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法制教育安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校安全法制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分析高校安全法制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校安全法制教育提出“构建健全安全法制教育体系”、“推进多元丰富的教学方法”、“推进安全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开展”等策略,旨在为如何促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法制教育
1引言
当代大学生是国民经济法制、国家社会建设的人才。在当前社会环境中,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心理状态等情况,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更加投入的学习是高等教育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由此可见,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基于特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及道德法制规范,有目的地对参与其中的成员开展精神上的教育,并借助该种途径帮助每一位参与成员养成满足社会要求的基本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是帮助执政人员解决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
3高校安全法制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在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安全法制教育一直都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高校教师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内涵的分析和阐述,同时,充分剖析当前高校在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方略,推动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完善安全法制教育体制、创新安全法制教育策略和方法,促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融合,有利于提升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策略分析
一引言
在高校的日常教育与教学管理活动中,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是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为了能够推动高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引导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应从当前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现状出发,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特点,围绕学生们的个性特质和主体需求来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推动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朝着人性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的方向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社会、社会组织或者群体通过运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与思维理念对社会各成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得社会各成员们能够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诸多社会矛盾或者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高校安全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高校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主要是教会高校大学生学会分辨是非,从安全法律心理、观念、理论、信仰等方面来强化大学生安全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安全技能,灵活、随机地应对多种安全法制问题,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高校通过开展安全法制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道德观,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诠释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安全法制意识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塑造与提升,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加综合、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困境分析
医学院法制教学系统创建思路
当前医学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学院校法制教育存在边缘化现实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大多局限于教学计划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设置[4],该课程是由《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合并而成,其中涉及法律部分的内容削减到仅占总篇幅的1/3左右。根据本课题组对安徽省四所主要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调查:首先,开设该课程的学时数平均约49个,“法律基础”部分约占16学时(若按照原两门课计算,总学时至少在80个以上,“法律基础”部分内容超过30个学时),而内容几乎涵盖所有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由于内容庞杂与课时太少导致教师无法对“法律基础”部分科学合理的讲授,势必使部分教师产生“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被弱化的错觉。这大大挫伤教师对该部分内容教授和研究的积极性、并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使法制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其次,4所院校中独立开设《医疗卫生法规》课程仅为2所,1所融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还有1所没开设该课程;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平均学时数约21个。1000名被调查学生对本专业所讲述的法律内容认为“学时适中、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的仅为27.58%[5]。其三,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人文者医学知识欠缺,学医学者人文知识不足[6]。此外,还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支持性环境不足和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构建医学院校的法制教育新体系
国家、学校和社会应重新认识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制教育体系。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应加强建设,并进行有效实施和科学评价。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人才队伍。提高认识,科学定位医学院校法制教育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法制宣传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医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具备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法治观念”[7],有利于规范当前医药卫生行业中的不同主体的行为,推进新医改目标的实现。首先,国家在制定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层面必须赋予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为医学院校构建一套完整且与医学道德教育并存的课程体系。高校应转变法制教育从属性观念,“突出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同等性”[8],使广大师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同时要“尽量避免法律工具主义影响,真正将法制教育当成一种信仰教育”[9]。其次,医学院校应构建符合医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特别是新医改目标要求的法制教育目标体系。在构建中既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要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突出“学校教育学科的课程性”;并充分发挥医德与法制教育的互补功能,实现两者协调发展、有机融合。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达到“知-信-行”的转化过程。
