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传播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法律传播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法律传播学

商务传播学发展状况及趋向

作者:倪琳 单位:上海商学院东方财富传媒与管理学院

商务传播学是一个古老却又年轻的学科。称其古老,原因在于人类的第一次商业交换,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就离不开沟通与交流。有学者还指出,人类最早的媒介工具文字是由于交易记账的商务需要而产生的。在古今中外的商务实践中,传播一直伴随其间。称其年轻,是指由于商务活动在新技术、新媒体的推动下,呈现出全新的业态与格局,改变着传统的商业传播环境。美国商务传播学有着七十多年的历史,相对于我国有较为成熟的系统。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商务传播学发展概况及趋势进行的研究,为我国商务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性组织

美国商务传播学的建立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成立之初,商务传播学的主要内容是商业写作。例如,1936年正式成立的学会组织被命名为“商业写作大学教师协会”(AssociationofCollegeTeachersofBusinessWriting,ACTBW),以伊利诺伊州大学为大本营,共有会员七十二名,除了一位来自加拿大,其他全部是美国人。次年改称为“美国商业写作协会”(AmericanBusinessWritingAssociation,ABWA)。随着时代变化与知识更新,商务传播的研究性组织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是1969年更名为“美国商务传播协会”(AmericanBusinessCommunicationAssociation,ABCA),其原因是60年代之后,人们对商务传播学的研究兴趣迅速扩大,超出了单纯的商业写作的范围,朝着口头演讲、商业谈判、非语言传播等方面发展。第二次是1985年确定为“商务传播协会”(AssociationforBusinessCommunication,简称ABC),其原因是协会成员越来越国际化,并且随着跨文化传播与跨国商业活动的兴起,协会原有的“美国”不再适合商务传播研究的趋势。现如今,ABC演变成为致力于推进商务传播的研究、教育与实践的国际性组织。据1995年的统计,ABC的会员达到一千三百个,遍布世界各地。会员构成在ABC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1968年,此时的会员平均年龄四十八岁,主要是有英语教育背景的写作人员,和擅长于英语写作的商务咨询人员、商务工作人员。第二阶段始于1985年,经过约二十年的发展,会员成员中来自实践领域的商务工作人员人数激剧下降,取而代之是受过学术训练的高校教学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学术写作与研究能力,并且定期发表学术类论文。ABC会把这两个阶段的交替称为“业者向学者的转变”(fromapractitioner/consultant/instructormodelintotheacademicmainstream)。第三阶段始于1993年,ABC越来越倾向于吸收具有博士学位的会员,希望借助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商务传播学的学术地位与学科价值。可以说,ABC追求学术性研究方向更加明确。第四阶段即进入2008年后,虽然美国商务传播学80%设在商学院,但具有博士学位的会员98%的专业背景主要是英语、传播学、大众传播、新闻,传播学对商务传播学学科建设影响力上升。现在商务传播协会下面有两个学术期刊《商务传播季刊》(BusinessCommunicationQuarterly,BCQ)与《商务传播》(JournalofBusinessCommunication,JBC)。

BCQ创办于1937年。早期BCQ作为ABCA的新闻公告(Bulletin)出现,直到1994年才更名为BCQ。BCQ的宗旨是“致力于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商务传播学的教学工作”,主要讨论课程设置、课时计划、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经验总结、教材编写等。JBC创办于1963年,其初衷是对BCQ的补充,将研究的视野扩充到商业写作、写作技巧之外,提高商务传播研究的学术性与理论水平。正如ABC网站上对JBC的定位所言,“JBC将通过行政学、管理学、人文艺术学与社会学等路径促进商务传播学变成一种独立的、有特色的、多层次的学科。”ABC作为一个学会组织,较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商务传播学的实际水平与整体状况。它是美国商务传播学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与保护者,是美国商务传播学生存与壮大的核心阵地。具体而言,ABC主要在七个方面发挥其影响力:培训教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以及申报博士学位;推动商务传播学的国际交流;提供商务传播的实践机会;发出本行业的专业声音;一个学术研究的家园;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ABC通过学术会议、会员网络、专业期刊、出版物等多种形式使商务传播学获得学科身份,并保持一定的学科独立性。与此同时,ABC作为研究性组织长期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提高商务传播学学科的研究能力,因为自从正式确定为ABC之后历任学会会长达成共识:研究是学科成熟的关键之路(Researchisthekeytomaturingasadiscipline)。

