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儿科急救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分组式培训的儿科护理论文
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共有24个护士,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7.5岁。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2名。学历:本科2名,大专22名。儿科工作年限:1年以下2名,2~5年10名,5~10年6名,10年以上6名。
2培训方法
(1)成立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6名主管护师组成培训带教小组,首先由急诊科、ICU的技术骨干进行对6名主管护师进行急救能力、急救知识及带教能力的培训并考核,考核过后,选出4名达标的代教老师。分成4组,由4名带教老师负责制订儿科急救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及考核,护士长每月进行抽查并讲评;(2)培训目标:通过实施急救能力培训,护理人员能够有较强的急救意识,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娴熟的配合技巧,及儿童急救的各种技能。为儿科的护理安全做好保障;(3)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急救基础理论知识、急救流程的培训、操作技能的培训、急救模拟情景训练等。
3考核方法
(1)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每组按照培训的课程设置由组长统一安排时间小组培训,每项课程为期1~2个月,要求6个月全面完成。每项培训结束后先由组长进行小组考核,护士长每月根据培训内容定期抽查,每组抽查一人,作为小组成绩,累计6次。培训结束后6组再统一进行理论考试及操作比赛。分出名次,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其中儿童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分值(100分)。技术操作每项(100分);(2)急救流程与急救模拟情景考核:急救流程与急救模拟情景合为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总分值为(100分)包括①病情观察能力(20分)要求能够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相应的判断,并给予预防措施。②应急能力、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20分)要求在突发状况中做到沉着冷静,迅速作出判断,给予正确的抢救措施。③抢救流程的熟练性(20分)要求熟练的运用抢救流程,给与患儿有效及时的处理措施,做到有条不紊紧张有序。④配合能力(15分),要求无论有多少护理人员在场,都能够合理安排抢救任务,做到争分夺秒、密切配合。⑤抢救过程中的沟通技巧(10分)要求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和家属要做到有效沟通,减少因沟通不当带来的医患纠纷。⑥技术操作的速度及准确性(15分)要求各种抢救操作熟练准确。
4讨论
分组式儿科护理论文
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共有24个护士,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7.5岁。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2名。学历:本科2名,大专22名。儿科工作年限:1年以下2名,2~5年10名,5~10年6名,10年以上6名。
2培训方法
(1)成立急救能力培训考核小组: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6名主管护师组成培训带教小组,首先由急诊科、ICU的技术骨干进行对6名主管护师进行急救能力、急救知识及带教能力的培训并考核,考核过后,选出4名达标的代教老师。分成4组,由4名带教老师负责制订儿科急救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及考核,护士长每月进行抽查并讲评;(2)培训目标:通过实施急救能力培训,护理人员能够有较强的急救意识,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娴熟的配合技巧,及儿童急救的各种技能。为儿科的护理安全做好保障;(3)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急救基础理论知识、急救流程的培训、操作技能的培训、急救模拟情景训练等。
3考核方法
(1)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每组按照培训的课程设置由组长统一安排时间小组培训,每项课程为期1~2个月,要求6个月全面完成。每项培训结束后先由组长进行小组考核,护士长每月根据培训内容定期抽查,每组抽查一人,作为小组成绩,累计6次。培训结束后6组再统一进行理论考试及操作比赛。分出名次,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其中儿童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分值(100分)。技术操作每项(100分);(2)急救流程与急救模拟情景考核:急救流程与急救模拟情景合为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总分值为(100分)包括①病情观察能力(20分)要求能够根据临床表现作出相应的判断,并给予预防措施。②应急能力、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20分)要求在突发状况中做到沉着冷静,迅速作出判断,给予正确的抢救措施。③抢救流程的熟练性(20分)要求熟练的运用抢救流程,给与患儿有效及时的处理措施,做到有条不紊紧张有序。④配合能力(15分),要求无论有多少护理人员在场,都能够合理安排抢救任务,做到争分夺秒、密切配合。⑤抢救过程中的沟通技巧(10分)要求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和家属要做到有效沟通,减少因沟通不当带来的医患纠纷。⑥技术操作的速度及准确性(15分)要求各种抢救操作熟练准确。
4讨论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策略
一、儿科常见的安全隐患
1、医院因素:医院普遍存在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现象。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之年轻护士自身的一些特点。医疗环境、病房设施陈旧等,如地面过滑易致摔倒,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春冬季节患儿多,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同住一室极易感染。容易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情绪。医疗仪器陈旧、修护不当,特别是对平时闲置的抢救器械疏于维护,在抢救患儿时极有可能出现故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患者因素:本院儿科住院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疾病认知不够,对护理宣教接受能力不高,如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对检查收费不理解等而引发医疗纠纷。擅自离院外出或不按时回院,如果发生意外,一定引发医疗纠纷;家长宠爱患儿对护理人员注射要求一针见血,如事与愿违,极易发生纠纷;患儿好动易使针头滑脱就要反复穿刺,引起家长不满。
