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法治思想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法治思想教育

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法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高等教育事业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化的有效延伸。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概念与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分析并调研当前教育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与发展要求,提出了全面推进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队伍建设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措施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任。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普遍提高,高校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足以改变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化的完善过程,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已成为学校依法治校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强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依法治国,就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全面法治化。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要认真学习落实依法治国的精神。中共中央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依法运行,并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队伍需要法治化构建、向法治化方向发展,其教育目的之一是凸显法治精神,以人为本,同时对教育法治化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完善、规范的指导。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的重要性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都是“00后”,独生子女,自小受家长的溺爱,习惯都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至上,并强调个人利益,易受周围人的影响,非常容易迷失自我,盲目攀比心严重;因此导致很多人不惜以身试法,大学生犯罪现象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大学生犯罪案件给学校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势在必行。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与发展的标志,学校的教育制度和实际操作在符合法治要求的基础上,更应体现法治文明建设的本质,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文明建设,更是倡导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工具。我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应承担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就要求在法治化保障背景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使之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发展现状

1.法律层面

阅读全文

司法局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高水平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二是高要求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大力推动工作落实;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保证政府制度建设的质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行政复议权威性,提高复议应诉能力;深入开展政府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三是高频率营造法治宣传氛围。做好"七五普法"规划和"七五"普法验收检验工作;完成年初制定的《二0二0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深入开展"法律九进"工作;贯彻落实全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等制度。

四是高标准开展社区矫正业务。继续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无缝衔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依法管理社区矫正对象的报到、学习等监督管理制度,杜绝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的事件发生;进一步普及社区矫正法律知识,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知晓率,共同推动《社区矫正法》的贯彻落实。

五是高质量打造法律服务品牌。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开展《民法典》学习,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应援尽援。

六是高力度进行扫黑除恶斗争。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加强对律师参与涉黑恶案件辩护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力度,深化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发动群众深挖线索、积极参与,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路径分析思考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是向社会提供职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肩负着人才输出的重担,因而,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学校单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共同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本文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职院校管理路径创新思路进行探究,以期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体系达到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现今社会竞争环境中,职业性、专业性人才也越来越受企业欢迎,因而,高职教育也成为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注重教务管理,也要将学生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创新学生管理路径,完善创新体系,以达成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没有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高职院校为了达到有效约束学生、规范管理的目的,也在不断总结办学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设立了各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忽视学生本位,仅靠管理制度显然是无法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的。从实际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比普通大学生更加鲜明,他们虽然存在善于交际、思维活跃、乐于探究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自制力差、个性明显等缺点。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以上特点,高职院校以经验为依据制定的管理制度不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没有考虑学生特点、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成长的切身利益,因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抵触情绪。所以,在高职院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应该增强针对性,尤其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高职院校的管理过程来看,学校更重视学生理论和职业技能的教学和管理,而将思想教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学校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集中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的考核,而思想教育则不在考核范围之内。高职院校这种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思想水平堪忧,使得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质疑。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家长和父母外出求学,很容易因为不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加之学校缺乏对其的思想教育,学生厌学、弃学心理就会导致其更难管理。高职院校除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以外,其教育、管理方式的科学性也有待提升。

(三)辅导员管理责任感有待提升。辅导员是一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管理者和领导者,更是学校政令的执行者,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管理定位是否准确、管理理念是否创新与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成效有着直接关系。高职学生的鲜明特点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优奖助等日常事务上,而忽略了对管理深度的挖掘。辅导员兼具育人和引导双重重任,因而,为了更好地发挥价值,辅导员要做好精准定位,强化管理者的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而不是一味用纪律去约束学生。

阅读全文

新课改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因此,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对中小学生做好有效的教育,以降低未成年犯罪发生概率,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中小学不应仅围绕学生成绩展开教育,而是要拓宽教育视野,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法治道德建设工作渗透于中小学生教育当中,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当下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现状

当下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对德育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导致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从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课成绩重视程度过高,德育建设关注存在不足。当下中小学生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关注度较高,教育工作主要围绕文化课展开,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如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等,这导致学生教育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一些学校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有时也主要围绕学生的分数展开,对学生道德、法制观念等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使学生忽略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二)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局限性较大,实践教育存在不足。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对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主要依照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展课堂教学,缺乏与社会生活进行关联,理论教育特点突出。受此影响,在开展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缺乏有效发挥,学生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效果。

(三)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缺乏联系,二者孤立存在。在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二者的有效关联,导致二者孤立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单一地围绕法治教育或是道德教育展开教学,对二者的关联性缺乏把握,这使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效果欠缺,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当下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学生性格简单,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从这一情况来看,单独地开展法治教育或是道德教育,已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素质,必须把握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做好两者的有效连接,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内涵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含义分析

新世纪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教育理念、教育视野和教育手段等带来了新思路、开辟了新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实时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课题。传统的课堂教育和灌输式教育已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在网络文化冲击下,其理论性、政治性效果被削弱。为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新载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有效趋利避害,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应运而生,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根据提出的背景和其身负的使命来看,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应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即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善于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题中之义。二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围上的含义,即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课堂教育延伸到网络领域,开阔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使之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网络虚拟空间之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着力点。三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层面的含义,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整个网络文化和网络环境,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落脚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要素分析