二、大学课程设置

商务传播学作为一门正规的大学课程诞生于美国,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形成高效灵活的传播与沟通能力。商务传播学早期的形成根植于商业信函、备忘录、报告的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的训练之中,重点强调商业领域中各种文书的语言、文字、格式等问题,所开设的课程一般隶属于英语学系。美国商务传播学界一般称这个时间段为“规范期”(formativeperiod)。随着商业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仅局限于商务英语写作的商务传播学课程显得过于单薄狭窄。为了适应新兴的商务实践,商务传播学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充,内容涉及到经济、文化、伦理、法律、传播、媒体技术等各个相关的领域。现在美国商务传播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需要通过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的定位,教授学生适应日益复杂多元与全球化的商业交流环境,主要包括学会使用新技术与新媒体,此外是学会与不同语言、文化与情境的人进行互动。目前,商务传播学所开课程与教师的60%在商学院,16%在英语系,11%在传播系。虽然美国院校对于商务传播学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各有重点,但课程内容大致可由五个部分组成。#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传播学原理的运用阐述

作者:康小莉 李丽华 王俊奇 单位:石家庄学院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是对人进行思想政治观念、道德法律意识的传播行为,应遵循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具有时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密切相关,同传播学的知识和理论联系紧密,因此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指导《概论》课教学,从传播目的和传播效益出发,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上对该课程重新审视和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概论》课教学的传播效果。

一、运用传播学原理优化《概论》课教学过程

1.运用传播学“把关人”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修养。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传播者的“把关人”是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①加强传播学相关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传播者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的效果与传播者的理论修养、专业知识成正相关系,作为《概论》课教师必须自觉学习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理论成果,理解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及其基本原理,关注、学习和领会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决议。同时,要不断深化对教材理论体系的理解把握,通过网络和外出考察向各高校名师学习教法、教学手段、课件制作等以提升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用透彻的道理征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得到学生的认同。②加强个人修养,完善人格魅力。传播学研究发现,传播效果往往受到传播者本身个人修养、个人魅力等因素的影响。被传播者容易接受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好的的传播者的信息。鉴于此,要求《概论》课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和人格魅力,用良好的形象以增强教育效果,必将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内化与外化产生重要的影响。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传播理论是一种对事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即从传播活动的无数事实中通过抽象、扬弃等方式并能保持事实本来面貌的较为系统的思想认识。作为传播者,如果不学习传播理论,就不可能正确地学习传播方法;而不能正确地选择传播方法,亦不可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传播活动。作为传播者的教师应具备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有效传播信息的手段和方法,这样使《概论》课教学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

2.运用传播学传受关系理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传播学看来,知识、理论、信息的传播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呈现渠道多样化、表现复杂化的特征。因此,学生对传播信息的接收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被动的、任人摆布的,他们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观点、情感一致的或自己需要、关心的信息,他们还会带着自己的立场、兴趣、情感来理解信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开放、充满轻松活泼气氛的,要构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和谐统一的关系,必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讲生听、师说生服的单向关系。所以,教师必须研究受传者的需要、态度、知识、经验、能力、背景、信仰、价值观、兴趣等,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这一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增强教学说服力。

3.运用传播学真实性原则,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教师在大学生中对党的意识形态、基本理论以及方针政策进行传播的主要阵地。因此作为传播者的教师“传播信息的可信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概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传播者,学生是受传者。传播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和传播主体,传播者决定着传播信息内容的取舍与选择,影响着受传者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信息可信度高接受效果就好,反之亦然。所以传播者在教育教学传播活动中只有提高信息源的可信度,才能提高说服效果,这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第一步。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事实说明中国革命成功后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此外,由于《概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特定使命,作为传播者的教师充分利用对信息的掌控权、权的“有效控制”优势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提炼,剔除不利于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的信息,有意识加入适合受传者接受的、利于社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运用传播学技巧理论,优化《概论》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播学中传播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运用“预热策略”技巧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每一次讲课前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列举案例或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由局部到全局,由小到大制造舆论引起学生的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语境。同时也可以更多地采用“两面提示”方法,这种方法往往给人“公平”的感觉,不容易引起被劝服对象的反感。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为什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等内容的讲述;再如改进运用传播学中的“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以及信息的对比度、刺激度、重复率、结构安排等技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阅读全文

