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动画制作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媒体下动画制作发展与传播探析
摘要: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信息社会也在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这个时代下的焦点。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动画制作也被其深深地影响着,以前的中国动画依靠着传统电视媒介,而如今却离不开新媒体的应用,且挑战与机遇并存着。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传播
一、引言
新媒体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在广义新媒体中,新媒体主要是新兴媒体,指依赖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新电子信息技术而兴起的一种媒介形式。比如,有一些是互联网的媒体,或者传统媒体加以新技术融合的新媒体,像电子书、数字报等。而狭义新媒体是指区别于广义媒体以外的新兴媒体,主要是互联网和移动网两大类。
二、新媒体时代对动画发展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产业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动画制作产业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意义。人类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新媒体问世,新媒体存在着多样性、交互性、广泛传播性等特征,而且目前正在迅猛的发展之中。新媒体对动画的影响,有利有弊,在面对如何靠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来加快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动画制作是通过技术展现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在现如今多种媒体的兴起下,动画在制作和设计方面的不断突破也越来越容易被大众看到,通过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交融,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新媒体的发展除了为动画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更扩大了动画的传播能力。新媒体对动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播、互动、娱乐三方面。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动画制作产业带来了一些挑战。新媒体的背景模式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再次复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动画能够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这种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快餐化的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从而致使中国动画缺少创造力以及艺术性。鉴于此,在新媒体的时代下,中国动画的创作人员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忘初心,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一)新媒体的传播力对动画宣传的影响
民族文化在偶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偶动画是最为基础的动画表现形式,其制作过程最接近动画的本质,也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动画创作形式。其制作过程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和灵活的影像。这种动画表现形式的历史和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动画历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古老。偶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离不开历史、文化、地域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走民族化、国际化的道路成为动画制作团队创作努力的主要方向。走国际化的动画创作道路,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将民族文化放在全球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视角来俯视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我们对民族文化元素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和超越。动画创作团队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旨在使作品中体现出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个性。因此,如何努力发掘民族文化,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对动画创作进行提升,创造性地理解民族文化精神,创作出既具有鲜明特点,又具有国际性的动画作品,是摆在当下动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民族文化元素在偶动画艺术 创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偶动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受到创作者和观众所处的历史时代、地域及其所属的民族文化现象的影响。这些影响缔造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也决定了创意的差异。民族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语言、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诸多元素。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元素,应用在偶动画艺术创作中不仅体现在视听内容的营造上,也渗透在偶动画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偶动画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讲故事的传统动画范畴。许多从业者从各自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创新,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制作工艺,更是痴迷于材料和技术在制作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可以说在偶动画的制作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运动规律需要遵循以外,所有的设计准则都将灵活机动地发生变化。因此,和其他动画表现形式相比,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在偶动画制作伊始就具备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民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个性特征的反映,承载着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元素应用在动画作品中会形成鲜明的风格。这种风格是独立于创作者个人风格之外的,一种凝聚着民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个性特征的风格。“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1](P120)借助民族文化元素能带给观众共同的情感体验,这种简单的体验来自于集体无意识的长期积累,使观众和动画作品产生共鸣。偶动画是艺术与通俗文化的集合体,具有大众审美的特质。