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通运输局年度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2019年度“大调研”活动的通知》(石党办字〔2019〕127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在交通运输系统内认真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特色亮点
(一)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1.县道升级改造项目。至公路全面完工;至公路已铺设沥青下面层18.5公里;-公路已铺设水稳层13公里,-公路已铺设水稳层3公里。1-11月,完成投资约6800万元,占年度投资的76.1%。
2.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2座危桥改造项目已完工34座,1-11月累计完成投资约1800万元。
3.村道窄路面拓宽项目。2019年完成项目6个计14.47公里,完成投资约434万元。
4.前期工作项目。争取河龙至固厚、石壁至大柏地两条公路列入省道管理,并已向上正式申报路网调整。完成高田至新河至公路、至丰山街和高田野鹅墩至温竂公路一阶段施工图批复;完成德舍大桥、干头陂桥、湖下桥、蓝家屋桥、石溪桥施工图批复;完成睦富桥至松山桥沿河旅游公路和睦富桥至公路初步设计;完成塘子岭至睦富桥两阶段市政道路施工图批复。1-9月累计完成前期工作费用约200万元。
交通运输局全年工作情况报告
201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大力支持下,我局立足部门实际,依法履职,攻坚克难破瓶颈,凝心聚力抓发展,交通运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深入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行政
我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县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一丝不苟地执行宪法、公路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全力推进交通运输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抓实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了局党组中心组和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制度,并将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标对表找差距并抓好整改落实。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形成了人人向上,团结和谐,政令畅通,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严格依法行政。我们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的同时,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无论是道路运输执法检查还是公路路政执法,均做到严格依法行政。同时,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虚心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县法制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全面履职尽责,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1.农村公路建设量质齐升
一是路网布局更加合理。争取省道待遇2条,两条公路计125.6公里列入省道管理,并已向上正式申报路网调整。调整后,将结束我县省道为零的现象,国道、省道和农村公路比例更加协调,路网布局更加合理,原有的“十”字型国道构架将完善为“丰”字型国省道构架。
农村道路公共治理分析
作者:许成真 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一、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众多,自然条件较差,人口分布又相对分散。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信息十分闭塞,农村人口出行等问题仍然很困难,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生产和农村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有接近100个乡镇和多达4万个行政村没有公路。农村道路交通的落后和缺乏严重地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道路非常需要重新建设和提高技术等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十五”建设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农村道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五年时间里,农村道路建设投资完成4178亿元,比“九五”期间多了2倍。2003年以来,农村沥青水泥路重新改建30万公里以上,总里程达到63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3年多了一倍。我国《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中提出,本世纪前二十年,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通达”、“畅通”公程,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农民出行只有快捷、安全、舒适,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底,全国将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拥有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即“油路到乡”;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即“油路到村”。2006年从新增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国家安排专项资金以及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专项用于农村道路建设。到2020年,总投资在大约15000亿元左右,即每年约1000亿元。必须保证用于道路工程的费用约占70%,即每年700亿元左右。2006年初,交通部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这是交通部做出的关于农村道路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是全面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管理、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农村道路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
首先,农村道路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路面状况和服务水平比较差,通达通畅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技术等级比较低,抗灾能力较弱、并且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其次,大量道路工程项目欠缺规划设计,建设标准与规模控制不够合理完善,局部工程项目质量水平不够稳定,部分工程项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管理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实际操作有很多不便。农村道路主要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农村道路单位里程造价相当高,建设技术等级相对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按照通常的项目管理程序,编制详细精确的施工可行性报告、施工图设计,实施单个项目招投标的严格管理,必然增加道路工程项目成本,与此同时也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不便。
第三,道路建设配套资金比较少,拖欠工程款项问题相当严重,很多开工工程项目被迫中途停工。最近几年以来,虽然国家对于农村道路尤其是西部地区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因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实际投入到农村道路建设的资金比较少,其中有些部分还是通过减免税费、征地拆迁的优惠政策和降低征收或补偿标准来实现的。尤其是农村费改税之后实行的“一事一议”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问题,少数人不同意或当时同意事后不出钱、不出力的现象,挫伤了大多数农民建设道路的积极性。配套筹资困难重重,严重地影响了农村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最后,道路建成以后,因责、权、力不明晰,所以对道路的维护修缮又构成问题。目前的路政管理制度也不够合理,这些问题造成了某些路段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许祠村的道路建设发展情况
交通运输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一、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1、关于未出台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一定程度上造成贫困地区公路质量不高、引起重建现象的问题。
