、装备,采用安全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分级,按照分级情况分别进行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是对隐患进行排查、消除或控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相融合,形成闭环管理。
2供热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目的
(1)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思想的重要体现。(2)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途径。(3)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要从源头斩断危险的传递链条,形成风险辨识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后的“两道防线”。(4)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供热企业发展的需要。3供热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征求意见稿)》以后,国家及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及政策,如:《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等,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4供热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危险源清单,确定危险源。(2)根据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导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现有的安全措施、设施设备、装备等,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并进行分级。(3)根据风险分级情况,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警示牌。(4)根据分级情况分别制定管控制度,明确管控措施;对较大以上风险的危险源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定期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5)根据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对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补充和完善。(6)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设施设备点检制度和要求,细化完善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表格。(7)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设施设备点检标准。(8)制作岗位风险岗位告知卡、手册等,方便职工学习和使用。5供热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的几点建议(1)建立危险源清单,在确定危险源时要全方位、全过程地辨识生产作业过程、设施设备、作业环境、作业活动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供热企业要结合公司的工作实际情况,主要从设施设备和作业活动方面进行确定,其他因素暂不作考虑。对于办公场所、食堂、以及车辆等危险源建议不列入清单内。(2)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建议供热企业首先要确定前提条件(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人员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能正确进行各项操作),同时采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点检等措施确保前提条件成立后,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价。(3)进行风险分级管控时,要明确管控制度,管控措施,明确具体管控责任人,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针对二级以上风险点需要从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消防等方面重新制定管控措施,同时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对二级以上的风险重新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价,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若处于不可控状态,表明管控措施存在缺陷,需重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建议根据危险源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对所有涉及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进一步细化完善,确保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后,能对危险源准确地进行分级。(5)建议细化完善隐患排查表和设施设备点检表,方便日常检查使用,提高检查效率,以保证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6)建议结合各岗位操作规程,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应急处置措施、应急救急措施等制作安全知识手册、卡片,方便职工携带、学习和操作使用。(7)建议在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等醒目位置制作并悬挂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告知牌,明确风险点名称、位置,风险等级,风险管控部门和责任人,危险因素,事故诱因,安全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安全警示标志和应急电话,以时刻提醒作业人员,同时方便处置紧急突发情况。(8)建议通过自动化手段,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9)建议通过对生产车间进行颜色管理、区域标示、设施设备及运行状态标示、风险标示、安全标志标识标示等,进行标准化区域划分,规范生产,实现厂区可视化管理。(10)建议供热企业要结合供热工作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管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级,建立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关注较大以上风险和隐患,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和治理隐患。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供热企业要建立适合企业的双重预防体系,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引领,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等为重点,加强班组建设,让基层作业人员能熟知岗位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岗位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全面提高班组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抢险抢修能力,做到安全风险有效管控;同时实行全员参与,让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风险管控方法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法,通过持续长效地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切实提高供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参考文献[1]李兵,姚明林.仿流水PID算法在供热站循环泵控制中的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6(5):28-32.摘要:供热企业建立适合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源头上管控风险,将防范关口前移,是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针对供热企业如何合理地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意见。