从审美价值上看,凡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为本民族观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也能让其他民族的观众获得生动的体验。偶动画艺术为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方式。三维立体和真实的材料使偶动画在制作上具有很大灵活性,偶动画中塑造的形象和场景以及一些细节通过特定工艺制作和安排,结合现代摄影、电影的相关技术手段,在视觉上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展现现实和幻想的真实感上,有着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不可替代的特点。 二、民族文化元素在偶动画创作与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创作内容上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 偶动画也是动画,但从发展的历史来看,受到经济、技术和制作团队等因素的影响,使偶动画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走向了电影特效、动画短片和电视偶卡通片的格局。目前,偶动画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会以更加丰富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能创作更多优秀的偶动画作品,我们也必须从其他动画表现形式上借鉴相关的经验。动画是寓教于乐的艺术作品,通过这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能推广宣扬本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也能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下来。同时,借助动画片中运用的民族文化元素能带给观众共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引发观众的共鸣。美国和日本作为动画发达国家,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综观这两个国家的优秀动画作品,我们发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历史不长,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有限,在动画创作上可利用文化素材不多。因此美国动画师非常善于利用他国传统文化和相关元素,借助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打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历史上第一个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就是改编于德国著名童话集《格林童话》;而《阿拉丁》也是改编于阿拉伯国家关于阿拉丁神灯的神话传说。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动画影片内容向着其他国家的文学、故事题材进一步扩展,不仅丰富了影片内容,更拓展了创作思路。动画电影《狮子王》从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品《哈姆雷特》中汲取灵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花木兰》是改编于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木兰辞》。日本动画在动画作品中更多的是充分利用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是以日本的传统神话为素材结合日本传统的民俗进行创作的典型作品。这部动画片中运用了许多日本神话、传说、仪式、意念中那些既有趣又被观众熟悉的传统文化符号,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观看趣味;根据文学和漫画创作的动画作品《少年阴阳师》,虽然描述的是神怪灵异之事,却将东方哲学无形地融入到作品之中,关照到人性层面,寓意深远。故事既还原了原著中那些来自民间的美丽传说,也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重新建构了原作鬼故事中的“雅趣”。日本还有许多动画片中也植入了其他地域的民族文化元素,比如根据漫画改编的《圣斗士星矢》、《尼罗河女儿》和《凡尔赛玫瑰》等让我们了解到相应地域的历史人文加宗教典故。 偶动画作品多以短片的表现形式为主,除了能在主题上直接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外,为了能更快地获取观众的审美认同,需要在情节和细节设计上运用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大型偶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以令人熟知的万圣节作为故事背景,通过童话故事的演绎,全新的再现了万圣节这个西方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巡游和万圣节鬼怪等传统文化。许多东欧的偶动画艺术家运用当地的民俗风情作为创作的基本元素,打造出一批经典的偶动画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创作者深刻的思想也歌颂了国家的民族文化。如:捷克偶动画大师伊利•唐卡的偶动画作品《捷克古老传说》。弗烈德瑞克•贝克的手绘动画作品《咔嚓》用了17000多张彩绘画稿,以轻快的节奏讲述了一把摇椅的故事,故事简单又富有深意。故事以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风俗传统作为创作原形,综合了历史、文化与自然,生动地表现了摇椅上承载的欢乐。风格上弗烈德瑞克•贝克深受欧洲画家莫纳、狄加斯以及魁北克画风的影响,再加上故事画面所表现的民俗内容充分激发了西方观众的审美情感,使这部动人的作品于198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根据新疆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中国优秀偶动画系列片《阿凡提》,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新疆民族文化元素,不仅在内容上表现了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格言和谜语等等,在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上更是将新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风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给观众一种截然不同的异域风情。以上这些作品通过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为动画片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p#分页标题#e# (二)偶动画创作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借鉴 首先,在偶动画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借鉴,能让动画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不同民族在语言、服饰、绘画、音乐等艺术表现方面有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经过艺术加工、设计后运用到偶动画艺术作品中,使动画片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偶动画艺术一直广泛吸收民族艺术中各类可借鉴的相关元素,这些艺术元素刻着各民族文化的烙印,是各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各国偶动画艺术家们从中找到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造出了大量经典的动画作品。根据中国少数民族的传说改编的偶动画作品《火童》在创作中运用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装饰画与石壁画相结合的风格进行设计,利用传统剪纸造型的工艺,使整部作品充满了富有民族色彩的审美特点。另一部优秀的偶动画作品《阿凡提》设计过程中,曲建房先生借鉴了新疆美术字、阿拉伯绘画、唐三彩俑等多种民族艺术表现形式,最终根据东方人的审美特点,为动画片设计出既有典型性也具有幽默感的经典动画角色。