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法治纪律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林业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推进林业法治建设的关键一年。为深入推进全县林业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治林工作,加快法治林业建设,创建最优林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林业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央、省、市、县各级文件精神,围绕林业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林业法规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进一步强化林业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升林业干部职工法律修养,不断扩大林业法律法规知识的社会普及度。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干部职工法治宣传教育
1.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法治培训、法治讲座等制度。加强宪法和林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林业各项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2.加强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及政治规矩,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自觉远离纪律红线。
乡镇普法工作计划
普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为目标,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为主题,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路径导向、效果导向、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理念思路、方式方法、手段载体、体制机制转型升级,焕发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生机活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美丽上模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组织。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负责各自分管领域普法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法日常工作。把全镇“七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促进普法工作任务落实。
(二)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开展普法学习教育活动,贯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理念。
二、坚持学法用法,积极推进普法工作落实
(一)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要深入学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以案释法”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责任主体意识,把“以案释法”拓展到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坚持以我为主、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努力把司法、执法、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和涉法工作过程变成普及法治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司法局党组负责人主体责任情况报告
2019年,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纪委的指导下,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做好中央、省、市、区各级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促进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廉洁自律,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巩固政风行风建设成效,为圆满完成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现将201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一)不折不扣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司法局党组牢固树立主体责任意识,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年工作内容,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党组领导班子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领导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两个责任”的决策部署,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好头、树标杆,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带动整个班子齐心协力落实好主体责任,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定责任清单,落实任务分解。制定了《司法局201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明确党组主要负责人责任9项,党组其他班子成员责任6项,将各项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有效地增强了责任意识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全系统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相关股室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制约机制。
(三)建立惩防体系,运用“四种形态”,严格管控风险。认真贯彻中央《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建立“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加强排查,风险防控”的管理机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的风险表现形式进行排查登记,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我区有关规定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予以警醒教育、诫勉谈话、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决不姑息。科学运用好“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的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让轻处分、组织调整的第二种形态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让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第三种形态成为少数,让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第四种形态成为极少数。年内对一名工作人员给与撤职处分,并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对全体人员进行了通报。
二、推进作风建设,坚持严于律己,提高队伍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一)加强干部廉洁教育,不断夯实信仰根基。
大学生法制教育强化思路
开展丰富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法制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法制教育也是“认同”规范、“接受”规范和“消化”规范的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和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依靠传统的枯燥的无味的“课堂说教”事实上很难奏效,较适宜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因此,高校进行法制教育,仅仅依靠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因此,除了日常的法制教育课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比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参观考察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等,也可以让大学生旁听真实案件的开庭审理,让大学生在真实的庭审中更直观地接受法制教育。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形式能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能增加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