女性主义对教育传播的作用

作者:王永军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前言女性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以追求男女平等、体现女性价值为目标,对人类社会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不公平境遇予以批判,对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根源和改进方式作了深刻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更以独特的批判视角对人类社会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文化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对当前的学术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在教育领域,女性主义性别平等的教育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男女受教育不公平现象也逐步得到改善。同样,对于传播领域的性别歧视问题,女性主义也作了强烈的批判,形成了传播领域批判理论的重要流派。作为教育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教育传播学没有理由拒绝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学核心理论的教育传播理论应该坚持教育技术实现教育公平、消除教育差距的学科理念。女性主义追求性别平等的理论视角和教育传播学坚持教育公平的学术理念其实是不谋而合,因而,加强教育传播领域的女性主义研究就成为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将女性主义理论引入教育传播学领域。笔者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以构建公平的教育传播性别关系为归属,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内容和核心观点作了分析,指出女性主义理论对教育传播领域的指导价值。

一、女性主义理论的背景

女性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意译,英文中的Feminism直接来源于Feminine,但它具有与Femi-nine不同的意义,Feminism所要批判的正是男权文化下女性的“女人味”或“十足的女性气质”。[2]女性主义起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20世纪初期,被介绍进中国,开始也被称为女权主义,意指西方妇女争取妇女权利的政治运动。随着女权运动的深入发展,女权主义超出了政治运动的范畴,女权主义已经不能包含其全部内涵,20世纪7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的提法逐渐代替女权主义。由于女性主义缘起于西方女权运动,所以对女性主义理论背景的介绍主要以女权运动为线索。西方的女权运动主要经历了三次浪潮,也称三代女权运动。第一代女权运动发生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最早在法国爆发。第一代女权运动以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迅猛发展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人类历史进入启蒙时代。在启蒙运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启发下,西方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然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没有给予妇女平等的人权。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参与者,妇女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第一代女权运动主要以争取妇女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的政治斗争为主,斗争策略为通过法律制度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为妇女争取平等的权利。第一代女权运动主要停留在实践运动,还没有形成理论。第二代女权运动发生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最先爆发于美国,然后迅速向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扩散。第二代女权运动与美国反战运动、黑人运动相呼应,继续关注妇女状况的改善,与第一代女权运动不同,第二代女权运动开始从理论层面揭发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从社会结构、体制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由于对女性受压迫及解决途径看法的不同,第二代女权运动形成了众多的女性主义流派,包括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第三代女权运动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人类认识领域出现新的变革,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想开始传播。在后现论的影响下,女权运动出现了第三次浪潮,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分化组合,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3]综合而言,女性主义起源于女权运动,在实践中发展了女性主义理论,反过来女性主义理论又指导了女权运动的发展。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已经由单纯的争取妇女权益的政治运动,发展成重要的学术思潮和学术理论,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女性批判视角,从追求性别平等、女性价值的角度对文化、教育、传播等领域进行了批判,提出建设性的改善策略,成为批判理论的重要流派。

二、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

女性主义研究包括众多的学术流派,但女性主义理论中与教育比较紧密的研究流派主要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以下分别阐述各派的主要思想及其对教育传播领域的意义。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阅读全文

大学广播电视教学方法探识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

SFU的传播学院具有合理的课程和专业设置,更注重理论评价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传播学院面向全世界招生,所以该学院认为传播元素之间具有复杂性,会相互影响,学院着力让学生探索、分析、理论评价这些传播元素。它的本科教育是依据大学最高学术标准设置的,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而它的研究生阶段则注重研究文化政策与文化政治、广播和电信监管政策和实践、媒体与文化研究、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等批判性课题。广播电视相关专业实践性较强,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同时兼顾社会实践。SFU新闻专业的本科生课程要求学生在历史方面有深入的学习,掌握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的解决方法,深刻认识主要理论学者的著作,熟悉每个学科的当代文化和当代各种媒体的应用。在一学年的学习中,要进行理论和专业两个领域的学习。理论课程包括法律和道德、传媒理论和批判、媒体和政治、研究方法和媒体组织等。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在印刷、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等领域工作,在秋季学期快结束时,学生会被安排在主流媒体单位进行四个星期的没有报酬的实习。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努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合理地、有逻辑性地进行学习,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从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拥有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二、跨学科的研究尝试

