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动物医学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在当前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对于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为了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为学生铺就更加美好的前程之路就要就教师、学校不断就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不足,而后就提升教学中双创教育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创业;动物医学;教学改革
引言
进入本世纪以来,创新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当前宠物经济空前发展,给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空间,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双创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后有更好的前程提供助力,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时积极融入双创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
1.我国动物医学实践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1当前的实践教学工作目标与双创时代要求不符
在当前时代,创新与创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而创业也是学生毕业以后的重要就业方向,因此提升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在社会立足的能力,尤其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当前宠物经济的发展,公立的动物诊所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业与创新能力,在时展中为自己争取美好未来,但当前很多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过分看重理论而轻视实践,同时也未能看到培养学生全面技能的重要性,结果导致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掌握得不够全面,无法切实进行创业,徒有创新的想法而无法付诸实践,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脚步。
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现针对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提高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安全性。
关键词: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1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构建可靠的安全管理系统
在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该体系建立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使用,构建出可靠的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系统。具体表现为:①结合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教师应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并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持下,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且在计算机网络的配合作用下,实现符合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需要的安全管理系统;[1]②在既有的安全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要素的作用下,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负责人应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构建出与之相关的安全管理系统,促使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处理,为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日益提升提供科学保障;③对构建好的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使得该系统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满足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实际需要。
2创新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增强其实践应用效果
新形势下构建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时,需要实验室负责人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实验室既有的安全管理方式,以便增强其实践应用效果。[2]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①结合当前的形势变化,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式建立及完善的过程中,增强这些管理方式实践应用中的适用性,实现动物医学实验室创新管理,降低其工作落实中的问题发生率;②在动物医学实验室日常的管理工作落实中,应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从而为其安全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3提高实验室布局合理性,做好防护设施建设
布鲁氏菌病档案管理探讨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管理的现状,为今后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管理的改进提供其科学的依据。方法疫情档案的数据输入实行属地管理的原侧,由诊断机构把情档案数据直接输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疫情档案的管理实行5级管理。结果现有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管理,出现了部分省、自治区的管理脱节,在地方病防治机构搞布鲁氏菌病防治网络管理的专业人员,不能随时掌握和了解辖区的疫情情况,不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结论只有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有利于布鲁氏菌病防治的网络管理专业人员随时掌握和了解辖区的疫情情况,才会发挥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管理
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档案的管理已有专门的文献进行了论述[1],故作者在此不在重复,本文就中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管理现状,并参考相关文献[2-13]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中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数据输入与管理现状
1.1中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档案管理
基础医学安全管理探讨
作者:朱再满 杨解人 张根葆 单位: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教学和科研实体,是高校师生进行实践的重要基地[1]。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规模亦快速增大,硬件条件明显改善,这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事关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及高校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无论是从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还是长远发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
