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产品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童产品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儿童产品设计

儿童生理心理需求层次的儿童产品设计

【内容摘要】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其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儿童产品的使用,儿童产品在当前已经成为了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但儿童产品与成人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就需要儿童产品的设计人员能够以儿童发展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作为设计的基础对儿童产品进行设计,并且还需要以学龄前儿童作为主要的设计对象,对儿童产品进行分层次设计,使得各层次都能够有相应的儿童产品与之匹配。本文主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层次来对儿童产品进行设计和研究。

【关键词】儿童生理心理;需求层次;儿童产品;产品设计

儿童是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进步的起点和希望,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中,儿童已经成为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对象。而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智力发育以及成长,儿童产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儿童产品设计能够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还能够对儿童的个性进行塑造,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引导。但儿童产品与成人产品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不仅在外观、尺寸等方面不同,而且在使用、功能以及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对儿童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使儿童产品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在儿童生理心理需求层次方面,马斯洛需求层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将儿童的行为动机以及儿童的需求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为儿童产品的设计提供相应的线索。本文主要对学龄前儿童的产品设计进行讨论,并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融入其中,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层次入手,对儿童产品进行设计和研究。

一、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层次

学龄前儿童这一群体比较特殊,在这短期阶段之中,学龄前儿童的各方面成长会产生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语言进行接触,并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意识和环境意识,并且学龄前儿童时期是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时期,包括学龄前儿童的各项能力的提升、性格的养成、基本行为的形成等,都集中在这一时期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学龄前儿童在这一时期也存在着许多情感冲突,若儿童的情感冲突未能够得到满意、有效以及及时的解决,便会对儿童的人格造成一定的障碍,使儿童自身情感方面的发展能力出现异常,从而影响学龄前儿童的正常发育。学龄前儿童在思维方式方面与成人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学龄前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并不是通过正常的思维方式来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而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知觉来对事物进行认识,并且逆向思维更不是他们所擅长的。学龄前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对事物的认识相对来讲也比较浅显。与此同时,学龄前儿童在社交方面的能力也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种种社交方式上,学龄前儿童的主要社交方式就是玩耍,并且能够在学龄前儿童玩耍的过程中体现出他们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在同大人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这种模仿能力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儿童的玩耍能够使儿童与人和事物之间的交流机会得到创造。学龄前儿童在这一时期内开始进行社会交往,并结交玩伴,形成了初期的社会交往能力,并且学龄前儿童非常喜欢对成年人进行讨好,能够通过成年人的合理指导而做对某些事情,并且在其与同龄儿童进行玩耍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社交能力,而且同玩伴之间也能够相互影响,提升相互学习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在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及过,人类的需求层次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其依次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以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为依据,可以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用到儿童的产品设计研究之中,并通过对设计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对儿童的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五个层次需求之中,最低级层次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所对应的儿童产品应着重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可持续性以及易用性;而中等需求层次的社会需求以及尊重需求所对应的儿童产品应着重考虑产品的互动性、娱乐性、创意性以及益智性;高等需求层次中的自我实现需求所对应的儿童产品应该注重考虑产品的可学习性以及可探索性的设计。

二、儿童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的需求层次

(一)安全及生理需求

阅读全文

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究

摘要:本文以自然交互技术为理念,对自然交互式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概念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对儿童生理、心理及认知行为等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同时,从自然交互式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自然交互技术;儿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随着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基于人体感官的自然交互方式日益成熟,许多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需求,对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来说,利用自然交互体验技术将博物馆文化资源、传统工艺习俗等应用到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注重儿童互动类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以此丰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门类,提升博物馆儿童教育功效

1自然交互技术概述

自然交互技术王要是运用多感官通道(听觉、视觉、触觉、手势、动作等)的方式,以符合人类习惯的自然交互方式实现人机交互,传递给用户强烈的身临其境体验感和沉浸感。儿童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之间具有双向信息交流功能,具体表现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能够直观的传递文化情感,儿童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自然交互基础上的感官体验。随着数字娱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博物馆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结合科技手段进行儿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仅能丰富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还满足了儿童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趣味性和互动要求。