SFU传播学院率先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尝试。学院的传播专业涵盖许多学科背景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化、技术、政策、发展、风险、媒体、政治经济、出版物等应用领域的通识教育。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许多领域传媒知识的发展,也补充了其他学科的研究。SFU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媒介、技术和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领域进行研究。新闻专业硕士则是新闻所有分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教导他们的是由理论专家和专业新闻记者组成的团队。有媒介管理、医疗和科学报告、政治事件、组织沟通、商业报告以及报纸编辑等选修课程供研究生选择。SFU传播学院还有很多以实践为主的创新项目,该学院注重学科的动态性和创新性,它以其出色的课程赢得了国际声誉,在研究与教学中注重最新的以及新兴的跨学科方法的研究。该学院有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学院研究、实验室、CO-OP项目、中心以及出版物值得我们参考。

三、发展借鉴

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以其跨学科的研究课程、批判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保证了该学院的教育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职业伦理的专业精神,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真正使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同时培养出一批走在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SFU传播学院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SFU传播学院拥有合理的跨学科的课程、专业设置和宽进严出的考核方式。进入学校学习后,学生要修完规定的学分,同时要大量阅读各类材料,完成相关的资格考试并撰写论文,以及去相关领域进行实践活动。国内高校也有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尝试,可以在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寻找平衡,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与现实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践方式上,SFU传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以及独立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有许多的实验室、中心、学院研究、合作项目、杂志书刊等研究场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并做出相应的研究成果,指导老师也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便利。对学生研究方面的鼓励与支持,使得SFU传播学院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创新性思维,学生面对问题时会主动思考与探究,而实践性实习又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当中,使得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最后,SFU传播学院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在教学方式上,老师在知识课上起到主导作用,注重讲述基础学科知识,而在研究课与阅读课中,老师又起到引导的作用,注重学生自我阅读和谈论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心得,老师也会对他们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本科的学生注重课前的预习工作,而研究生则注重每个专题材料的阅读与思考。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使得SFU传播学院拥有最具创造性与批判性的学生。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教育教学模式只是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其中有许多有特色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方法值得高校学习,但并不能生搬硬套地将其全部照搬到国内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还应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适合本校广播电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周婷婷 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阅读全文

互联网特性管理思考

 