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为进一步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家领导人提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0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提出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2017年3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了《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征求意见稿),指导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双重预防机制的定义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是企业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风险分级管控:是对所有的危险源(风险点)结合潜在的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现有的管控措施、安全设施设备、装备,采用安全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分级,按照分级情况分别进行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是对隐患进行排查、消除或控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相融合,形成闭环管理。2供热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目的(1)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思想的重要体现。(2)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途径。(3)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要从源头斩断危险的传递链条,形成风险辨识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后的“两道防线”。(4)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供热企业发展的需要。
经济学视角下煤矿安全风险管控
摘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作为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的新型模式,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在经济学视角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类别与规则,其次分析了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保障煤矿企业实施安全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安全经济学;煤矿风险;分级管控
0引言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奇研究得出88:10:2规律证明,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风险不等同于隐患,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隐患是必须消除的,安全风险管控的目的是在风险形成隐患之前进行预防和管控,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分级管控,从而大大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降低企业后续事故处理的成本。经济学视角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新版《煤矿安全标准》中新增的一项内容。现代经济学认为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的支撑,经济发展的再快也不稳定。因此为安全进行的投入与企业效益并不冲突,它是一种隐性投资,无形中减少了煤矿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成本支出和企业公信度损失。可以稳固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基础,为生产力的提升提供安全保障,促进经济发展[1]。为响应国家号召,煤炭企业按照主要领导负责制、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模式,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和制度,明确辨识评估方法、标准和工作流程,通过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所以对经济学视角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势在必行。
1安全风险管控类别与准则
1.1安全风险管控类别
安全风险类别指的是煤矿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其中包括施工环境、管理制度、物体存放、设备缺陷、人员行为5个方面的因素[2]。1)施工环境主要指施工后环境的约束因素,由于施工场所的限制、支护措施不到位、交通要道不畅通等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甚至迫使整个项目停工。2)管理制度主要指管理工作不到位,也就是相关政府或者当地政府颁布的政策、法律条文在管控工作中没有落实好,严重的还会出现违规现象。3)物体存放主要指材料存放的状态,尤其是瓦斯、二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可能会由于存放达不到标准而发生泄露,或者因为检测设备损坏,检测到的信息没有如实记录而造成气体含量超标,进而有人员伤亡。4)设备缺陷方面主要是指检测设备、安全装置、特种仪器的维修不及时、违规操作、安装松懈等原因产生的较大影响。5)人员行为主要指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违规操作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有故意违规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造成项目进度停止、人员伤亡等不良现象。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迎来了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而安全稳定则成为发展的重要保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化工企业当前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内容。从影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入手,以科学合理的评测风险等级、健全风险告知体系、创建多项风险管控举措为切入点,让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地落实。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影响因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安全生产工作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频发的化工生产安全事故一方面造成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不管是化工行业的经济运作,还是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安全环保形势,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威胁。基于此,为了完善化工行业安全管理体制,增强抵御危险事故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有必要在化工行业中建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简称“双重预防体系”),进一步夯实化工行业的安全基础,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影响化工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即化工生产原料与产品、化工生产设施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化工行业生产管理体制等的特点[1]。
1.1化工生产原料和产品的特点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管理
摘要:隧道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隧道工程建设本身的特殊性,无论是穿越山体施工还是地下隧道施工建设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塌陷的问题,为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妨碍了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强化对隧道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以此提出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切实为实际隧道安全施工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研究分析
1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特点分析
1.1影响因素多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工程本身施工建设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的影响因素同时反馈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导致了危险源辨识效率低下。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中可以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主要是工程本身出现的地质塌陷和山体滑坡、意外坍塌等问题,而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指的是由于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机械器具等存在不合理,产生的意外安全事故。简言之,氛围自然意外事故和人工安全事故两种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本身出现是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而造成的,如果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辨别是何种危险源,进而辨识造成原因和造成结果,所以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施工人员明确辨别,科学辨识。