整改情况:自2019年6月1日起执行;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赣交质督【2018】20号)《小型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我局对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均严格按照交通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制定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执行,县级交通运输部门无法定权限制定工程技术标准。对贫困地区公路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将积极提供技术指导,配合建设单位予以整改。
针对县委巡察办指出我局只对本单位申报立项的项目和办理了施工许可的工程进行了监管,而对在其他系统立项的公路建设项目没有进行监管,整改成效还不够明显的问题。
我局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上级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进一步对县委巡察办指出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对正在开工建设的农村公路(含计划外的农村公路)从许可申请、质量监督等环节采取日常质量巡查和技术指导,督促项目参建单位加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同时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上门跟进服务,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责令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并建立质量监督管理台账,确保辖区内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全覆盖。至于其他系统立项的公路建设项目,例如:市政道路、农业机耕道等项目我局没有监管权利和义务,建议由其主管部门承担工程质量监管职责。
2、关于乡村客运及班线乱收费的问题。我局已与县物价部门共同对乡村客运及班线客运票价进行核查,并结合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营运车辆的更新换代,适时印发了《关于补充完善县内短途客运票价》的通知(永发改收费【2019】13号),两站售票窗口所售车票价格均在物价部门审批的范围之内,乱收费问题目前已整改到位。
3、关于私人承包垄断问题。乡村客运班线于2012年由人民政府与长运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长运交通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全县所有乡村客运班线,班线则由长运有限公司分公司内部实行责任经营承包的模式进行运营,所以不存在群众反映的私人承包垄断问题。班线就线路经营权问题,我局在县政府的主导下牵头与长运公司谈判协商中,此项工作县政府彭秋云副县长、刘剑副县长牵头召集我局与县交警大队、长运公司、长运分公司、班线责任经营者进行多次协商谈判,2019年10月31日已成功收购并实现公车公营,票价也由原来的39元降到30元,切实让利于民,目前公车公营运行良好。
乡村公路建设及养护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随着国家投资重点逐渐向农村公路建设转移,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大规模建设中也遇到了许多诸如建设、管理与养护等方面特别是后期养护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也逐渐被交通行业及社会各方面所关心。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了交通部、省交通厅、地市交通局、县交通局四级行业管理,县、乡、村政府或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 多方参与已经成为农村公路管养的突出特点。本文在分析现阶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优缺点及组织形式等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建议,为下一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路养护。 该模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在费税改革之前,许多地方都规定了农村居民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这是群众突击季节性模式的基础。该模式组织者一般是乡级政府或者村委会,群众出劳动力,市县交通局部门或乡级政府补助部分砂石材料费。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实用意义更强。该模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尤其是现在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出,该养护模式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所需费用也日益增加。 随着群众突击季节性维护难以组织以级养护费用不断上升,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出行要求越来越高,农村道路的一般性养护需求逐渐加大,需要相对专门的人员进行日常养护,因此,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逐渐形成。一般情况是根据路段等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乡级政府。该模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而且此种小规模零星形式作业模式,也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该模式是与干线公路养护类似的一种养护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作为其在乡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是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从目前来看,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优点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除了大中修外基本能够完成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生产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乡级政府领导的道班金属临时性机构,常常资金困难,养护队伍不够稳定。 当前,针对此种模式弊端开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改革,方向主要是进行管养分离,以工程量计量养护经费,公路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养护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由事业性管理单位向企业性养护生产单位转变。 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在法律上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的,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执照性质可分两类,一类是适应市场的要求,有社会性资金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另一类是由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扣,经过改制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 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专业公司养护的模式,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较少,投标不具备竞争性;另一个是资金问题;第三具是目前尚缺乏对承包商的有效监督。优点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管理部门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转向合同管理,公路养护质量高效率高。缺点在于,由于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尚难以全面推广。 鉴于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模式的分析,农村公路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分段承包养护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模、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有利于地主经济发展,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效维护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秩序,真正做到农村公路“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养”。为此,提出主要建议如下: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这是农村公路管养体制的基本要求,督促由企业管理的公路部门下属单位促使其成为真正企业法人,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等不同性质的专职管养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模式的多样性,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p#分页标题#e#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农村公路养护资源的主要途径。