互联网世界的核心精神在于其自由性.政府监管的目的也在于保护网络的自由性。因此。政府对网络管理的根本立足点是使互联网满足公民广泛的、多样性的信息需求.同时又使其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并实现其社会赋予功能和经济繁荣的功能。在此要求下,政府必须建构一套适合于我国互联网特性的管理体系。把对互联网的多头分散管理纳入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统一的管理体系中,通过建构一个有序有机的管理系统,实现互联网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的法制化、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管理过程的系统化。   一、建构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对互联网秩序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对人的制约内容进行有效的平衡。如果对公民的自由限制过度,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这不仅与网络的“天性”相违背,也会致使社会的发展不和谐;而如果限制过弱甚至不加以限制或者规范不科学,就会牺牲社会的利益,最终还是会导致网络空间失序,进而影响到个人的自由。   因此.建构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是实现公民言论自由需要。   同时。互联网不仅仅代表个人,它所构建的虚拟网络空间其实是一个公共领域。在这里,公民可以自由的交流意见、表达观点,它作为公共空间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树立起来。并且得到广泛的认同。   正因为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公共空间.所以其传播必须要符合公共规范和公众利益。建构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也是保证公众利益的需要和要求。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使得管理能力不足成为全球性公共管理难题。即使在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较为领先的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能力的加强已经成为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和战略重点.成为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也因此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能否有效的利用互联网.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构适宜于我国特点的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是目前情况下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对互联网世界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使网络文化和社会文化、政治文明以及经济发展互相促进,是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稳定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从管理主体来看.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既要求政府建构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又要鼓励互联网行业自律.还要号召网民互相监督。   第一。政府应建构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面对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国可以从国外的管理体制中寻求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英国将原电信管理局、无线电通信管理局等5个机构融合。确立了一个统一的OFCOM(英国通信管理局),打破了原来信息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壁垒:美国政府建立一个独立机构——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消除了美国通讯产业中曾经存在的政出多门的弊病;日本将邮政省、自治省、总务厅合并成立了总务省,同时监管电信和广播业。我国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应向融合独立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应集中权利,融合管制机构,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以改善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技术监管平台,像对公民身份证进行管理一样,对所有的网络IP地址实行统一管理.使政府各职能部门能够充分利用和共享“网络身份”的基本信息,在需要的时候方便的进行行政协助,以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建立一套畅通有效的信息通报制度。包括具体的标准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问题处理办法、明确的有效的违规处罚办法和事后监管机制。   第二。应鼓励互联网行业自律。互联网的本性在于开放、自由。但并不等于互联网是个人宣泄的场所。网络世界的建设性和自律性依然是保障这个新兴事物健康发展的根本。2001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根据其协会官网的相关介绍,“中国互联网协会是由国内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科研、教育机构等70多家互联网从业者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互联网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以创新的思维、协作的文化、开放的平台,有效的服务的指导思想,为会员的需要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Ⅱ】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协会应充分发挥其行业组织的作用。向会员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建立起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规范、遵守自律公约,积极的、主动的对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组织开展有益于互联网发展的研讨、论坛等活动,以促进互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另外。电信运营商也应加强行业整顿。不能因为金钱和利益的驱使而成为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的帮凶。   第三。号召网民互相监督。在传统媒介传播中,媒介设置了重重“把关人”,他们会对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终面对受众。互联网的出现,大大解放了平民的话语权,但是“把关人”的群体并没有消失,只是更加扩大化、平民化。它涉及到每一个拥有计算机的网民。因此.政府应发动众多网民的力量,使网民认识到其“把关人”的角色.认识到互联网世界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绝对自由.树立起网络伦理意识和网络自律意识。同时,还应号召网民为了维护共同的网络环境进行互相监督,对不良信息进行举报。   三、管理方式的法制化   和现实社会一样。虚拟网络社会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社会规范和完善的法制体系。然而目前我国互联网的法律监管方面,还存在着立法主体众多、法律规定混乱、法律效力较低、监管对象模糊等问题,法律的缺失使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没有统一的依据,直接导致了监管效率低下。  #p#分页标题#e# 第一。加强对公民个人权利和网络著作权的立法。人肉搜索、网络偷拍、故意泄露他人信息等网上侵犯个人权利的事情越来越多.“作家联名状告百度”。“微软黑屏事件”取缔电驴等下载网站等事件也暴露出我国网络著作权方面法律的缺失.因此加强公民个人权利和网络著作权的立法势在必行。   第二.加强对博客、微博、QQ空间等新传播平台的规范。目前,博客、微博、QQ空间等“自媒体”已成为信息传递的第一平台。尤其是微博,近年更是十分流行。很多知名人士、政府官员、主流媒体甚至政府都开通了微博。微博用140字的文字平台创造了一个新的话语环境。一方面它成为新闻第一时间上的平台.但是另一方面也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集结地和一些人互相叫骂和攻击的决斗场。因此,加强对这些直接为网民提供话语平台的“自媒体”的法律规范也是互联网管理的当务之急。   第三。应加大对电子商务的管理和规范。互联网的繁荣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C2C、B2C、团购等网络贸易蓬勃兴起,但是电子商务的增多,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假冒伪劣商品盛行、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网络洗钱生意兴隆。