营造健康校园的法治氛围,创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大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环境之中,校园法治教育环境如何,对他们法律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缺乏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一方面会强化学生对法的负面认识,另一方面又将直接消解正面教育的效果。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对于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环境,必须加强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在全校形成一个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校规、校纪是法律的一个重要体现。很难想象在一所纪律松弛的学校里毕业的大学生会成为一个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严守纪律、法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应该制订必要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这样的学风校风环境对大学生无疑是一种示范、一种教化、一种熏陶,一种强大的潜移默化。还要加强对校内外环境的综合治理。[1]高校应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学校周边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形成一个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学校的报纸栏、广播、电视、网络是学校主要的宣传和传播媒体,通过文字、声频、视频等形式,经常地、形象化地影响学生生活。还有,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案例展览、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这些都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完善法制教育评估体系,提高法制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并通过评价结果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考试分数的法制教育评估机制,确定新的法制教育评估标准。即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的评估体系。这样既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以消极态度对待,甚至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加强法制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检察文化建设推动检察机关建设的方法
摘要:检察系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文化育检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多层面调动广大干警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司法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基础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开展检察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检察文化长效工作机制,检察文化在推动检察机关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检察系统;检察文化;廉政教育
检察系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把文化育检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多层面调动广大干警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规范司法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基础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开展检察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检察文化长效工作机制,检察文化在推动检察机关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推动作用,紧紧围绕政法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围绕平安建设目标,服务大局,积极发挥检察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为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通过加强检察文化建设,不断学习新理论、寻求新发展,从被动监督到主动服务,增强检察工作的社会效用。一是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部署,服务保障新建设、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通过突出打击重点、坚持平等保护、法律服务等措施,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转变检察服务理念,加强调研问需施策。二是积极营造法治化发展环境。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运行“两法衔接”监督平台,依法监督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促进依法行政。主动服务经济振兴发展,逐一排查,着力从执行办案规范和纪律规范不严格、限制律师执业权利、滥用强制措施、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等方面进行排查,将规范司法行为常态化、回头看。
二、坚持抓党建带队检,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
通过加强检察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根基、底线,真正做到从严带队伍。一是突出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强化了队伍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职业道德。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专题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组织干警深入查摆和整改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司法作风、执法办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队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坚持政治建检和制度治检同时发力、教育引导和纪律约束紧密结合,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努力打造过硬检察队伍。一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持之以恒抓党建,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完善“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围绕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职业道德准则,大力弘扬检察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二是大力提升业务能力。分层次、分专业统筹选派干警参加脱岗培训、检察论坛、业务竞赛等活动,提升干警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以“学、评、练”为载体,逐步形成了检委会集体学习、业务研讨、实战岗位练兵等行之有效地教育培训制度,积极选派干警参加高检院、省各级专案办理,提高干警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三是狠抓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分类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干警的思想动态。加强廉政教育,持续开展《准则》《条例》和检察纪律条令学习,开展“以案为鉴”专题教育,用正面典型引导干警,用反面教材警示干警。加强检务督察,重点督察三公经费支出、赃款赃物管理、执法办案和八小时外行为规范,着力用纪律和规矩管队伍,警醒干警不踩纪律红线、守住法律底线。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深入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促进作风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制定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实施办法,切实落实谈心谈话、提醒诫勉等制度,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司法局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20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及司法行政工作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以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社会和谐稳定、法律服务、行政执法等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着力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一)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与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与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和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化主体责任清单化管理;完善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绝对领导的制度体系,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完成律师行业党建全覆盖、全规范、全统领三年任务。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将政治标准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建立党政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把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奖惩、教育、管理的依据,落实“五个好”干部标准,切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增强队伍活力。
(三)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对重大时间、重要情况、重要舆情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引导,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做好舆情处置。
(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加强与派驻纪检组工作的衔接与协调,建立并完善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加大对重点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建立干警依法履职免责、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履行职务受到侵害保障救济机制和不实举报澄清机制;大力培养、选树、表彰梁小辉、高瑞奎式的先进模范典型,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五)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按照“全员培训、全方位培训、全过程培训”思路深入开展执法执业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推进培训实战化常态化,提升履职能力。