偶动画除了可以从传统的造型艺术中汲取营养以外,也能对民族文化中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借鉴。“东方的偶动画艺术,特别是中国偶动画一直与戏曲文化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与中国偶动画相得益彰,构成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台湾就极好地借鉴了这种成功的模式,将台湾本土的布袋戏和偶动画结合,制作出了《霹雳布袋戏》系列作品”。[1]然后,偶动画艺术在偶和场景的设计与制作工艺上可以对民族文化艺术加以借鉴。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优秀偶动画艺术作品,借鉴了传统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工艺,如:绘画、雕塑、皮影、折纸、木偶等。黏土动画作为主流的偶动画表现手段,从民间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中获取了经验。例如:民间玩具在制作中采用了捏塑、堆塑等轻松随意并充满趣味的塑造手法,非常适合表现在偶动画的角色造型和动作设定之中。 不少偶动画作品借鉴了民间剪纸工艺,用成熟的剪、刻工艺进行造型创作,利用皮影戏中的角色制作工艺为偶装置关节以控制其动作表演。利用这种工艺技法动画艺术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偶动画作品,其中包括:法国的《三个发明家》,中国的《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葫芦娃》等。在偶动画片《神笔马良》中,作者对民间木偶戏造型和工艺进行挖掘和探索,将传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造型方法运用到影片的角色设计与制作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偶动画中还经常用到堆贴、印花等民间布艺的相关工艺,等等。这些丰富的传统造型艺术的表现技法在偶动画上的借鉴和运用,使偶动画的创作方法更加丰富,也让偶动画作品富有了更多大众化的生活气息。由此可见,在偶动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发掘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具生命力的造型语言。当然,根据偶动画在技术实现上特点,在偶动画作品中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应用需要更加考究。在进行偶动画设计时,需要考虑是否便于制作和调摆动作。为了便于动画的实现,一些简单的设计成为偶动画艺术中的公共符号。例如:在澳大利亚偶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中国偶动画系列片《阿凡提》以及韩国偶动画作品《哆基普的天空》中,部分角色都采用了黑豆眼的设计。这种设计在偶动画中较为常见,它可以通过眼睛的形状变化,表现眨眼等动作以及各种神态。然而,这些公共符号是不能充分体现角色个性特征的。这时,民族文化元素可以成为设计师的第一手素材,根据需要在设计中加以提炼和创新,设计出风格统一又便于识别的内容让角色生动起来,在造型上体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地域特点。 三、偶动画创作中对民族文化元素的创新 “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主要是指一种精神,而不单纯指某些具体的形象符号。”[2](P13)在偶动画创作中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并非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必须依赖全球性的视野,对民族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反思传统,提取传统中的精髓。虽然在民族文化中可利用的元素很多,但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我们对相关的民族文化元素加以提炼,继而进行适当的现代转换。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作出来的偶动画作品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将经典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原有故事情节和相关元素完全照搬,这样的作品并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民族化。”[3](P21) (一)在偶动画片的表现内容上有效地整合 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在偶动画创作中的演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可以直接作为偶动画作品的表现题材,也可以通过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在动画作品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偶动画作品中应用的民族文化元素不是单一的,需要借助多元的文化形态丰富动画作品中的表现内容。用本民族文化语言去解读他国民族文化的现象和符号成为现代偶动画艺术创作中研究的重点。上文提到,美国和日本在此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偶动画创作中运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创作观念上需要对其展开思考,并灵活转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总之,优秀的偶动画作品需要对民族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创新,使其内容上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上也能够更加符合观众的诉求心理。 (二)现代偶动画技术和民族文化元素的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和动画技术的飞速发展,偶动画的制作手段和技术也丰富了起来。我们既可以选择用成熟的传统偶动画制作工艺进行创作,也可以利用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手段加以创新,使偶动画作品具备了多样化的视觉表达方式。画面中表现的质感、肌理、营造的环境氛围、特效更加生动和丰富。动画技术的飞跃发展给偶动画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因此,在表现同样的题材或相同的民族文化元素上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正如动画艺术家路盛章所说“我不能再用《大闹天宫》的手法来创造《墙》,不能再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手法来表现奥运会的福娃!因为我必须要创新!你必须要有时代感、现代感,毕竟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的今天!”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偶动画技术将以更诙谐和细腻的手法对其进行表现,为观众创造出更加生动丰富的视觉体验。#p#分页标题#e# 总之,在偶动画艺术的创作中需要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元素,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与先进的动画表现技巧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偶动画作品。
影视动画制作教学革新研讨
作者:杨群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一、创作前期———经典短片观摩学习法
