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地质档案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质勘查单位档案管理论文
一、地质勘查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健全。
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职责分散、不明确,不同单位的档案管理可谓是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存在着严重的档案资料重复保存且利用率低下问题,需从制度上加以解决。
2)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人工收集、整理与检索阶段,可接触和获取的信息量较小,非常不利于档案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3)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欠缺协调、合作。
部分地质勘测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与同单位负责其他工作人员之间欠缺协调、合作,没有更好的利用协调、合作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变成了单位里的一块“世外桃源”,档案管理工作效果始终不甚明为。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论文
1.基础数据收集与整理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管与监两方面入手,做为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数据齐全,内容完整。要达到此目标,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把地质档案资料、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等正确区分,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收集工作。抓好基础数据,比如地质档案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物理勘探和化学勘探档案、水文地质档案、工程地质档案、地质科研档案等。其具体内容是在地质勘探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表报、总结和有关的依据、指示性文件,以及成果报告和有关的图件、附表等。所以在收集和整理时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片、图纸、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在便于利用和保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编号与编目、范围、术语与定义、规范性引用档、归档范围与分类、立卷归档要求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2.档案信息化,纸质档案数字化
我院采用的是科怡档案软件,档案信息化就是把我院现有传统档案转化为信息化档案。档案信息化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2]。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质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把地质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例如在建立地质档案资料时,地质档案资料由分队,普查组提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及复制成果地质报告,经大队资料室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时分类、编号、立卷、归档,经过计算机数字化转换处理[3],建立科怡档案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其它档案如工程勘察档案、桩基基础资料、基建档案、测绘资料、文书档案也都根据上述情形,将纸制档案信息化,建立全文数据库,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质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效率,加强地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但使地质资料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使匮乏的资源得到开发,适应较复杂的工作环境,体现出地质资料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
3.1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地质档案检索效率。
地质科技档案工作者职业素质
一、当前地质科技档案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甚至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档案管理无足轻重,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不懂技术的低学历低素质人员,甚至在资料汇交过程中对其工作抱有轻视对立的态度。这造成优秀人才不愿从事档案事业,档案工作队伍缺乏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技术的全面手,大多数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意识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缺乏创新精神,技术知识层面上还不具备档案现代化管理素质。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能维持现状,不出大的问题即可,档案信息渠道越窄越好,工作越少越好,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思想大量存在,这造成档案行业优秀人才引不进来和档案人员不思进取的因素。
二、地质档案工作者的协调管理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要求
地勘单位地质档案人员配备通常只有一两人,业务范围涉及资料汇交、地质档案实物借阅归还、库房管理、地质档案涉密数据发送等。工作任务交叉繁杂,服务对象除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外,还要面对上级档案部门、同级单位和顾客单位的业务交流。为了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通过交流,使他们尽快了解别人的先进经验,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者的协调能力与档案的齐全完整度正相关。如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顺利开展工作,减少摩擦,除了靠有关规章制度,更主要的是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地质档案管理本质上是一项服务工作,管理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往,地质档案管理极为被动,将工作定位于实体保管为主。随着地勘单位市场经济的繁荣,项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效率低下,必然不能满足技术创新要求。档案工作者应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意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了解信息需求方向,充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地质档案工作者的法律、法规和保密意识要求
地质科技档案部分涉及国家机密,部分涉及单位经济秘密,应将档案工作者的法律保密意识优先于所有工作要求之上。地质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学习和遵守《档案法》《保密法》等通用档案相关法律,针对地质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还需学习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政府下发的有关法规文件,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等。保密意识在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上需要再三强调的。地质科技档案工作者需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对于保密档案妥善保管,绝密档案单独保管。严格执行档案接收、借阅、鉴定和销毁制度,认真履行登记、审批手续。定期进行保密档案、资料和物品的清查工作。
四、地质科技档案工作者的技术素质要求
岩土工程档案管理问题及策略
【摘要】在现代化岩土工程项目建设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档案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档案管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档案管理体制还有待创新和完善,需要借鉴其他行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1]。同时,为了优化岩土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工作的凭证和参考作用,及时地分析并解决档案管理问题,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论文主要研究了岩土工程档案管理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岩土工程;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1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岩土工程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档案的关键部分,对岩土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记录,为工程项目管理、改建、扩建、恢复、维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岩土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