这些行为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的立法规范.使网络贸易的进行有法可依。   四、管理手段的科学化   从管理手段上看,互联网管理手段必须进行科学化。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的专业的管理,并要开展国际性的合作,共同维护网络世界的稳定与安全。促进网络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第一,要改进网络管理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新媒体监管的重要基础.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把“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各项监管工作中,强化现有技术监管手段,并通过不断进行新的技术开发来控制或解决网络上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大技术上的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重视培养高端计算机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监管技术设施和技术流程。并鼓励民问开发网络违法防控的新的技术,发挥多方面的共同力量,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和管理。另外,政府还需要建立举报制度,设立投诉举报中心,完善网络举报机制,并对该系统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管理。   第二.要开展互联网管理的国际合作。互联网是一个超地域性、无国界的、全球性的信息流通平台。任何一个国家的违法行为或不良信息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必须开展互联网管理的国际合作。在国际层面上对互联网进行统一的立法管理和执法合作.以避免在一国进行非法传播的行为人无法在他国进行制裁的现象。在当前情况下.世界各国已经普遍意识到建立全球性的互联网秩序管理体系,对互联网世界进行国际合作是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大势所趋。国际社会对此方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互联网起步晚。发展快,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和网络管理的滞后性与其蓬勃发展的趋势未能保持一致,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已经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因此,我国更应该积极参与到互联网管理的全球性的合作当中。组织推动该课题的进程和实施.为互联网国际合作的实现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由于各国国家利益、政治地位、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文化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施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还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和困难。需更多的外交工作和全世界政府的共同努力,缔结国际性公约的设想在短期内尚且难以实现。   在此情况下.我国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和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先进行区域性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推进全球性的合作的早El实现。   五、管理过程的系统化   管理过程的系统化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管理的过程中,对信源、信道、信宿的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使各个环节互为促进,和谐运转。   第一,加强信源管理。   在大众传播学中。著名传播学大师李普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这一理论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121大众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互联网同样也不例外。虽然从理论上说,互联网的自由性决定了受众可以自由选择信息.但是网络信息的无限和网民个人精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网民不可能对所有的网络信息都进行关注。因此。网络媒体同样可以进行传统的议程设置。来引导网民的关注点。   比如。新浪、网易、凤凰等大型门户网站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新闻进行筛选和编辑。决定哪些新闻放在首页,哪些新闻需要置顶,这其实就是一种议程设置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来影响网民的思维。影响他们“想什么”。掌握着主流网络媒体对新闻的议程设置。有目的的对网民进行舆论引导,使其关注点紧跟媒体的议程.这就需要对主要的网站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约束.使其意识到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担负起传播知识、引导舆论的重任,使它们能够利用自身网络话语权的优势。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对网络文化和网民进行引导。进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虽然网络世界里的信源管理比传统媒体更为复杂。但是传统媒体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同样可以适用。只是其引导舆论的方式保持与时俱迸,从过去的“明把关”发展为“暗引导”.从过去的“限制和封堵”发展到“引导和疏通”。从过去的严父般的“命令式”发展为慈母型的“教导式”。在充分尊重网民的言论自由。保证互联网开放性和自由性的前提下,对网络舆论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   #p#分页标题#e# 第二,加强信道管理。   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其著作<人民的选择》中曾提出“二级”传播理论。他认为“传统媒体中的信息和舆论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经过一个从“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的过程。”131同样。传统媒体中“意见领袖”的理论,在网络媒体中不仅同样适用.而且显得更为重要。论坛的版主、管理员。博客微博中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等,因其在网络中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往往能够一呼百应,影响网民的视线。因此。应该充分重视这些“意见领袖”的作用,让他们承担起宣传网络法制观和伦理道德观,传播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不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责任。并充分利用其号召力和影响力。培养和引导广大网民.从他们能够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的“自然”网民转向以公众责任为出发点的“社会网民”,自觉遵守网络法规,维护网络秩序。   在信道管理过程中.还应建立不良信息的监控和分析研究机构。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监控,分析形成不良信息的高频词汇。并对这些词汇进行过滤和审查,以消除形成不良信息的隐患,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信息作出处理。尽可能减少不良信息的危害。同时。还要通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克服目前网络监控技术上的缺陷。比如敏感词过滤只会对特定字符产生作用.而不能分析该字符的变体、隐写等形式。总之。要建立起管理信道的长效监控机制。对不良信息的发生防范于未然。   第三,加强信宿管理。   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终端,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施拉姆曾言:“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41因此,必须加强对信宿的管理,重视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有利于提高受众鉴别、选择、评估、分析、理解和质疑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会保持清醒,甄别是非。作为受众,不能被动的等着被教化,而要积极主动的汲取知识,提高自己接受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面对网络社会,不能被“网”住,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理性思考、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并要规范个人行为。不做不良信息的生产者、追随者、传播者和模仿者。

