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意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法制意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法制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法制意识培养策略

【摘要】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在最近召开的党的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推进目标。高中政治课堂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开展法制意识培养的宝贵机会。本文主要围绕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制意识;策略研究

在社会环境和学校氛围的影响下,很多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严重缺失状态,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法律知识和政治知识的学习,这非常容易导致他们在行为习惯养成与价值观塑造上产生偏差,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1.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法律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高中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接受能力比较强,在高中学生中开展法律意识培养是符合法制社会建设需求的。

1.1法制意识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中国社会正在处于持续发展和变革之中,而社会主义民主化及社会主义法制化的发展正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将在未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能否符合中国政治发展需求和社会进步需求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成败。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发展方向,法制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政治认同感的不断提升。

阅读全文

高中历史教材中学习法制意识

学习法制意识是建设现代化法制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高中生需要培养的基本素养,更是高中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高中历史课程对法制意识养成做出积极回应,在高中历史新课标和教材中均渗透法制意识,增加法制内容,是学习法制意识的重要载体。故而,笔者结合新课标中的法制内容,希望可以透过教材学习法制意识。

1.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法制内容规定

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对法制内容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历史必修课程(1)和(2)学习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两部分。在历史(1)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2)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3)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3)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3),明确理解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艰难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应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奋斗的人生理想学习目标,提出课堂活动建议举办以”辛亥革命时成功还是失败“为题的讨论会;访问了解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明确他们职责履行路径;搜集史实资料,证明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艰巨性;组织讨论罗马法或希腊民主政治的利弊得失;在历史(2)中,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1)、(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1)-(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1)-(3),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1)-(3),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1)-(3),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3),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1)-(3),明确历史看待产生民主制度的历史渊源,客观评价推动人类民主思想进程的历史过程,批判阻碍历史进步的政治制度和专制思想,确立历史责任感的学习目标,提出课堂活动建议组织讨论专制与民主或臣民与公民的区别,各抒己见。通过对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法制内容的整理解读,可以看出新课标中法制内容是在民主与专制斗争大背景下,以法制为人类民主斗争服务为视角,探讨建设与完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继而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结合新课标法制内容特征,整理出法制学习线索,养成法制意识。

2.高中历史课程中学习法制意识实践活动

2.1正面学习:法制权威意识、法制平等意识、程序意识

把握高中历史新课标对法制要求,结合教材中正面历史材料,学习法制意识,可以分别从法制权威意识、法制平等意识、程序意识三方面着手,紧扣历史学系与法制学习结合点,深挖典型生动教案,让法制学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法制权威意识,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必须遵守的法制行为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违法法律都要接受制裁,也要同一切违法行为进行斗争,维护法制至高无上性。如,教材中秦律规定“挟书律”,即“敢有挟带书者族”,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只有珍视法律,令那些存心颠覆现政权、不遵守法律的分子罢手...还要遵守法律,严惩违法分子”,上述教材中的法制内容,彰显了从违法至惩罚的法律制度权威,通过法律条款,认识法律的权威性,了解法律应该是公民集体意志的体现,要遵守法律,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维护法律权威人人有关。法制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宪法的特权。如,教材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内容,联系学习我国现行继承法,发现现行继承法遵循平等原则,不会因地位和身份不同,而进行继承区别对待,法律不歧视任何人,主张人人平等,学习法制平等意识。程序意识,程序法和实体法是不可分割的,程序法包括诉讼法、非诉讼法,作为实体法正确运行的保障,同样是不得侵犯公民程序权利,否则可以提起诉讼,要严格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执行。如,教材中就介绍了美国、英国、法国的程序法内容,均属于非诉讼程序内容。在学习中,可以某一案例进行模拟学习,通过确定案例、分配角色、学习法律程序和条文,了解诉讼基本过程,学习诉讼书写规范,明确法官受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以及法律判决即告生效等内容,学习法律程序意识。

2.2反面思考:苏格拉底之死和反思

阅读全文

学校法制教育体系构建与教育状况

【摘要】高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为当前我国培养更多有效人才的重要教育体系,是增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规范法律行为的重要体系,更是培养高校学生在现代社会做良好公民的保障,其有着促进个体以及社会良好发展的有效功能和作用。所以在高校教育中,应构建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由于当前很多高校中的法制教育都存在着法制观念薄弱、法制教育与德育相脱离以及法制教育内容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法制教育的优势,提升法制教育实践教学水平,那么高校就必须要重视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优化教育形式,保障法制教育中“德”“法”一体化的良好建设,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学校法制教育;体系构建;教育状况反思

