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培训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童康复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儿童康复培训

学前特殊教育质量提升

【摘要】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所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为特色,组建跨领域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康复,并开展“家庭康复支持计划”,全面提升学前特殊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家校合作

厦门市心欣幼儿园是全国首所医疗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公办特殊幼儿园,于2011年批复成立,主要招收具有厦门户籍,3—7岁持有残疾人证的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及脑瘫等类型特殊儿童。幼儿园以“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为特色,建立教师为主,康复治疗师为辅的专业团队,实施精准康复,为特殊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等。截至目前,幼儿园已有96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占比超65%。

一、积极探索三大融合实践模式

幼儿园积极探索开创了三大融合实践模式,从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实际需求出发,组建医教融合队伍,实施混龄、混类教学,在残健融合中开展全人教育,同时通过融合教育培训和教科研,不断提升幼儿园专业化水平。一是医教融合模式。由康复医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诊断评估,为其开展个性化康复治疗;教师则根据康复医生的专项评估结果和治疗方案,为每个特殊儿童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教育和训练计划,医学部参与全园幼儿的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如参与脑瘫儿童集体课、个训及治疗课,课程涉及PT、OT、ST及理疗;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辅具日常检测、助听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家长进行调机或亲自调机,为康复教师提出康复教学建议。通过康复、医学和教学力量的协调配合,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康复,实现诊断、评估、康复、教育和转衔一体化。与此同时,幼儿园与厦门市仙岳医院、康复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康复医生培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周派出医生和护士对幼儿园的医学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已经持续了4年。由此,幼儿园初步建立了全面的“医教结合”服务体系。二是同学融合模式。幼儿园开设实验班,实行混龄、混类教学,在一个班级内,根据每一个儿童的优势和潜能,组织听障、智障、孤独症等不同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共同学习,开展园内融合教育。三是残健融合模式。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与新景幼儿园、金福缘幼儿园、秀德幼儿园等普通幼儿园签订融合教育结伴协议,还与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厦门国际学校和禾缘社区等单位一起多次携手走进社区,共同参与社区融合活动,通过“残健孩子结伴、残健家庭结对”的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特殊儿童语言、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了普通儿童的耐心和专注力等。幼儿园抓住学科建设核心要素,整合课程,将普通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课程和特殊儿童的语言与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以及情绪与行为等各领域课程进行整合,开发适合学前特殊儿童的特色课程,正式出版《言语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运动康复》《艺术康复》《学前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等书籍。

二、完善康教流程,有效落实科学评估和“一人一案”

一是科学评估每一个特殊儿童。幼儿园建立了特殊儿童评估系统,形成了符合特殊儿童发展特点的评估理念、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建立特殊儿童个人成长档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发展过程进行全面、主动的监控,使评估更科学、快捷、直观,使特殊儿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从而强化了个别化康复教育的科学性和集体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做好每一个特殊儿童入学时的个体发展情况评估,如:完成每位自闭症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评估、学业能力评估、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其次是做好每一位特殊儿童的阶段性康复教育情况评估,如:完成在园的每位自闭症幼儿的心理与教育评估(PEP-3),全面详细地了解每一位儿童康复教育的起点,根据每位儿童的评估结果制订为期3个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严格按照个别化教育的要求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再次是与每一位特殊儿童的家长探讨幼儿评估的结果,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康复教育情况的同时,一起总结康复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并制订下一个阶段的康复教育目标。评估过程中,教师和医师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教师对儿童进行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评估,康复治疗师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发育等方面的评估。二是扎实推进“一人一案”。幼儿园康复教育团队(包括班主任、特教教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及家长)在完成评估后及时召开幼儿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制订讨论会,为每一个特殊儿童量身定制适合的康复方案。康复团队首先交流儿童目前的情况及评估结果,并结合家长目前对幼儿主要的康复需求,制订一个统一的目标,根据目标制订长、短期康复训练计划及家庭康复计划。在下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再次对幼儿进行评估,召开个别化康复教育计划讨论会,总结上一阶段康复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之前制订的目标进行调整。康复教育团队每周召开一次讨论会,研讨幼儿目前的康复情况及下一个阶段的康复要点。康复训练时康复教师和训练人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推进落实“一人一案”工作要求,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阅读全文

残联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把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力推动残疾人同步小康,推动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扎实开展日常工作,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一)夯实组织基础,提高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1、残疾人证办理。残疾人证是残疾人获得政府各项惠残扶残政策的重要依据,自年初开展残疾人证换新工作以来,我们本着方便残疾人、让残疾人最多跑一次的原则,简化办证流程、制作明白卡提供给前来咨询的残疾人,缩短审批制证时限,目前共为400余名残疾人换发残疾证,为12名不能出行的残疾人入户办理残疾人证并协调鉴定机构减免鉴定费用,为1000余名残疾人新办理残疾人证。

