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纺织行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纺织行业论文

科技期刊编辑获取专业知识的方法

一、引言

科技期刊是反映特定专业领域新成果、新观点的重要情报资源,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超前性和先导性。科技期刊的主要任务是公布新的科技成就,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其内容应该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地迅猛发展,科技期刊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科技期刊的特点是为了传播一门或多门科技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是科研成果的科学记录,以报道科学研究理论、科学技术成果为主要内容,其作者和读者都同属于本行业的专家。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参与期刊内容的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地与作者、读者进行沟通。科技期刊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发表的文章必须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科技期刊编辑如果对本学科领域没有较为扎实的功力,没有对本专业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亟待解决的问题及长远发展趋势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就不能敏锐地鉴别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也就不能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品牌。

二、科技期刊编辑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严密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的编辑除了具有现代化出版技能外,还要有语言能力和外语能力,特别要有专业知识能力。这就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对相关学科的前瞻知识有所涉猎,了解稿件所涉及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所以科技期刊编辑要加倍努力学习、增长见识,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5],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编辑加工工作。科技期刊编辑熟悉和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了解了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前沿和热点,就能在审稿过程中用专业的眼光判断、鉴识与审选作者文章是否合理、适用,是否有传播价值,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就能辨别出所投稿件在专业技术上的优与劣、真与伪、是与非;就能看出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对稿件的学术水平能做出更准确、中肯的评价。在组稿过程中,编辑的专业知识也能体现出其重要性。因为作者在科研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得到符合期刊报道特点的高质量稿件,则需和作者围绕所要报道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入、反复的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撰写符合报道内容要求的文章。如果编辑不懂专业知识,只是一味单纯地向作者约稿,很可能约来与报道内容不相符的稿件,就会耽误发稿时间,会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亦能体现出独特的作用。由于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编辑要想对其进行深层次地编辑加工,进行再创造,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另外在与作者沟通让其修改文章时,编辑如果没有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向作者提出更专业的修改建议,作者修改后的文章就有可能达不到学术质量的要求,从而影响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专业知识是科技期刊编辑完成高质量编辑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三、科技期刊编辑获取专业知识的方法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胜任自己所从事的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工作,保证自己刊发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质量,科技期刊编辑应不断加强专业科技知识的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水平。编辑积累专业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书本、网络学习,也可以从工作实践中获取。笔者浅析了科技期刊编辑获取专业知识的几种基本方法。

(一)经常阅读本专业的科技图书

阅读全文

纺织学院环境工程实践教学系统

作者:阮新潮 孙磊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其属于应用型、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是工程领域得到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不断涌现,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急需大批具有能力强、素质高、知识面宽、有创新意识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制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规范非常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推动了环境工程实践性教学改革[1-2]。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提高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近年来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与体会,旨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为高等纺织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

1注重专业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转变办学观念,找准办学定位,立足行业、服务企业,注重自身的特色。高等纺织院校与纺织、印染等企业联系紧密,因而在开设课程方面要紧紧围绕纺织印染企业的现实情况开设纺织印染企业概况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课程,针对纺织印染企业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开设纺织印染厂水、固体废弃物、粉尘、大气环境污染物和噪声处理与监测等课程,突显高等纺织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使得学生在此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2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1加强校内实验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环境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学生从事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部分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及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与现在的实际水平严重脱节[3-4]。为此,武汉纺织大学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将基础实验与专业实验知识进行优化融合,将最新的科研知识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去,如本科生的“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就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老师项目“印染废水光化学脱色技术与设备”。试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光催化氧化法的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了解到诸多工艺参数如催化剂的用量、氧化剂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且在试验设备上购进一批大气、水相关实验的模型设备,模拟工业生产过程。有气浮池、絮凝沉降池、活性碳吸附、生物塔式滤池、生物膜转盘、斜板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旋流式气体净化器、旋风除尘器等模型,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大气、水处理设备的内部构造。在实验室中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些实际处理工艺的运行操作,对整个工艺以及设备有了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和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基础实验教学转化,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环境实验中心以及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对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训练,并设有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技课外活动项目,且项目经费达3万元/项,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申报。从二年级开始,鼓励有潜力的学生及早加入教师的研究团队,浸润科研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阅读全文

