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动画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传统美术设计在动画造型设计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然而,当前我国动画事业在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外先进的竞争者之间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而将传统美术设计融入到动画造型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保证动画造型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审美的潮流,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本论文通过从多元化、审美情趣、人性化、真实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美术在动画造型设计当中的运用,进而为动画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美术;动画造型设计;运用
众所周知,动画行业的产生以及发展并没有较长的时间,但是动画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尤其是最近几代人,动画陪伴着他们度过了有趣的童年,通过一些形象较为鲜明的人物,促使人们在生活当中增加了不少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其对当前的生活充满了自信心,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坚持。由于我国的动画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了确保动画行业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民族特色融入到现代化的动画造型设计当中。借助于对传统民族文化大胆的设计以及创新,促使新的艺术形象能够产生。
一、传统美术设计融入动画造型的意义
1.改变传统设计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对于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来说,不仅没有在其中埋没而是逐渐加强了对其的关注程度。①在动画造型设计当中融入传统美术设计,能够不断的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掌握。通过将传统文化当中较为优秀的内容涉及到动画作品当中,有利于提高动画作品的整体质量,提高动画造型的创新水平。
2.创设动画作品意境
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维动态图形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训练,并在教学实践中归纳了动态图形教学的基本规律。文章通过教与学的过程详细介绍了二维动态图形设计创意及软件应用技巧,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制作方式结合平面图形设计软件和动态图形设计软件等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探索动态平面的设计方法。了解动态图形设计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可为设计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二维图形;动态图形
一、二维动态图形教学内容
二维动态图形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动画师约翰•惠特尼第一次使用这个名字,是指在平面设计背景下,简单化和抽象化的动态图象形式,主要用来传达信息和视觉设计。1955年,平面设计师索尔•巴斯制作的动态图形电影片头应用他对平面字体和当代设计的经验,影响了二维动态图形的设计发展。此后,在不断的探索中,二维动画课程教学也成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几年的课程教学,我认为二维图形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电脑屏幕中,二维作为平面范围内的视觉形式通过景深形成有形空间。其画面中的图像具有图形和影像两种视觉形式。二维的图片可以传递出具体的观点或情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一步丰富观众的想象力,最终突出和强调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第二,在二维动画教学中,图形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例如象形文字,图像字符,绘画,插画,照片以及印刷等,尽管每一种图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功能,相对视觉文字,它们都可能成为文字的补充。第三,图像可以是二维的或虚拟的,例如照片,插画或显示屏,它也可以是三维的,像雕塑作品,图像还可以通过一些视觉工具捕捉到,例如照相机,镜子,激光,望远镜或显微镜,以及人眼等自然物和水面的倒影等自然现象。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二维动画教学是基于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思维的软件应用型课程,教学目的围绕着平面图象的基本设计思维而展开,让学生在对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中也适应数码时代的设计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理解传统动画、MG动画、微电影、动态网页、网络广告、微视频、UI动效等动画设计领域的基本特点。
二、二维动态图形课程阶段性教学
相对来说,二维图象的构成方式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由于我们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与实践TEACHINGANDRESEARCHONMOTIONGRAPHICDESIGN在观看动态图形的时候,是一系列静态图片以序列的方式运动,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二维动态图形的课程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阶段性训练。
(一)二维静态图形图像
任务驱动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摘要: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年大学生的兴趣点已经悄然发生转移。曾经对学生有很强吸引力的信息技术课程如果不能改变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改革,那么学生同样会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任务驱动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可从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改变教学方式及优化教学设计等方面加以实现。
关键词:
有效教学;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教师集中讲授为主,重教轻学,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较为典型,学生变成了听课“机器”,几乎没有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机会。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老师们大量使用电子课件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学生睁着眼睛看大屏幕,尽管教学手段进行了更新,但是如果电子课件里只有教学内容而没有教学设计,只是相当于从原来的“人灌”转变为“机灌”,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任务驱动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和评价的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任务驱动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做到教学并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小组的形式,做中学;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大辞典认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中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具体包括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目标及内容、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方式等。
