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防控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培训需求
摘要:目的了解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5名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微信半结构式访谈,采用Braun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提炼主题。结果防控一线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强化知识技能;心理应对技能培训;多部门协作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结论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疫情防控一线护理人员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多部门合作,并提供心理支持。
关键词:护理人员;防疫一线;病毒;培训需求;质性研究
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病程进展极快的新型疾病,其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感染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1-2]。我院作为病毒肺炎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其临床救援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均亟待培训和提高。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对抗击病毒肺炎疫情的培训需求,为开展针对性培训,迅速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0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我院抗击病毒肺炎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发热门诊或病房工作;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非直接接触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人员。样本量以信息出现重复且资料分析不再呈现新的主题为准,最终纳入25人。女24人,男1人;年龄26~41(32.2±4.0)岁。工作年限3~22(9.4±4.8)年;学历本科20人,硕士5人;护士长4人,N1级护士8人,N2级7人,N3级4人,N4级2人;工作科室:外科5人,器官移植1人,内科7人,急诊科1人,感染科4人,ICU1人,其他科室6人。受访者分别用P1~P25表示。
1.2方法
肺炎非定点收治医院护理防控分析
【摘要】肺炎非定点收治医院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疫情工作流程、强化全员培训督导、做好健康监测、实行人性化管理等措施,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提高了护陪和保洁的防控水平,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关键词】肺炎;非定点收治;护理防控;零感染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医院,肺炎疫情期间承担收治疑似病例并转诊的任务。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全院625名护士积极投身疫情阻击战,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省、市《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牢固树立“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的管理理念,坚定“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必胜信心,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取得较好成效。
1落实疫情防控护理措施
1.1健全组织,落实职责
组建院科两级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组织,层层落实工作职责。成立“肺炎防控护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任副组长,护士长为成员。履行如下职责:①负责医院肺炎护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对全院护士、护陪、保洁开展培训,收集各级防控工作文件、方案、指南、指引等,编制成册,收集和上报疫情数据;②指导护理单元疫情防控护理工作的开展;③督促、检查护理单元疫情防控工作;④定期汇报疫情防控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确保防控工作顺利进行。制定“医院肺炎疫情防控护理工作方案”,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科室成立“肺炎防控护理工作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感控组长任副组长,全体护士、护陪和保洁为成员,在“肺炎防控护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1.2制定疫情工作流程,开展全员培训
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护理人员感染,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综合干预管理能减少院感发生,且能优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医院感染;综合干预管理;满意度
在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多种疾病谱发生改变,且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多种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次数较多,使医院感染(院感)较为多发。院感被认为是医疗质量的威胁性因素,且会影响护理效率,容易导致护患纠纷[1]。护理人员是护理活动的实施主体,其操作技能直接影响院感发生率,需要严格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最大程度上控制院感发生率。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们将综合干预管理应用于住院的189例患者和19名护理人员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患者97例和护理人员19名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92例和同批护理人员19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51例、女46例,年龄22~62(42.58±1.34)岁;研究组男51例、女41例,年龄23~64(42.3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男11名、女8名,年龄23~37(29.32±0.48)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准许开展。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管理,即监测患者病情,记录其年龄和既往病史等情况,筛查感染高危因素,并不定时观察感染征兆。研究组给予综合干预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完善管理机制:多角度分析卫健委相关管理制度,划定院感管理的重难点,根据院内管理现状完善管理制度。②强化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感培训,使其明确院感相关知识。岗前培训及岗内技能考核期间纳入院感防控知识,并强化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使其完全掌握自我防护要点。