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体系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明显滞后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医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和医疗执业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严重匮乏,一些学生违法犯罪、日常违约受骗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医疗纠纷常见于新闻媒体。医学生法制教育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和未来执业环境。改革和完善医学院校现有的法制教学体系,加强法制教育的学科建设,“学科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教育是通过学科来进行的”[10]。建立符合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和谐社会建设和促进人全面发展需要的课程。因此,医学院校的法制教育内容应设计三个层次、实现三项目标。第一层次:开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基础课程,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法学原理、宪法和基本法的理论及相关重点法条。使学生能够熟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和内涵、基本法知识,学会法律思维和增强法律信仰。第二层次:开设日常公共安全和就业创业方面的法律课程,重点掌握网络安全、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治安管理、就业促进、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公务员招考等方面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警惕就业陷阱、反就业歧视,明确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中所享有的权利义务,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第三层次:加强职业法律教育,重点掌握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医疗法律教育与临床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医疗法专业知识”、树立医疗权义意识;领会医事法律精神,增强“医疗职业的法律技能”,缓解当前医患紧张的关系。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逐步递进,通过对医学生系统的法制教育以实现医学人才完美的人格。
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及方法医学院校法制教育应根据教育的特点和医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科课程的特性。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有效开辟多种教育途径,将法制教育贯穿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法制教育基础性的作用首先,提高法制教育课堂效果。在灌输式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互动式、诊所式和实践性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培养其法律情感;同时,学校适当增加学时数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设配套性的系列选修课程,增加涉及大学生安全和医疗行业中发生的典型案件,通过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展开讨论、相互辩论,教师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其次,综合研究医学专业课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内容,提炼出法制教育知识的渗透点,将相关的法律知识融合于专业课的教学中。“此方法解决了由于学校课程繁多,难以为公民教育课挪出专门的时间和空间之难题”[11]。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挖掘和利用社会法制教育资源医学与法学均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医学生法制教育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外应积极探索新途径,延伸到教室外、到社会中去。一方面,将优质的法制教育资源引进校园、走进教室。通过聘请法学院校和三甲医院负责医疗纠纷处理的专家担任医事法专业的教学、开设讲座等;邀请律师、人力资源和司法部门相关人员走进校园。通过作报告、展板、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和开展巡回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走进乡村、走入街道社区开展法制情况调研,参观司法机关、监狱和进入法庭旁听等方式了解社会违法犯罪现象等活动,用鲜活的案例对学生开展体验式的教育。此外,学校相关部门和学生社团应运用广播、报刊、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作为法制教育的载体。形成多管齐下、各部门分工负责与相互协调参与的法制教育新格局。#p#分页标题#e#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法制教育质量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医学院校法制教育时效性的关键,关系着该学科教育的成败。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转变素质教育的观念。使广大教师尽快理解法制教育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重要学科,法制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互动、实践的过程,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性。其次、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除引进法学人才和聘请专家外,加大教师在岗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更新医学法律知识结构,掌握处理法律问题技能和提高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其三、注重方法的时效性。总结历史和借鉴域外经验,探索法制教育教学模式和组织方式,体现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力求满足各类医科院校、教育主体和主导者在不同阶段的具体需要。
飞行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飞行学生是民航业的生力军,培养飞行学生法制精神和理念,以法制促进民航安全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在飞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指出了现在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法制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飞行学生;法制教育;对策
飞行学生是民航业的生力军,其法制精神和理念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飞行学生的培养主要是由航空类院校承担,其法制理念的养成与航空院校的法制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航空院校的法制教育是教育飞行学生国家法律、航空法规等知识,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飞行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法制教育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飞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航空类院校对飞行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不高,本文对法制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法制教育的建议。
一、飞行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法制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现在飞行学生的法制教育课堂往往只是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而区分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忽视了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除了《民航法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外,一般航校没有在单独开设其他法制教育的课程。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只局限于几部基本的法律,缺乏针对性。《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汇聚了各个部门的法律内容,内容杂多,但安排的课时较少,任课教师很难做到系列的讲解,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环节都不能很好的进行。这样就导致学生只停留在对法律知识点的掌握,没有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2.考核方式流于形式
职校法制教育思考
加强职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这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依法治国前提是国家法律健全,执法有力,而法制的落实是通过公民的行为来体现的,公民学法、懂法、用法是法制实施的必然条件,那么,开展法制教育就是法制建设中的应然之义。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又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政治文化素质水平还较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又具有特殊的艰巨性。这就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其中学生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因此,抓好职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基础工程。