一、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是重要的,案例和实例是为传授知识服务的。而在新型教学模式中,任务和知识是同样重要的,把完成任务的学习或活动过程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任务驱动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主要是传授信息技术新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新技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一节课可以由一个任务构成,也可以穿插多个任务,一般以专业为基础选择任务。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转变天地宽。有效教学的理念是指一个人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儿童安全教育动画问题与发展方向探析
摘要:低龄儿童的安全一直以来倍受社会关注,在全球范围内,以动画形式展开儿童安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面临以说教为主、缺乏年龄细分、传播渠道匮乏以及关注程度较低等问题。文章从低龄儿童安全教育动画的发展现状出发,从儿童心理、儿童认知、儿童学习、儿童的接受能力等等方面探讨低龄儿童安全教育动画发展的诸多可能,致力于提供有效传播方式,从而让低龄儿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关键词:低龄儿童;安全教育;动画片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大圣归来》《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等优秀动画影片均得到市场与业界的普遍好评。但是在动画产业快速进步的大背景下,针对低龄儿童安全教育的动画创作不仅严重不足,同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试图直面这些问题并分析成因,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与动画短片的有机结合方式。
一、国内外低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面向全年龄段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主题动画片不断被创作和传播,在一些公共场所也能可以看到该类型动画片的播放案例。[1]但是,专门针对低龄儿童安全教育的主题动画短片不仅鲜见,而且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常见的困难有但并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1.内容架构上以说教为主:以说教为主的动画片一方面缺少新意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儿童注意力;另一方面,以灌输式的说教很难引导低龄儿童形成安全行为的习惯,急需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何巧妙地设计互动情节从而做到吸引儿童兴趣,从而让儿童自觉形成安全行为习惯、树立安全意识。说教式安全教育还容易陷入片面性的误区,即仅仅教导儿童不去做某些危险的事,而未告诉儿童做了这些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及遇到危险情况时应该如何去处理应对。因此,以说教为主的引导方式不但缺少互动趣味氛围难以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在教育方式上仅提升了防范意识而没有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2.缺乏对低龄儿童的年龄细分:导致动画片定位不准确,使其效果降低。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的研究指出,儿童的心智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很多阶段,仅在十二岁之前就有四个心智发展阶段,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行为和需求。然而国内的绝大多数此类动画都缺少对低龄儿童接受能力和心智的分阶段研究和准确定位,仅仅只是将儿童分为学龄前后,对此阶段儿童的行为与心理模式缺乏深入研究,缺少精准定位与有效引导。
高校动画教育创新发展方向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动画作品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文化植根于肥沃的优秀民族文化土壤,因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离不开教育。该文通过具体案例探究民族文化与动画作品的联系,分析我国高校动画教育体系的现状,进而为动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方向,以期高校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与专业技术相结合,培养出能为我国动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优秀民族文化动画教育创新发展
一、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国动画的独特内核
任何一个国家的动画作品都离不开体现民族性的故事内核,动画作品只有坚持本民族的文化内核并充分发挥其特质,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从中国动画的发展史看,优秀的民族文化正是我国优秀动画作品的独特内核,笔者试以实例说明。1941年,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开创了我国民族动画创作的道路,这是我国动画作品中首次融入传统民族文化,为我国动画之后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其拍摄了一系列颇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如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和《牧笛》、剪纸动画《金色的海螺》、木偶片《孔雀公主》等。当时《大闹天宫》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影片标志了中国动画片制作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同时也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走向成熟的标志。其民族化具体体现在题材选自中国名著《西游记》、在配乐中融入传统戏曲艺术、在造型上融入中国元素等。1979年,我国第一部大型宽银幕彩色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片中的哪吒从莲花中诞生,扎着两个丸子头,穿着红肚兜,表情坚定,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儿童形象。画面中大量运用了祥云这一中国元素作为装饰物,场景中的山水运用了水墨画写意的形式,呈现出中国画的传统样式。从上面的例子不难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动画的概念和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动画在画面上脱胎于绘画、玩具、皮影、剪纸、木偶、戏剧等艺术形式,在内容上汲取了中国古典神话、民间传说、古典小说、传统寓言的故事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动画“中国学派”。因此可以说,动画“中国学派”的文化身份和基础就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动画“中国学派”自诞生以来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期,在探索民族精神、传统艺术和动画教育方向上耗时较长,今天的中国动画艺术终于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全新时代。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图1)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影片对名著故事进行了新的演绎和拓展,通过现代的动漫制作技术,赋予动画新的内涵。该动画借鉴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京剧、皮影戏等。此后的《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作品也延续使用了“中国学派”的经典风格。可以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文化都是中国动画作品的生命之源。
