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音乐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多元化音乐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多元化音乐教育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多元化实践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年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并没有真正实现改革,在农村,小学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是发展素质教育最大的绊脚石,更何况,在如今新的的教学环境下,素质教育也只是说说而已,因此,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教学师资;农村教育

十多年来的新课改,素质教育是其不变的教育目标,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早已根深蒂固,改变非一日之功。而在新课改的造势之下,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也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在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音乐教育。对于农村小学而言,音乐教育就像是一张白纸,是他们从未接触到的一个新领域。纵然新课改呼吁音乐教育改革,而在农村,却也只是口号大于实际。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的缺乏

音乐不仅是小学生通往艺术殿堂的阶梯,也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因此,发展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代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现在很多的教师忽略了音乐对学生的作用,把课表上安排的音乐课当成摆设,音乐课大多情况都会被数学课和语文课取代,或者成为学生放松的听歌课。农村家长也对音乐课有着十分片面的看法,认为诸如音乐这类的课程都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让学生容易不思进取。如此一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已无路可走,同时也阻碍了真正音乐的音乐传递。

(二)音乐教育资源的缺乏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多元化音乐教育探索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其中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音乐教育的强大作用不仅仅是帮助高职院校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生间互助交流和团队协作的有效教育方式。但现在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从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简析高职教育中现存的音乐教育问题,提出对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教学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技能类学校,把教学和培养的主要任务放在专业技能上,但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具备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尤其是在专业技能都很优秀的时候,能够让你脱颖而出的就是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综合素质。在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科目是每个专业都需要接受的,学生的情操培养一方面通过具体的音乐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另一方面就是校园文化和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间接影响。一堂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对真善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和感悟是欣赏美和体验美的能力。而在社会融合方面,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加强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会进一步增强,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和素质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音乐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培养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在培养中主要进行实际的、专业性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具备专业性质的技能人才,这种专业的选择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对口输送。与社会需要进行衔接是高职院校在市场存活的一种明智之选,在专业设置上和课程培养模式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一性。而作为素质培养的音乐教育往往会被忽略,只是作为一种教学补充,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够像专业课程培养模式那样科学。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只是简单地采用课堂教学形式,而音乐体验也止于音乐欣赏,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综述

笔者认为,如何能在高校中顺利和成功的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课程建设中,应体现多元音乐文化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建设方面,中央音乐学院走在了音乐院校的前面,在1982年的时候,他们就开设了《外国民族音乐》这门课程,然后,又不断的开设了《美洲民间音乐》《亚洲音乐》《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拉丁美洲音乐》《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印度音乐文化》等课程。中央音乐学院所开设的这些课程,从各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洒落在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不仅让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同时在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方面,也得到了补充,从而使他们能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无独有偶,此时上海音乐学院也不断开设了《日本音乐》《东方音乐概论》《朝鲜音乐》《东方音乐文化》《印度音乐文化》《比较音乐学》《东南亚音乐》等课程,同时,《东方音乐概论》的教材编写也得以完成。这就使上海音乐学院以其特有的优势走在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列。在其它的音乐院校中,也有音乐界的同仁在为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事业默默努力着,例如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陈铭道教授,他从1992年时,就一直为中国音乐学院的作曲系音乐学等系讲授《世界音乐》等课程。中国音乐学院的朱卓建教授在1995年时就为在学院的外国留学生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这门课。以此同时,在福建师范大学的王耀华教授也为学生开设了《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这门课程。

从以上罗列可以看出,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地方和学校都是处在沿海和较大发展的城市和地区,而西部和相对偏远的城市和地区的高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却显得滞后,甚至停滞不前。这是我们目前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其次,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在我国音乐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的音乐文化教育,本地域的音乐文化就应该占学校教育的很大部分内容。因此,西南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就处在了一个机遇与挑战的处境中。由此,我们应该革新自身体系,努力尝试去改变原有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来进行。

1.转变原有音乐教育观念

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包容的、开放性的观念,在类似情形的驱使下,人们对世界上不同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已经成为了人们音乐生活的一项内容和获取自身发展的意图,这种以开放性的姿态面对世界音乐文化,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文化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发展思路和理论依据。在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中国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其自身的文化结构、语言特点,构成了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因打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在文化与音乐教育相关联的条件下,努力寻求该地区自身的潜质,来组建符合该地域的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学科体系和理论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本族语言或和汉语语言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高校音乐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也对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对汉族音乐和文化的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民族传统的文化渐渐的失去了她赖于生存的土壤,许多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逐渐消失,此刻,高校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为区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变迁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2.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与储备