2博物馆儿童文化创意产品的存在问题

2.1种类少且针对性不强。我国博物馆现有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集中在杯子、书签、纸扇、丝巾、抱枕、T恤、文具用品、茶具等系列产品上,主要受众群体为年轻人。但是,针对儿童的文化创意产品种类较少,除了具有居家收藏的纪念意义外,贴近儿童生活的日用品屈指可数,仅有面向儿童的文化创意产品,如铅笔、图画书等,表现形式多以卡通形象为主,群体针对性不强。

阅读全文

建立儿童饮食习惯的交互产品设计

【摘要】为帮助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文献调研法、观察法、访谈法,获得儿童饮食现状、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现状等信息。分析学龄前儿童产品设计需求的安全性、易用性、趣味性、有效性等特征;以劝导技术为理论指导,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动机、能力和触发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交互产品设计相应的设计要求,为建立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交互产品设计做理论铺垫。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饮食习惯;劝导技术;交互产品

儿童养成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蔬菜纤维含量高,口感不佳;饮食结构简单,缺少新鲜感;父母对某种蔬菜的不恰当态度影响儿童喜好。单一原因或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儿童对蔬菜没有好感,甚至产生厌恶感,最终导致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目前针对纠正、改善儿童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的案例,主要集中于对儿童餐具的趣味化、互动游戏化改造,通过餐具的改造吸引儿童目光,增加吃饭的乐趣。但是,多项研究证明儿童进餐过慢等不良饮食习惯由边吃边玩,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因此此类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很难把握既能引起儿童吃饭兴趣,又不过分干扰饮食进程的尺度。本文将劝导式设计理论和儿童饮食习惯养成类产品相结合,为现代儿童饮食习惯养成类产品设计和发展趋势提供新思路。

一、室内种植技术用于建立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探索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指出学龄前儿童逐渐显现出自我意识,表现在饮食方面,会出现对某类食物的偏好或厌恶。据此,指南提出建议:在保证儿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多鼓舞儿童挑选和制作食物,能够帮助儿童在此过程中领略食物的基本知识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改变对某类食物的成见,促进儿童珍惜食物。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产生的严峻生态现实提醒着人们不尊重自然发展演变规律的社会发展将要承受的严重环境后果[1]。因此,家长或老师带儿童回归土地,参与植物种植的过程,既激发儿童对蔬菜的兴趣,又能培养儿童对自然生态的热爱。目前,室内种植系统已经面市了许多成熟的案例。例如智能种植家居Niwa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智能系统,硬件是一个采用无土种植的透明装置,保证了室内种植能够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难度低:用户在营养液中放入种子,装置中的传感器进行自我调控,可以实现智能光线调节、温度湿度调节、自我浇灌、成熟后用户即可进行收获。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通过APP直观地传达给用户,可以查看植物生长的状态、获取种植指南。GROVE迷你生态系统是Grove公司开发的室内种植系统,通过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结合起来,系统内鱼类产生的排泄物作为植物生长的营养被吸收。天使菜园是一款智能家庭菜园,儿童可以在家长指导下种植操作,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体验种菜乐趣,收获种植成果。

二、劝导技术用于建立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案例

劝导技术(persuasivetechnology)最早由斯坦福大学教授B.J.Fogg于1997年举办的计算系统中的人为因素会议(ConferenceonHumanFactorsinComputingSystems)中提出[2]。在Fogg教授提出的劝导技术三大基础功能——工具、媒介和社会角色中,社会角色功能是指应用劝导技术的产品本身会有一个虚拟角色,这个角色往往亦师亦友,辅助用户完成挑战,并给予用户实时反馈和鼓励。例如“有意思的托盘”这一产品的目标是纠正儿童不良的饮食行为。设计师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儿童普遍存在饮食过程中吃饭速度慢,进食注意力不集中,挑食等不良习惯。面对儿童出现的此类问题,家长和老师常采用胁迫进食、责备惩罚等暴力方式试图扭转此类行为。但是,最终出现的结果常是儿童会因此类错误的纠正方式加深对饮食的厌恶。“有意思的托盘”项目通过使儿童在饮食过程中和托盘表面的游戏进行竞速互动,达到鼓励儿童主动进食的目的。