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

针对《纺织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变更课程体系,采取开放的教学氛围、互动的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实践证明《纺织化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改革

0引言

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型纺织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纺织行业向生态化、功能化和清洁化方向发展,各种新技术日益向纺织工业渗透,纺织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纺织化学》基础知识和加工技能,就显得更加迫切[1]。《纺织化学》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现代纺织技术紧密结合,介绍纺织生产领域应用到的化学问题。纺织专业的学生掌握处理这些化学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当代纺织生产所必需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纺织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知识点多、系统性强、教学要求高和学时少等特点,而不少学生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而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有限学时内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纺织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纺织化学》任课教师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国内重点高校《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调研发现,在《纺织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但均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配合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以安徽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基础课———《纺织化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纺织化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纺织化学》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体会。

1课程体系改革

阅读全文

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教学改革

【摘要】《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是为轻化工程创新班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本文重点从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对比教学法、课题探究式教学法、文献追踪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以及完善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强化对大学生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教学改革

2017年9月,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天津工业大学办学从此进入“双一流”建设时代。统计表明世界上约85%的科技资料是以书籍、期刊、专利和技术报告等形式用英语出版的[1]。一般而言,国际学术会议所规定的工作语言均是英语。另外,近年来轻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资、合资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接触和使用专业英文文献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同时,印染行业的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工艺大多是从国外进口和引进的,企业订单中来自国外的占比也较高,这对从业人员的英文文献阅读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具备扎实的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将为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正是专门为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创新班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以染整为主要教学方向,属于应用型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作为轻化工程专业创新班学生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检索能力、文献阅读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尽管当前我校在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已经增设了文献课内容,同时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专业文献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最终的考核方式均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因此,对传统的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势在必行。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鼓励各个高校开展关于“新工科”改革的研究实践活动。由此我们认为,对《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不仅是培养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顺应“新工科”改革下纺织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1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与同学们是否有稳定的兴趣投入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关联[2]。针对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的对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厌学、兴趣低这一现实情况,本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应从多角度入手扭转学生对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排斥情绪。具体而言,比如可将英文原版科技动画安排在课间休息时段进行播放,让课堂处于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对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同学们英文听、看能力。在课堂中适当介绍染整行业目前的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们将来可能从事的就业领域等方面的情况,让同学们有较深入的了解。染整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势头良好,要让学生们充满信心。然而,我国的染整加工技术的确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同学们只有掌握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才能够学习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将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讲解《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与后续环节[如毕业论文(设计)]的关系,使同学们认识到学好《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因为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同学们必须精读、理解并翻译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这部分表现会计入毕业论文成绩中。此外,学生们今后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外资企业中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要想顺利入职这些大公司,就要求同学们务必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能力,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学习《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的主动性。当代大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丰富,汲取新知识的渠道广阔,不满足于被动听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枯燥地翻译、讲解英文文献原文,而是要经常性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专业文献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并分组讨论和回答,然后老师再对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

2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制约着教学过程[3]。因此,作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安排一定量的课外文献阅读和写作任务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国内外常见专业文献介绍、中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以及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三大部分。国内外常见专业文献介绍部分的教学,主要采用对比教学法和课题探究式教学法;然而,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在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文献追踪学习法以及自主学习法进行教学。

阅读全文

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探索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组成与实施效果。通过打造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系统、高水平的技术创新组织系统、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系统、完备的技术创新规则系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认为: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有助于大幅提升企业效能及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驱动;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高质量发展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其产业高度成熟,但产能高度饱和,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同时还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劳动力与能源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1]。应对纺织产业困境,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建成纺织强国;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快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用纺织品比重,推进纺织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攻方向[2]。在这种大背景下,纺织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3]。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技术实践、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实践等活动结合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的舞台[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体包括决策系统、组织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及规则系统等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5]。我公司是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在实施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过程中成立的国有控股科技型企业,从创建初期就以“科技为本,市场为纲,人才至上”为发展理念,致力于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航天航空用高性能增强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我公司一直积极探索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目前通过较为完备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及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介绍如下。