1.2风险动态变化的特点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则是风险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主要是当前隧道工程施工内部环境逐渐变得复杂,而造成危险的潜在因素、明显因素以及临时性出现因素等也处在变化之中,造成了风险转移和风险扩大不可预见和防御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当前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制定联合防御措施,切实保证最大化风险防范效果出现。
工程建设下构建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理论
【摘要】为了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安全生产,落实超前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坚持风险辨识和隐患治理等工作的实施已然迫在眉睫。文章就南京江北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北站项目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如何实现隐患排查与风险管控的双重治理以及如何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行论述。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国务院安委会针对工程中面临的安全事故的潜在危险问题,指出构建双控系统的重要性,发布了《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要求在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施工安全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效果。为此,全国企业管理层面和政府监管层面现如今都在使用双重预防机制来提高我国生产行业的安全水平。但是,在企业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存在对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控制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的关系理解不统一、对双重预防机制的科学机理理解不到位以及不知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等普遍问题。基于对南京江北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就南京北站项目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本文旨在研究该体系科学机理的同时,探索出可以有效整合风险分级管理与控制以及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正确道路,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并构建出对企业具有指导意义的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模型图。
1双重预防机制的定义
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其基本定义为通过同时运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控制、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这两种方法来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预防工作机制。风险分级管理与控制:确定所有危险源并充分考虑现在所拥有的安全设施设备和管控措施、潜藏的危险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对于存在的危险源通过使用安全评价法来实现其评估和分级,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采取控制措施。隐患排查与治理: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排查,消除或控制等措施,并将风险分级管理和控制与隐患排查和治理相结合,从而能够实现闭环管理。
2双重预防机制机理
根据风险的存在状态的分类原则,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两类。也就是说,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危险源本身就拥有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就是固有风险,危险源的能量等级决定了其风险等级大小[2]。通过对该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分析、评级和管控可以实现风险分级管理,以达到减少或消除其有害因素对人产生伤害的可能性和对人体产生伤害的严重性的目的。而现实风险就是指采用风险控制措施后的固有风险。有效控制固有风险,将其转换成可接受范围内的现实风险,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最终目标。所采取的风险管控的措施失效或失灵,将会增大现实风险,即为隐患[3]。隐患的发生,导致降低了安全措施的防护功能,增加了现实风险。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对隐患进行排查,评估,报告,治理和验收,使其形成闭环管理,以达到对风险管控措施的修复以及补充。所以,隐患排查治理是针对隐患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其最终目标是降低隐患所产生的影响,使因其增大的现实风险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最终有效控制现实风险。如上所述,风险分级管理与控制是针对多种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根本的目的在于降低施工中所存在的固有风险。至于隐患的排查治理也是针对施工中事故隐患的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目的在于降低施工中的现实风险。因此,南京北站建设中的双重预防体系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施工风险把控工作,使施工中的现实风险降级为安全水平线以下,也就是安全状态。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则需要运用双重预防体系来进行风险分级管理、控制与排查隐患、治理隐患,使南京北站项目的安全现实风险得到控制,并长期保持在安全水平线以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水平在双重预防体系下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要: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存在的问题,该文采用ASP.NET与SQLServer的技术,以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方法为依据,与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现场管理考评相融合,构建了一套能够实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预警、信息查询、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危险源辨识;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广泛应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一些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一些城市甚至大型城市相继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为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事故发生,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坚持系统建设、过程管控。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机制建设,强化系统性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实,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绘制“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1]。2018年12月21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天津市根据应急部确定的详细绩效目标,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将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管理“一张图”建设。