2、站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徐明,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把政府的各项扶残助残政策落实到人到户,真正起到了政府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省残联授予“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3、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基础数据,全面掌握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精准服务残疾人,我们对12个镇办的120余名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残疾人基本情况动态更新工作培训,并组织动态更新调查员对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走访,统计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各项需求。目前动态更新的系统录入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填写残疾人信息调查表7400余份,社区调查表120余份,此次动态更新数据录入以手机APP录入为主,录入率达到100%。动态更新数据录入的完成,为下一年度对残疾人进行精准的康复服务、福利补贴、无障碍改造等工作提供了信息和数据支持。

4、志愿助残坚持不懈。残疾人是社会最困难、最庞大、最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为了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光靠残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先后与几所高等院校、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展助残志愿活动,在爱耳日、助残日、各康复宣传日、盲人节、聋人节活动中都少不了他们热心帮助残疾人的身影。今年宽广集团被省残联授予“省残疾人工作爱心企业”荣誉称号。队伍从无到有、服务内容从少到多,助残服务效果从默默无闻到深入人心,处处凝结着每一位助残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实验技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国上百万的特殊儿童,特殊教育高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精湛、奉献意识强、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和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分析当前特殊教育实验技术队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特殊教育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

特殊教育;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管理;特殊儿童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0-14岁残疾儿童总数为387万人,其中0-6岁残疾儿童141万,6-14岁的学龄残疾儿童246万。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这些特殊儿童,特殊教育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要具有博爱精神和现代特殊教育理念,熟悉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掌握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的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精通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方法和康复训练技能[1-2]。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这些高素质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从早期的诊断到评估再到康复训练)如何使学生毕业后不用再经过二次专业技能训练,而是可以直接投身到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中,这就需要特殊教育高校能够高效率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培养的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特殊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有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儿童所表现的行为和症状进行诊断和评估,从而设计不同的方案对其进行更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而要高效率地开展实践教学,建设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是非常关键的。

一、当前特殊教育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3-5]。随着特殊教育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真正具有特殊教育背景和康复训练技能的实验技术队伍数量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技术队伍不受重视,一些非特殊教育背景的人员被安排至实验技术队伍中,占用了实验人员的编制,而一些真正具有特殊教育背景且具有高职称和高学历的老师由于职称和待遇问题不愿从事实验教学与管理的工作。所以,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特殊教育实验技术人员偏少,真正能够从事实践教学的业务主干不足,既具有丰富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又具有精湛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更少,导致了实验技术队伍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和操作水平都不合理。

阅读全文

区域特殊教育支持服务策略

一、创设多元的个性化课程支持学生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努力为特殊儿童提供满足其多元需求的综合服务。英国教育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了绿皮书《支持与期待:针对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儿童的咨询提案》和《支持与期待: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儿童的新方法———进展与下一步计划》,以着手改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改革将建立包含早期教育、健康服务和儿童保育在内的全覆盖式服务总览体系,融合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分离式支持服务体系,向所有儿童提供支持,社区系统可以借助多方资源来支持融合教育的实施。以色列则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保障每个3—21岁有特殊需求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权利,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支持,专业化的团队为有特殊需求学生接受教育和治疗康复提供保障。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采取“一校一医”“、一校多医”、“多校一医”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建立多层次互动的医教结合专业服务机制,为各类特殊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从医学健康普查、专科会诊、转介就诊三个层面,为区域内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特殊教育服务。他们以“全纳教育视野下特殊教育支持团队”的辐射为着力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特殊教育课程,创新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另外,还为区域内特殊青少年开设丰富多彩的校外特殊课程,包括区域课程、社团课程和特制课程。为建设区域课程,长宁区特教指导中心为特殊青少年搭建展示平台,举办了近20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大中型全国展示活动,得到全国特教学校、指导中心以及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建设社团课程,中心开设了园艺、西餐、摄影、美术等社团,提升了特殊青少年各方面能力及家庭生活品质;为建设特制课程,中心开设个别康复训练课程,一方面加强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与个别训练,促进学前早期干预,另一方面为成年残疾人提供声乐、文学、油画等特制课程,为成年残疾人士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搭建专业培训平台支持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开展医教结合的重要保障。借鉴新西兰通过《固定课程规范》来确保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计划皆能适合特殊学生的需求,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拥有基本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特殊教育相关培训计划等做法,长宁区建立了医学和教育专业人员深入合作的协同机制,开展基于康复训练实践的特教教师医教结合实训工作。实训中医生、治疗师、教师发挥各自特长,医生开展医学诊断,帮助教师了解特殊儿童病因、干预关键点和重要影响因素,并提供教育干预的建议;治疗师为教师提供训练技术与方法;特教教师设计各种游戏和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在医教结合实训中了解医学和康复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与医生和治疗师建立共同的话语系统,让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更加有效。与此同时,整体设计区域推进医教结合的目标、实施路径与方法,每年举行医教结合学术年会,开展医教结合工作各项评选,推进区域医教结合多样化发展;改革特教教师职后培训方式,争取成为全国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师资培训基地,与医院和康复机构联手合办康复医学研修班;委派教师前往医院和康复机构做助理,通过实习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三、提供高端公益服务支持家庭

