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科实习小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儿科护理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科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针对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经过本科改革探索,寻找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结果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带教模式陈旧、教学师资薄弱等等。结论针对儿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更新带教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存在问题;对策;教学质量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完成角色转变、走向独立工作的关键一步[1],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作为德阳地区唯一的三甲医院,也是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接收各院校实习护士约350名,而儿科作为全院最大的综合性科室之一,承担了重要的临床教学任务。如何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也一直是我们在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教学满意度,保证护理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我院儿科护理教学活动的实际,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体系不完善
科室设有临床护理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但是不具备合理化、标准化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未实现对学生临床教学的分层管理及培训,缺乏带教质量奖惩标准。教学体系不完善导致临床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无法体现其真实水平[2]。
1.2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
以学生为主体的儿科护理论文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1月在宁波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儿内科3个病区实习的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60名全日制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儿科病房每轮实习学生4人,实习4周,共5轮完成儿科实习。病房的选择根据病房总带教老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床旁教学的把握程度确定。其中2名学生因身体原因延迟实习。实习生全部为女生;独生子25人(43.1%),非独生子33人(56.9%);省内生源52人(89.7%),省外生源6人(10.3%),年龄(20.21±0.70)岁,在校成绩(80.29±6.59)分。
1.2方法
1.2.1形成性评价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中的实施
每个科室的4名学生组成两个小组,每组2人,分别在实习的第2周和第4周各举行1次查房,第2次查房时两组学生的角色互换。整个护理查房由学生准备和主持,以其中一组学生所分管的患儿作为床边查房对象,过程涵盖采集患儿病史、护理体检、健康教育、现场专科操作等环节;另外一组学生以PPT形式汇报患儿主要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然后采用学生自己、同伴和科室总带教老师分别现场反馈的方式,反馈内容为本次查房的组织管理,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对患儿的人文关怀,参与和合作程度,体检和操作的规范性,病例分析准确性,PPT汇报材料的制作质量等查房中表现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最后由科室总带教老师组织学生填写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评价本次学习质量。
1.2.2评价方法
翻转课堂PBL在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
社会对实用型、创新型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儿科护理学的专业培养具有独特性,生产实习阶段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翻转课堂是一种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的、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学习自主性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授课形式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1]。PBL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育[2],在临床教育领域已得到大力推广。为适应儿科护理人才培养平台的不断升级,本研究结合儿科护理实习现状和学习需求,从建构主义特点出发,提出了翻转课堂与 PBL 二者结合的多元教学方案,以期为临床护理技能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具体阐述该教学方案的应用过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进入儿科轮转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70 名纳入研究,年龄 21~23 岁,平均(22.5±0.6)岁,以上人员按贯序法分为两组,每组 35 名,其中对照组男性2名,女性33名,年龄21~23岁,平均(22.6±0.7)岁,实验组男性 2 名,女性 33 名,年龄 21~23 岁,平均(22.4±0.6)岁,对照组(n =35名)以常规教学手段开展护理教学,实验组(n =35 名)以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为主,吸收借鉴 PBL 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展护理教学。两组护生人口学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翻转课堂联合 PBL 多元教学流程
(1)微课准备和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制作学习课件,课件准备以微课为主,内容包括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试题库等材料,通过丰富的微课建设实施良好课前准备。微课内容从儿科护理程序出发,筛选出潜在的学习难点问题及临床风险预防失效问题进行临床问题预设。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学习为例,在提供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的同时,提出问题预设,包括操作前评估、局部消毒、进针部位选择及注意要点、并发症预防处理等。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要求学生课前复习小儿头皮特点、头皮静脉走形和分布等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和相关微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穿刺技术流程和穿刺失败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利用各种渠道课余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寻求问题解决,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整合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的作用
1方法与实施
1.1课前准备(1)教学方法准备。将一般护理技术中的婴儿床使用、体重测量法、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更换尿布法、臀部护理法、脐部护理、全身约束法8项操作,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进行编排。(2)物品和环境准备。与实验老师共同商讨实验室的安排及教具的摆放,保证符合操作设计要求。授课教师认真设计每项操作间的衔接及婴儿安全保护手法和措施。
1.2组织方法第1次实验课2学时: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然后由授课老师讲解并演示每个单项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后30min,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2次实验课2学时: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视并指导,后30min,各组选派1名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们评价,老师进行最后总结。
1.3授课方法第一步: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二步:逐一讲解每个单项操作目的、准备、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三步: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第四步: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五步:解释连贯操作目的和意义。第六步:设置工作场景。(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在27℃左右。(2)操作者准备。了解病情以判断婴儿能否做晨间护理;操作前洗手、戴围裙。(3)婴儿的准备。喂奶前1h。(4)操作台准备。物品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安全、方便原则。婴儿体重磅秤调零。第七步:讲解并示教连贯操作。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1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如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1]。第八步:学生分组练习。学生练习时授课教师巡视指导,并回答学生提问。第九步:选派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评价。第十步: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2结果
发放自制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经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方法的教学效果满意者76名,基本满意者4名,满意率为100%。
3讨论
