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纺织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纺织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培养
摘要:将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引入纺织品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从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实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教育产出为目的,提高学生的纺织品设计创新能力。
关键词:OBE理念;市场需求;纺织品设计;创新设计
1前言
OBE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一个学习产出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结构与系统[1],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率先发展起来。OBE强调教学与实践一体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目的,立足教学目标,将课程原理教学、实验、实践、实习等环节有机结合[2]。
2纺织品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现状
实践教学是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纺织工程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载体[3]。纺织工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均非常高的专业,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工程纺织品设计方向是基于培养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设立的,纺织品设计方向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纺织产品结构分析技能,掌握纺织品设计和开发基本技能,实践内容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满足本科生毕业要求。但在实际训练中,由于实验课时不多和内容有限等因素,学生很难达到预期要求,此外也存在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欠缺,实践训练方面存在不足和弱化倾向。国外对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为大工业生产考虑,强调艺术与技艺的统一,并推崇和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4]。因此,研究工程认证背景下纺织品设计方向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OBE理念的纺织品设计方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设计专业教育与纺织业协同育人研究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立足于地域经济发展模式,注重设计类人才的培养,以此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服务者。设计专业教育通过与纺织业的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专业教育模式,将教学、服务、产学和应用相融合,实现协同育人模式,为职业院校应用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注入动力。
【关键词】纺织业;设计专业教育;实践;新时代;协同育人
0引言
在“一带一路”倡议思想引领下,我国纺织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纺织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在此背景下,社会急需优秀的纺织业人才。而学校设计专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需要立足于纺织业发展模式,培养纺织业需要的人才,以此实现企业发展进步、教育效能提升、学生良好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四赢”的发展局面。新时代背景下,在培养纺织业需要型人才中,应加强设计专业教育与纺织业的合作,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以此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型人才,彰显设计专业教育实践的价值。
1新时代设计专业教育与纺织业协同育人的实践问题
1.1校企合作力度不足
设计专业教育与纺织业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协同育人模式,被称之为校企合作模式。而在校企合作下,学校与纺织业应在协同育人中发挥各自功效,相辅相成,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以此助力于高素质纺织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然而,经过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多数学校在设计专业教育实施中,其纺织业信息多来源于教师的一些经验信息以及社会信息内容。由此能够看出,纺织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合作力度不足、教育与产学对接不足的问题,影响到了优秀纺织业人才的培养。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范文3篇
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篇1
摘要:五邑大学根据现代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为突破口,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三个“三位一体”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即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基本技能+综合性设计+研究创新”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近年来,纺织行业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我国劳动力成本增加,越来越多的低端纺织制造业正向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且有加速的趋势,国内将留下一些高附加值产业链,如纤维原料的差别化,加工手段的高技术化,生产清洁化、高效化,产品高档化、功能化等。可见我国纺织产业升级特征日益明显,而纺织工程高等教育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和适应这一变化,为此,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更新[1]。
一、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纳入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的改革范围,这不仅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纺织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对纺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高校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内容和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力求减少陈旧过时理论,增加现代科技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的纺织工程知识及技能与时代发展同步[2],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各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尤其对于地方高校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还未有成熟经验可借鉴[3]。
二、目前广东省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
摘要:近年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班合作培养、共建校企应用技术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等培养模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但是订单班培养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相关的实施举措,促进学校和纺织企业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技合作、订单培养、课程共建、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对现代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份重要文件中:一是《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需要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课堂实施、教学实施、实训实习、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开展订单培养等;二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指出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或开办职业教育,主导大型职教集团发展,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及新型学徒制[1];三是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四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中的内在逻辑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既相互衔接,又逐级递进[3]。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职教生态已成为“十四五”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涵是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成效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重要途径。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纺织企业迫切需要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很多纺织企业都在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优势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因此,对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同时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更新慢,很难提供真实的生产和技术环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职教生态是大势所趋[4]。
2订单班主要现状及实践模式
2.1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有近40年的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近年来学校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分别与多家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其中与广东溢达纺织公司合作开办了“溢达纺织订单班”,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东莞百宏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佛山马大生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纺织行业优质企业,联合开展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的省级或校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项目,同时开展了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与特大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特大纺织订单班”。培养期间,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授课培养。学生将作为“储备干部”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以及管理技能培训,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派遣专职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在校企合作的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投入技能训练设备,建立订单培养实训基地,设立订单班助学金,为学员提供“学费资助、生活资助、奖学金等”。
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化学纤维的快速发展,纺织工程专业开设“化纤长丝及后加工”课程变得十分迫切。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变化快、跨学科且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等特点,其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根据化学纤维知识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化纤长丝及后加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纤维;纺织工程专业;化纤长丝及后加工;教学改革
