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童保健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30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奇偶数字法将300例儿童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9例,亚健康儿童11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2±0.8)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2例,消化不良6例。对照组中,正常健康儿童137例,亚健康儿童13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为(4.5±0.7)岁。亚健康儿童的疾病类型:腹泻3例,感冒4例,消化不良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者儿童家属均事先知晓本次研究内容,且同意儿童参与。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常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儿童保健,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机体保健等;采用儿童保健社区干预管理模式对试验组实施儿童保健,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中心: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作为工作中心,将儿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将社区作为服务范围。明确社区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将需求作为导向,建立以家庭与社区相结合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给予儿童保健指导。(2)明确服务对象:社区儿童保健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健康儿童,也包括亚健康儿童,对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儿童疾病发生率,对亚健康儿童实施社区保健的目的,是促进患儿疾病早日康复。(3)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于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前,采用家访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儿童的详细资料,并为社区儿童建立社区保健档案,了解不同层次儿童对社区保健的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④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嘱咐儿童家属定期带儿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根据检查结果给予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对哺乳期儿童严格做好新生儿母乳喂养指导和护理指导。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实施心理发育咨询、营养指导、性启蒙教育、生长发育监测。对儿童家属进行儿童多发疾病、常见疾病、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鼓励儿童家属咨询保健知识,推进社区儿童保健又好又快的发展。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的预防接种率、亚健康儿童转归率及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儿童家属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问卷中共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1+满意人数×0.9+不满意人数×0.5)/总人数×100%。
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浅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方法
以鲍秀兰编著《新生儿行为与。一3岁潜能开发指南》为指导开展早期教育,每日对儿童规范训练。2月龄锻炼俯卧、踢腿;3月龄儿童锻炼抬头和转动头部、以手支撑上身,抓握物体及玩弄;4月龄胎儿可对其讲简单话语、微笑、叫其名字;5月龄儿童锻炼靠坐,抓住物体并放人口中;7月龄锻炼手支撑胸腹原地转动,两手交换物体;8月龄锻炼独坐与左右转身、上肢向前爬;10月龄搀扶行走,拇指与食指取物;H月龄短暂独立;12月龄时,强化语言加手势交流和表达,让儿童接触不同声音、手膝合用爬行;1岁半锻炼爬上楼梯,锻炼说词组和组句;2岁以上儿童在安全环境中接触软、硬、冷、热物体,看清晰、色彩丰富的图案,;3岁儿童锻炼上、下的认知,鼓励表达情绪、思想、提出问题。
l.2评价标准
以WHO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标准作为本次研究两组儿童至36个月时生长发育评价的参照。生长情况主要通过身高、体质量指标分析(WH036个月男童身高、体质量标准分别为%.5。m、14.7kg,女童分别为95.6cm、13.gkg)。发育情况则包括感知觉(味觉与嗅觉灵敏、可感知色彩及短时间注视、听感知可区别“。”与“er”的发音、皮肤感觉软硬冷热、知觉方面可辨认上与下,即视为感知觉发育良好)、运动(可单脚跳跃、双脚交替下楼梯、可叠9块方木并在帮助下穿衣服,即视为运动发育良好)、语言(听懂并说出简单、符合完整句、可提问题,即视为语言发育良好)、心理活动(可小范围集中注意、可再认数月前的事情、有基本直觉行动及具体形象思维、有完整情绪表达、可适应陌生人出现,即视为心理活动发展良好)4个方面。
l.3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脸验,尸<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健康教育运用于儿童保健中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以我社区服务范围内接受保健的126例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流程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家长提供社区健康教育,对比2组儿童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及儿童保健覆盖率。结果干预组儿童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儿童保健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社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其儿童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提升社区儿童保健覆盖率,能更好地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保健;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覆盖率
儿童保健是医疗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儿童提供更为科学性、计划性的综合保健服务,是提升儿童免疫力,降低相关疾病传播率,提升传染病防控效果的关键[1]。而社区健康教育是提升社区健康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家长的重视度和相关知识知晓率,保证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就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社区的126例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范围内适龄保健儿童家长,研究开展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22岁~39岁,平均年龄(30.12±1.37)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27例,高中以上31例;对照组63例,男28例,女35例,年龄22岁~40岁,平均年龄(30.24±1.33)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25例,高中以上32例。2组家长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差异不大(P>0.05),可对比。本研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审核后开展,所有儿童家长了解研究相关情况,志愿参加。