③拟定院感记录单:告知护理人员明确记录院感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诱因等,明确记录感染者的基本资料,记录监测项目、医生临床诊断结果和预防措施等,完善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④成立院感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设置护理兼职员: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科室主任、监控医生与护士。组员负责不定期抽查某个护理单元或科室的院感控制效果,并上报现有问题,追溯责任。同时设立技术干预组,分别为集中培训考核组,管理惩罚组与现场监督组,每组3~5名组员。其中,集中培训考核组的职责为:拟定培训内容,统一编制相关教材和培训/考试方案,每周总结1次培训考核情况,优化培训考核制度。管理惩罚组的职责为拟定惩罚标准,对各个组的院感控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与指导,执行惩罚方案。现场监督组的职责为:拟定院感相关制度,质量考核标准与院感操作技术,现场指导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并定期总结院感控制效果。各科室设置护理兼职员,即病区选择2~4名护士长,兼职员的职责为协助科室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积极总结护理问题。⑤拟定院感防治计划:质控小组、技术干预组应根据各个科室的感染类型、高发因素制订预防方案,组内护理人员负责定时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血常规等情况,若出现感染症状需立即上报医生。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次数,减少有创医疗器械或物品的使用率,筛查易感人群,并高度关注其病情动态。⑥定期举行会议:每周组织1次多个小组集体会议,分析现阶段抗生素的用药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感染知识教育,并讲解病房和基础护理要点,讲明消毒隔离制度,优化院感防控方案。
1.3观察指标。①护理人员院感防控意识:由科室护士长和院感质控组成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评估其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院感防控意识,共计100分,>80分为意识较强,60~80分为意识一般,<60分为意识较差。②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由科室护士长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无菌操作、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感染监控与消毒隔离,各项均为100分,>60分为合格。③患者感染情况:包括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其他。④患者满意度:经自制评价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感染防控、知识讲解等,共100分,>85分为十分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统筹规划,科学落实
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涉猎内容多,范围广,包括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安全工作等诸多方面,因此,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部署和落实尤为重要。
(一)把好入门关。
1.把好幼儿晨检入门,及时切断传染源。专职园医每天早在门口为每一名来园幼儿进行晨检,重点查口腔及手部,如发现身体异常,告知家长及时用药或就医。对于发现传染病症状的幼儿,严禁入园,紧急实施隔离,并告知指定医院进行诊断和救治。班级要对因病幼儿进行登记,因病随访,班级消毒等后续服务。
2.把好园门,严控外来人员入内。如因特殊情况进园的人员,要在门口进行安检,穿戴鞋套方可入内。保障幼儿的生活环境清洁,不被污染。
(二)把好入口关。幼儿园食堂严格遵照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工作人员持健康证明上岗。抓好进料、加工、营养配餐等环节的工作,幼儿园每周“三餐一点”不重复,按春、夏、秋、冬进行季节营养配餐,如夏季幼儿饮用绿豆水,西瓜等防暑降温。保证幼儿的饮食健康。
(三)加强健康教育,坚持户外锻炼。
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通知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本地区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并成立相应的防控领导组织和疫点、疫区处理组织;要做好检测试剂、采样器材和消毒药品的准备和发放工作;要加强对所辖区域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肠道门诊工作督查;乡镇卫生院要按要求做好外环境标本、腹泻病人的采样和送检工作,县疾控中心要做好样品的收集和检测工作。医疗机构要成立“02”病防治领导组织和抢救治疗组织,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肠道门诊规范、有序开展。各种组织的组成人员必须熟悉业务,有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二、规范开设腹泻病门诊,强化疫情检索工作。
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在4月1日-10月31日期间均要开设腹泻病门诊,腹泻病门诊建设必须符合要求,达到“六有”标准,即有专室或兼室(二级以上医院必须为专室)、有专人负责(应选用业务熟、技术精、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负责)、有纱门纱窗、有腹泻病人登记本和采样器材、有消毒设施、有抢救和治疗药械。医疗机构应采取预诊办法,确保腹泻病人到腹泻病门诊就诊,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腹泻病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要进行专册登记,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粪便和呕吐物等标本采样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总人口数的1‰。各乡镇检索任务见附表。
三、认真开展业务培训,强化肠道病防治知识宣传。
要层层开展业务培训,县疾控中心要举办一期全县霍乱病防治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对本辖区内的乡、村两级医疗防疫人员进行培训,医疗机构要及时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应包括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培训应侧重在提高防制工作的质量上,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各方面的工作要求,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培训要达到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整体防制水平的目的。各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特别是在农村)等内容,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疫情报告、调查处理和腹泻病人统计上报工作。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实施方案
为全面抓好新时代儿童青少年用眼健康,有效降低近视发病率,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具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健康第一”理念,以校为本,多方联动,系统整合,构建较为完善的县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助力我县“三区三园”建设。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近视防控宣传