在特殊儿童教育干预方面,家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家长提供针对性干预策略,指导他们学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行为功能分析,并采取恰当、有效的处理方法,在改善幼儿情绪行为问题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长宁区特教指导中心整合高端医学专家资源,搭设医教结合服务平台,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长困惑开展医教结合家长沙龙,邀请医生与家长交流,提供干预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按需提供中医义诊,拓展书写障碍学生家长培训。同时,积极寻找医学专家资源,组织来自市级7所三甲医院和区级中心医院的近30名专业医生及其团队,每周安排1位名医与家长、孩子面对面进行公益咨询,每次为5对孩子及家长提供高于特需门诊待遇的服务。

四、整合多方专家资源支持学校

阅读全文

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深入推进健康建设和新时代残疾人工作,根据《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全民动员、科学施策、依法推进,着力构建综合性、社会化的防控网络,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联防联控。各级政府将残疾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同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残疾预防工作格局。

以人为本,人人尽责。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活动,让残疾预防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新概念运用

一、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的最终目标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困难和障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而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为这个特殊群体解决特殊需要的机构。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大背景下,对康复工作的指导思想也需要更新其定位。教育、康复、治疗等等是不同专业的领域,每个专业都有各自服务的功能,没有重要与否之分,它们之间应该是团队合作的工作,给予儿童最有效的帮助,只是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环境中,我们更要完成的功能是教育,但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学校中也尽可能提供一些康复的帮助,解决儿童的一些迫切需要,但最后一切都得统整于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里,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因此,整个的教育体系及教育目标也就有了特殊性,它的最终目的是将这特殊的群体培养成能适应社会生活,在最少支持下能创造价值,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智障儿童我们提供支持性教育,所谓“支持”就是指利用一些资源与策略,来增进个体的利益,帮助他从整合的环境中获得资源、信息和关系,进而使一个人的完整性、独立性、生产性等都得到提高。而特殊学校里的康复工作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提供有利的保障和“支持”。

二、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

1.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治疗主要是以功能训练为核心,它的训练方式要注意与生活中的情景方式相结合

在特殊学校里,许多有功能障碍的特殊儿童大都存在这种表现:由于自身的障碍,使原有的功能减弱,如脑瘫儿童的肢体障碍,导致肌力减弱、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影响了行走步态等,进而影响到他的“社会性”,康复训练就要在不同的阶段给他不同的训练,以减少他与肢体正常的儿童肌力、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的差距,继而有效地帮助他融入社会群体。目前,我校启智部的康复训练的工作是以脑瘫儿童的动作训练为主。在训练方法上,过去运用的是传统的Bobath训练方法,操作的程序也和医疗机构相似,但经过近两年的训练实践,我们发现纯粹应用Bobath训练的手法和训练技术的操作,更适合成人训练,对于脑瘫儿童训练,太过于枯燥,而且在训练时,我们也发现这种训练不能满足儿童的需要。我们认为脑瘫是因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但是却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既然是在脑部受损,那么所有的动作障碍也都在主干或近端“有根可寻”,我们在进行评估时,也应该从主干到近端,最后才到远端,而我们过去传统的训练模式就忽视了这一点,看到儿童某个部位有问题,就“训练”或处理那个部位好了,将所有的训练都“集中”到某一部位上,而这些有明显症状的部位又大都是在远端,因此这种不按发展顺序的训练也就很难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对一例个案进行评估时,要从身体明显的远端的障碍向近端或主干上寻找症结所在,并对此去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另外,操作技巧是保证我们训练效果的有为保障,因为训练方式的枯燥与被动接受训练所带来的疼痛体验,会让儿童对功能训练产生恐惧,在训练时就可能不与训练人员合作,或者是使治疗不能延续和迁移。因此,在特殊学校里,对特殊儿童的治疗方式也必需“特殊”,在训练时要把一些功能训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将之转变为一种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能力或是有共同需要的若干小组,让他们以一种竞赛形式将功能训练任务完成。例如,脑瘫儿童每天功课中的患肢的牵拉及爬(跪)行,训练教师把训练内容结合训练场所及生活情景来创设游戏,而在这游戏中,儿童必须最大限度地去控制自己的患肢,而由于儿童有参与游戏的天性,会使儿童在操作时的主动性大大加强。在训练过程中,需使轻、中度脑瘫儿童知道竞争、合作的意义,同时在教师的及时强化下,对自己也产生了一定的期望,并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淡化了儿童对训练的恐惧与对疼痛的注意。这种较好的训练氛围,也因为充分发挥了儿童训练的主动性,训练的效果也得到保障,同时,在训练中特殊儿童人的完整性、社会性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康复功能训练应该是“按需”安排,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个体的不同迫切需要