阅读全文

学龄前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目标群体,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从他们的认知和情感表达为出发点,探索关于学龄前儿童产品交互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区分为儿童和为成年人做的产品交互设计方面的差异,设计出符合学龄前儿童心理特征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交互产品。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产品交互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时代下成长的儿童一出生就被大量的电子设备(电视、电脑、手机、游戏机等)包围,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数字土著”。2001年,美国Games2train公司CEOMarcPrensky首次提出“数字土著”的概念,界定其为在数字时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1]。现如今,这些“数字土著”们接收科技信息的年龄越来越小,使用数字产品的时间也越来越久。他们将电子产品视作为一种交流、学习和探索的工具。由于儿童和成年人认知特点的不同,情感需求与智力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交互产品方面的要求也不相同。即便是只为儿童设计的交互产品,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征。学龄前是一个关键时期,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科学家发现,学龄前儿童大脑里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突触组成的,儿童在学龄前见到的事物越多,突触就越发达,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学龄前儿童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这时候他们的认知特征与情感变化会对今后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以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关于学龄前儿童的产品交互设计。

1交互产品设计在学龄前儿童中的特征

1.1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特征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根据分析儿童智力测试结果推断出年幼的孩子智商并不一定就比年长的孩子或成年人低,只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别于后者。他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人从出生起便处于感知运算阶段,通过身体的感知觉及动作来获取经验与认识事物。这个阶段的儿童通过联系自身的动作与感知的反馈信息,开始形成对周围世界最直观的了解。当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时,他们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换位思考的能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强调人的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而产品交互设计也应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龄前儿童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1.2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学龄前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的开发需求

阅读全文

兴趣引导下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探究

摘要:研究数据表明,经常玩益智玩具的人,他们的智商水平比不玩益智玩具的人高10%以上,且相对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都比较强。而随着人们对于教育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的儿童玩教具也越来越多样化,相关的玩教具设计充分融合了益智教育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上也融入了很多的早教知识和科学,将儿童玩教具设计得更加合理,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都注重对于孩子多方面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训练。在目前的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兴趣引导,将玩教具的安全性、趣味性、益智性、人机交互性等结合起来,为学前教育以及儿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教具。在不同的儿童玩教具设计中,有的玩教具针对儿童某个具体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体现了玩教具的功能性、针对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针对空间能力培养的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基于兴趣引导的交互式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方案。

关键词:兴趣引导;交互式;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不断加强,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和引导更加关注,儿童玩教具需求增长,这为儿童玩教具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玩教具市场中,一些玩教具设计形式单一,创新不足,还有一些儿童玩教具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或者是直接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玩教具设计理念,这些对于儿童玩教具的设计发展都是不利的,无法确保玩教具质量,也缺乏本土适应性。新时期,要满足儿童玩教具设计需要,不仅要保证玩教具的安全性、交互性,还要体现趣味性,能够被儿童喜欢,让他们有探索的欲望,这些都需要在玩教具设计中有所思考,把握幼儿相关能力培养的需要,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注重幼儿在多方面能力和思维上的开发和培养,从而开发出比较有效、科学合理的儿童玩教具,为儿童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支持。