影视动画短片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其特点是短小精湛。动画短片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影视作品有所区别,但终究是电影艺术的分支。观摩优秀影片是一种快速进步的学习捷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仔细观摩优秀动画影片及其他优秀影视作品,并对其进行艺术风格、叙事风格、美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如研究不同时期美国动画的美学观念、解读日本动画大师的代表性作品、研讨欧洲各种动画风格及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等。要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写下观后感,这对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理清创作思路能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还应在观摩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动画思维的培养,要区别美术思维与动画电影思维,要激发学生在造型、动作、故事情节、动画节奏及叙事方法等方面的想象力。
二、抓住短片创作的灵魂———剧本
“剧本”乃一剧之本,苏联著名电影剧作家、导演杜甫仁科曾说过:“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本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以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电影剧本为前提。”[1]872动画短片亦是如此,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优秀动画短片,都需要一个好的动画剧本。动画片的剧本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已有的文学作品改编,如文学名著、社会纪实文学、寓言、童话、小笑话等等;还有一类是原创,这类剧本对编剧要求很高。在影视动画短片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兼任编剧、导演、造型设计、美术设计、后期合成等数职,而编剧往往是学美术出身的动画专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以故事改编为主,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画艺术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前期的创作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前期素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剧本的创作。第一步是明确主题,教师可使用“普遍撒网、重点捕捞”的形式,也就是一开始让所有学生使用言简意赅的语句提供短片的主要内容,接着进行分析论证,师生共同探讨筛选出优秀方案。第二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对故事结构作进一步完善。最后,在构思成熟的故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具体到场景环境的设计,角色的外形、性格特征等。可采用三幕结构教学法,即故事的开始、高潮、结束。要对剧本、分镜头、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前期工作严格把关,为动画的中期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剧本编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趣味性、可实现性等。
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民族意识
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可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由此可见,动漫产业不应只是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动画艺术创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真正的动画创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无不深刻映射出日本的传统文化,《千与千寻》更是将其创作推向了高峰,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如场景设计中的建筑是对日本明治时代、大正时代建筑原型加以象征化的产物,浴场是日本文化的特征之一。如果没有日本民族文化作为基础,该片是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高校是培养动画创作者的摇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动画教育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许多高校在培养方式上走进了一个误区,它们把动画人才当成计算机技术操作工来培养,毕业生既缺乏创新能力又没有全面掌握动画技术。在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80后”“90后”那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很好地得到继承。许多学生崇尚欧美日风格,在创作上重技术轻艺术,自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就无所不能了。学生在进行剧本创作和分镜头设计时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文章缺乏逻辑性与条理性。这与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着密切的联系。《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在商业与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由国外动画公司制作的中国题材的影片刮起的一股全球性的中国风,使我们不能不感到汗颜。我们在模仿欧美日动画,而我国的文化资源却为西方国家所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因此,在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我们应勇于突破,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顺应时代的创新。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让他们认真学习并掌握较高的文学、电影、美术、音乐、摄影、美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师责无旁贷。
多媒体数据库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在游戏、影视特技以及教育科研等领域广泛应用,由于传统制作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存在清晰度低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研究。引入多媒体数据库建立三维模型,结合三维动画理论和三维动画制作过程的确定,实现三维动画制作,通过制定三维动画清晰度对比实验,可知本文技术相比于传统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动画清晰度高。
关键词:多媒体数据库;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清晰度
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并非单一学科或技术,其综合了计算机图像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数学等众多新兴技术,完成图像由静态到三维动画的转变。本文将多媒体数据技术引用到三维动画[1]制作中,以三维造型、合成渲染等技术实现动画制作。利用视觉暂留现象,运用专业动画知识,对未知世界进行大胆创作。目前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在影视制作及游戏制作中都用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佳的视觉体验[2]。
1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设计
1.1引入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3-4]具有允许用户储存和查询的特征。本文设计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可以将多媒体数据库直接应用到三维动画制作中。多媒体数据库的检索被称为基于动画内容的检索,正在检索的多媒体数据源通常是对制定对象进行检索,因此多媒体数据库须通过模型设计实现基于动画内容来组织多媒体数据源,并为多媒体数据库建立索引。
1.2建立三维模型
