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摘要】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要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实施促进留守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体育锻炼;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引言

由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有很多已婚且有子女的父亲或(和)母亲也在外出打工的队列中。而其未成年子女因长期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分离、仍留在当地生活学习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根据2015年6月18日在北京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全国17岁以下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特殊性,且规模非常庞大。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促进其发展,是我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留守儿童发展进行研究有其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有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敌对、偏执等问题症状,有的甚至实施暴力和一系列反社会的行为。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留守少年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意识及价值观上的指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呵护和抚育,所以他们很容易在思想观念、价值观上产生偏离,导致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部分留守儿童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中出现极端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导致的悲剧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阅读全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大多数正处于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疏导,造成了孤僻、厌学、焦虑、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势在必行。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缺乏责任意识,以自我为中心

阅读全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目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多次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需要多方配合,并编制一系列的政策,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提供便利,以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从三方面详细阐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较快,且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向城市集聚,这就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这都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极度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父母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缺席,更何谈其心理健康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随着教育事业日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下乡支教,为农村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意义

儿童时期属于心智发育与身体成长极为重要的阶段,因而儿童心理健康极为重要。一旦儿童的心理遭受自身因素或者是外界因素等的不良影响,就会导致儿童的心理失衡,出现阴暗面,严重时儿童的心理与性格等方面均会存在扭曲现象,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事业发生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创建人,若是出现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导致性格怪异、孤僻,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能够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心理扭曲。留守儿童的成长缺乏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亲子间存在距离感。由于留守儿童想要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渴望特别明显,因此留守儿童往往比较多愁善感与敏感,这也就造成他们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自闭、抑郁等,严重影响个人的发展。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对父母不理解,怨恨父母,严重时甚至是仇恨父母,再加上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交流沟通较少,情感交流就更少了,长时间下去会增加留守儿童的生活困惑,极容易造成留守儿童敏感、孤独、寂寞等消极情绪,极易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大大增加社会负担。2.性格缺陷。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全面的照顾,而儿童时期对于父母照顾的渴望极为强烈,若是不能得到细心呵护的话,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焦虑、压抑等不良情绪。儿童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与性格深受周围亲近之人的影响,留守儿童得不到服务的关心与陪伴,也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无法引导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与行为习惯,也就导致留守儿童极度缺乏主见和安全感。而整个家庭的老人在承担养育照顾留守儿童的责任,一味地给予溺爱,养成留守儿童的孤僻、自私的性格。

阅读全文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因为长期缺少父母关爱以及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所以一些留守儿童必然会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文章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论述对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与学业成绩相比,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一旦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消极被动,甚至抵触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一些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常年在外打工的儿童,被冠以一个非常悲情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留守”,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孤独。无奈与孤独,势必就会让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师不关注初中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那么,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对初中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各种不利影响。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论述自身对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一、少一些理论,多一些案例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少一些理论说教,多一些典型案例。过多的理论说教,不仅不能够帮助初中留守儿童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还会让初中留守儿童在内心深处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如果教师借助于各种案例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显著提升。案例的选择对于提升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首先,必须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与其相关的案例;其次,必须要有趣味性,唯有初中留守儿童对案例产生了兴趣,案例的教育作用才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如,性格敏感内向是初中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为解决初中留守儿童的这一心理问题,笔者选取了一段微视频。这段微视频主要讲述了性格敏感内向的女孩小丽总是喜欢“对号入座”,看到同学在小声嘀咕,她就认为是在私下里议论自己;听到老师在批评某种不良行为,她就认为是老师在批评自己。视频的最后,向观众揭露了“真相”,即同学小声嘀咕的话题以及老师批评的对象等。事实上完全不是小丽想象的那样。此外,相对于“高大上”的理论说教而言,“接地气”的案例示范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评价

犯错误,原本是初中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就好比一棵小树的“旁逸斜出”,然而,部分教师却认为初中留守儿童犯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不可饶恕的。于是,这些教师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错误大加指责、严肃批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教师看来,这些留守儿童所犯的这些错误都是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中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如果教师经常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初中留守儿童的错误大加指责、严肃批评,那么,久而久之,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小小的“心结”。而如果这些“心结”不能够及时打开的话,最终,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实践证明,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各种错误,教师应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评价。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严重消极情绪的初中留守儿童,教师应该通过切合实际的评价给予他们鼓励。从教师的鼓励评价中,初中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并由此而变得积极乐观。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评价就好比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心结”,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阅读全文

生态系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的特殊性,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面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突出。因此,文章借用生态系统观来看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从修复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微系统、强化学校微系统和同伴微系统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作用,加强微系统间的沟通,完善留守儿童的中系统三个方面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理论;微系统