二、我国高校动画教育体系现状
中国动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学派”的发展,“中国学派”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文化,教育先行,要想实现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动画教育的引导作用。自2000年以来,我国动画教育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底,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有400余所,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约有1000所,学生有近40余万人。
1.动画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了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为依托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也广泛采用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美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观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在发生变化,多媒体技术、网络动画技术、网络广告设计等新课程加入高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文探讨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美术教育;改革;分析
新媒体指利用新技术开发创造出的新的媒体形态,是继报纸、书籍、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的受众范围较广,传递信息的方法多样,内容详细,能促进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往的高校美术教育主要是理论教育,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以临摹、手工绘画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这种教学内容和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与预想中的教学效果之间存在差距。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特点,网络的发达使视频、图像等资料的传播更加迅速、广泛,它开创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新局面,丰富了高校美术的教育资源,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新媒体引入高校的美术教育,能够使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
美术可以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它可以跨越地域、种族、年龄和性别的障碍完成感情上的沟通。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美术课程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的文化内涵,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多元化的文明。美术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发现和总结的过程。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能够获得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创造美,并能通过学习逐渐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自我完善。美术的价值并不仅在于能为社会提供美术类的专业人才,而且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要使新媒体更好地融入高校美术教育,就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情况。只有深刻了解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才能推动美术教育的改革创新。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学科门类:纯美术类专业、设计类专业和其他类别专业。三个大专业下设若干个研究方向。如,美术学可以分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油画、国画、公共艺术、综合艺术绘画等侧重于研究某一方向的小专业;设计类可以分为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其他类专业包括书法、摄影、篆刻等。由于高校在教育体系中逐渐融入多媒体技术,近年来一些高校增加了新的专业,如动画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广告策划等。美术类专业是高校招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出版社、广告公司以及影视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等。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开设的专业种类繁多,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美术专业教师短缺。同时,部分综合类大学美术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美术素养较低,缺少扎实的基本功。在美术学习中,扎实的基本功比天赋更重要。部分高校由于受到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虽然开设了部分新专业,但其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将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导致一些学生缺少美术专业需要的发散思维,影响了教学质量。
动画专业实践课程教育系统研究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若实现由“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实践教学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它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联系地越来越密切。一个应用型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实践性教学成为衡量其重要指标之一。但结合当前高校人才现状可见,许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常常存在设计观念滞后、应用能力不足等缺陷,使其难以满足实际岗位需求,更谈不上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动画专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质,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出系统的综合性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入动画企业、实践基地实际参与到动画的制作中去,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促使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实践中践行理论。