多媒体数据库下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探究
【摘要】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创意与想法,而且还突破了发展瓶颈问题,大幅改善了基于传统制作技术下三维动画制作中清晰度较差的问题。本文基于多媒体数据库的三维动画制作中的相关技术流程与规范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数据库;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三维动画制作技术本身就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或技术,关联性技术众多,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多种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并加入其中,比如计算机图像学、物理学及心理学等。基于多技术的融合与推动,实现了更好的图像效果的呈现与表达,尤其是完成了图像由静态向三维动画的转变,推动了三维动画的发展。
一、多媒体数据库概述
多媒体数据库是数字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讲则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数据库并不是对现有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界面上的包装,而是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分类储存、有效管理、合理使用等。可以说,基于多媒体数据库对各数据进行的交叉调动与融合过程,所表现的继承粒度越高,则代表着其自身功能及应用价值越大。另外,多媒体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不仅集合了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等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尤为强调数据和人之间的交互性。
二、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现阶段,三维动画不仅代表了动画制作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目前国内外电脑应用的热点领域之一。三维动画制作,集中代表或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融合。与此同时,伴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性能的提升,使得三维动画制作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更多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其中,尤其是3dsMax、Maya等三维动画软件的出现,基础建模、放样建模及修改建模等建模技术的发展,对材质与贴图、环境与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使得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得以快速提升和发展,三维动画制作的效果也越来越强大。
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动画制作技术应用
【摘要】在大学阶段数学是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并不能极为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制作方法不全面、忽视动画制作技术、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同时阐述了动画制作技术对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了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从健全制作方法、合理设置内容、结合动画制作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由于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大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画制作技术;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
1引言
在大学课程体系中,一般理工类教学科目会设置数学科目,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原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大学数学不同与其他阶段的数学,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还能够把其应用到专业操作中,进而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大学数学也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转变了大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理解数学知识。在开展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还把动画制作技术融入其中,提升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促进了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增进自身的学习水平。
2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认知偏差,使用方式单一
大学数学是学生的学习的重点,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定律的正确使用方式,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实际大学数学教学中,仍存有一些问题,影响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没有对多媒体技术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时,没有为学生构建出全面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在这种认知理念的影响,教师也忽视动画制作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性,缺乏对动画制作技术的正确的认知,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在传统认知的影响下,教师也没有掌握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学生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降低学生的代入感,影响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对动画制作技术在大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使用方法掌握较少,从而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无法选择适合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建立适合的数学多媒体使用课件,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高等院校动画教育发展的定位思考
一、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动画教育的现状
1从大专高职类院校动画教育的定位看
在国内,大多数的教育者都认为,本科类院校应该以理论研究类为主。而大专职业类院校则应该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主。但是对于动画这一行业,无论是本科类院校还是大专高职类院校,都不应该明显的区分来看,而是应该从一个行业的特性和需求来看。动画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行业,这一点很好的贴合了大专高职类院校的教育特征。动画制作在形式上虽然有二维、三维、定帧类等的区分,但是其核心内容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影视动画制作涵盖从初始的策划、文字脚本、相关设定(三维建模)、分镜头台本,中期的设计稿绘制、原动画创作(三维动作与动画设计)、作监修形,到后期的编辑处理与配音等一系列的内容。目前国内大专高职类院校在影视动画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基本都有所涉及。所以从涵盖面来看,似乎与动画公司的要求相吻合了。