阅读全文

传播学双语教学难题及措施

作者:邓沛 陈云萍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兴起,全球性的交往愈加频繁,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预言的那样,“整个世界将成为一个地球村(GlobalVillage)”。国内舆论环境和国际舆论环境的关联度日益密切,社会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话语体系多元化的局面。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十分重要。树立良好国家形象需要舆论引导,舆论引导简言之即“用观点和事实影响人”。舆论引导需要人才,引导国际舆论需要既精英语又通传播学的人才。因此,在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双语教学主要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方式。“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1]教学中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范畴对应、作用互补,使得教学呈现出里因外合的完整环节。为此,笔者试探析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统筹优化的途径,以实现该学科的蓬勃发展,培养能作用于国际舆论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中的外部因素指影响教学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方面。内部因素指影响教学质量的教与学自身的因素,如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式等。

一、统筹教学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当教学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形成正向合力时,教学发展呈现良好趋势,当这两者形成反向合力时,教学则呈现出局部发展甚至停滞、倒退的现象。因此,要实现教学的快速、良好发展,则要实现内外因素的合力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构建一个良性循环传播学双语教学系统,以统筹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是较好的选择。教学系统的第一步为外部社会大环境统筹发展。如国家颁布政策、下发资金支持传播学双语教学,工作岗位大量需求传播学双语教学人才。第二步为外部环境中的学院与社会支持、认可新闻传播学科进行双语教学。有了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作保障,则能促进学院与社会重视、认可传播学双语教学的工作,从而能更多可能地满足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物质(资金、场地、设备等)与意识(研究理论、发展规划、教学组织等)的需求。第三步为教与学内部因素的加强——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效能感主要指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进一步学习以及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高昂度。学生学习动机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以及学习目标等”[2]。学院对学科的大量投入与激励政策,势必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使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不断学习有关知识,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学生更加关注的则是就业信息,社会对传播学双语教学人才的认可度高,需求量大,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双语学习。第四步则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教师教学效能感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将较大地促进教与学的融合,这又将反过来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师生共同探索高效、多样的教学方式。最后,通过考核反馈教学信息,教师与学院要认真研究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作为日后教学改进的实际材料。

二、优化教学外部因素

(一)社会环境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发展的有力支持。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正式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10%的双语教学”。同年10月,教育部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开课比例等做了具体规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专业领域,力争3年内外语教育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这两段文件充分反映了国家教育局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社会的认可度是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是学习了这门学科是否为社会认可和需要,社会认可度高、需求量大将更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反之则可能表现为学生的被动学习。因此,应增强社会对传播学双语人才的认可度,在学生中形成双语学习的氛围,才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阅读全文

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必要性

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生疫病,将会对养殖企业或养殖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每年冬春交替的季节,都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禽流感问题,而健康传播对疫病的控制和预防都有较好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健康传播概念的研究,将健康传播理念应用到实际畜牧养殖中去,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一、健康传播含义概述

健康传播属于传播学分支,主要是以控制各种传媒渠道的方法保证人类身体健康的过程。健康传播这一问题设计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当下的健康传播学主要是通过结合健康学和传播学,再联系实际情况,对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让健康传播这一理念能够影响的范围更大,涉及的内容更广。

二、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应用的作用

(1)有效促进动物卫生工作进步

在畜牧行业中,动物疫情会对养殖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可能对社会安全和人们健康带来不利。健康传播可以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传播手段没及时将疫情的发生特点和情况进行实时信息传递,对畜牧业的生产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虽然各地都建立有卫生防疫部门,但其体制还不够规范,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动物疫情进行控制,健康传播在对疫情的控制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作用,并且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对动物卫生工作进步有很大帮助。