在当前的教学队伍中,高校的音乐教师几乎都是音乐专业院校毕业出来的以西方音乐体系训练为主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以及对音乐的操作能力都已深深打上了西方音乐学体系的烙印,因此,他们缺少了必要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视野。要培养和建构我国高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和体系,就需要教师们有实地的研究学习经验,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调整和更新思想观念,将其哲学思潮、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争取做到用少数民族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来对其音乐进行教学和研究。以上可看出,教师的培养和师资结构的建构对高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领导者应该注重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学中的合理布局,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提供教师去研究和学习所需专业的时间和机会,以此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多元音乐教学新局面。再此,高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不能脱离本身的生态环境。任何事物的发展若离开了自身的生态环境,它将会面临消失的危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也一样。高校音乐文化的多元教育模式和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特点,决定了音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校园,而应有目的、计划性的安排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到广阔的民间去感受和学习体验各民族民间的音乐事项。同时,学校要不间断的聘请专家和学者以及民间艺人来校举行讲座或教学,同时,不断举办与本土音乐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采用民间实地课堂与学校学习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经验时再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音乐实践要比音乐理论更为重要。到民间学习和体验本土音乐文化,感受音乐创造的非程序化和非正统性,这种带有互动的交流、偶然中的必然的音乐创作行为,会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激情,从而也使音乐回归到其本身。这种学习模式,使我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不只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知识的过程。这就会使我们的教学中避免出现“唯一答案”和“最好、最佳答案”的模式。最后,高校多元音乐文化中德育的渗透。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自身教育实践中,很注重研究人的道德发展与音乐教育的关系,他认为,恰当的音乐教育,可以使人们的性情得以调和、心情得以陶冶。我国的荀子在其论著中也提到了音乐的“广教化、正身行、美风俗”的功用。由此可看出音乐中德育价值的体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就是既立足国内又面向世界、批判的继承音乐文化传统,同时又展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必须更多关注音乐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做到教育、兴趣、陶冶、文化相结合,才能使高校音乐教育成为多元文化中涵盖深厚民族意蕴的表达方式。人们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能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不断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获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出良好的人格尊严和思想品德,进而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从而共享人类的音乐文化,以此提升了民族自尊心以及获得了文化认同感。笔者认为,只有从上述四方面不断的进程理论深化和艺术实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才能落到实处,进而才能不断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才能,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获得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多元化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既是全球一股强有力的理论朝向,又是颇为深刻的实践革新,它是全世界音乐教育的热点。当然,在不同的国度面对不同的文化群体,多元音乐教育也有着不同的阐释。它并不只是一种教育理念或政治方面的宣扬,而更多展示的是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的学习来开阔人们对广阔的世界的另一种认识,从而得到启迪和心灵的感应。同时,也体现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文化程度等,人们都有均等的去享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与此同时,多元音乐文化教育也应该体现使那些具有与所谓的主流音乐文化特征相异的其他民族的同学得到与他们相适应的音乐文化学习机会。笔者认为,如何能在高校中顺利和成功的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课程建设中,应体现多元音乐文化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建设方面,中央音乐学院走在了音乐院校的前面,在1982年的时候,他们就开设了《外国民族音乐》这门课程,然后,又不断的开设了《美洲民间音乐》《亚洲音乐》《世界民族音乐概论》《拉丁美洲音乐》《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印度音乐文化》等课程。中央音乐学院所开设的这些课程,从各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洒落在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不仅让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同时在学生的音乐知识结构方面,也得到了补充,从而使他们能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无独有偶,此时上海音乐学院也不断开设了《日本音乐》《东方音乐概论》《朝鲜音乐》《东方音乐文化》《印度音乐文化》《比较音乐学》《东南亚音乐》等课程,同时,《东方音乐概论》的教材编写也得以完成。这就使上海音乐学院以其特有的优势走在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列。在其它的音乐院校中,也有音乐界的同仁在为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事业默默努力着,例如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陈铭道教授,他从1992年时,就一直为中国音乐学院的作曲系音乐学等系讲授《世界音乐》等课程。中国音乐学院的朱卓建教授在1995年时就为在学院的外国留学生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这门课。以此同时,在福建师范大学的王耀华教授也为学生开设了《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这门课程。从以上罗列可以看出,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地方和学校都是处在沿海和较大发展的城市和地区,而西部和相对偏远的城市和地区的高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却显得滞后,甚至停滞不前。这是我们目前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其次,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在我国音乐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的音乐文化教育,本地域的音乐文化就应该占学校教育的很大部分内容。因此,西南地区的高校音乐教育,就处在了一个机遇与挑战的处境中。由此,我们应该革新自身体系,努力尝试去改变原有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从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等问题来进行。