根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含义的分析,开展此项工作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之领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顾名思义,即将该项工作的领域限定在的高校范围(文章伊始已申明)。现代高校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不同的文明和价值观能够在这里交汇和碰撞,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给了错误思想、低俗文化传播空间。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信息“微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必然要考虑高校本身的特点,并与当前信息化高校建设相结合,趋利避害,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和有力保障,使高校真正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关键场所。

阅读全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3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篇1

摘要:随着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全面研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措施。希望能够加强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必要的,作为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全面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总结更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加强法治意识,全面帮助学生提高综合水平。

一、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大部分未接受相关教育的青少年法治意识相对淡薄。放眼当下,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一现象说明,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十分必要。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学生尽早明确行为准则与界限,知法、懂法、用法,以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应当对其进行法治教育,使其形成法治思维,从而能够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利用法律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当使教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将所学与自身的实际经历相联系,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可或缺,它能够帮助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维护权益,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的长久稳定。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使接受教育的初中学生能够懂得道德的要求、法治的规范,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道德认知是遵纪守法的第一步,初中学生应当从对自身进行道德规范入手,不断增强道德与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道德准绳,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也应当以学生为本,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鼓励学生及时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策略

阅读全文

研究生法治通识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教育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与教育思想大讨论强调,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复兴重任。在此背景下,面对当前高校研究生法治教育的缺位与研究生群体价值观念的异化,建立研究生法治通识教育体系应当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法治教育;通识教育;研究生培养

一、高校法治教育与通识教育

与静态的法律(法律文本)不同,法治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治理模式,它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法性的完美结合”。①法治教育的内涵有三个维度,其一是使受教育者了解法治理论与法治知识,其二是使受教育者具有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其三是使受教育者遵守法治体系并践行法治道路。在当代中国,法治集中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教育是形成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局面的重要途径。在法治教育主体中,高校具有独特的系统性、学术性、权威性与全面性特征,其针对的受教育者即大学生,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也具有相较社会一般人更易接受法治教育的优势。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在我国高校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其产生脱胎于文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与公共科目(commoncourse),其形式以通识课程与综合素养课程为主。关于通识教育的文义内涵与实践去向,学界相关探讨较多,本文在此撷取两个观点。其一,通识教育应当以“通”为手段,以“识”为目的。②对于前者而言,“识”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某一类知识系统性的了解与思维化的把握。其二,通识教育应当建立共同核心课制度与助教制度。③法治作为所有大学生均应有所了解的宏大命题,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对于高校法治教育,尤其是非法学专业的法治教育,主要通过法治通识教育的形式加以开展。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为高校法治教育课程的设立与推广。1986年,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提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中讲授“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部分。一年后,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思想品德课中开设“法律基础”必修课。2005年,、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七门公共必修课整合为四门,其中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至此,我国高校统一设置的法治通识课开始固定运行。十余年来,法治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问题亦不断扩张。尤为堪忧的是,自2004年至今,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从32.6万人④发展为264万人,但国家法律通识课程仅针对本科生,除却部分高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外,体系化的研究生法治教育近乎于零,这就使研究生法治教育的开展面临诸多困境。

二、研究生法治教育困境

如上文所述,研究生缺乏统一的法治通识课程,其法治教育主要以新生入学教育、讲座教育、网络考试、重要时间节点活动、知识竞赛与普法宣传等为主,且关注点集中于学术规范、宪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既未形成体系化的法治知识指导,又不能对某一法治领域进行纵深解读。本文认为,这种研究生法治教育名存实亡的窘境,由社会环境、主体特征、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与培养能力等因素共同造成。

1.社会环境困境

阅读全文

依法治国下高职院校法律通识教育探索

摘要:2020年11月,中共中央正式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标志着近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由一个静态的法治化体系向一个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环节的法治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提升。法律通识课程除了具有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功能以外,还要求它具有宣讲和传授相关法律知识的作用,重在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拓宽知识的广度。因此,其教学内容、课程模式都应当依据法律的基础知识而进行合理的选择,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法律思考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关键词:法律通识课;教学设计;法律素养;高职院校学生

一、什么是法律通识教育?

大学生群体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人才和基础,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智力和保障。通过在当地高校开设一些法律通识教育课程,不断地增强自身的法治理想信仰,才能在实践中全面地推进和构筑法治社会。什么是法律通识教育?主要是指高等教育中以非政治法律行政类专业大学生作为其主要培养对象所提供的法律基础知识及其基本法律理论的职业教育,重在不断培养我国大学生基本的政治法律理论素养和树立社会主义基本法律意识。很有必要通过开设法律通识教育,探索新路径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通识教育现状分析

如何加强普通高职通识教育,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大学生专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一个重要抓手。但体现我国高职专业特色的法律通识课的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等尚未建立起来。强化思想政治素养,特别是法律素养培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

(一)教学模式单一,多数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来进行法律素养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