一、高校法制教育的内涵分析

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法制教育,是当前国家公民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而且高等教育是教育制度中最高位置,而在这一体制下的法制教育状况,会对社会法制建设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高校法制教育就是通过高等院校的良好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掌握更多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并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传承下去。对于高校法制教育来说,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法制教育目的是借助社会主义法律知识来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让其在生活、工作当中能够良好的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并远离各类违法乱纪的行为。在当前高校法制教育中其主要内容就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更好的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对于高校法制教育来说,就是通过将法律知识为主要的传授内容,向学生阐释法理等内容,对法律精神的意义以及要点进行解析,将各种法律规定和重要法条讲述给学生,真正有效的让学生构建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为其法律素质的提升有着基础性作用。其次,培养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对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是要有知识体系建构为基础的,所以在高校法制教育中要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让其有认同意识。这是形成正确意识的关键。要有权义意识,也就是权利和义务的意识,这是法律关系构成的基础部分。而且还有具有程序意识,程序意识的培养是法制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最后,对法律行为进行规范。法律知识必须要在和实践执行相关事务向结合才能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的法制行为实践能力的提升,属于法制教育最关键和最终的目的,也是更好展现法制教育价值的重要部分。

二、当前高校法制教育中效果不佳的因素分析

对于当前高校中出现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并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形成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教育策略,建立完善得高校法制教育体系,真正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在法治社会环境下更好发展。1.历史因素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法治来治理国家,但受长期的封建社会独断专制和儒家文化以“仁”治国的思想,导致很多人形成了“臣民”意识和思想,欠缺合理的公民意识。而且自新中国成以来,有受到“左”思潮影响,这使得我国学术界曾出现过“没有法律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的思想,缺乏对法律的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也在重视“依法治国”的原则,更加注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思想,这样才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到法律的正确界定以及重要性。2.经济因素分析。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按照前苏联经济模式不断发展,根据计划经济开展工作,这使得人们思想行为都受到计划的制约。而且这对平等、自由的公民观念欠缺正确认识。而对于这样的计划经济的解体,让思想界更加混乱了起来,这会影响到公民意识发展。而在新时期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整体人口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其经济的平均水平还是落后于先进国家,公民法律意识也有待提升。3.现实原因分析。以国家角度进行分析,欠缺良好的教育政策和要求。对于法制教育途径以及方法等都没有相对详细的政策,一般都是会掺杂在其他的法律政策当中,并没有独立相关的教育政策等内容。以高校角度进行分析,存在法制教育被忽视的现象。很多高校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而却忽视了法制宣传或教育工作的开展。而法制教育属于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必须要重视法治教育的开展,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良好发展。

三、构建良好的高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有效策略

阅读全文

医学生法制教育构建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医学生法制教育未受重视、教育内容不成体系。新时期对医学生法制教育理念的要求是树立医学生的尚法意识和培养医学生的尚法理念。医学院校应该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辅助、学生自我教育为目标的推进式教育模式。

关键词

医学生;法制教育;教育理念

目前,法律基础教育已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普及到医学院校。如何正确引导与规范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行为是医学法制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实现的方法则是法律信仰的培养。然而,医学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信仰培养的倾向,大多数学生仅仅将法律作为一门课程学习,学而不用;少数学生因个人兴趣或家庭因素能现学现用来帮助家人或朋友;还有极少数学生则对法律的理解出现了很大的偏颇,把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可以向合理的学校规章制度甚至合理的社会规范挑战的一个坚强的理论后盾,给学校乃至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危害。医学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今后工作中面对的是患者的生死,承担的责任重大。笔者针对医学生法律意识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的特点,从医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入手,结合新时期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进行医学生法制教育观念理论的研究,通过培养医学生尚法意识,树立法制教育在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1医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1医学生对法律的理解现状

阅读全文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要性及可持续性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可持续性。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素养;重要性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不断贯彻和落实了基本治国的各项方略,纵观全社会在法制时代下,从高校大学生具备的法律素养上看,应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才能更加全面的促进社会法制化建设。

一、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法制教育迫切性。近年来,犯罪大学生数据一再升高。频频向社会昭告:大学校园并不平静,法制时代下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很贫瘠。曾在有关“校园犯罪”的调查数据上发现,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其中不乏研究生和博士,而且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犯罪手段向网络化、高智能化发展。涉及方面众多。如:财产纠纷、因情暴力伤人、团伙勾结以及高智商犯罪等等,这些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频频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法制教育现状分析。1)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教育理念上和法制教育的延续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基本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具体内容上讲述不够,法制教育实践环节学生参与度少,易造成学生面对法律问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但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模拟法庭、法院庭审和法律讲座等这些课外的法制教育很受欢迎。2)非法律专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课,首先他们对法制教育思想认识薄弱,高校对日常的法制宣传教育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未曾把学生法律素养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其次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细致、深入、到位的传授法律知识,他们只能在专业的法律法规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未能上升到“法治素质教育”的高度,造成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法律信仰较为缺失;再有社会重视不够,目前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当今在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理想与现实出现落差,势必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时糊涂造成不可扭转的违法的尴尬局面。

二、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大学生经历四年大学生活之后,即将步入职场,踏入社会,在校期间不断的对他们进行法律宣传与渲染,提升法律素养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年轻气盛、性情浮躁、冲动鲁莽,所以经过法律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后,让他们遇到问题能够平心静气,明白生活中的“底线”所在,他们会本着以和为贵的心态不会做出法律以外不允许的事情,毁掉自己的人生,同时即形成了很好的社会风气又推动了社会积极发展。2、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是国家和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饱腹诗书的莘莘学子走向了犯罪道路,探寻其背后不难发现高校法制教育与法制文化建设及其薄弱,所以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阅读全文