建立近视防控科普和宣传体系,利用好已编制的视觉健康和近视防控动漫、微视频以及其他宣传资料等,通过网络、自媒体、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形式和载体,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有效接收近视防控诊治的科学知识和信息,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以学校、社区为重点,依托宣传栏(窗)、家校通、微信公众号、家长学校、家长会等载体,加强学生家长、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和近视防控知识、技术普及,引导家长和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帮助儿童青少年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
(二)开展近视普查工作
老年人群防疫综合管理模式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爆发不明原因肺炎,后证实为一种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及致病性的肺炎,随即全国各省出现输入病例[1-2]。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1月20日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共同宣布,将病毒引起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4]。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将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目前病毒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国,境外多国也相继暴发流行。截止2020年3月14日,我国累计感染81017例,死亡3181例。世界卫生组织2月28日将COVID-19全球传播风险级别和影响风险上调至最高级,3月12日宣布全球疫情可以称之为大流行。老年人免疫力差,常合并其他基础病,COVID-19暴发时,表现为普遍易感、患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是疫情防治的重点难点[5-7]。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COVID-19疫苗及特效治疗手段,因此对于SARS-CoV-2病毒感染总的原则是“预防为主”。同时由于SARS-CoV-2传播特点,大量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感染,且除医务人员外,存在大量“非医非患”人员,如护工、陪床、保洁、家属访客等,给防疫工作加大了难度[8-11]。本文以国内外病毒研究为基础,结合前期SARS、流感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实践经验,根据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系统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系列创新防疫举措,分析疫情防控关键点,就如何在老年人群中防控传染病进行深入探讨,为各地病毒或其他类似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老年人群肺炎感染特点
老年人免疫功能减弱,各个器官的功能储备下降,且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次出现的病毒对整个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感染后发病隐匿,病情较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和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衰竭,因此病死率高[12-13]。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显示,60岁以上患病人群在武汉市占总体患病人群的44.1%,在全国平均占31.2%。从肺炎的病死率来看,国内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80岁的病死率可达14.8%,意大利80岁以上死亡患者占全部患者的58%,远高于其他年龄层[9,14]。因此,必须提高对老年人病毒感染肺炎的认识与防范。
2肺炎防控经验
病毒疫情出现后,本中心高度重视,结合2003年抗击SARS、2009年防治H1N1全球大流行以及2013年管控H7N9禽流感经验,针对医疗服务对象实际情况,注重管控当先、防治并举,迅速制定一系列冠状病毒防控策略、方案和预案,构建并完善了疾病监测网络体系,严管严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治工作要求,实现了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零感染目标。
2.1筛查前置,下好防控“先手棋”
本医学中心承担的医疗服务对象大多居住在北京市各干休所,疫情发生后,为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中心快速响应、迅速动员,第一时间设置前置筛查,把预检分诊、发热监测、隔离观察等工作前伸到驻京基层门诊部及干休所。迅速建立起分层分级的预防体系和有效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系统,严格周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同时,加强干休所一线医护人员培训,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实时了解全部医疗服务对象情况。发热患者就诊出发前,预约通知发热门诊,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提供更安全的医疗保障。
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防控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与建筑行业相关联的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觑。很多勘察设计大型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在各个地区设立了下属的分支机构。由于分支机构数量的持续增加,勘察设计企业在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就越来越大,分支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的财务风险,对其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风险防控
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时,大多都选择设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这种类型的分支机构与法人分支机构相比,可以使企业避免一些复杂的程序,但由于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是勘察设计企业的下设机构,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其经营活动包含的相关财务风险都将对企业造成重要的影响,即勘察设计企业担负着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的所有相关责任,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对分支机构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长期有效的防控成为勘察设计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更多的关注,只重视勘察设计项目的争取和完成,忽略了分支机构财务风险方面的内容,因此,大多数的企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都相当滞后。在人员方面,缺乏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相关财务工作人才;在制度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这对企业的效益提升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另外,勘察设计企业没有很好的结合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集权式和分权式这两种财务管理模式没有灵活运用。集权可以有效降低财税风险,但却会让总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且使分支机构处理相关问题的效率不高;分权确实可以使分支机构能灵活自主的管理,但却让总公司不能及时掌控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