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和锻炼其各项综合素质,促进动画专业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动画专业的特征 高质量动画制作是靠团队合作来完成的。自动画产生以来,就一直沿用前期创意———动画制作———后期特效制作———剪辑合成等生产流程,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来运行整个生产或创作。经验技能性,主要强调学生的动画制作技能,它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经验的积累。当前,动画创作理论的发展尚未赶上技术的脚步,且大多与影视创作、多媒体制作类似,缺乏独立的技术系统给予支持。因此,要求学生在注重动画制作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逐步提炼出相关的动画创作理论。此外,动画这种艺术形式综合性较强,因此任何一种单纯的理论是无法对动画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解决方案,即便在借鉴影视、多媒体等相关理论也很难完全解决,常需制作者结合实际经验。因此,动画制作是一门对经验积累要求较高的专业,也是一种经验技能。随着技术与设备更新时间的缩短,动画制作所需软硬件设备及制作技术也在飞速更新。目前我们常见的动画制作,都是基于在软硬件两大系统构建的数字平台上进行的。另外,计算机、显卡、摄影机等硬件设备的快速更新进一步带动了动画制作软件的更新升级,使得动画制作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按照摩尔定律进行计算,计算机CPU性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价格便下降一半。而在现实情况中,计算机组件的更新换代周期常小于18个月,因此动画软件速度变更快。在这样快速更新的软硬件影响下动画制作工艺流程与核心技术也在发生改变。 二动画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的研究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近七成高校均设置有艺术类专业,其中动画专业随着近年来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这些院校基本上都涉足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由于办学基础的薄弱导致大多数高校在办学模式上趋同,培养的人才普遍存在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同程度脱节的现象。短期膨胀庞大的办学规模与产业发展表面上看起来繁荣,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在人才培养中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性课程前后脱节,缺乏系统性,且考核标准不统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盲目状态,能力与市场要求严重脱轨。针对种种问题,高校动漫教育者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动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比重,构建科学的实践性课程与教学体系。目前,很多开办动画类专业的院校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提出了1+1+2、2+2、1+2+1等模式,他们尝试将课程模块化,如专业基础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将知识体系分模块来实施,或者有意识地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等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但从人才培养结果来看,专业模块化和不得法的加大实践模块的时间长度,所取得的成效不尽明显。四川美术学院动画学院作为国家级动漫教学基地,依托重庆广电集团在川美建立的视美动画基地,他们提出了“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几年的尝试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是高校可以借鉴的模式之一。但是不同于四川美院,综合性高校有它特有的校园文化和教学管理方式,有条件但缺乏专业院校的基础和灵活性。课程完全实现项目化条件不成熟,并且容易将学生课程工业流程化,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挖掘。我们(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经过对2007-2010年四年动画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就业等情况调查,对动画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人才能力形成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综合性实践项目设计是建立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科学的实践教学设计能够包含基础专业理论、技能技巧、市场规律研究等实践内容的综合实践项目,可以将课题组教师分别安排在项目系统中,分担不同年级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师资源,注重综合性社会实践项目的系统性与结构性,由简到难逐一分解。在过程中植入到各个年级和不同基础的学生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解决综合性项目的过程中逐步转化,形成合理、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高校动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要构建相对完善的动画人才培养体系,在优化和提升动画专业整体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升动画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为切入点,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实现对动画专业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创新,进而在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校内校外多层次、分阶段的实践环节。实施模块化和开放型的课程教学,同时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间的相互衔接,突出动画专业学生主体实践创新性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一)重视数字动画技术教育 技术是知识具体化的运用,也是实现特定目标的途径。对于动画制作而言,技术十分重要。动画的出现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无技术进步,动画便不会产生,更谈不上优秀的动画作品。例如,在20个世纪末,迪士尼大胆使用PIXAR计算机技术工作室重磅打造世界首部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并以此翻开世界动画制作新一页。随后,立体感和真实感极强的三维动画仅用不到10年时间就主导了动画领域。但就我国当前高校动画专业现状而言,普遍存在三维动画教师匮乏的问题,特别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动画专业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精通计算机动画软件,却对艺术缺乏敏感、关注和感悟。而艺术类人才却恰恰相反,对动画软件知之甚少。这种现状的长期存在将严重阻碍我国动画业的升级进步。如何构建数字时代下的动画技术与艺术教学,是许多高校考评动画人才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标准之一。#p#分页标题#e# (二)构建课程项目化、课堂实战化、能力复合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1.项目教学。有效引入实际商业项目、公益性大赛或设计项目以及科研项目,将分别具有实际市场应用、学术研究和科研价值的项目进入课堂,让教师、学生带着责任和兴趣参与到实践中去。同时参照动画制作流程和商业项目部门设置教师工作室制,搭建具有系统解决问题能力教学实践平台,逐步构建实践教学团队。