2、社会不良因素:护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传播媒体对医院的片面报道,加之社会对医院的关注度及要求越来越高,造成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质疑不信任,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患者对医院医疗的期望值过高,患儿病情稍有变化或恶化,家长将责任加之于医护人员,“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者的纠纷意识。
二、对策
1、全面提高护士业务素质: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护士职业素养:为护士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新老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年轻护士轮转科室,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科室护士整体素质。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心理、人文等知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能力,解答患儿家长疑问的能力。②新护士要进行儿科安全教育: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一对一帮带,加强操作、考核,快速成长迅速掌握儿科的护理业务,如体温测量、留置针的封管、药物剂量换算等独具儿科特点的护理。对新护士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证护理安全。③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核心制度:儿科护理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给药等疗护核心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重要健康宣教内容要体现在护理记录上。护士长严格执行分级护理病房巡视制度并加大对护理文件督查,及时发现、纠正处理问题。加强医疗护理工作的证据收集和管理。④重视护士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管理部门要经常进行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法律等学习。护理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要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引导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并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既维护了患者的权益也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⑤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要按照国家规定配置儿科医护人员。护理部门根据儿科实际,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士长根据动态工作强度安排弹性值班,住院儿科患儿较多,中午或晚间安排业务过硬、经验丰富、沟通力强的护士值班以加强护理力量,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2、医院:儿科专用药品,急救器材须安排专人管理,放置于固定位置,储存量足,用后要随时补充,及时检查药品过期失效事宜;定期维护、保养抢救仪器并及时维修,降低仪器故障率,延长仪器的寿命,确保急救仪器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
3、患者:针对患儿的特点,健康宣教对像主要是监护人:熟悉病房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防护措施,如床边要使用护栏,防止坠床;不可使热水袋直接接触患儿皮肤防止烫伤,可以毛巾包裹;保管随身的贵重物品;看管好患儿要离手不离眼;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局部不要接触水,可以套个袜子或手套,避免针尖脱出;患儿手圈要松紧适宜;竖抱患儿喂奶或喂药,注意速度要慢,防止呛奶窒息。
危险因素中儿科护理论文
1.儿科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1.1护理人员自身素养和心理等因素影响:
现阶段我国护理行业的部分在职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工作态度不够严谨,针对儿科患者用药剂量的特殊性,部分护士由于疏忽或忘记核对加之患儿生性好动,床位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护士给药过程增加风险。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避免交叉感染意识淡薄,不能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直接影响患儿治疗效果或引发意外事件发生。
1.2患儿家庭因素或配合度不够:
儿科护理的特殊人群及年龄段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各种不可控因素,即家长参与护理工作。患儿行为能力有限需要家属照顾,使原本单纯的护患直接交流关系演变成患儿、医护人员和家长之间的三角关系。家长不安心理居多,在沟通过程中易出现表述不清或态度激烈等情况,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干预度都是制约护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家长习惯以自己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过分要求护理人员而影响护患关系。
1.3医院因素:
医院普遍存在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现象。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之年轻护士自身的一些特点。医疗环境、病房设施陈旧等,如地面过滑易致摔倒,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春冬季节患儿多,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同住一室极易感染。容易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情绪。医疗仪器陈旧、修护不当,特别是对平时闲置的抢救器械疏于维护,在抢救患儿时极有可能出现故障,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安全危机管理应用