1.转变原有音乐教育观念

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体现的是一种包容的、开放性的观念,在类似情形的驱使下,人们对世界上不同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研究已经成为了人们音乐生活的一项内容和获取自身发展的意图,这种以开放性的姿态面对世界音乐文化,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文化教育,提供了珍贵的发展思路和理论依据。在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中国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其自身的文化结构、语言特点,构成了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因打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在文化与音乐教育相关联的条件下,努力寻求该地区自身的潜质,来组建符合该地域的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学科体系和理论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本族语言或和汉语语言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高校音乐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也对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对汉族音乐和文化的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民族传统的文化渐渐的失去了她赖于生存的土壤,许多宝贵的音乐文化资源逐渐消失,此刻,高校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为区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变迁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2.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与储备

在当前的教学队伍中,高校的音乐教师几乎都是音乐专业院校毕业出来的以西方音乐体系训练为主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以及对音乐的操作能力都已深深打上了西方音乐学体系的烙印,因此,他们缺少了必要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视野。要培养和建构我国高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和体系,就需要教师们有实地的研究学习经验,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调整和更新思想观念,将其哲学思潮、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争取做到用少数民族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来对其音乐进行教学和研究。以上可看出,教师的培养和师资结构的建构对高校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领导者应该注重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学中的合理布局,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提供教师去研究和学习所需专业的时间和机会,以此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多元音乐教学新局面。

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程多元化设计

【摘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不断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越来越强调个人的全面和多元化价值的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入和发展促使高校多元化教育在不同学科中发展运用。音乐教育作为高校学科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的多元化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文化,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多元化教学的分析,结合时展的背景,探讨如何开展音乐课程多元化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育;课程;多元化;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和特殊性越来越关注,高校音乐教学成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多元化全面发展。这就促使以多元化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音乐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多元化教育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的西方国家,是目前教育理论中先进的理性教育体制,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多元化音乐教育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新形势下音乐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如何将多元音乐教育理论用于指导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并结合现今课程改革中音乐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程的多元化设计,建立和完善高校音乐课程体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多元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多元化音乐及其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多元化音乐的理解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时代,由众多国家和民族组成的人类社会,决定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性。而这种多元性更加深刻地体现在艺术领域,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常态,我们已经不能在用保守陈旧的眼光看待音乐的发展,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进步,人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多元化的思维认识和理解音乐。全世界近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独特的音乐,这是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多元化音乐教育是基于多元化教育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发展起来的,这种音乐教育也是基于全面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的。

(二)多元化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阅读全文

多元化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发展分析

摘要:钢琴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钢琴教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本论文针对多元化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发展

中国的基础教育实施改革,高等教育进入到重要的阶段。从目前的高等教育情况来看,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从原有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模式、现代教育正逐渐取代了传统教育,教育与市场经济之间建立来了关联性。这对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专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音乐专业教育改革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就无法适应专业教育环境,也不会寻求更好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就需要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采用多元的教育模式,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促进钢琴教育更好地发展。

一、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钢琴教学现状

(一)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高等艺术院校的招生,新生入学的学生多,使得音乐专业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学资源短缺。比如,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有就已经将艺术教学与技术课程合并,已经不是一对一的教学了,而是一名钢琴教师指导超过两名的学生,甚至钢琴教学已经变成了技术教学,学生几乎没有接受实践练习的机会。正是因为钢琴教学资源有限,音乐专业的教育中就难以很快发展起来,也难以培养出高品质的钢琴人才。

(二)高等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功能的彩调多元化教学

桂林彩调是一种起源于桂北并流行于桂林、柳州、平乐、河池以及百色等地区的地方戏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的方言各不相同,在对桂林彩调的命名上,各地也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的桂林彩调,在一段时期以来,还是被称为调子戏以及采茶戏,直到1955年,才被统一命名为彩调剧。

一、桂林彩调剧目的来源

作为一种地方剧种,桂林彩调与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打磨,并有着辉煌的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桂柳彩调代表作之一的《刘三姐》,先后多次登上过中南海的演出舞台,向人们展示桂林彩调剧种的表演风格,随后又在全国34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巡演,演出次数达到500多场,这个数字在中国戏剧演出历史中是不常见的。桂林彩调的取材大多数源于农村,在人物和事件的选择上也往往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主。桂林彩调的演出者,也大都生长在农村,因此,对农村的生活以及问题都十分了解,在桂林彩调的演出过程中,演出者的艺术风格以及表演都会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彩调的表演形式多为载歌载舞,通过这种方式,更能使观众感受到彩调生动活泼以及地方戏剧特有的亲切感,在语言方面,多采用幽默诙谐的地方语言来行唱腔。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和地方语言,是桂林彩调的血肉,一旦脱离这些,彩调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彩调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是因为其极具魅力的内涵和意义。在取材以及提炼主题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主要人物的行为入手,从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等方面去进行探索和思考。正是因为彩调取材于现实,切合现实中人们的想法,所以才会被观众广为认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多媒体的不断冲击,观众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在发生着变化。网络世界的不断进步也在刺激着剧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存在戏曲与戏曲之间,电视、电影的日益崛起,也使戏曲的地位逐渐下降,而在各大剧种的竞争中,地方剧种则更处于劣势。如果地方剧种被动消极地面对竞争,就会导致自身衰败的结局。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中,交通以及通信不便利,而戏曲通过自身的艺术再现,将社会中的人、事、物重新演绎,再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借由表演来寓意褒贬、区别善恶、得知兴衰。戏曲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中满足了人们想要知道时势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能够通过教育、书籍、报纸、网络等渠道去了解现实社会,去提高自身的素养,古语中所言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变成了现实,加之人们拥有了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对于社会中的人、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以及判断,对于戏曲所给予的世界观也不会完全认可了。即便戏曲中深入阐释了人生哲理、时代变迁,在观众的角度,也不见得会感兴趣。久而久之,人们逐渐被新鲜的艺术形式吸引,戏曲艺术对他们的吸引力就相对减少许多。音乐艺术发展必须与时展保持相同的步伐,以适应观众的需求。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的戏曲艺术,面对发生急剧变化的观众,不应该一成不变,而应该通过不断的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快、更好地适应观众的需求,这样,戏曲的发展才能够持续。