以特定项目为导向,实现学生的团队协作,使其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团队策划能力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相应的经验,通过对某一类型或系列项目的反复训练总结出动画作品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制作时间中,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实践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可针对自身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自身匮乏的能力进行重点补充和培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 2.构建完善校内实践场所。高校应当以动画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积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校内实践场所的构建与完善,实现校内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高校应当在有效利用自己条件下不断寻求构建兼具教学、科研、培训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的实验场所。 3.建构高效的专业实习平台。对学生而言,专业实习是其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故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情境,力求使学生通过实习获得更多专业实践机会和社会能力。使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加深自身对动画创作和产生的感想认识,不断开拓知识面和视野,以具体实践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并深入理解。此外,校外实习还可加深学生对企业运作模式及管理模式的认知,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其日后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可结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撰写使学生逐步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动画制作认知系统。 4.加强动画业内专家的交流。高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一些动画制作行业精英、动画艺术家、企业管理者到学校讲学,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动画行业最新态势有所了解,激励其在学校阶段便树立起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其能更好地就业。此外,动画专业的教师还应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学生主动去参加一些业界活动,加深自身对动画行业的理解,并从参与、欣赏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发掘学生内在创造潜力。 5.实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动画专业的学习内容要以岗位要求为基本大纲,因此要发挥市场的专业导向作用,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的构建。首先,要根据社会岗位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与技术的要求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其次,在充实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侧重学生动画制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其中,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应注重自身建设,与国内外行业一流精英策划、制作团队合作,以聘任为机制组建高校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形成高校自身动画制作精英团队,进行动画技术开发和原创动画制作。第三,应让学生参与到动画设计、生成、管理过程之中,以实际情境锻炼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此外,还应逐步拓宽校企合作,寻找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点,并逐步实现独具高校自身特色的校企双方互动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就业率。 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突出应用性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是创造性地引入动画工作流程和行业惯例进入动画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强化了课程与教学的针对性。其二是面向市场需求,同时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市场为准则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双重推动下进行实践,同时也解决实践目的不明确所导致的盲目性。其三是综合实践项目在实行工作室制的基础上提供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的岗位,使他们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技能岗位,或者单项技能多次实践的机会。其四是综合实践项目的积累,为产业化和科研提供有效的基础,有效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同时也是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有效途径。
论影响动画角色动态设计的内外因素
影响角色动态造型的外在因素
1.地域因素
1)欧美角色造型:欧美国家算是动画的发源地,这其中,美国在动画方面的成就尤为高,就如沃尔特?迪斯尼说的:“一切都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以迪斯尼为代表的欧美卡通片也自成了一个体系,主角多以动物和物品为主,它的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大多不变形,比较写实,立体感强,强调力量和速度,镜头运用丰富多变,画面富有气势和动感,动作幅度相对较大,转折变化多。运动中,角色的动态造型夸张但不失真,欧美国家在动作的绘制中特别注重曲线运动的运用,因此动作整体比较流畅。
2)日本角色造型:日本艺术家们在原画设计时,所绘制的关键动态数量较少,流线,定格等技巧的使用较多,通过对白使观众明白剧情。角色造型完全遵循黄金比例绘制。在表达角色情绪变化时,就主要依靠眼神的传递以及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实现的,它的特点是能最为直接准确地表达人物心理的变化。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就是宫崎骏的系列作品,如《龙猫》等等,角色的动作不多,但每个动作都是为表现剧情服务的,其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准确,清晰,因此更能打动观众。
3)中国角色造型:在上个世纪,中国动画的造型也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形象多来源于连环画,无论从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乃至色彩倾向方面都与国外有很大的差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辨识度极高,特别是人物的眼睛,大多是杏核眼,丹凤眼,装饰味比较重。角色的动态造型装饰性也较强,动作柔软轻盈,但表现力较弱,动作简单,表达拘谨,变化少。
2.影片风格因素
1)漫画风格类型:我们在动画片或者漫画图书中,都最为频繁的遇见漫画风格类型的动画造型,这类型的角色,重点在于其夸张性,无论是造型的比例,形态或是表情处理地都十分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如现在网络上极为流行的Q版造型。针对这种风格,原画设计师在绘制角色动态造型时,可以适当简化造型的具体形体结构,转而强调动作的效果,较多的利用流线,虚影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