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翻译心得体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毋庸置疑,阅读能力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与听力、口语表达和写作共同成为语文教学的四大技能。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重要培养目标。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拓展阅读的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设备以其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特征广为教师所推崇,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当今大数据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接触了不少文学作品。诚然,在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给初中生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平台便利,然而,让孩子们始终对阅读保持浓厚兴趣、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鉴于此,教师不妨以语文教材所学到的精读课文作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子”,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初中学生们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时,为了更准确到位地教会学生朗读这篇散文,教师不妨以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背影》的电视散文,使孩子们通过收看散文里的情景再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父子亲情,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父子情深。孩子们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仿佛自己置身于作者当时的情境之中,对散文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更加认同,在朗读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人物角色,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即可感情真挚地将父亲对儿子无私地关怀,作者对父亲的种种牵挂表达出来。在学完教材的散文后,教师不妨“趁热打铁”,通过多媒体给孩子们呈现另一篇由朱自清创作的亲情散文——《儿女》,以此作为拓展课外阅读的素材。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所呈现出的趣味化情境,使孩子们更有兴趣地朗读这篇与课内散文情感风貌一致的散文,通过仔细朗读,孩子们更能体会到这篇散文的亲切简明但又富有韵味,进而激发阅读灵感和兴趣。
二、教师加强阅读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唯有让孩子们正确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方能逐步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在指导阅读时,首要培养学生认真刻苦阅读的态度。态度决定质量,在培养阅读技能中至为关键。从本质上看,阅读只不过是把书中的信息传达给大脑,再经由大脑展开创造性加工。换言之,阅读就是人同书本产生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可见,唯有端正学生的态度,方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洞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方能和阅读作品中的作者将心比心,有一个心灵的对话,使孩子们在头脑中对于所阅读的文本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并进一步地融会贯通,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例如,在阅读《论语》、《孟子》等先秦时期的文言文选段时,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势必遇到诸多困难。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首先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停顿,对于生字生词要注音,结合注释理解文段大致含义。再次阅读时,教师要加强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含义的指导,对于孩子们不理解的字词含义可以首先让大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可能的含义,接着揭晓答案,以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当孩子们阅读数遍后,教师即可鼓励孩子们尝试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学生们不会翻译的长难句,教师可以示范,教会学生们在阅读文言文时所要具备的翻译方法。在阅读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可预留朗读文言文并书面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作业,以便巩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可见,教师的指导要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始终,并且以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正确阅读方法的养成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保持,为了切实解决好“怎么读”的问题。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创造性地提出各种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鼓励学生默读,以便解决不会读的生字生词及其含义;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逐字逐句地精读,以便揣摩文章的写作脉络和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等;在教师讲解课文后,可选择大声朗读,以便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复习时可采用略读法,主要用于回顾所学的课文。当然,在学完课文后书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也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总之,教师在传授多种阅读方法时要不拘一格,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水平恰当灵活地选用。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摘要: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信息技术角度探索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的结合,综合地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此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翻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驱动学习;移动学习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增。而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翻译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短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题型的调整对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要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其被“边缘化”的现状(蔡基刚,2003;罗选民,2002)。尽管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翻译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变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穆雷,2004)。于是,教育者开始反思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翻译教学的新出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学习模式,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提供了发展空间。鉴于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视角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地结合,综合地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
二、设计理念
TimJohns(2002)创立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Learning)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其宗旨是指引语言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和语料库资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客观真实的语料,发现语言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主要以语料库和搜索引擎为平台,能够提供翔实、丰富、地道的真实语料,为语言学习者建构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韩立龙,2011),广义而言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学习和电子学习交互发展的结果,它借助于移动设备(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的双向式交流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它强调了主体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还强调了互动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便捷的通讯手段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验
英语阅读能力网络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应尽量在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网络技术;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小学时期的英语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语感并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其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感。
一、通过网络技术解决知识及非知识障碍