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统一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模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财政转移支付和农拖费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公路养护新体制。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聚焦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等因素,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鼓励社会参与,落实建管结合”以及“严格执行实施流程”等措施,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进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产业优化;实施对策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1-2]。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3-4]。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以及《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明确项目区域及时序安排,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八个方面,重点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建成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新局面[5-6]。聚焦“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目标任务,重点对不规则田块、沟渠进行整合、填平、疏浚,完成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已成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本手段[7-10]。本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进优化提供借鉴。
1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主要做法
1.1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灌溉工程建设相结合,推动了传统灌溉农业向现代节水农业转变。以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渭北平原的大片农田基本都属于陕西省大型灌区泾惠渠灌区末端和交口抽渭灌区渠首,比如泾惠灌区的四支渠、五支渠、七支渠和九支渠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按照:1)修复并利用原有灌区输水渠道为灌溉水源,建设以渠道和低压输水管道等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2)利用渭北平原地下水位较低的优势,实施机井、抽水站等水源工程,配套建设渠道、低压暗管灌溉、滴灌等节水工程或水肥一体化设施,变大水漫灌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
1.2促进多元增收模式
一事一议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摘要:“一事一议”制度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重要决策,通过调查该项体系的落实情况可知,其运行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为了发挥“一事一议”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一事一议”;奖补制度;新农村建设
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为了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在提高人们经济水平的同时,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是关键部分,广大农民也必须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严格遵循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强与农民和地方及中央的财政联系,进而促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一事一议”制度就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广大农民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希望农民能筹资筹劳,然后中央通过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农村扩路建设、美化环境等公益事业。因为大多数农民自身对公益事业建设的认知不足,再加上建设资金较少等问题,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工作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1“一事一议”制度产生的背景
在农村税费未改革之前,农村地区的水利建设、道路维修以及环境绿化等公益性事业,大多由当地农民共同捐款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出现之后,农村地区的公益性事业大多以筹资筹劳的形式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就是针对农村建设发展工作,村民秉持自愿性的原则,最终受益人是谁,谁来承担。在此过程中,村民必须以自身实力为基础,全程公开面向广大群众,村级领导严格把控上限。在筹集资金和劳力的过程中,主要融合村支委提议、村委会商议、上级乡镇政府审核备案、党员大会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议事的内容和结果公开等环节,乡镇政府全程对各环节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基于“一事一议”制度下的农村建设,农民可以加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整个过程中的所有事项向村民公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民加入村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农村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一事一议”制度下的农村建设还能提高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真正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广大农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结合“一事一议”制度的辅助,当地区开展公益性事业时,先由地区农民筹集资金和劳动力,然后国家根据现状给予相应的补贴,共同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一事一议”制度下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2.1合理选择建设发展项目
新农村环境设计初探
摘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与我国持续开展城镇化建设有极大的关系,然而我国的农村数量十分庞大,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面实现城镇化并不现实,因此我国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之根本,本文将围绕新农村环境设计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环境设计;问题
前言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若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农村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水土环境建造出令人舒适又减少能耗的住宅成为了一大问题。宁夏作为我国西部五省之一,该地区的发展情况如何也一直备受关注,笔者将以宁夏平罗县地区为蓝图,展开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环境设计的研究。
1目前形势分析
“十三五”期间,平罗县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府号召,努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落实自治区“美丽乡村”规划的编制工作。对部分村庄进行了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道路、给排水、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亮点。2017年,平罗县将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逐步把平罗县所有乡村都打造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使“美丽乡村,塞上平罗”成为平罗县的一张名片。
2我县农村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