1基础医学实验室概况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浅论动物医学学生创新力的培养
1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据刘光辉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学习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础科学;②知识面窄,相关知识少,适应能力差;③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弱;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特点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国情考虑问题,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⑤对专业不热爱,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少,对动物医学行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实践少,动手能力差;⑦学风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不足。针对当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我国当前“学农不爱农”的现象非常普遍,实际情况说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形势比较严峻,因此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的教育和指导。
2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点,开展独树一格的学院品牌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学生社团是学生最感兴趣、活动形式最灵活的组织。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对于完成课内与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院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点,成立了“养猪及猪病防治协会”“养禽及禽病防治协会”“宠物养殖及疾病防治协会”“反刍动物养殖及疾病防治协会”等专业社团,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和相关企业人士作为协会会长,带领和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相关活动,如深入兽医站、动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宠物门诊及养殖场等实践基地学习;开设企业家课堂,邀请行业成功人士走上讲台,为学生开设讲座、演讲,学生与企业家直接交流,了解他们创业的过程、创业的机遇以及创业时的艰辛,使学生增长了社会知识,受到了创业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热情;深入企业实践等,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从2003年开始至今,学院与沈阳禾丰集团、大北农集团等多家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激发学生们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兴趣,引导学生接触和认识畜牧兽医行业,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的水平
专业技能大赛是高等院校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该院动物医学专业从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动物医学专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参赛同学苦练技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该专业技能竞赛在举办过程中根据当前畜牧业出现的变化,不断进行变化和创新,逐渐与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接轨。经过多年的举办,该专业技能竞赛已经得到学校和广大同学的认可,2012年该技能竞赛被学院和学校评为文化品牌活动。2012年推荐在院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参加第二届“生泰尔杯”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二等奖。通过对参赛的学生调查发现,专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参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技能竞赛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就业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和很高的职业素质,在择业和自主创业过程中占尽先机。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探索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新策略
作者:顾杰 单位: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实验标本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实验标本的来源多样,生化检测时使用的体液或血液标本,很可能携带有HAV、HBV、HCV、HDV、HEV、HIV、巨细胞病毒等具备生物危害性的各类感染因子,尽管处理这些标本的都是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但由于标本情况未知或说明中缺乏相关描述,因此仍存在有很高的接触风险。在对这些样品进行离心分离或涡旋混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会严重威胁到实验人员的健康。进行标本内活细胞的分析/分选、CD3/CD4/CD8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检测、肿瘤细胞DNA/RNA含量分析、免疫细胞检测等操作时,会使用到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大部分的流式细胞仪都安装在开放实验室中[4],在这种非隔离的环境条件下,实验人员的粘膜及皮肤一旦与标本的溅液直接接触,也可能对实验人员造成感染。
实验动物带来的生物安全隐患在动物实验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到注射器、手术刀和其他种类的“利器”。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皮肤因此受损,受到感染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实验动物本身的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使用微生物学质量不合格的实验动物,很可能引入各种类型的人兽共患病或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例如,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的一次羊活体动物实验中,由于未对羊进行严格检验,而致使28名师生感染布鲁氏杆菌,造成了严重的生物安全事故。另外,即便是清洁级的实验动物,同样可能携带生物感染因子。实验动物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携带微生物的概率与普通物品相比高出很多。而实验动物又只能经洁净运输和外包装消毒完成净化[5],无法接受其他更为直接的消毒方式,因此更易携带感染因子。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实验动物的日常饲养过程中,管理不当同样可能导致原本洁净的实验动物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如果被感染的动物通过呼吸、粪便和尿液将病原体传播至整个室内环境,而实验人员恰好疏于防护,就很有可能因接触到污染物而被感染。2007年3月,广州市某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发生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事件[6],便是因为野鼠将病毒传播至开放饲养区大白鼠,最终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发病的。