摘要:
总结危机管理在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回顾性分析258例外出检查的危重新生儿出现危机事件的原因,提出危机管理的方法,即组织开展危机培训课程、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充分做好转运前准备等。经过两年危机管理的实践,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关键词:
新生儿;危机管理;安全管理;外出检查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新生儿尤其是危重新生儿住院期间,需到辅助科室行相关检查,对需要持续监护或生命体征维持的危重新生儿来说,从病房转运到检查科室并接受检查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病情变化或发生不安全事件。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并发症,并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危机管理是对危机事件进行预测分析,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规划、调整等一系列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减少和避免危机因素带来的威胁[1-2]。本院新生儿科自2013年初将危机管理应用在新生儿外出检查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危机前的预防及控制进行管理,两年来在安全、质量和护患关系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新生儿外出检查危机因素分析
医疗服务论文:新医改下儿科医疗服务系统探析
本文作者:李奇 祝益民 盛小奇 肖政辉 李爱勤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
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尚需完善
不同级别的儿科医疗卫生机构在功能上重叠、资源上非良性竞争,体系层次不清晰:(1)全国除部分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拥有独立设置的儿童专科医院外,各级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的医疗技术和配套设施参差不齐;(2)各级儿科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重叠,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基础卫生服务上相互竞争,仅仅只是医疗卫生机构间掌握卫生资源和提供多样服务多寡的区别。全国大部分儿童医院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点偏低(占地少、规模小)、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短缺、人才严重匮乏、运营成本较高(投入少、收费低、消耗大、风险高)、儿童家庭经济承受力大(欠费、弃婴等)、儿科医疗收费项目无特殊倾斜等诸多因素成为制约儿童专科医院发展的瓶颈。新医改方案要求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严格控制药品比例,而绝大多数儿童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40%以上,医院收入结构彻底打破,主要收入渠道“断流”将影响医院长远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综合医院儿科呈现就诊患儿数量减少态势,其床位数由1995年的5万余张下降到2005年的4.2万张[1],极大地阻碍了儿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进入21世纪,各级综合医院儿科因收费水平较低、业务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配置等人力资源成本普遍高于其它临床科室等原因,日益沦落为医院的“边缘”科室,床位配置逐步“萎缩”,部分被迫撤销。即使一些医院能按照卫生部规定设立儿科,也时常面临着病源、资金和人力的匮乏。数据显示[1],全国执业(助理)医师232.92万人,而占人口总数17.32%的儿童,却只有占执业医师总数4.2%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2.1%的专业儿科医师。长期以来,儿科不受重视的现状导致儿科专业医师培养不足、流失严重;与其他专业相比,儿科医生工作负担重、职业风险高、福利待遇低,导致绝大多数优秀的医学生毕业时都不选择儿科,原儿科专业人才也纷纷跳槽转行,最终形成总量减少、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难以完成正常门诊和病房诊疗工作。
儿科医学的发展面临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变、医疗技术的介入,儿童疾病谱每隔20年左右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卫生管理和计划免疫的改进,小儿急性传染病和肠胃病的发病比例明显减少,而呼吸道感染、先天畸形、心脏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却跃居前位[2]。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性,地域、贫富、规模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基层医院缺少资金设备,吸引不到医技人才,老百姓只好跋山涉水到城市、大医院就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交通、信息等求医条件改善,儿科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独生子女和优生优育政策使得家长们愿意在孩子的疾病诊治和预防保健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不同经济层面的人群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医疗需求,刺激更专业和更人性化的儿科诊治服务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需求不断产生。儿科号称“哑科”,患儿不会自己表述病情,也不能像成人一样检查和用药,主要靠症状和医生经验来判断病情,容易发生误诊漏诊事故;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若医疗服务与患儿家属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极易引发医患矛盾或医疗纠纷,既耗费医院人力、物力、财力,也会对医院声誉造成损失。