1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玩教具概述

1.1儿童空间认知能力。此次研究针对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玩教具进行设计,这类玩教具注重儿童空间立体感,空间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更多的是在早教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中使用的,通过这类玩具的接触和使用,让儿童对于空间认知的能力显著增强,这类玩具主要是针对小学以下的儿童教育使用的。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有自我意识,可以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获得一些认知,针对他们开展空间认知的玩教具设计,达到对于他们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空间认知能力是儿童成长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能力,因为我们本身就身处在一个巨大的空间环境中,所有的事物都有其空间感,把握空间感,是认知事物的重要基础。在儿童出生后,他们接触到的空间玩具比较多,例如积木、拼图、魔方等,这些玩教具主要的设计意图就是对儿童的空间感进行训练,锻炼他们的空间思维。而一般这类玩具设计在色彩、形状等应用上,都用了鲜艳的色彩,用比较可爱的图形,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玩玩具的兴趣,这样他们可以在探索和实践中培养空间认知能力,通过手部、眼部、大脑等动作和思维,形成对于事物相对全面的认知。

1.2基于儿童空间能力培养的交互式玩教具设计要点。玩教具的设计应该是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来构建产品的实际形态的,通过玩教具设计,锻炼学生的感观协调能力,促进儿童创新思维和适应性社会生活能力等培养。在儿童相关研究中发现,在幼儿时期,喜欢玩拼图、积木的儿童,他们相对于不玩这些玩具的儿童在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且在这些玩教具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和教师、父母的对话次数更多,接触到更多的词汇,这些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都是有利的。可见,强化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培养,借助交互式、趣味性的玩教具设计,强化产品功能辨识和互动交流,促进使用者更好的强化空间认知,提升相关方面的素养和技能。

2基于兴趣引导的交互式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实践

阅读全文

儿童床产品设计中的可持续理念

摘要:现如今,儿童家具市场越来越庞大,针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科学合理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可持续设计理念目前在产品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儿童床的设计为例,通过对儿童床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来发现儿童床产品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分析可持续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来探究可持续设计在儿童床设计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理念;儿童床;设计

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但伴随而来的是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自然环境的日益污染,环保问题形势越来越严峻,人们不得不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来缓解这些问题。因此,在现如今的产品设计中,绿色的、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在儿童家具设计中也是如此。

1可持续设计理念

可持续设计理念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设计要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满足产品消费需求的同时,要关注生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平衡人、自然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持续设计包括四个属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科技属性。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满足可持续设计的四个属性。具体体现在,产品材料的选择,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无毒无害,易回收的材料;结构、空间和功能的优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2儿童床产品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2.1儿童床产品的现状

阅读全文

儿童画元素在童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儿童画是以儿童的视角创作出来的作品,极具趣味与童真。服装设计师可以从儿童画中寻找创作元素和设计灵感,从而激发创作欲望,。然后通过重新创造,,将其应用到童装的图案设计之中,使童装的图案设计更加具有创新性。正如著名的法国设计师伊夫·圣洛朗所说“所有创造只是再次创造———这只是一种对相同事物表达的新方法。”

关键词:儿童画;图案设计;童装;应用

1儿童画的概述

儿童画是指以儿童的思维进行创作的绘画作品,他们的思维相比于成人更加天真无邪,天马星空,对饱和度高的色彩的比较敏感。儿童会围绕身边可见的事物进行临摹绘画,通过其自我创作与想象的发挥,所呈现的作品富有童趣,引人注目。儿童画作品一般是由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创作,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是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并且会对所画的事物进行无意识地拟人。他们的所感即所画,看似简单的线条与色彩,却能充分表达出他们对事物的感受。从整体看儿童画一般是由大的色块组成且有黑色勾边,给人强烈的色彩感受。这是因为儿童画在上色时一般是会把所画的事物全部进行填色,并在填色之后用黑色签字笔或者勾线笔将轮廓进行描黑。当然也有专门创作儿童绘本的艺术家,他们为了满足一定程度上的市场需求,会把他们笔下事物的色彩变得更加柔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作品整体会更加细腻精致,符合大众审美。

2儿童画的现状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素质教育,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从小就培养德智体美劳,使其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开始注重孩子的培养,课外的辅导班兴趣班也越来越多,绘画作为最常见的一门课外兴趣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儿童画是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一些优秀的儿童画作品通过参赛或者展示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许多儿童画教师更加愿意保留孩子自身绘画出来的效果,从而使得即使是相同主题下的儿童画,不同孩子绘画出不同的效果。