词汇量决定了阅读能力的好坏,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词汇量不足的问题,这也是限制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例如,学生已经学过“supermarket”这个单词,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就可能会学到“supernatural”和“super-man”等一系列的单词,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单词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寻找答案,发现其均是“super”的派生词,然后再通过网络去了解什么是派生词以及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记住单词,而且能使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翻译文章,这样非常有利于文章的阅读,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想要克服非知识性障碍,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就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生必须要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此外,学生还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多和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探讨阅读的方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学习他人的阅读经验,参考其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阅读方法,从而使自身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远程教学方式
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管理探析
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预科班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全班同学有大致的了解,了解他们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宗教习惯以及班上同学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爱好、优点长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了解的渠道先可以通过学生的档案材料,然后可以通过班级班会、活动等具体观察。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家庭经济情况较困难、性格比较内向、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要多加留意,多跟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当然,沟通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对于那些开朗、愿意沟通的同学可以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工具进行交谈,网上沟通的话,同学可以匿名,既不侵犯同学的隐私,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又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利用好班干部和心理委员的桥梁作用,及时掌握班上同学的心理状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刻意培养同学们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另外,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分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定他们的思想政治立场。此外,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2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首先,搞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是必须进行的,同样,对于预科生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既可以让他们明白预科学习的重要性,又可以对他们三观的正确树立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在入学之初就对自己的一年预科学习制订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召开以学风为主题的班会着手。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切忌生搬硬套、枯燥说理。可以就大多数同学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邀请各科授课老师做一个小型的讲座,如英语阅读、英语翻译专题讲座,借此增进学生和授课老师的感情,让授课老师可以了解班上的具体情况进而调整授课进度;也可以找优秀的同班同学和高年级的同学来给大家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及心得体会,因为同是学生的身份,对他们的困惑可以感同身受,沟通起来也会更加方便和自由。通过经验交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第三,抓好日常考勤。作为刚脱离高中生活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差的,作为管理工作者,应该随时督促学生按时到课,认真听课。同时也要发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学习。另外,注意培养他们上早晚自习的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加强班委队伍建设
班干部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桥梁,这并不仅仅指他们起到的上传下达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帮助同学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跟同学沟通起来也更容易;对于老师而言,他们可以处理一些辅助性的班级事务,同时也能及时地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给老师。班干部队伍质量的好坏对班级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预科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得力的班干部更是班级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班干部队伍选择上,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通过候选者竞选,全班选举投票,选出他们认为适合担任班干职务的同学。需要注意的是,在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上要公平公正平等,要处理好地方和民族的比例,防止“小团体”的出现。同时,给出一定的试用期,试用期结束之后,再确定最后人选,确保所选出的班委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体。在班干部队伍管理上,要定期召开班干会议,对班上的工作进行总结,和班委进行沟通,让班干对他们这段时间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及时纠正他们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解决他们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不仅把他们当做是班级管理的媒介,也要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和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4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道桥职业英语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
基于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并以高职英语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这一课题为依托,我院英语教师对学院道路与桥梁专业2014、2015级学生的英语授课进行全方位改革,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道桥职业英语课程开发,并就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道桥职业英语;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难度大的问题,通过教改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是所有高职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难题。而“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不得不压缩基础课的授课时间。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我院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在我院道路与桥梁专业2014、2015级学生的英语授课中进行全方位改革,笔者就一年多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探讨,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
一、我院道桥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我院道桥专业学生英语的学习现状
英语文学语言艺术魅力探讨
摘要:语言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产物,通过这些文字符号的记载与传承,凝结成人类的语言,在人们的日常沟通与交流当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语文学在人类语言文明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而这些英语文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中蕴含着强大的语言艺术魅力,体现出形象性、意向性、生动性、情感性、含蓄性,成为当今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魅力分析
英语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较为久远的发展历程,从古时期吟游诗人编著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到素有英国诗歌之父之称的乔叟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圣经钦定本》,直至当代英语文学作家所编著的各类文学作品,都见证了英语文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英语文学家们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外加缜密的艺术加工,在文章中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内心世界,而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就是英语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值得当代英语文学工作者针对其进行专项系统的研究,使英语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
一、形象性