儿童就医除受医院规模、医务人员数量等医疗资源偏少的限制外,一定程度上还受儿科疾病季节性特点的影响。由于综合医院儿科“萎缩”而导致儿科总收治容量、诊治能力的减少超过了儿童专科医院的诊治容量、诊治能力的增长,因此,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财政投入、合理重整综合医院儿科的现有医疗资源、组建更多的儿童专科医院和规范化的儿科病房,亟为迫切。儿科也是整个医疗急救体系里的重要环节,区域性儿童急救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大规模传染病接连爆发,汶川地震、三氯氰胺奶粉等天灾人祸不时发生,暴露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对儿童救治体系的忽略和区域性120及紧急救援中心对儿童救治能力的滞后,给儿童应急救治敲响了警钟。
新生儿科护理论文
1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不足,且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相对较短;另外极少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只求完成任务即可,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性思考。由于新生儿科是针对新生儿的特殊部门,这要求医疗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职业道德,还应具备有同情心、耐心、细心、爱心等特殊素质和慎独精神,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端正服务态度,多和患儿家属沟通,培养自身的应变能力,增强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2查对制度不严格
床头交接班、临床护理及出院时不能详细的核对患儿的双手圈、胸牌及床头卡,容易导致差错事故;入院检查时未能及时发现患儿自身存在的某些身体异常和缺陷或者发现后未能和患儿家长沟通,最终埋下安全隐患;部分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业务不熟练,护理经验不足,无法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病情变化,因而错过了对他们进行抢救的最好时机。
1.3护理不周
病房中护理工作不周到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新生儿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无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病房没有陪护人员会给新生儿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如出现鹅口疮、尿布疹、红臀及交叉感染等状况;新生儿沐浴时可能会受凉,暖箱、烤灯等设备使用不当会发生烫伤;病房巡视不及时或者没有发现问题,可能会出现患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双足擦伤、静脉输液管及各种引流管脱出等。
儿科转岗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需求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转岗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和需求,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儿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两期参加安徽省儿科转岗医师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运用EpiData、Excel、SPSS16.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显示90%以上的调查对象均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仅1/3的调查对象对目前工作状态感到满意;迫于工作压力和经费待遇,很难保障继续教育时间;适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方式以进修(89.43%)和远程教育(45.53%)所占的比例最大。结论基层儿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要注重学习方式的可及性和学习内容的实用性;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筹集实现多渠道化;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儿科;现状;需求
继续医学教育(简称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后进行的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1]。根据2017年5月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数据,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目前缺口86042名,流失率则为10.7%。而我省儿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区和城乡差异较大,存在着经验不足,高精尖技术人才缺乏,市县级医院儿科救治能力较弱,对于急危重患儿、疑难杂症患儿抢救经验不足等问题。儿科医师短缺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就是国家原卫计委在这一宏观背景下,通过中央财政支持举办的培训项目。我院受安徽省卫计委委托,接受了儿科医师转岗培训任务。目前两届培训134人已全部通过考核结业,今年第三批76名学员正在培训中。为了解这些来自基层学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需求,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儿科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为安徽省培养更多更好的儿科人才,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安徽省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2015和2016年度两批来我院参加转岗培训的学员共13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近3年内已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和对今后参加继续教育形式及内容的主要期望。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问卷有效率为91.79%。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为保证录入质量,采用双人录入,一人核对结果的方法。采用SPSS16.0、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工作状态、前期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对今后接受继续教育适宜方式及主要需求的分析,本项目研究发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