(2)避免疫情的传播和发展

阅读全文

网络水军的宣传措施及产业链条

作者:杜燕 关萍萍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在2011年的两会上,部分代表提出了“网络水军”的相关问题。参加新华社采访的翟惠生委员说,“网络水军”在制造虚假信息,很大程度上混淆视听,对广大网民产生了很强的诱导力。王元成代表也表示说,一些公关公司好像“网络黑社会”,受人之托或主动策划以赚取佣金,做出网络策划营销方案,“网络水军”已从单纯的小群体的议程设置变为庞大复杂的营销手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两会代表,表示了自己对“网络水军”所产生影响的担心。由于WEB2.0的到来,使得现如今网络的发展趋势逐渐从搜索引擎向社区网络发展,利用分享进行信息传播,例如2011年“爆发”的微博,其形式不仅具有通信的性质,还伴随着媒体式的传播功能。正是这样的环境,促使网络媒体成为一个隐藏着危险分子的平台,他们不漏声色、主导舆论,他们形成规模、虚张声势,相对随意地制造假象,制造事件的客观性。他们的真正面目是什么,又是在怎么的环境下生存的?作为新生事物的“水军”潜伏在如此宽松的网络环境中,又会对网络文化的进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根据现有的研究来看,还没有学者提出相关“网络水军”的宣传策略和细化产业链条的报告,因此本文主要运用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宣传研究,对“网络水军”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产业链条进行归纳和演绎,并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得出了“网络水军”的传播方式、宣传策略和产业链条。

一.“网络水军”的定义与营销方式

到底什么是“网络水军”,至今业界和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相关资料表明“网络水军”通常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目标是营造出各种话题事件,同时为使话题事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网络水军的内容会更加趋利,更加挑战底线。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对“网络水军”的误读,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寄生在互联网中的“乱民”;只是网络环境中的“托”。对此,本研究小组于2011年5月在杭州,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形式(纸质问卷100份,网络问卷200份),调查了300名网民,其中289位为有效信息。为了让调查数据结果更好的代表网民的总体水平,本小组利用定额抽样的方式把年龄分为13-17岁、18-24岁、25-39岁、40岁以上这四层进行抽样调查。从调查的数据(见表1)中不难看出,网民对“网络水军”的认识水平多限于“网络水军”的群体性和导向性上,而对其本质上的组织性和利益性认识还不够;同时,由于“网络水军”定义的泛化问题以及传播信息的真伪性,使得网民对于水军的认识存在滞后性。作为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网络水军存在于网络各个角落,尤其集中体现在论坛和社交网络上。一般网络水军的出现会有以下几个情况:事件营销:将某人或者某事炒作成热点,推广于各路媒体,相继报道转载。

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一天,淘宝网创造了52亿元的交易额,本是年轻人追求潮流的节日,竟变成了电子商务的“狂欢”,这不仅是网上交易平台的成长,更是淘宝网宣传策略的成功,成功地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之后,淘宝商城的改名风波更是引起了全民大讨论,TMALL——天猫,这一系列的行动牢牢把握住了消费者的目光。话题营销:根据雇主的要求包装策划某一话题,以达到预期的效果。2010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达芬奇“密码”》称,达芬奇所售的家具声称是意大利生产原装进口的、使用名贵实木的“国际超级品牌”,实际上并非进口,涉嫌造假,甚至有些产品为不合格产品。此事引发了网友对达芬奇家具“不诚信”行为的联合声讨,并对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管发出新的拷问。然而到了11月25日,达芬奇家居又声明,称《达芬奇“密码”》为“虚假”新闻,并称期待行政机关作出“公正的最终调查结论”。微博营销:通过发微博的形式对粉丝进行影响,传播某些信息。

2010年在电影市场上,有一匹黑马《失恋33天》,其宣传模式就是利用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根据来自新浪微博的搜索量显示,以“失恋33天”为关键词的微博高达560万,其电影官方微博的粉丝也突破十万,这都创造了网络新纪录。日常任务:长期在论坛发表带有广告性、目的性的言论,进行分类传播。网络水军是一种新型职业,具有营销目的,但对于“网络水军”在传播学领域所使用的宣传策略的研究暂时还没有。每一次“网络水军”话题策划的背后体现什么样的传播模型,又是什么样的宣传策略使得影响极其广泛、效果异常强大?

二.从“5W”模式分析“网络水军”的传播模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