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二级安全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微信在新建院校安全教育中应用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概述了微信的功能特征,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现状,指出微信应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并对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系统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信;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引言
作为新兴的通讯工具及信息传播媒介,微信成为大学生认可与追捧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更势不可当地影响渗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观念、内容、手段、方法,为新建本科院校安全教育带来创新视角。聚焦微信给新建本科院校安全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基于微信的安全教育的应用实施,对改进新建本科院校安全教育工作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微信的功能特征
微信(WeChat)作为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面向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软件,可提供聊天、朋友圈、公众平台等功能。作为流行的信息传播媒介,其较传统媒介具有如下优势:
(一)用户庞大。据腾讯2020年第三季度公布的财报数据,微信的月活用户量已达12.1亿,用户规模越来越大,尤其获得年轻群体的青睐,传播应用前景广阔。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建设
摘要: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是高校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信息化系统是实施科研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其大学科研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建设的有关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旨在为高校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是高等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保障,而做好科研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则是维护科研实验室安全稳定的关键要素。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各高校要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要建立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和安全准入机制,凡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先进行安全知识、技能和操作规范等相关培训,未通过考核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1]。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是实验室安全体系的基础[2],而实施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系统在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中的应用[3-6],同时意识到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考试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具有较明显优势。为此,作为地方行业特色型大学,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借鉴有关高校经验[7-10],于2020年建设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以下简称“考试系统”),并进行了有益实践。本文将对考试系统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信息化系统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考试系统的建设原则
1.1坚持多元整合
我校根据《江苏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规程(试行)》等文件要求[11],将考试系统建设作为普及科研实验相关安全知识,增强科研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以及推动科研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考试系统设有电脑端、手机端两种运行模式,题库涵盖消防安全、危化品安全、生物医药安全、仪器设备安全、安全通识、应急救援、用电安全、科研诚信等2453道试题,考试系统试题分布如图1所示,同时设有视频学习专区,具备视频观看时长统计功能等。
1.2坚持开放共享
高校安全教育路径与方法
摘要:
大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高校要加强组织、强化宣传、建章立制,将课堂教学和活动载体相结合,日常教育和安全管理相融合,努力打造校园安全文化品质,切实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助推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通过实行以上措施,进而达到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的目的。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路径与方法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扩招,后勤服务社会化发展,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安全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较多体现口头重视,教育应付于形式,宣传内容相对滞后,推进程度不够明朗。加之大学生涉世浅、阅历少,安全意识较弱,近些年,高校校园火灾、盗窃、诈骗、交通事故等发生率愈发增高,学生自杀、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伤害了学生,牵动着家长,影响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甚至波及局部区域的社会稳定。为此,加强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模式,营造安全稳定校园是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1]
一、落实责任,完善安全教育互动机制
(一)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一、引言
近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电脑、手机等载体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学面临更大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8月30日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到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其中学生网民群体最多,占比为26.0%。[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大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构建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2]但是当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课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一般为大班教学,3、4个班同时一起上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会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最基本的讲授法,未能针对各类别安全知识进行灵活变通,有些授课教师甚至从头到尾都在读课件和教材,讲解完知识点后,就开始播放视频或者随意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3]在讲授安全知识或播放案例视频时,大多数教师并不关注学生是否真的在听讲,也不会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时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专注于课堂内容的,他们可能在看自己的专业教材、玩游戏、看小说、聊天、睡觉等。许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引不起他们的兴趣,这就导致一种课堂现象,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底下无动于衷,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达不到安全教育的目的。教师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拓宽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直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滞后
高校生态安全教育论文
一、对知识管理及高校生态安全的界定
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完全相同。通常认为,知识管理指个人、组织或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知识和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组织机构、知识资产、知识人员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以期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从而促进知识的价值增值。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知识管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高校管理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合理利用高校内、外部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潜能,建立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知识产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功效管理过程。对于生态安全来说,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结合狭义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安全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安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权、生存权、健康享乐权、必要资源权、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或人文)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工程,它是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以上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高校的生态安全包括高校的自然生态安全、人文生态安全、社会生态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即能为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工作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高校自身运行良好,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能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科研服务的一种良好的状态。