1.2方法
社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童保健中应用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常规组应用一般护理,研究组应用社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儿童保健知识覆盖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儿童应用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及保健知识覆盖率,对于儿童保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儿童健康。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儿童保健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儿童保健,可给予儿童更具有计划性、科学性的综合服务,同时,也是提高儿童免疫及抵抗力,降低疾病传播率的关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家属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研究组男19名,女15名;年龄14~30个月,平均年龄(22.17±3.19)个月。常规组男18名,女16名;年龄15~29个月,平均年龄(22.14±3.52)岁。两组儿童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主要工作内容依据社区服务中心常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进行,如电话通知、粘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家属定期带儿童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指导儿童家属合理为其补充营养,每天进行适宜活动,宣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发放健康成长手册。研究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小组。选择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通过一致培训及考核,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人为社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每次健康教育,同时,评价和分析工作效果,选择其中2名妇幼护士实施上门随访教育,1名儿保医师负责幼儿健康督导与教育,同时,邀请儿童专家义诊,定期展开健康知识讲座。1.2.2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所展开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包括①新生儿(<3个月)。新生儿保健方式主要是信息传播,由专职护士实施入户家庭健康教育,访视新生儿各种情况,如睡眠、排便、喂养、大小便、预防接种等,同时,实施全面检查,尤其重视黄疸、脐部情况,并询问母亲心理及生理康复状况。全面评估新生儿发育状况,将月增长体质量<0.5kg的新生儿列为高危情况,并转入儿童保健科进行管理,重点指导喂养、休息等[1]。②婴儿(3~12个月)。婴儿保健方式主要为示范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为家属课堂教育或面授,幼儿为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对于营养和热量的需求很高,但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极易发生喂养问题和营养失衡。因此,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以营养为主,每年至少实施4次的营养随访,指导家属正确添加辅食,避免喂养不当发生多种营养性疾病[2]。③幼儿(1~3岁)。幼儿阶段,神经发育较快,此阶段应注意培养动作、语言等能力,以互动式游戏教育实施运动、感知、语言等训练。间隔6个月评估一次幼儿的发育状况,了解发育情况,可举办幼儿讲座实施教育,创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④学龄前儿童(6~7岁)。学龄前的儿童体格发育基本趋于平稳,同时,与社会的接触也有所增加,因而,此阶段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儿童正确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属学会配置消毒剂,正确使用红外线进行消毒等[3]。1.2.3评价效果。小组负责人收集每次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寻找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评估与分析影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儿童保健工作,提升社区健康教育质量[4]。
1.3观察指标。①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依据儿童保健知识情况制定家属问卷表,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各项内容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越好。②保健知识覆盖情况:包括完全覆盖(家长完全掌握保健知识)、覆盖(家长基本掌握健康知识)及未覆盖(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较差)。总覆盖率=(完全覆盖+覆盖)/总例数×100%。③家属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以健康教育原则及内容为依据共同商讨制定满意度问卷表,满分为100分,健康教育结束后为家属进行发放,本研究问卷表发放及回收均为68份(100.0%),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一般满意,<6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基于强化农村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新密市过去是市妇幼保健院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乡卫生院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较弱,村级由于工作任务较少又没有待遇,保健员大多都改行或不愿做保健工作。针对这个现状,应重点以建村级、带乡级、强县级为目标,从人员队伍、技能培训、设施设备配备、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使新密市市、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促进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
队伍建设①人员配备和管理: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配备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乡级根据各乡服务人口每乡配备专兼职妇保、儿保人员2~7人,与妇产科结合在一起成立妇幼保健科(室);村级每村配备儿保和妇保各1人。②人员技能培训:市妇幼保健院通过送出去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乡卫生院保健人员通过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和接受培训提高技术;村级保健员主要通过接受县乡培训提高技术。每年市保健院都要组织免费对乡村保健员进行1~2期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防治等适宜技术培训及专题培训,利用保健例会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保健人员技术不断提高。③切实提高妇幼保健人员待遇:市妇幼保健院主要靠妇幼保健服务收入解决人员待遇,市财政解决保健人员的养老和医保统筹和工作经费,医改政策出台后也正在争取增加财政投入,以解决保健人员工资待遇及业务经费;乡级保健员工资待遇通过市财政和服务收入解决;村级保健员待遇2009年郑州市和新密市财政每级拿出100元,对每个村保健员予以发放200元劳务补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增加收入,2011年起从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解决。