职校学生尚处于人生的可塑期,在知识、身体、思想意识、行为能力方面都处于成长期,他们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和引导。职校学生常常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因为他们还经不起不良现象和消极思想的诱惑与侵蚀,容易在思想和行为上从众或随波逐流,甚至于不分良莠的讲义气。因此,加强职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旨在使他们拥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依法律己、依法处事,依法保障自身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证职校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及至走向社会后能够健康成长。
职校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虽然法制教育意义重大,但现实生活中,部分学校法制教育的地位仍然很低。与德育、智育相比,法育的地位只能向后排。学校进行的法制教育多数是为完成上级有关部门的任务,就算是有法制教育,也是形式大于实际内容。现行课程的设置中,也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课,多数由政治课所取代,即使有法律常识课也只是讲座课。因此,学校法制教育常常流于形式,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学习成绩就是一切。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恶果就是分数和名次成为一个孩子好坏的标签,到了职校也一样,大家关心的还是分数。邓小平同志说“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有的学校把法制教育与讲法律常识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只有对差生和违纪违法生才有必要进行法制教育。偏于批评、斥责和讲刑事案例。使得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畏惧情绪,缺少现代法治观念、法治精神,忽视了人文精神教育,忽视了法律行为习惯的教育。
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学校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太少,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案例和实例陈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贴近学生实际不够,实效性不强。没有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只能利用政治课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很大。考核评价也是马马虎虎,不受重视,考试方式大多是笔试,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一些法律条文,答完试卷就算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理解法律法规本身的内涵和意义。学校法制教育,欠缺与之相配套的师资力量,教师的法律素质也不能适应教育需要。学校法制教育的重任主要落在班主任、政治教师身上,没有专门法律专业的教师,对学生只能进行法律常识教育,法制教育程度远远达不到要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法制教育问题的专门研究,遇到实际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有机结合还不够,学校领导和教师法制教育观念淡薄,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部分教师违反法律,如没收学生的东西、罚写作业等。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而这方面的教育更达不到要求,由此造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教育脱节,给学校法制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完善职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建议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高校法制教育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精神指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笔者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开展包含生态文明内涵的法制教育、完善教育手段和构建四位一体的生态法制教育体制这三方面探讨生态文明视野中的高校法制教育。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手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1];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与教育分不开。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科学观,从而改变人类行为。因此,教育一直承担着倡导、传播文明的重任,对文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高校重要的任务。
一、开展包含生态文明内涵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法制教育课程中加入生态文明相关内容,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法制教育跟随时展的体现。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下,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题。高校法制教育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目的,其必须加入生态文明教育。加入生态文明内涵的高校法制教育,主要“包括生态权利教育、生态人教育、生态正义教育、生态责任教育、生态安全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2]。第一,从生态人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是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态法制素质,成为有生态法制素质的生态人。所谓生态人,就是人们在活动中,一切以追求生态利益为出发点。高校法制教育应教会大学生用法律手段保护自然环境,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生态权利教育。现代法律过于强调人开发与利用自然的权利,而作为生态人,应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高校的法制教育,应以积极的生态权利观开展肯定自然物与非人类生命体权利的教育,如动植物具备享受清洁空气、干净水源的权利,自然界生物拥有的生态权利是生物独有的,不能分配给任何国家、公民或者法人。此外,高校法制教育应让大学生树立生态权利意识,这是人类告别霸占自然界权利的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体现。第三,生态正义教育。生态正义教育,就是自觉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使命。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学生懂得不论国籍、种类、性别及文化水平的差异,每一个人都应自觉维护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并且每一个人包括生物在内,都拥有享受清洁环境的平等权利。第四,生态安全教育,就是提高大学生对生态安全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认识,改变大学生对安全问题偏颇、习惯性的认识,使大学生全面、深刻地看待法律安全价值,激发大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第五,生态责任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履行生态法律责任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生态安全与生态权利得以真正实现,促进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教育手段
为使生态文明教育被学生接受,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手段。我国目前的法制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很少有案例分析,这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而且也难以使学生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因此,我国高校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手段,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在系统介绍生态文明的概念、基本制度与原理时,可以利用网络手段选取一些精典的案例,指出社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与人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也可以开展课堂讨论或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介绍案列,深入浅出地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加深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高校教师应拓宽教育领地,使生态法制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互联网时代,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法制公共课,但是课程很少,学生也不重视。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点,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生态文明法制教育。如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在校园网中开办有关生态法制知识专栏或者讲座,长期为高校师生开放。同时还可以与国内外有名的生态文化学术机构或者高校合作,开设专门的远程教育,建立网络生态法制教育系统。学生通过注册账号登记选课学习,高校教师在网上进行辅导、答疑,对于完成学业且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颁发学业证书已示鼓励。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思考