1打造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决策,决策系统引导技术创新的选择与实施,是管理技术创新体系运行的“大脑”,是由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活动以及与决策活动有关的机构所组成的有机系统[6]。我公司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1.1技术创新的基本理念。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向市场,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算是完整意义的创新。我公司提出科技创新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基本理念,以技术创新及市场营销双轮驱动铸就纺织强企,在技术与市场之间建立牢固的纽带,一方面鼓励研发人员深入了解市场前沿及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项目立项和新产品研制;另一方面鼓励营销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和新产品研发,提升对产品的全方位认识,为产品的市场营销做好功课,确保技术创新成果价值在市场上的充分转化。

1.2技术创新方向的决策。我公司积极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确定了以市场需求、国家及行业需求、行业关键技术、医疗健康防护需求为技术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确保了技术创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建立研发和市场之间的充分协同和深度沟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通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隔离墙”,使产品的开发从萌芽期就具有市场基因,保证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面向国家及行业需求的技术创新,主动解决关系到国家利益的技术问题,以科技创新满足国家及行业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研发的新型特警战训服面料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警用高端防护服装的长期垄断,多功能消防员防护服系列面料通过自主创新改变了我国消防领域防护服装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局面。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政策,做强军工产品,研制的多款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已成功配套航天航空工业装备应用。对于面向行业前沿关键技术的系统创新,充分整合公司研发、机电、检测技术优势,围绕行业前沿技术,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标准制定、检测仪器开发、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在防静电、耐高温阻燃等多个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方科”牌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及其“领先一步,永久防护”的技术创新理念已深深扎根。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研制的医用防护隔离服、医用抗菌被褥及其他具有抗菌功能的医用手术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

阅读全文

轻化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中的最后一环。为提升轻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本文从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校企合作和实施过程多角度针对工程教育的轻化毕业设计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轻化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0背景

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轻化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领域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轻化工产品是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轻化工程专业所扮演的作用非常重要。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以学生的学习产出(Out-basedEducation)为中心,通过工程教育质量考核来对各大学的轻化工程专业水平进行评估。[1]我国自2006年正式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宗旨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在2013年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3]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专业计划2018年申请参加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希望通过该轮认证,对轻化工程专业学科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专业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毕业设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近年来毕业环节训练主要是毕业论文(占比90%),毕业论文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研究,对于本科生来说是属于局部训练。在工程认证过程中要求设计类占多数,这主要是设计类训练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知识训练。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毕业设计标准为:结合所学运用相关知识以及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在遇到相关专业工程问题可以随机应变加以解决。[4]工程毕业设计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是学校对于培养学生质量的检测,是学生四年来学到知识的总结,是每个学生踏向社会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染整设备、染整助剂、颜色科学、环保概论、染整工厂设计、表面化学、皮革工程概论、造纸工程概论、新型纺织纤维、文献检索利用、纺织品贸易实务、功能整理、纺织生物技术基础、仪器分析、纺织品性能测试与检验、特种印染、毛织物染整),对某一轻化工程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培养学生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本专业已采取了部分措施:相对于以前的轻化工程的教学计划,已在原来传统教学计划上变成一年三学期(包含一个三周的短学期),这能提高工程教育效率,更好的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优势。以前因为缺少前期工程训练而严重影响大学生在毕业设计时的工作效率和相关工程意识,导致毕业设计不达标。想要真正的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让广大学生去生产一线实践,亲身体会,因此需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其它的主客观因素,例如选题与工程实际问题脱钩,指导老师工程经验缺乏,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留学等,也影响毕业设计环节的培养效果。[5]通过问卷调研,并结合自身毕业设计教学指导经验,目前遇到的毕业设计的常见问题总结为如下三点:(1)选题内容陈旧,时效性及创新性差。虽然这样的选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锻炼效果,但无法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向。这种关门办学,老旧的高校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有很大的偏差。(2)选题来源单一,与工程实际脱节。目前的选题模式为教师定题,学生选题。由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程经验相对缺乏,难以给出与当前工程问题密切相关的选题。此外,教师定题只能让部分学生选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和师生间沟通不畅的因素,使学生对选题不感兴趣,导致最终毕业设计失败。(3)到了大四下半学期,学生马上离开学校,大量精力投入到找工作中,无法定心完成最后一项重要的毕业设计任务,致使毕业设计训练质量降低。