2从大专高职类院校动画教育师资情况看
目前全国开设动画类专业的院校非常多,但绝大多数学校的动画专业开设时间太短,教材、教学体系上都不够完备,能够达到行业标准的师资相对短缺。而动画专业的教授基本上都是从其他专业或相关专业改行过来,比如说美术、计算机专业等,真正做过动画片、研究动画,又有动画教学经验或者对动画创造有深入了解的教师少之又少。这不免会培养出“夹生饭”类的动画专业学生。动画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短缺是动画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的关键问题。如何建立和培养这种特殊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动画教育成功的前提。
3从国内动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看
从国内影视动画制作部门和公司的构成来看,除了少数较大的知名(动画企业)以及相关具有国家政策扶持的部门有能力独立制作原创动画外,多数的动画制作公司还停留在以接国外加工片为主的生产模式下运营。那么对大多数的中小型动画公司或工作室而言,只会涉及到设计稿绘制、背景绘制、原动画制作以及相关的后期合成等技术性很强的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是将别人设计好的东西具体制作和展现出来,相当于是一个生产者而并非创作者。然而,国内动画行业的发展决不能仅仅依靠以国外动画做代工的形式来生存。当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一定的制作经验后,原创动画的发展势在必行。可是目前大专高职类院校所定位的技工性培养模式在创意设计等原创能力方面则有所不足,造成了绝大部分毕业生势必会在动画行业的发展中被淘汰的不良现状。
民族文化Flash动画表现形式研究
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传承现状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大量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作为精神财富被代代相传。历朝历代的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较为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以及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释家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诸多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使中国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让更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接受外来文化,其中日韩文化的影响较为广泛。究其原因是大部分青年人接受日韩文化起源于日韩动漫,这就对我国Flash动画的创作和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氛围固然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和眼界,但是公众对本民族文化传统重视不够,会导致我国民族文化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这对Flash动画制作过程和作品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Flash动画特点及表现形式
Flash动画制作具备许多其他影视制作形式不具备的特性:第一,Flash动画本身成本不高,对于制作硬件的要求也较低;第二,Flash动画制作的操作性具有先天的优势,没有Flash软件基础的动画制作人员只需要简单地学习和训练就能快速入门;第三,Flash动画制作操控性非常强,其他制作形式无法随时暂停或修改,而Flash制作则没有这一制约。Flash动画“有限动画”的运动特点和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些动态表演形式很类似。所以,剪纸、皮影这样的传统民间艺术都能够通过Flash动画表现在荧幕上。作为新时代的产物,Flash动画的“平面化”矢量图形的表现形式相比其他动画制作形式,具有其独特性。除此之外,人们往往能够通过Flash动画获得很多新颖的视听体验。Flash动画与高新技术的紧密接轨,能够及时更新制作方法,提高Flash动画的技术优势。Flash动画制作的素材来源广泛,相比其他制作领域,除了传统的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神话经典等,现代的广告宣传、科技时政、多媒体设计等众多领域也能成为Flash动画制作的取材之地。从Flash动画的剧情或主线来看,多以正剧或谐剧表现作品的主旨,随着搞笑类节目和明星真人秀综艺节目的火热开播,Flash动画制作也开始涉足幽默类节目和直播类节目。另外,将现有的Flash动画开源,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拼接和剪辑过程中,以此得到颠覆传统的Flash动画,这种表现形式随着手机APP和互联网的普及也越来越被人们推崇。这一类Flash动画往往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不一,且非现实的Flash动画能够使制作者的情绪得到表达和宣泄,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不同的视听需求。同时,在这种再创作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Flash作品也逐步被推出。
三、对Flash动画表现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思考
在Flash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往往将自身情感融入作品,因此,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的动画作品往往包含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人员所创作出的Flash动画风格迥异,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和文化气息完全不同。随着中国动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许多优秀作品走向世界。要将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美德融入动画作品并推向世界,需要动画制作者具备很高的文化修养。其除了要对民族文化进行钻研学习外,还要深刻认知民族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经验和教育意义,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对后续制作过程中文化传承的融入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除了选择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之外,Flash动画制作人员还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更先进的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动画创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在Flash动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创作者应该将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美德作为创作的首要目标。每一个Flash动画制作人员都应该努力学习传统文化,领悟民族精神,争取早日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Flash动画艺术,为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创造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倪莉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