校园法制教育理念的局限性
当前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依靠法律基础可能,但通用的法律基础课程教材内容过于宽泛,从宪法、行政法到民法、刑法罚、经济法,从实体法到诉讼法,可以说已经基本覆盖了法学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法律制度。[1]这些内容貌似齐全、广泛,但实际上都属于概念、制度的堆积,甚至只是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文的罗列,缺乏对于法律价值与法律理念的分析,这样的教材当然无法有效承担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普法性质的法制教育所关注的是具体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如果作为一门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者职业教育的需要,进行法律条文、法律规则的学习是必要和必须的。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针对所有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应当是基础价值、理念的宣扬,这样才能使法律的精神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普通的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具体的法律条文进行熟练的掌握,否则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专业的分工,已使得法学成为了一门很精细的学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具体法律条文的学习,尽管在某些时候看似热闹,但在结束之后,却很难留下有意义的印迹。社会工作的细化,也使得法律工作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其他职业群体没有必要非要掌握过多的具体法律条文。
如果说上面是制度性层面的问题的话,目前高校自身在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上的不够重视。很多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对当前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认识不足,更多地注重“就业率”和“升学率”,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认为对学生的法律方面的教育关系不大,抓得自然不够紧。[2]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中,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学校的素质教育仍没有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素质的培养。其次是教育资源受到限制。目前的法制教育是包含于《德育》、《思想政治》等课程之中的,教授这些课程的教师基本都属于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3]由于这些课程的教师基本都是非法学专业出身,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学教育,缺乏法学基础理论素养,在讲授中必然简单的停留于法律条文本身,甚至只是照本宣科,无法深入到法条背后的法理学和法哲学,这样必然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高等学校法制教育概念的反思
以上内容只是对我国法制教育现状的简单描述,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进一步举例和论证。但是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制教育的确在新的发展时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终都指向“法制教育”本身。正是我们现在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或者说是对于“法制”与“法治”内涵的混淆,使得法制教育面临尴尬。在法学学科里,“法制”指的是一种社会制度,或者可以说,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与乡规民约、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相比,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而“法治”则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也可以说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关于二者的区别,在《法制日报》关于《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的文章中有着深刻的解读:第一,法治是一个蕴涵价值理想和精神意义的概念。既有通过法律治理国家的意思,也有通过法律实现国泰民安的意思。而法制相对而言是一个中性概念,它既可以用来实现社会太平,也可以用来专横地实施专制或独裁。第二,法治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既包含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也包含着法治精神指引下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实践活动;而法制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概念,它通常不能像法治那样用来表现从法治观念到法律制度、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的全方位动态过程。第三,法治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与民主密不可分的概念,而法制,按照现代的理解,既可以在民主的条件下存在,也可以在非民主的条件下存在。在非民主条件下,法制通常只是统治者从上到下制约和强制百姓行为的工具;而在民主条件下,法律经过民主程序产生,既包含规范公民行为的内容,也包含对权力的规范、制约和监督的内容。[4]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白皮书使用了“法治”这一概念而不是“法制”。相比法制这一概念,法治概念在内涵上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包括法律的至上权威,法律的公正性、普遍性、公开性等基本要求,以及法律制约公共权力与保障人权等基本原则,而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在价值取向上法治强调人民主权(民主精神)、法律平等、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而法制则不预设价值取向。法治需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环境,法制则可以在各种政治、文化体制中存在。可以说,法治是具有特别价值内涵的法制,即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精神的法制秩序。[5]因此,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法治”相比“法制”更适合作为基础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进行培育和宣扬。正是由于法制这一概念在内涵外延上的狭窄,以及价值取向上的局限,导致了现实法制教育更多定位于“普法”而非法治精神的弘扬。如果说对于普通公民的普法宣传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了解我国具体的法律规则,以便于在具体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使用法律的话,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样的普法性的法制教育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我国开展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们在知识层面上的确掌握了很多法律知识,这些知识的丰富性甚至超过大多数的社会公民。但是,法律知识并比等同于法律素质,法治的理念、法治信念这些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和归宿。而很多比较熟练掌握和了解法律知识的学生恰恰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精神、权利意识、平等观念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灌输,甚至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对于“人”的塑造。目前的法制教育由于自身在内涵方面天然的存在局限性,这最终导致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无法得到实现。基于“法制”理念的法制教育必然面临尴尬。
高等学校法制教育改进的路径
统计局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
为全面推进统计依法行政,认真做好我区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新要求,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与统计法治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在依法治统中的基础作用,为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统计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形成学习统计法、知晓统计法、遵守统计法、执行统计法的浓厚社会氛围,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科学有效组织统计工作、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奠定扎实基础。为此,必须以关于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法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深改组关于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精神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各项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统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统计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和“十四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深化国民经济核算改革、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夯实统计基层基础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推动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