各级人员的工资发放都实行绩效管理,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房屋设施配备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和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用房,达到了16000平方米,增添和更新了设施设备;乡、村妇幼保健的业务用房屋和设施设备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得到了更新。房屋设施配备的改善,有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首先,明确各级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和制度。建立乡、村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市保健院组织一次乡级保健员例会,乡卫生院组织一次村保健员例会,报告上月工作和报表,布置下月工作,以会代训培训相关业务技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市卫生局每年与各乡镇卫生院、市保健院签订妇幼保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下发妇幼保健工作计划。建立督导考核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乡卫生院每月对村保健员进行一次考核,市妇幼保健院每季度对各乡保健工作进行一次督导考核,市卫生局每年对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表彰。通过加强管理使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降消项目,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依据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村级负责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和宣传教育,乡级负责系统保健及高危筛查,县级负责高危孕产妇管理治疗、产前筛查、住院分娩等服务。根据降消项目要求,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和产前筛查管理,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乡卫生院查处的高危孕产妇转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管理,高危评分超过5分的一律转上级医院住院分娩。各接产单位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和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开展儿童保健服务,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按照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全面开展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村级负责建立儿童保健卡,乡卫生院负责进行系统的儿童保健、高危儿及新生儿疾病的一般筛查,发现的高危儿转县市保健院进一步确诊治疗;县妇幼保健院负责高危儿及新生儿疾病,如儿童“两病”、听力、神经行为的筛查治疗管理,进行儿童早期教育和干预、疾病的康复治疗,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进行统一管理,开展新生儿疾病救治和儿童综合疾病防治工作。开展妇女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通过政府主导,卫生、妇联等部门共同协作,开展辖区妇女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群体筛查和早诊早治,与生殖道感染防治相结合,有效防治妇女疾病,为广大妇女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既履行了基层群体妇幼保健的职责任务,保障了妇女健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妇幼保健的社会地位。开展婚姻保健及其他保健服务新密市妇幼保健院与民政部门合作开展婚前卫生咨询指导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开展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等保健服务。
强化妇幼保健院管理
科室设置设置原则:符合妇幼卫生方针要求、便于工作开展和落实职责任务、有利于院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管理便捷有效。县级妇幼保健院主要有两大职责任务,一是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医疗服务,二是负责对基层妇幼保健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管理。根据上述原则要求,该院按职能和服务群体设立业务科室和职能管理科室。业务科室有婚前保健科、围产保健科、妇女医疗保健科、儿童保健康复科、新生儿科及门诊部(主要是功能科室)等,负责医疗、保健、护理、医技、药品管理、基层保健培训指导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同时设立保健、医务、护理、经济、行政等职能科室,负责全院业务工作的计划制定、监督实施和基层保健组织管理工作。
影响妇幼卫生要素及策略
作者:魏芳 魏娟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妇幼保健所 福建省连江县妇幼保健所
城市街道妇幼卫生网络承担着城市妇女儿童的基础保健、妇女儿童系统管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基础调研及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和上报等工作任务,对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卫生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多元化的医疗机构正在蓬勃发展,但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还不完善,处在与城市卫生事业发展极其不相配、“勉强生存”的状态,直接影响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妇幼保健工作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性强,牵涉面广,单靠卫生保健部门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经费上的投入,只有地方政府充分认识了妇幼卫生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才能改变妇幼卫生在整体卫生事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后状态,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1影响因素
1•1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没有得到重视。政府给予城市街道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是差额(40%)拨款,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工资没有具体规定,也就是没有特殊政策。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任务更多是社会性的,单靠妇幼保健业务收入远远不够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中,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城市街道卫生院,是否能保证职工工资已经成为突出问题,而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妇幼保健无形成了基层卫生院的“包袱”,部分街道卫生院在这“包袱”无法卸掉情况下更多采取“应付”的办法,妇幼保健工作要么找医生(护士)兼职,要么使用找不到合适岗位的职工(如牙科、放射科、防疫科等),要么花最少的钱请个临时工凑个数,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人是否合适这个岗位,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妇女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存困难,发展难上加难。