二、彩调唱腔的分类

早些年,在广西各地流传着采茶歌以及彩灯一类的歌曲,但未能形成戏剧系统。在清代中期,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湖南地区人民向桂北地区迁移的过程中,将湖南的花鼓戏(又称调子)也带入广西地区。在这一迁移的过程中,又逐步融入其他地区的音乐民间曲调,这其中包括桂北地区的民歌小调、湖南的鲜花调、阳朔的渔鼓调等,从而使得桂林彩调的内容愈加丰富。桂林彩调的唱腔分为腔类、板类、调类三种。桂林彩调的剧情多由神话传说、章回小说以及市井轶闻中取材,风格优美、诙谐,在市井中有着“快乐剧种”的美誉,同时,它也是最能代表中国戏剧艺术文化特征的地方剧种。从表演形式上看,色彩基调也经历了庭院、集镇、赌场、剧场等几个阶段。随着彩调剧本的发展和表演场所的变化,行当、服装和表演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彩调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大多体现在小旦和小丑(包括小生)两个行当上,如眼、手、身、法、步等。其次是摇旦(即丑旦)。彩调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转身、出场、扇花和手花都是极富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尤其是步法。如蹩脚步、扭丝步、蹬踢步、试探步、横挪步等。旦角的踵步、碎步、云步等。扇子是彩调“三件宝”(扇子、手帕、彩带)中的一件。扇子在表演中也可用作工具和武器,因此被称为“万能”道具。它深深植根于农村,与当地民间俚语小调紧密结合,形成了内容和谐、形式生动的表演风格。

三、培养适宜桂林彩调生存发展的环境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壮族山歌、侗族大歌等许多民族文化,但这些在中小学的音乐课本中出现得并不多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传承方式使其保留下去,国家将彩调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就是保护它、传承它。而作为个人,也要认识到保护桂林彩调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当前形势下,尽管很多音乐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加强对民间戏剧的保护和传承,将传统戏剧编入教材当中,但其中还存在着编选内容不全面、占有比例不够等问题。以广西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音乐课本来看,教材共分为7个版块,外国音乐歌曲和儿童歌曲各占一个单元,但有关中国传统戏剧却没有任何介绍,能与之相关的也只是一些中国民族的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等。在初二的音乐教材中还设有音乐剧的版块,但音乐教师普遍用外国音乐剧《猫》来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概念以及创作,这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戏剧,更不知道属于桂林的本土戏剧是什么,对传统戏剧以及相关文化一无所知。如果我们对现有的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不进行调整,不作出相应的改变,就无法改变广西音乐教育的现状。因此,为了使中国传统戏剧在学生中普及,保护和传承桂林彩调的生存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阅读全文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音乐教育改革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多元文化意识形态逐渐形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在将来可以更好的适应于多元文化世界中。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改革

随着多元文化理念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深入,我国音乐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首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简单的叙述,然后再说明进行多元文化教育需要遵循哪些原则以及我国实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意义,从而向我们证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的深入,有利于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促进我国音乐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是一种多元文化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学校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设置,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多元文化教育及时把多个学科进行综合,使每个学科都有同等机会参与到教育中去。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虽然多元化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不同,但是仍然存在有一定的共性。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基础上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进行改革,需要遵循一定原则。首先因为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风格特点都不一样,所以所表现出来的音乐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多元化音乐的时候需要遵循尊重各种文化风格的原则。其次在学习多元化音乐的时候需要遵循音乐整体性的原则。再次学习多元化音乐需要从该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中去学习。最后全球音乐文化的形式有很多种,所以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尽量包含世界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