2019年1月,应急管理部《关于下达2018年安全生产预防及应急专项资金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通知确定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的目标任务为建设1个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点)“一张图、一张表”工程。2019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以下简称“新版”)新标准正式实施,新版补充了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计算方法,整合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5修正)》中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且部分系数发生改变。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切实解决我市城市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等问题,努力把天津建设成安全发展示范城市,2018年7月17日,天津市拟定了《天津市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城市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城市安全信息平台顶层设计,开展调研评估、明确技术路径,探索匹配天津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城市安全管理各项工作融入信息化建设。《市安委会关于印发2019年天津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中,要求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持续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全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安全发展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完成应急部确定的绩效目标和预算指标工作任务,按照新国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我局将在我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指导下,通过新建天津市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安全生产防控网工程,有效推动重大危险源及城市风险管控一体化的完善。
1系统功能设计
1.1系统设计。包括企业报审、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分级、风险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和系统对接的功能[2]。(1)信息报审功能企业报审功能必须包含账号设置、信息填报、填报审核和信息总览。账号设置:对接市局现有企业平台提供的统一身份认证入口。信息填报:包括企业安全信息填写、企业上报和企业更新上报。填报审核:管理单位通过管理端对企业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信息总览:对管理端来说,可以浏览的信息包含企业信息填报统计、企业分类情况统计。系统根据企业综合信息的填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类统计数据,主要包括企业信息采集情况、企业分类情况、企业分级情况等。同时提供应急管理部门根据需要生成指定格式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报表的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的可视化管理。(2)风险辨识功能风险辨识功能必须包括辨识方法配置管理、辨识方法服务支撑、辨识结果查询查看和城市风险源标准库管理。辨识方法配置管理:将城市风险36种辨识方法,配置进系统。辨识方法服务支撑:包含定期自动辨别和辨别结果筛选功能。辨识结果查询查看:辨别后,可以通过企业信息查看辨识结果及企业周边信息。城市风险源标准库管理:对城市风险源标注库进行动态维护。(3)风险评估分级功能风险评估分级功能必须包括点性风险评估、线性风险评估和区域风险评估。点性风险评估:分为评估分级结果查询查看、评估分级方法配置管理、评估分级方法服务支撑。线性风险评估:分为评估分级结果查询查看、评估分级方法配置管理、评估分级方法服务支撑。区域风险评估:分为评估分级结果查询查看、评估分级方法配置管理、评估分级方法服务支撑。(4)风险统计分析风险统计分析功能必须包括风险清单、风险总览和地图展示。风险清单:按区域、时间、行业、类型生成管控清单,同时具有导出的功能。风险总览:可按区域汇总统计企业数量、风险点数量、各级别风险点数量,采用红橙黄蓝对4级风险点进行标识提醒。地图展示:分为地图基本功能、地图多类展示和地图统计分析。地图多类展示分为地图分类展示、地图分级展示、线性风险展示、区域风险展示。地图统计分析分为风险源影响范围分析和区域风险分析。区域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各区域四色数量、占比分布图。(5)系统设置系统管理主要必须区域管理、用户管理、按钮设置、用户组设置、菜单设置、字典设置、日志设置。区域设置:包括区域的新建、编辑、查询和删除。用户设置:包括用户的新增、设置、查询和删除。按钮设置:包括按钮的创建和编辑。用户组设置:包括用户组的创建和编辑。菜单设置:包括菜单的创建和编辑。字典设置:包括字典的新建、保存和删除。日志设置:包括日志接入、日志中心和日志存储处理。
1.2数据功能设计。企业安全风险信息主要包括重大风险源、风险源数据等信息。重大风险源主要包括辨识、分级记录,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重大危险源事故评审意见和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风险源数据主要包含:风险点名称、风险点类别、行业类型、场所/环节/部位、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伤亡财产损失预测、风险等级初步判定、主管(监管)单位、风险点详细地址、风险管控报告、风险点公告警示牌等信息[3]。
1.3安全需求。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将会有效地提高我局及下属机构的业务水平,由于该项目属于应急管理的信息化项目,对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有特殊的要求,结合智慧天津、安全建设项目实际需求,本项目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的三级要求开展项目建设,主要依据为: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271-2006《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5070-2010《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从安全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安全需满足以下需求:1.涉及的软件系统参照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建立安全保护测量;2.提供数据压缩、加密/解密功能,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数据库实现自动备份,常规数据按周备份,重要业务数据需要实时备份;4.对系统用户进行安全管理,提供登录超时、密码保护等安全策略。
电梯使用单位安全风险双体系建设
摘要:本论文对电梯使用的责任单位如何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便全面、及时、客观地评价各使用单位电梯潜在风险点,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体系,实现全面的排查、及时的治理、将事故隐患消除,增强电梯使用单位自我防控能力,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从而降低电梯的事故发生率,提高电梯维保单位的管理水平,提高电梯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电梯;双体系;分级管控;隐患排查
1前言
电梯作为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在城市中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特种设备作为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和领域,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电梯具有更大的安全方面的风险。做好公共聚集场所电梯使用责任主体单位的安全风险的管控和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降低电梯的安全事故,确保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论文对电梯使用责任主体如何进行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和隐患的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进行详细的介绍。
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电梯使用单位的风险点是单台电梯及与电梯相关的作业活动。使用单位依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和《电梯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进行电梯的风险辨识、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明确分级管控的责任部门、责任人,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1排查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