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析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40名)与参照组(40名)。参照组采用单纯讲授法进行教学,研究组则运用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儿科护理教学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儿科护理单元测试(92.50%)与期末测试成绩(90.00%)优良人数均高于参照组,且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调动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案例教学法可提升儿科护理教学质量,对儿科护理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具有目的性地讨论,通过适度指导,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1]。该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拟真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进而有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儿科护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护理教学方式以灌注式教学为主,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然而因内容繁杂,加之学生时间有限,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2],对此学生常感到束手无策。为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尽快解决专业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克服课堂教学的缺陷,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展开教学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效果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二案例教学法的流程
自我效能对护理教育的价值
作者:钟玉杰 陈玉卿 王鹏举 单位: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结果
1文献的类型共检索文献110篇,去除无关及重复文献30篇,最后获有效统计文献80篇。论文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综述、现场调查、干预性研究、教学经验介绍及其他(如量表的编制、质性研究等)。其中以现场调查的文献最多,为49篇,占61.25%;其次为干预性研究,为12篇,占15.00%;教学经验介绍9篇,占11.25%;理论综述8篇,占10.00%;其他2篇,占2.50%。
2文献的研究对象调查与干预性文献中,以本科、专科、高职、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56.5%、6.50%、6.50%、1.60%;以本科及专科、不同学历层次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14.5%、6.50%;还有5篇文献未报告护生的学历。
3文献发表的年代各年发表数:2004年3篇,2005年2篇,2006年2篇,2007年3篇,2008年13篇,2009年20篇,2010年21篇,2011年16篇;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以2009年、2010年发表数量最多;从文献发表的类型来看,2004年、2005年文献主要为理论综述,2008年文献类型开始增多并以调查、干预性论文为主,2010年各类型的文献均有发表。
讨论
1对护生自我效能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蒋晓莲等[3]首次将自我效能理论引进我国护理领域,对自我效能的概念、信息来源、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自我效能理论对护理教育的启示。此后,护理教育者们便对如何有效地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护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我国护生的自我效能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学历、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与来自学校、家庭、个体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护理教师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4,5]。一些护理教育者尝试将自我效能理论用于护生的护理技术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平[6]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教学中通过运用心理激励、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建立支持系统等措施有效地增强了护生的自我效能,使护生能更好地掌握儿科头皮静脉输液的技能;周艳等[7]提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采用授权法、绩效反馈法、合理归因法、发挥替代性经验等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能够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临床护理教师将自我效能理论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来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学习态度等,促进护生对新转入科室的适应,从而改善护生的实习效果[8-10]。
儿科护理技术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内容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级护理高专1班和3班为研究对象,且课程学习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1月,随机选取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统一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践操作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儿科护理;护理技术;实践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科护理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学生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科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更需具备扎实的儿科护理基础操作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2]。该研究以儿科护理学中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且课程学习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1月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年龄均在18~21岁,所有学生均为安徽省内生源,均通过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前期已经学习了生理学、生物化学、护理学导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选取1班和3班为研究对象,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前期基础课程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级护理高专3班为对照组,59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5级护理高专1班为实验组,62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2研究方法
临床影像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提要]为了提高临床影像学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和实践教学质量,该科利用微信企业号构建“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和合理分配,让师生互动交流、学员意见采集和汇总变得更方便,让学员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学,实现了针对性培训,达到了便捷、高效、公平、综合管理的目的,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管理效果。
[关键词]儿科学;诊断显像;便携式电话;教育,医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较多的临床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及进修的实践教学任务,其中,临床影像学实践教学主要由作者所在科室承担。近年来,到本院实习的学员人数增加较快,且学员层次和来源及教学内容和目标均不相同,再加上学员轮转频繁且流转时间不同,这些给教学管理和针对性培训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和挑战。而且,这种矛盾随着临床教学目标的不断提高,愈加突出。为解决上述矛盾,以往针对不同来源的学员群体,通过建立网站[1]、QQ群、通讯录或临时电话通知等方式实现教学纪律和任务的管理。由于这些管理工具功能单一、不易整合、管理效率低及管理效果欠佳,引入一种基于手机终端的、便捷有序的、通讯与管理相结合的移动管理工具成为迫切需要。本科室结合临床教学管理需要,搭建了移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加强了对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人事管理和学习管理,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移动管理工具的选择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支持Android及IOS操作系统的即时通信软件。自微信出现后,已逐渐替代普通短信,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2013年6月,腾讯公司基于微信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2]。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个人、团队、公司等主体面向广大微信用户的平台被广泛使用,其分为订阅号、服务号及企业号,其中订阅号已成为大量自媒体、企业的形象门户,部分订阅号也可用于临床影像学的知识服务和科室宣传等,但订阅号每天只能群发1条消息,任何人均可订阅,不适合用作教学管理;服务号主要针对企业的后台服务,每月只能群发4条消息,也不适用于教学管理[3];而企业号,现改为企业微信,具有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适合用作搭建管理或教学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日常工作和教学活动的管理,并取得良好的果[4-6]。基于微信企业号上述特点,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科室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搭建“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
2平台的模块设计
为清晰、有效地实现人事管理及日常学习管理功能,“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设计了人事管理和学习管理两大功能模块和21个子功能模块(图1),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