学校民族法制教育强化策略

我国民族院校肩负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高等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地区输送了数百万以少数民族为主的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时代在发展,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提出,民族地区希望通过实施民族法律法规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诉求日趋强烈,而民族地区却缺少民族法律法规方面的人才。包括法学专业在内的学生能否成为民族地区的法学人才,要看其能否在民族法制建设中做出贡献,为推进民族法制建设尽到责任。[2]因此,我国民族院校肩负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的人才使命,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法制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民族院校肩负的任务之一。民族院校培养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来自民族地区,其中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都是本民族的佼佼者,毕业后多数学生回到民族地区工作和生活,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要求大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不仅要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而且要掌握甚至能够熟练运用民族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习《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民族法律法规,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对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的认知程度,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不断增强遵守、执行民族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法定义务的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民族法律法规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特殊权益的实现保驾护航。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渠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法制教育的内容有两章,其中,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分为四节即“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分为三节,即“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和“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3]从该课程法律基础知识的安排来看,基本包括了我国法律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的培养,介绍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并且提出了遵守法律的要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法律修养,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重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掌握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并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法律义务,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一系列课程加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民族法律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2008年拉萨“3•14”和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民族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致力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但是,国内外少数敌对分子害怕我们发展起来,他们妄想破坏我们的民族大团结,企图阻碍我国的经济建设。针对敌对分子的蓄意捣乱和破坏,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4]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民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民族团结、民族法制教育,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使各族学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使民族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真正成为能够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渗透与分化,真正能够成长为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5]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法制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法制教育和宣传普及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国家民委的《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6]笔者认为,民族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完成以上任务的不二选择。概括起来,民族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加强民族法制教育方面具有如下几点重要性:第一,开展民族法制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法律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第二,开展民族法制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三,开展民族法制教育,是改变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学知识结构,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四,开展民族法制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第五,开展民族法制教育,是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结合以上内容,从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建设人才的实际出发,把《民族区域自治法》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法规等作为民族法制教育的重点内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使他们走上民族地区工作岗位后,就能运用相应的法律知识,参与制订或贯彻执行有关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促进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发展。[7]#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七五普法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基于“法律七进”活动,结合本乡实际,深入推动“法律五进”活动(进机关、学校、寺庙、村社、企业)。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法治创建和法治宣传,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推动形成全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梅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内容

1.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任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观点、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围绕迎接党的胜利召开,认真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宣传宪法至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大力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内容,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相信宪法,真诚信仰宪法,主动运用宪法,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深入学习宣传以国家基本法律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自觉守法、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为党的的胜利召开、乡党委、政府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3.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作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注重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脱贫、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梅家建设;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绿色梅家建设;大力宣传国家安全、国防法律法规、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预防能力和国防观念,推动平安梅家建设。

阅读全文

班主任法制教育融合思路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要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法制教育,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班主任的法制教育工作承担着多项任务,既要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顾问,还要建设维护班风班纪。在法制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作为班主任,体罚与变相体罚,辱骂与变相辱骂,公布学生隐私等都是侵权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要让学生守法,班主任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做一个守法公民。

法制教育内容应具体而丰富、形象且生动

中职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易接受,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时,班主任应把理论性较强的概念通俗化、形象化,要努力探索适合中职生特点的教育方法,真正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班主任要教育中职生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从爱祖国、爱社会的最基本道德行为做起,做一个知法、守法、思想健全的公民,让学生认识到具备爱国主义意识是每个公民思想道德情操最高境界的标志;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班主任要教育学生从最基本的规范行为做起,树立法制教育观念,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是中职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在进行法律专题教育时,班主任要在诸如法律基础理论、宪法、部门法、程序法等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教育,使学生对法的产生、本质和特点等基本知识有初步了解,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职生法制教育内容应该形象且生动,班主任要做到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要采取团课、影视欣赏、主题班会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中职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启迪,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并且用社会公德、法律意识约束自己的言行,增强社会使命感。

法制教育多措并举,力求新颖

中职生法制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尽量注意通俗化、形象化,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力求新颖。首先,在对中职生实施法制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应该先行。中职生的行为更多是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密切相关,许多道德规范体现在法律之中。如果中职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拥有高尚的情操,法制教育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因此,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进行法制教育,如,定期组织开展班级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以案说法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其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地预防中职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上的法制教育信息,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接受法制教育,并且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爱法、守法、用法。同时,注重把法制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其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等现有资源,注意相关学科的渗透。

现行的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法律内容,涉及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民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多部法律。要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帮助同学们认识法律,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在语文、地理、体育等教材中也存在着与法制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法制教育因素,例如,语文教材中《威尼斯商人》一课,就渗透着崇尚公平正义尊重人权的教育;地理课蕴含着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体育课对学生进行着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的教育等等。通过各相关学科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既调动了学生学法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法制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第三,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法制教育作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实践性较强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