化学纤维是三大高分子材料之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材料。2018年世界纤维总产量为9000多万吨,其中化学纤维约为6500万吨。中国是化学纤维生产大国,化纤年产量高达5000多万吨[1]。我校(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多年前就开设了“化纤长丝及后加工”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该课程在介绍化学纤维基本概念、质量指标等知识的基础上,讲授常见化学纤维的制造方法、性能及应用,侧重于化学纤维长丝的相关内容,包括纺丝成形和变形以及产品开发应用等。笔者从课程重要性、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新形势下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一、化学纤维教学的重要性
自从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化学纤维黏胶于1905年诞生以来,虽然与天然纤维的采集、应用和加工的悠久历史无法相比,但是这100多年来,化学纤维在品种、数量以及功能改性、仿真和智能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品种上还是在产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天然纤维,在服装、产业与装饰三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或教学内容中仅有少量的化学纤维相关知识,比如在纺织相关专业平台课程“纺织材料学”中,对于化学纤维的介绍只是以分类为主,“纺织服装商品学”课程中虽然有化学纤维相关产品开发方面的介绍,但是对于化学纤维的成形、变形加工等也缺乏系统讲授。所以在国家大力推行和倡导卓越工程师培养、“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大背景下[2],应结合实际需求与专业发展,在纺织工程专业开设化学纤维相关知识的专门课程,以培养在纺织工程领域从事化学纤维产品设计开发、工程技术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以及检测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化纤长丝及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教材选择采用主要教材+辅助教材的形式。教材是课程的主导和灵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准和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教材也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3],因此教材的选用和建设至关重要。教材内容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创新性和前沿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虽然关于化学纤维方面的书籍并不少,但有些是专门介绍某一种纤维的,比如《聚酯纤维科学与工程》;还有一些虽然有较系统的介绍,但是深入程度不够;有些书籍不仅包括纤维,还涉及其他高分子材料,比如橡胶和塑料;还有的书中缺少长丝变形的内容。所以在这门课开设过程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目前采用的主要教材为《化学纤维概论》和《新型纺织纱线》。前者主要介绍常见化纤品种,包括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黏胶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氨酯纤维以及高性能纤维的生产,但是对于后加工、变形等内容涉及较少。《新型纺织纱线》则是《变形纱》的更新版本,变形加工内容较为全面、完整,同时增加了很多其他新型结构纱线的内容。虽然并非完全是长丝的变形加工,有些不作为课程讲授内容,但是可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让学生对于长丝变形加工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考虑到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高分子相关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和欠缺,辅助参考教材选择了《高分子加工原理》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等。两本主教材互相补充,同时辅以参考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案例式教学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实践
【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纺织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案例式教学特点,将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相结合,探讨案例式教学方式在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结合案例式教学在产业用纺织品课程中的应用,分析案例式教学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可评价性,以及在加强学生对纺织专业背景了解、加深学生对纺织行业认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工程实践能力等诸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案例教学;纺织专业;产业用纺织品
1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本科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近年来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教育改革,都旨在加强本科教学的工程技术背景。特别是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流动愈加国际化趋势下,促使本科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华盛顿协议》是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和注册工程国际化互认的纲领性文件,旨在实现缔约国之间的学士学位互认。我国也在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开启了以评促建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新篇章[1,2]。为了促进我国纺织类学科建设,提高纺织教育质量,培养纺织产业所需的人才,我国于2015年开始了纺织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作为安徽省特色专业,于2017年提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旨在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培养的毕业生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所谓案例式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3]。案例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社会责任,这些都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旨相匹配。因此,本文以案例式教学在我校纺织工程专业《产业用纺织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在总结案例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案例式教学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关系,为纺织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案例式教学的特点
案例式教学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并提出的,后期通过改良,被哈佛大学用于法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教学[4]。20世纪80年代,这一教学方式被引入中国课堂。
2.1案例式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
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建设
摘要:
调研和分析陕西省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纺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西安工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办学中的不足,介绍借助学校优势教学资源,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确定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形成科学的建设思路,采取多项措施对纺织工程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2015年7月,我校(西安工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被批准为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特色建设专业。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也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已经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可供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借鉴。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做法,必须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来进行。我们对陕西省内纺织行业人才的现状及纺织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现状、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生源情况和就业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结合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实际,进行认真研讨,全面开展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现将形成的思路和探索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的调研与分析
1.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纺织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实践
1目前纺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平时常会听到这样的争论,有些人认为目前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关键是提高纺织品艺术创意,工艺技术无关紧要,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工艺技术才是企业的生命线.其实这两者在对纺织认识上都存在片面性,把纺织中紧密结合的艺术和技术所体现的价值分离开来.这种认识发生在教育之中说明了教育与社会所需之间的脱节,也体现出纺织教育的片面性和接受教育的人才所学知识与市场的脱节性.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学校应该设立相关市场的科目,以市场为着力点进行课程设计.当然,这位企业家的说法有点偏激,因为中国纺织业发展离不开这二十多年来纺织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纺织行业的推动,当然也无可否认,纺织教育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好的艺术设计需要好的技术来实现它的创意和品质,同样,精致的技术一旦没有了它的艺术支撑,也不会产生很高的附加值.设计艺术是产品的核心,艺术必须与技术达到完美结合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1.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目前我们纺织类院校纺织专业一般都设有纺织品设计模块课程学习,但目前该模块的学习内容更多地注重纺织品结构、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知识,而缺乏形象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学习,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纺织品设计主要指材料、纺织品组织结构和工艺等方面设计,因此设计开发的纺织品无论是在织物外观风格、结构特色还是在花型、花色等方面,都与国外发达水平有较大差距,更谈不上与绍兴文化特色的融合.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纺织品设计的学生必须要有对美感的把握和艺术创意设计能力,但在目前的纺织专业课程设置上很少有艺术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由于在教育中过于偏重学生工艺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的教育,导致这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较好,艺术思维能力欠缺,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纺织品设计本质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同时应加强艺术思维的训练,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思维方法上养成创新的习惯,并贯彻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构思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企业和市场的欢迎.
1.3复合型师资人才比较缺乏
由于受到传统纺织教学的影响与制约.在师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出身于传统工科纺织,大部分还是以单一专业背景的专门人才,传统纺织教学模式局限了个体思维的扩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有部分从事纺织教学的教师,还是从学生到教师,从理论到理论,很少跨出学校的大门,“闭门造车”、“就事论事”,课程内容各管各讲,缺少市场和实践的锻炼,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