3儿童画的创作

阅读全文

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医疗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国内儿童医疗产品使用及设计上存在的明显不足且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应以儿童心理特征为基础,通过用户研究和设计需求寻求解决的方法。本文深入研究了儿童就医时心理变化与医疗产品的关系,总结出儿童医疗产品的设计策略,并以儿童输液架为例进行了设计研究,注重产品的人性化、趣味性、交互性,旨在帮助儿童克服就医时的心理障碍,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儿童医疗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可参考意见。

关键词:儿童心理特征;儿童医疗产品;输液架设计

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医疗产品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工具,直接关系着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儿童作为接受医疗服务的特殊群体,在使用医疗产品上依旧存在很多障碍。由于国内儿童医疗产品使用及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及市场空缺等问题,使得医疗产品容易让儿童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金威宇等认为国内的儿童输液产品造型较为冰冷,应该需要从儿童心理出发进行设计,缓解儿童就医时的焦虑感[1];赵艳梅对儿童医疗机械产品人性化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儿童医疗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应该建立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基础之上,体现产品的交互性,消除儿童就医的恐惧,创造愉悦的就医环境[2];黄歆对儿童医疗产品的情感化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儿童医疗产品要注重人机关系,突出产品的人性化设计[3];和东等以儿童医疗产品的专用性和情感化作为构成要素,对医疗产品的易用性进行了分析[4]。陈绎冰认为儿童医用听诊器应具有趣味性,降低儿童对医疗产品的恐惧,体现人文关怀[5]。综上所述,多数学者认为对儿童医疗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设计中应注重医疗产品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以及如何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但关于儿童输液架的相关设计研究资料较少且缺少实际的设计案例。本研究汲取了前人研究的理论知识,通过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儿童就医时心理变化与医疗产品的关系,总结出儿童医疗产品的设计策略,并对儿童输液架进行了设计研究,以期为儿童医疗产品的人性化、趣味性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

(一)用户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医院内就医的儿童、家长和医护人员进行调研与访谈,从就医过程的心理变化、对医疗产品的看法和感受、对医疗产品改进等方面的建议,来分析儿童医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调研访谈大纲,如表1所示:对访谈结果整理总结如下:95%的儿童进入医院后都会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或有过哭闹、逃避的反应。恐惧一般来源于陌生冰冷的医院环境,或当身体不舒适产生的不安情绪,或就诊时对医师检查过程中的不舒服;其次,年纪越小的儿童对医疗产品认知越不清晰,通过外观会幻想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产生排斥恐惧心理,并对痛觉记忆清晰。最令患儿排斥的是打针项目,也是家长和医护人员最为头疼的难题。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无法用医疗产品与患儿建立信任,从而产生隔阂,给患儿留下不好的就医体验,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用户对现有的儿童医疗产品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其除了满足基本功能外缺乏对儿童心理变化的关注。

(二)需求分析。为了安抚患儿在就医过程中的各种情绪,家长更多地使用零食或玩具转移其注意力,以减少他们对医疗产品的恐惧。通过对用户调研分析得出以下需求:一是从儿童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审美、娱乐和心理需求。儿童由于生理、心理上的不成熟,对事物的反应主要具有表面性和直接性。他们一般喜欢的事物都具有“好看的、好玩的、愉快的”等特点,因此在就医过程中,医疗产品给予他们直接的感受至关重要。二是从医护人员和家长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安全功能和易用功能需求。家长和医护人员也是监护者和使用者,他们更多地关注儿童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儿童医疗产品的材质选择需要绿色、安全,结构要更为稳定、牢固,外观要避免尖锐部位和细小零部件的使用,减免任何可能对儿童身体造成伤害的隐患。产品在尺寸、操作方式等方面要符合儿童人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用力习惯与大小等,以实现儿童医疗产品的舒适、高效、安全。

二、针对儿童医疗产品的心理特征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