实验试剂及废弃物带来的安全隐患医学研究涉及的生化试剂种类繁多,性能和毒性各自不同。常见的剧毒种类有溴化乙锭、Trizol、丙烯酰胺、DEPC、甲酰胺等。在操作这些试剂的过程中,通过气溶胶产生扩散污染是最常见的危害方式[7]。例如在吸取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毒挥发性气体时,气溶胶会直接刺激和腐蚀实验人员的皮肤、眼睛、呼吸道等。若被实验人员大量吸入,则可对其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实验废弃物,具有携带各种类型感染因子的可能。较为常见的种类包括沾有残液的废弃枪头、EP管、针头等等,均需小心处理。除此之外,对基因操作完成后产生的抗药性菌株,也需完全灭活后才可丢弃。这些抗药性菌株是经过增殖、重组、质粒转化步骤之后,筛选出的阳性克隆,一旦随意丢弃任其与环境中的致病菌交换遗传物质,令致病菌由此获得抗药性,则会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
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预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措施,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生物安全意识,需要从人员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起开始培养,即设立完整的生物安全专项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重点问题:首先,让被培训人员了解实验室内容易发生感染的途径及原因,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如误食、皮肤切割、针刺、动物抓咬以及有害气体吸入等导致的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8]。其次,针对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技术方面的具体培训,从而让被培训人员充分掌握生物安全操作的整个流程。如高压灭菌器、生物安全柜、通风橱和超净工作台等生物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移液管和电动移液器使用方法;标本在每一个操作过程中的处置标准及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措施;误操作的处理办法等内容。有数据显示,实验室感染中65%以上的感染是由气溶胶引起的[9]。因此需要特别强调气溶胶的重要性,轻柔操作易产生气溶胶的步骤,包括离心、混合震荡、电动匀浆、移液器吹打、开启橡胶瓶塞、去注射器针头等,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空气污染。在整个培训结束后,可利用考核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凡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才允许开展相关实验。
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充分说明了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世界卫生组织1983年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一版)》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减少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指导性规程,该手册经过2003年及2005年的两次改版,已被世界各地广泛接受和使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也已出台多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如GB19781-200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这些指导性要求。除了指导性要求建立的制度框架之外,对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可以设立各项详细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规范,全面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例如,评估实验的生物安全风险级别;动物管理制度;实验日志制度;值周制度;违规惩罚制度;冰箱及超低温冰箱试剂样品保存制度;仪器操作规范;个人防护要求;安全消毒程序;危险隐患报告程序;生物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和预案等。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和控制这类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紧抓思想监督从已被报道的多起生物安全事故中不难发现,与实验人员麻痹大意有关的意外事件占了很大比例。2003~2004年间,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三地实验室,就曾分别发生因实验人员疏忽而造成的SARS实验室感染事故。可以说,主观上不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则和程序,即便有再完善的设备和标准的操作程序也无法杜绝所有安全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位初进实验室的人员,都会在种种警告下格外小心,完全按照标准化规范进行操作,但久而久之后却会在思想上有所松懈,产生一系列不安全行为。如使用高压灭菌锅时,随意减少灭菌时间或压力,导致灭菌效果无法保证;超速离心机转子在两端未完全配平的情况下离心,离心管出现破损,导致样品外溢;实验过程中,省略必要的防护;操作不够轻柔,产生不必要的气溶胶悬浮污染;人疲劳操作,引发不安全行为等。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需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效率,保证效果。只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努力,才可能将事故的风险降至最低。日常工作中,除了管理人员监督之外,积极的引导每位实验成员参与到思想监督的工作中去。实行周内负责制,管理人员带班的研究生值日制等方式,均可作为很好的思路进行尝试。#p#分页标题#e#
高职院校中兽医课程发展与改革浅谈
中兽医学是一门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具有内容多、涵盖范围广、知识抽象深奥等特点,这对学生学习掌握中兽医知识与技术造成一定的难度。高职院校中兽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兽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初步具备运用中兽医诊疗技术对畜禽疾病进行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本文阐述中兽医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笔者对本门课程教学工作实际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中兽医教学方法和改革的心得体会,融合多元教学方法于一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校企合作教学并引进培训机构合作成立“中兽医临床培训班”等,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上,并重于实践技能的提升,在此与同行互通有无、交流进步。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四诊、辨证、方药和针灸为主要诊疗手段,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论体系[1]。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更是现代兽医工作者学会“中西兽医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支撑。目前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发展中兽医药,推动建立符合中兽药发展特点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在出台促进兽药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加快中兽药产业发展。面对这一机遇,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畜牧兽医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构建适宜于高职高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取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探索一种全新的高职高专中兽医教学模式。既要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学得进,又要能做到学以致用,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