生物学对于生态系统的定义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生态学已经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扩大到其他领域,衍生出社会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等,从生态学视角解决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针对中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需要我们站在新的理论高度、实践平台,去探索解决新模式。生态系统发展观认为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生态系统大多受到损伤,成为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生态系统的嵌套理论一提出就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构建新型的生态的系统工程都十分必要,也在研究方法上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从生态系统发展观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基于微观生态系统视域下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途径。本文试从美国学者布朗芬•勃伦纳的生态理论,将“家庭、学校、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微观系统,探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生态型”模式,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微观生态系统的界说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勃伦纳在1979年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人的发展的重大影响,他把人的发展放在一个宏观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中加以考察,主要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系统:(1)微观系统,指发展中的个体与即时环境(家庭、学校)之间的复杂关系;(2)中观系统,是指个体与微观系统之间、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或过程,对儿童来讲,包括他在家庭、学校和邻里伙伴之间的关系;(3)外部系统指并不包含个体的主动参与,但对个体产生直接影响的情境系统;(4)宏观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社会的组织、机构和文化、亚文化的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等。个体受微观系统的影响最大,各种社会文化通过微观系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厌学严重、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行为放浪不羁,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以上提到的只是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存在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既然存在,就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毕竟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来说,这些都是一些负面的因素。从生态系统发展观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环境系统,要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其所处的已缺损的微观系统、中系统、宏观系统进行修复。

阅读全文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智障儿童因为先天遗传或疾病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身体上存在的缺陷,最终导致了他们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自卑孤僻、情绪不稳或者倔强固执等心理特征。因为生理上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疾病。但是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社会必须要加强关注和干预。

关键词: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智障儿童因为本身身体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如果对他们的心理问题不进行有效的疏导,最终势必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针对现在的智障儿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一、智障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智障儿童因为本身原因,其出现的不良适应行为的频率要远高于普通正常儿童,而且他们许多儿童不仅身体上可能承受着痛苦,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存在的痛苦,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而他们心理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身体上存在的缺陷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我们任何人都是如此。抑郁症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在现代的人们生活中,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和各种方面的压力,造成了许多人都可能出现抑郁症。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抑郁症,一般情况下比较轻微,容易进行调节。而一旦人们因为身体健康而产生的抑郁症是很难进行疏导和治疗的,最好的方法是将人身体上的疾病治疗好,这样他们就会瞬间心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这种抑郁症被称为继发性抑郁症。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而多数的智障儿童不仅是智力出现了先天性问题,而且身体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残疾,这就很容易造成这些儿童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健康成长。

阅读全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议

随着农村城镇经济差异化的明显,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现代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一大诟病,由于很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在学校的教育中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给予关心与爱护,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档案,予以关爱

作为班主任,在开始带领学生的时候就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在缺乏父母的关爱下得到老师的关爱,用爱心抚慰孩子心灵的创伤,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我在刚开学的第一天,就给我们班的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家庭情况调查表,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让家长如实填写情况,这样我就能够了解每个孩子的真实情况,在平时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们打开心扉,愿意与人交流。

二、开展集体活动,增加情感互动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班主任,一定要特别关注班里的留守儿童,为了培养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可以多开展集体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改善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问题。同时,在集体活动开展中,能够促进班级的团结发展,提高留守儿童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从而增加他们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互动,以改善其心理问题。比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但是他很少与家人交流,在学校也非常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为此,作为班主任,既要鼓励其多与家人进行沟通,也要让他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所以,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展了户外出游的活动,提高其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度,而且开展了集体表演活动,从而培养这名学生的集体意识,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注重心理

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多观察、多关心、多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应细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笔者在平时就比较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情况。通过学生们的日记或者周报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有学生心理变化比较大,就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心理辅导。面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会通过谈心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与学生成为朋友,慢慢地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告知学生的父母,让父母平时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阅读全文

外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当前社会,外来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的成长缺乏相对稳定的环境,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但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心理健康问题。外来儿童的心理多表现为自卑、孤僻、自我封闭、行为偏激。怎样才能使这些外来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成为了我们全社会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用爱心唤起外来儿童学习的兴致

(一)真诚相待,培养外来儿童的学习兴趣

外来儿童常常没有固定的学习环境,总是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而流动,更是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相比本地孩子来说,心灵更脆弱点,性格更内向些。我们发现,他们更需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欣赏,更渴望在班集体中表现自我,更期盼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所以,教师应该用真诚的心来善待这群孩子,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善于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潜能,鼓舞他们的斗志。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他们的基础及思维方式组织教学,设疑解问,耐心引导,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不断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其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让每一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引导外来儿童学会自我欣赏,激发学习动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我觉得,作为老师,一定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创设一切机会去挖掘外来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学会重新审视自我,坚信“我能行”,利于消除自卑心理。记得班里有个调皮的外来男孩,作业几乎不做,更头疼的是他经常搞破坏。跟家长交流,也无可奈何,干脆让他一个人坐。后来在一次培训中,专家们的一句话让我深有启示:“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欣赏,可激发孩子无穷的潜力。”我突然意识到以前自己漏看了很多东西。以后我尝试用新的眼光去看他,发现了很多以前都没注意过的事:下课后,他总是抢着擦黑板;对同学很大方,不管是谁向他借学习用品,他都毫不犹豫地借给他们。有一次,一位同学腿摔伤了,他主动负起背他上厕所的责任等。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当着全班立即表扬了他,同学们也将赞赏的目光毫无保留地送给了他,他感觉自己拥有了存在感和成就感,也慢慢走上了正轨,爱上了学习。师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只要用爱心去对待那些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外来儿童,我们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可塑之材。

二、用活动架起外来儿童心灵的桥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