2问题思考及改革方案探索

阅读全文

传统行业知识管理探讨

[摘要]为解决传统行业知识管理理念缺乏导致的知识及经验缺失的问题,以纺织行业为例分析了目前知识管理匮乏的现状,探讨知识管理的意义,列举纺织企业、纺织器材专件制造企业及纺织期刊媒体平台三个方面缺乏知识管理的案例进行验证。缺乏知识管理是纺织行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纺织行业推行知识管理,需要相关单位共同重视,发挥各自职能,成立知识管理职能部门、建立知识管理工具,借助大数据等,推动知识管理理念在纺织行业的推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关键词]知识管理;纺织行业;微信公众号;知识;经验

知识管理在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应用非常普遍。实践证明,知识管理在助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知识管理应用缺乏。笔者作为纺织行业科技期刊编辑,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纺织行业知识管理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应用知识管理理念,让传统行业迸发新活力。

一、纺织行业与知识管理理念的关系

(一)纺织行业的现状

纺织行业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是一个沉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行业。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书籍、标准、专利等可见载体进行传承、交流、更新。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操作性较强的行业,纺织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员工掌握的知识和总结的经验非常宝贵。另外,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纺织行业知识和经验的传播途径也悄然发生变化。经过实地考察和近年来作为纺织类科技期刊编辑的具体实践,笔者发现多数宝贵的经验被遗失,知识管理被忽视,新媒体传播方式有待完善,企业及个人知识管理困难,制约行业长期发展。

(二)纺织行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阅读全文

工程专业卓越人才服装设计论文

一、培养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必要性

(一)纺织工业发展的转变

在民生工程的“衣食住行”当中,“衣”首当其冲,这就充分的证明了服装的重要性。我国服装专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裁缝到现如今的服装专业各类学士博士等,为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给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中心动力,人们在追求有穿着、能穿暖后,对于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品牌的追求成了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当前高等工程的教育上很显然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国内如今有许多服装一线品牌在全球的范围内开始招募各类服装设计人才,有懂经营的、会管理的商务人才,有懂织布的、会染色的艺术家,有懂流行的色彩与色彩搭配的设计精英等。在新时期的纺织业中,必须转变其发展的方式,向着更新、更流行、更符合人们需求的市场而迈进,进一步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转变。

(二)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

在新中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模式基本是模仿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高校体系的规模受到大改造,按照当时中国工业的落后情况,理工类学院建设上也就随之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在工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重理工轻文化的人才结构打破了人才培养的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其并没有在根本上把人们固有的观念扭转,并且在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把文理学科的界限划开一道鸿沟,对于脑子灵活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理科班去学习,对于记忆力好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文科班去学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在本质上就无法与“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规律相符合。当人们欣赏一件不仅合体还时尚的服装过程中,根本就无法区分出当中的文理属性。因此,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对策,其重要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综合素质。

(三)人才的知识结构优化

经济的一体化,带动了商业、文化和科技的迅速融合,特别是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生存方式上有重大的改变。基于此,就要求作为现代新兴人类,必须具备有能够快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随时参与国际性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竞争能力,这不但要求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必须要有能够跨越文化领域的适应力与交流能力。所以,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注重知识变成注重知识和能力。而作为一名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文与科技素质,拥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