1中兽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中兽医的发展现状
中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历经数千年同家畜疾病反复斗争的经验总结,不仅为保障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并在上个世纪传播到欧美国家,为世界兽医发展作了重要贡献[4]。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壮大,时至今日其发展状况概括如下:在我国几乎所有具有兽医本科教育资格的院校都将中兽医学列为必修课程,各个院校学时不一,教育内容差异比较大,侧重点不同。中兽药的研究工作蒸蒸日上,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各省市的科技项目,支持中兽药研究机构、高校或厂家等研究中药及针灸技术等,相关研究及成果越来越多,相关书籍有《中兽医学》《中兽医临床应用》《兽医针灸技术》《中兽医方剂大全》《中兽药大辞典》等。针灸理疗等在兽医临床上应用逐渐普及,相关的人才培养机构和研究所也越来越多,行业认证的资格证书颁发越来越被认可,比如小动物针灸师、中药师等。笔者于2019年9月参加了第21届国际中兽医年会暨首届中国临床中兽医大会,学习了更多中兽医方面的前沿理论和针灸治疗临床疾病的成功案例,深感中兽医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1.2中兽医学科的发展趋势
1.2.1加强临床研究,证实中兽医疗效与毒性虽然许多临床实践及试验证明了中兽医的应用效果,但还是需要更多的科学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着重研究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保证中药安全性的一个方面,中药炮制更是值得研究降低中药毒副作用的技术手段。如今国家针对这一项设置有很多兽医学校或基金组织,支持中兽医临床研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大研究力度,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1.2.2壮大中兽医行业协会,加快人才培养由于中兽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毒副作用小,并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其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5]。因此需要逐渐壮大中兽医相关的协会组织或培训机构,来培养针灸疗法的更多的专业人才,使中兽医行业发展越来越好,自2017年5月“中兽医临床千人培养计划”的实施及其之后各地开展中兽医药学技术国际培训班等均能证明中兽医发展迅速,兽医“中药师、针灸师、食疗师”等,在全国各地动物医院受到极高的推崇。1.2.3推广中兽医学科在基层养殖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注重食品卫生与健康,因此行业大力提倡绿色无公害的健康食品和蔬菜,国家也要求无抗养殖,禁用抗生素。加之基层农村农业部要推动建立符合中兽药发展特点的标准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出中兽药的独特作用,不断发展壮大中兽药产业和中兽医专业队伍。运用中药和针灸去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显得尤为重要,故适宜在基层养殖中推广中兽医学科的应用,而中兽医人才的培养重点在大学兽医类专业。
2中兽医课程与改革
浅论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革新
1执业兽医制度与兽医教育
目前我国只开展了兽医综合知识的考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分为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和综合应用4份试卷,具体内容涉及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相关法律法规、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和中兽医学15门兽医重要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兽医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下与其他学科基本相同,相当于通才教育,尤其近10年来,兽医高等教育在实践环节上较之前有所滑坡,致使中国兽医专业教育在体制上、在人才教育质量等方面难以与国际接轨。2009年,我国开展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在执业兽医的甄别选拔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执业兽医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动物生产及疫病防治行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的提高和管理的更加规范。但一个好的执业兽医不是考出来的,执业兽医接受教育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执业水平和从业能力。因此,兽医专业教育是培养合格执业兽医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新时期下,推行执业兽医制度的举措与兽医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密切相关,这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机构对培养合格兽医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与国际兽医专业教育体制接轨。尽管我国的兽医制度尚在建设中,但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兽医专业高等教育是为兽医公共事业培养人才的基地,为适应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兽医专业高等教育必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及时变革兽医教育。面对这一新课题,兽医专业教育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利用好高等教育资源,保留已形成的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兼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真正让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1参考执业兽医制度,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
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结合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课程建设与整合的合理性进行重新审定,力求在确定课程及名称时,避免为了迎合考试而过于强调学科分类,但也要考虑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所涉及内容确定课程,尽量使所开设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考试科目一致;同时能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客观实际和要求,合理分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将考纲中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到常规课堂教学中,同时根据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适当修订人才培养体系与考核标准。此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将尽量选用该校教师编写的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并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引入到平时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对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