形象性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基础,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应用到具体作品中,可以使读者切实感知到语言的形象性。每部文学作品在描绘人物形象时,均凭借形象性语言对人物内心矛盾以及社会进行烘托。例如,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作者在描绘哈姆雷特这一形象中,其作为丹麦国王的孩子,身份十分尊贵,性格十分善良,并接受极为优质的教育。作品主人公坚信世界拥有真善美,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是,由于父亲被毒杀,母亲改嫁,叔父夺权,使哈姆雷特的人生发生较大的转变,逐渐迈向复仇的不归路。哈姆雷特其自己的性格是致使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他不是行动主义,而是十分典型的思想主义。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角色刻画,将身份尊贵的王子呈现在人们面前,带给读者美妙的畅想,与后面描绘的复仇环节相比,形成十分明确的对比,使读者深刻感受作品主人公的人生变故,仿佛亲身经历过。因此,形象性语言,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深入理解作品内涵,了解英语语言艺术,进而掌握作品创作者的情感走向。形象性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英语作品,其语言特征十分显著,可以充分展现人物个性,充分刻画与描绘主人公的各种情绪,进而使作品质量达到更高的高度。
二、意象性
在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当中,作者会创设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样的虚拟世界当中,存在很多戏剧性的情节,正是这些生动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构成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在英语文学作品也同样如此,作者借助丰富的语言艺术进行情绪上的渲染、故事背景的烘托以及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以此来抒发内心当中的情感,使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过程中,获得某种情感上的宣泄与满足。由此看来,文学作品的实质是作者利用文字进行时事批判、情感寄托与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意向性成为英语文学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例如在著名作家雪莱所做的《西风颂》中,“假如冬天到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语录至今仍在广为流传,对于那些身处逆境当中的人们发挥着激励作用。在这首诗当中,雪莱所描述的是西风掠过山川平原时万物凋零的模样,反映出西风过境时的狂暴与力量,就连大海天空都为之动容,以此来抒发作者内心当中的情感。通过阅读这首诗文,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自由的强烈向往。在作者眼中,西风是自由的化身,它不仅具有摧毁万物之势,还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光明与未来。因此,在诗文的最后,“假如冬天到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经典语句带有强烈的意向性,可以引发读者的强烈的思想共鸣,成就了这部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及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增强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民族学生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具体分析,从文化、兴趣、教学模式、评价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问题,对策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及近机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具有基础性、设计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为机械类专业学生所设置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全面、系统、规范地进行设计训练,其课程设计环节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以课程设计指导书为蓝本、以教师的程序化指导贯穿始终”的模式已经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1~2]。加之我校是一所地处多民族地区的具有农林特色的大学,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机械类专业民族学生。民族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又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文化认知差异,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团队合作意识薄弱,抗压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持续下降[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民族学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的一些建议,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及为同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基础。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大学二年级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机械装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其课程学习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要求学生熟悉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各零部件装配关系和箱体类结构设计等知识与技能;(2)着重要求学生掌握齿轮机构、轴、螺栓组件、轴承、键、销等零部件的设计计算与选择;(3)要求学生熟练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表和设计资料。其教学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为期3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学生以5~6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减速器理论设计、计算及一张零件图和一张装配图的绘制。要求与汉族本科培养模式一样,只是工作任务稍有下降。但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文化差异较大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课程教学中不喜欢跟汉族老师交流,对汉语水平的掌握不牢固导致理解和沟通障碍,在理解知识时,先把汉语言翻译为自己的民族语言,由于汉语言与本民族语言之间差异较大,很多情况下的翻译只是表层意思、似是而非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3]。
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护理教育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导致不少临床护士虽然拥有高超的护理技能,但却不善于与患者沟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很难感受到人性的温暖[1]。这不仅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护理治疗操作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酿成医疗事故。因此,我们在教育护生时,不能仅仅教给他们专业知识,还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加强人文精神培育,使护生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人为本。到目前为止,护理理论在我国还是以“引进”为主。科学无国界,不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而人文则具有民族性。以往外来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事实表明,任何文化的传入都必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都必须被我们的人民所接受,对护理学来说也是如此。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它所体现的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对社会和人类的终极关怀等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2]。本研究尝试在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儒家文化教育,践行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以期提高专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两个大班的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大班人数均为150人,他们年龄相仿,专业相同,具有可比性。从2017年1月至12月,学校择优挑选两名本课题研究人员作为实验班儒家文化教育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护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和儒家文化教育活动。对照班护生没有配备相关指导教师,没有进行有组织的儒家文化教育活动。
1.2教育实践过程
1.2.1编写《儒家经典语录读本》
在对实验班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活动之前,课题组编写了《儒家经典语录读本》,作为对护生实施儒家文化教育的教材。该读本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儒家经典语录按主题进行编排,分为“仁爱篇”“礼仪篇”“立志篇”3章:“仁爱篇”重在介绍儒家的仁爱思想,旨在引导护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分为“以人为本”和“仁者爱人”两部分内容;“礼仪篇”重在介绍儒家礼仪文化,旨在引导护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分为“修身为本”和“待人以礼”两部分内容;“立志篇”重在介绍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旨在引导护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分为“义以为上”和“内圣外王”两部分内容。在每章开篇部分,先用几段简短但充满力量的话语阐述主题,再用儒家经典具体表达。正文由原文、注释和解读三部分构成。原文普遍篇幅不长,多为简洁的语录,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注释主要选择重点和难点的字词、短句,用现代文进行翻译;解读是用现代文先把原文整体翻译,再拓展原文的意义,把儒家经典与护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护生用儒家文化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将来的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