特殊教育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康复工作更是如此。一直以来,我们反复强调康复训练要以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给予教育支持,直接改善或是提高其能力。而不应该按一般常规,千篇一律、按部就班地安排各个特殊学生的功能训练,缺乏特殊性、针对性、实效性。近两年来,我校康复小组一直致力将我校的康复项目不断完善,进行评估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开设有生活自理、运动治疗、语言沟通、行为矫正、音乐疗育、职业教育六大项功能训练,分别为解决特殊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肢体障碍、语言障碍、行为问题、基本劳动能力等提供支持性的教育或是训练,帮助特殊儿童能适应社会的生活并取得良好生活质量的能力。

阅读全文

医教结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论文

1“医教结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

1.1教育目标

目前,有学者提出在医教结合的背景下,应培养出“双师型”教师。即了解教育以及医学相关康复理论;熟练掌握必要的康复实践技能;具备快速判断特殊儿童障碍特点,独立承担个别化训练的能力;具备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的能力。⑦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既具备相关医学基础,又具备丰富扎实的特殊教育相关理论。其中,医学基础包括生物学、解剖学以及康复学的基础理论。

1.2课程的建设

为了满足教育目标的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也需做适当的调整来应对教育目标的变化。首先,要设置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例如解剖学、生物学基础、康复基础理论等。特殊教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既涉及医学内容,又需要以教育的手段来进行干预,并且特殊教育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对待听力障碍的儿童时,需要听力障碍儿童的分贝损失程度,以及障碍原因,听力损失的年龄,是否具备人工耳蜗安装的条件等,所有这些相关的材料的收集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另外,目前对于孤独症的治疗,存在许多药物上的滥用,这需要了解基础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所以,在医教结合的背景下,课程设置上需要设置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次,针对不同障碍的干预课程。随着特殊教育在我国近几年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针对不同障碍的干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能更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各种干预的模式手段,有必要针对不同的障碍来开设一定的课程,使高校学生掌握每种障碍的基础干预手段,并且了解国际上前沿干预模式。

1.3实践课程的建设

首先,与地方特殊学校合作,使学生每学期定期去特殊学校见习,让学生了解对于特殊儿童的“教”。目前,四川文理学院就采取这样的做法,在大学期间,每学期都会让学生去特殊学校见习一周。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见习期间的任务是不同的,在大一阶段主要是观摩学习,进行一定的个案跟踪等;在第二学年主要是尝试自己设计教学过程;在第三学年主要是进行一定的实践应用,并由特殊学校老师和高校任课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第四学年,主要是将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内容学以致用,系统科学地进行课程的设计应用。其次,与地方医疗康复机构合作,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的相关“医”的知识。医疗康复机构不同于特殊学校,特殊学校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而康复机构主要从“医”的角度对特殊儿童进行一定的帮助。所以,对于高校特殊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了解医疗康复机构对于不同儿童所采取的医疗措施。例如目前,四川文理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与地方残联合作,与残联下的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心和脑瘫儿童康复中心都已建立合作关系,在第二第三学年中,学生都会去听力障碍儿童康复中心和脑瘫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见习,了解对于听障儿童和脑瘫儿童的医疗康复手段。

阅读全文

县残联工作总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会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加快脱贫,坚定“三先”目标,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就业培训,提升残联服务能力,紧扣市残联2019年下达我县的各项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残联自身建设

为提高县残联机关办事效率,增强残联机关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召开了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第二次会议,调整和增补了主席团委员,调整了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推举了县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长,聘请了县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名誉主席。二是制定了《残联机关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分工》,下发到每一位干部职工手中,明确了干部职工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三是完善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制定了2019年度残疾人工作要点和2019年乡镇残联考评办法。五是召开了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总结了2018年度残联工作,部署了2019年工作任务,传达了省、市残联关于“学跟听”活动精神,并对各乡镇残联理事长和专职委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二、规范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根据省残联、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残疾人证发放与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赣残联字[2018]51号)要求,我会与县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证核发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残疾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小组,规范了残疾人证申办流程。

三、加强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

1.建立了儿童康复制度。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转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要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