【摘要】德育视角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能够深化德育教育的意义,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和谐、更安全的校园环境,对于培养学生法律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德育视角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剖析了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策略。
【关键词】德育视角;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策略
一、德育视角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仍然有待完善,很多地方还有改进的空间。高校大学生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的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在德育视角下做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成为每所高校都应该重点考量的内容。让每个公民都能懂法、守法、用法是法制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家政府和各大高校应该努力的方向,青年大学生代表国家发展的未来,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然有相当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既没有基本的法律观念,也不知道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应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就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缺乏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法律是维持一个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基本条件,没有法律,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一团糟,而国人没有法律意识,那么他们就会放纵自己的行为,给国家带来灾难。当前,国家政府也意识到了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不仅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充分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向大学生宣传一些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法律观念,这对于维护校园和谐安全非常有必要。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受溺爱,而父母以及家里的长辈对于子女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这就造成这些大学生养成了“霸道”的习惯。但是步入大学以后,身边的人不会这么“惯着”他们,这就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甚至还可能由于双方思想比较过激而使矛盾再次被激化,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德育视角下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能够深化德育教育的意义,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和谐、更安全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在校园内生活和学习,同时也让家长放心大胆地将子女交托给学校。虽然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但如果只知道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不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以及法治理念,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成为大学生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科学技术,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以获得快乐。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部分高校大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大学生群体还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下手”的对象。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其中的受害人中大学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校园贷”更是将大学生作为主要“狩猎”对象。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定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要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懂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因此,在德育视角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对于大学生当前及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二、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现状
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素质,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制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开展法制教育时缺乏针对性,没有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空泛,缺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例如劳动权益保障是大学生今后在职场会普遍面临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有关劳动法方面知识的教授,使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保护。但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将劳动法加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导致学生对劳动法根本就不了解;除此以外,教学方式也是影响法制教育工作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过于老套,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导致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所需,学生课堂听课效果不好;虽然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但是形式化现象较为明显,甚至都没有为该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的师资队伍,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得不到保证。一些学校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基本上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受到限制,影响了法制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在实际的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为没有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与德育教育的初衷相悖,也不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所以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努力共同推动法制教育的发展。
三、德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策略
师范院校实效性新生法制教育论文
1.省属师范院校新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方式以封闭型为主
在省属师范院校中,课堂教学仍然是新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课程的内容庞杂与授课时间短等原因,使法制教育很难被省属师范院校新生所接受。课堂教学往往只是走马观花,教师普遍缺乏对法制教育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呆板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省属师范院校新生良好的法律素质。
1.2教学过程“轻权利,重义务”
在当前省属师范院校的法律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禁令和义务的宣传教育。针对省属师范院校新生的法制教育,向新生灌输最多的是法律的约束作用,忽视了法律作为权利的另一方面作用。这种教育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省属师范院校新生认为自己在法律上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他们在心理上形成逆反心态,自然在心理上排斥法制教育。
1.3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
省属师范院校新生的法制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地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但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还缺乏实效性。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忽视法制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省属师范院校新生忽视法律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致使省属师范院校新生面对突发问题,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纠纷,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