1•2妇幼保健人员不足。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不足已经是网络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无论街道人口(3~8万左右)多少,地域多大,人员配备基本上是一个街道妇女保健1人、儿童保健1人。如有的街道人口8万左右,月出生在40人左右,每月上门产后访视120人次左右,仅靠1人承担上门产后访视,工作量显然是超负荷,要增加人员卫生院就要增加经济负担,问题难以解决。在这种状况下,上门产后访视工作,要么保证了访视次数而保证不了访视质量,要么保证了访视质量而保证不了访视次数,甚至出现弄虚作假搞假数据,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影响了妇幼保健信息的客观性。
1•3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我区超过一半产后访视人员是临时聘请,工资待遇低(300~500元/月),而且产后访视工作长期下社区上门服务,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基本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工作非常辛苦,工作艰苦而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她们常常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有更好的去处随时就走,人员更换频繁,造成基层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影响保健工作的连续性,直接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各项服务指标。
1•4妇幼保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基层妇幼保健队伍的现状来看,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有的是非本专业人员,本身对妇幼保健工作一知半解;有的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对工作缺乏责任感;有的单位由于经济状况不好,妇幼保健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得不到保证,由于人员更换频繁,造成培训工作困难,年年培训年年还有新对象。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儿童生长发育护理系统管理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实施保健护理系统管理方法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及2015年9—12月在本院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6例。常规组实行一般管理,干预组实施早期保健护理。观察两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组男童身高、女童身高、男童头围、女童头围、男童体重及女童体重分别为(76.01±1.49)、(75.51±1.48)、(45.71±0.89)、(45.01±0.81)cm、(9.81±0.55)、(9.02±0.36)kg,均低于干预组的(77.03±1.51)、(76.49±1.25)、(46.77±1.13)、(45.58±1.42)cm、(10.15±0.67)、(9.61±0.43)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交流、环境适应性及个人交往评分分别为(71.81±1.32)、(72.18±1.31)、(80.03±1.51)、(76.12±2.02)、(80.81±2.10)分,均低于干预组的(90.90±3.41)、(93.90±3.35)、(94.81±2.92)、(90.63±4.34)、(93.71±4.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幼儿提供早期全面保健护理,通过对不同阶段儿童进行智力及增加辅助运动训练,同时注意按照月龄调整饮食结构,及时添加辅食,为幼儿提供充足营养及培养幼儿对颜色、图案的辨识度,多与同龄儿童交流,可有效提高幼儿发育商评分。
关键词:
保健护理;生长;发育;影响
生长指人体各大器官、系统及身体形态发生改变;发育指人体组织、细胞及器官功能上日趋成熟[1]。两者之间联系密切,生长为发育提供基础,发育直接反映生长变化。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但依据个人进食情况、消化功能、遗传等因素影响,呈现一定个体差异[2]。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为其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幼儿的饮食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早期实施保健护理也非常必要。本文研究保健护理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人性化在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的实践
摘要:以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为例,从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色彩运用、服务流程、人文服务等几个方面对妇幼保健机构人性化建设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人性化;建筑设计
2015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通知,明确了妇幼保健机构由四大部组成,这种业务结构决定了妇幼保健机构采用的是以人群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模式,新的服务模式必然要求妇幼保健机构的建筑要针对妇幼人群进行设计、布局,在建筑空间和环境上突显妇幼保健的特色,适应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保健水平。下面以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为例进行相关探讨。
一、项目概况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项目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是该院“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项目选址于秦东门大街以北,郁洲路以西,经二路以东。项目占地面积为139.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为92720.3m2,设置床位600张,总投资约4.5亿元,于2016年5月18日开工,建设周期为3年左右。建成后,学科、人才、高层次科研将有新突破,医院技术水平、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功能与职责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市不同层次妇女儿童就医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患者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百姓对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满意度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二、设计理念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重在“以人为本”,不仅要为妇女儿童创造一个方便、温馨、优美的就医环境,还要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1]。该院新院区不仅在功能设计、建筑装修、设备设施上体现人性化,还在室内家具配置、色彩运用、照明设计等各方面体现出人性化。新院区的建设以“人群+健康”为中心,力求建立全新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对新院区建筑而言,其平面功能实现三大群体的医疗保健,并围绕三大群体对建筑空间进行个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