二、高校生态安全的知识性分析
1.系统性。
高校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跟知识有关。高校自然生态安全包括高校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树木花草的种植,自然环境的绿化,校园整体的美化亮化都需要有生态学相关的知识作为积累。而高校人文生态安全更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和探访神奇的科学研究,这一切都是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魅力。高校的社会生态安全是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社会声誉的综合反映和系统的写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其知识的传递、升值过程,也正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2.动态性。
高校的生态安全正如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一样,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事情,它会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所高校受其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动态性,这跟知识的学习一样,常用常新。
安全教育视野下的知识管理论文
一、对知识管理及高校生态安全的界定
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完全相同。通常认为,知识管理指个人、组织或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知识和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组织机构、知识资产、知识人员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以期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从而促进知识的价值增值。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知识管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高校管理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合理利用高校内、外部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潜能,建立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知识产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功效管理过程。对于生态安全来说,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结合狭义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安全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安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权、生存权、健康享乐权、必要资源权、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或人文)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工程,它是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以上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高校的生态安全包括高校的自然生态安全、人文生态安全、社会生态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即能为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工作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高校自身运行良好,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能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科研服务的一种良好的状态。
二、高校生态安全的知识性分析
1.系统性。
高校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跟知识有关。高校自然生态安全包括高校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树木花草的种植,自然环境的绿化,校园整体的美化亮化都需要有生态学相关的知识作为积累。而高校人文生态安全更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和探访神奇的科学研究,这一切都是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魅力。高校的社会生态安全是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社会声誉的综合反映和系统的写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其知识的传递、升值过程,也正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2.动态性。
高校的生态安全正如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一样,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事情,它会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所高校受其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动态性,这跟知识的学习一样,常用常新。
探微安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总要求
对本院员工、聘用人员都应接受有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
(1)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能。
(2)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劳动保护、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
(4)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及以往存在问题。
(5)应急准备与响应;紧急救护法、应急预案,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等。
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
作者:张保江 陈继南 张毅 单位: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
2006年5月29日,某石油化工公司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发生爆燃事故,导致在厂房内作业的承包商施工人员4人死亡、11人受伤;2010年2月17日,某公司承包商包装操作工违章进入包装机内处理落袋,被挤压致残;2010年5月20日,承包商人员在某石化公司装置现场查看设备,私自触碰开关致装置连锁停车。类似的由承包商人员直接或间接酿成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炼化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分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承包商人员安业企视角全教育培训不足、素质不高密切相关。炼化企业承包商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承包商为了减少用工成本,经常使用“低素质”廉价劳动力,致使这部分“无知无畏”人群反复上演“低老坏”(指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和“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为各类事故埋下隐患,甚至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强化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异常重要。
炼化企业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分析
1.对承包商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一方面炼化企业在繁重的生产任务压力下,视承包商方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为“额外负担”,从心理上不愿意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即使组织,也是以应付和走形式为主,培训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差,存在“短视”现象。另一方面,承包商以利益为中心,不愿意将资金和时间投入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中,内部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对甲方要求的培训也是被动接受。
2.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企业对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虽然有的企业建立了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但主要限于基本的入厂(场)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没有明确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的具体环节,没有将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承包商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承包商本身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不健全。承包商未建立或者建立了粗放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全面、不系统,没有形成闭环管理,执行不严,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3.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从炼化企业承包商方引发的各类事故原因分析中不难发现,承包商方施工作业人员既缺乏炼化专业基本知识,也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也缺乏危害识别和自我防护与救护能力,一些作业人员的“低老坏”与“三违”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致成为习惯。
4.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要求师资方面,一是专职教师缺少生产实际知识,知识结构与生产现场实际脱节。二是兼职教师缺乏培训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与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硬件设施方面,各炼化企业均设有主要工种的培训基地,却没有专门的安全培训基地;安全培训教室无法满足培训需求;针对现场的实物教具、多媒体教学器材以及仿真教学器材相对缺乏;有限的资源也不愿向承包商方的施工作业人员开放。5.承包商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欠缺实践中,大部分承包商的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安全知识与能力欠缺,或达不到炼化企业要求,在知识更新和安全技能培训上也不能与企业同步,或者不进行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时间短、内容粗,流于形式,直接影响着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效,也影响着企业安全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