2.1岩土工程档案管理概念
岩土工程档案指的是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历史记录,是在鉴定、整理和归档基础上形成的项目文件,其主要内容是勘察合同和委托书、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正式文本、野外地质编录、原位测试、岩土试验报告、水样分析报告等原始资料,以及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野外作业工作验收表、成果审查过程中的岩土工程勘测项目成果质量检查评定表。除此之外,岩土工程档案为后期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安全使用提供了信息支持,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是岩土工程中的宝贵财富和信息资源。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思考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毕业设计大纲重点不突出、师资需要加强培训、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导师培训机制,并从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毕业设计各环节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控。
【关键词】矿业工程;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急切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两个目标下实现平衡发展,而本科毕业设计就是检测这两个目标是否达成的“试金石”[1]。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检验,其质量是判定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资格、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学校和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为此,学校、教师与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规范,认真履行三者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
1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办于1958年,2015年成为贵州省首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专业之一,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荣誉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21人有长期为地方煤矿企业做技术服务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在贵州煤炭企业或者煤矿设计院挂职。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专业利用教师队伍的优势,立足于贵州地方特色,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毕业设计题库,这些题目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因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经过这个教学环节,走出校园能直接为用人单位作技术工作。据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贵州大学毕业的采矿工程本科生获得较高评价;毕业后的学生也反馈,毕业设计是最有用的一个教学环节。
2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设备物资管理措施
摘要:
设备物资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的关键一环,我们应意识到工程项目设备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紧抓设备物资的管理工作,使其贯穿于各个环节中且有效衔接,使设备物资的储备及运转具有统筹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工程项目;设备物资;管理;措施
正文:
良好的设备物资管理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条件,保证设备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运行,并为项目的施工提供足够的物料;同时对设备物资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节省施工的开支、保证施工的质量,实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目标,并确保不会拖延施工进程。对于工程企业来说,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因此应当加强设备物资的管理,使工程企业更好发展。
1管理的现状分析
水旱灾害防治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摘要:
农田水利建设是水旱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近代云南水旱灾害防治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水利社会史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为当今云南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近代;云南;农田水利;灾害防治
云南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近代自然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是有效防治水旱灾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云南遭遇干旱的现实也让我们反思云南水利建设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云南而言,有效的水旱灾害防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有助于推进边疆地区的治理,进而实现边疆地区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因此,考察近代云南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水利建设的研究还具有学术史的意义,当今学者对中国水利史研究,就地域而言,集中在华北、关中,江浙和东北地区,对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的水利研究鲜有涉及。从学术史意义上讲,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中国水利史的研究。另外,本课题通过研究云南水利反思既有理论,为“水利社会史”分析范式提供佐证。
1近代云南水旱灾害防治与农田水利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方面,对于近代云南水旱灾害和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关注很多,民国时期,已有学者关注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体现在:①国家和云南地方的科研院所进行水旱灾害资料整理工作,突出表现为以《云南水旱灾害史料》为代表的水旱灾害资料集;②学者运用上述资料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吴瑞良《云南省水旱灾害概述》,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德宏分局编著的《德宏州水旱灾害规律及对策研究》,白树明等人《云南水旱灾害与粮食安全浅析》,尚志海《20世纪云南省农业干旱灾害脆弱性的成因分析》以及数篇博硕论文,等等。上述论文突破了资料整理研究思路,探讨了水旱灾害成因和防治措施,使云南水旱灾害研究逐步丰富和立体化。当然,以上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大多数成果内容粗疏,缺乏精细的研究;其次,资料挖掘不够,尤其是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比较缺乏;最后,研究视角的陈旧。水利建设是水旱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从民国至今,学者一直关注云南的水利建设问题,有代表性的有丘勤宝的《云南水利问题》,吴绍墨《云南农田水利事业的检讨》,周琼《清代云南内地化后果初探: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考察》,张琰等《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研究:以云南为例》等。以上研究为我们了解云南的水利,尤其是农田水利提供了参考,但是其侧重于常态研究,多集中在水利工程、水利建设等传统水利史的研究上,对于非常态下“水利社会史”的研究,尤其是水利纠纷的研究鲜有提及,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国外方面,针对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的“治水社会”观点,行龙在《“水利社会史”探源:兼论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一文中,提出了“水利社会”范畴,并指出水利社会的四种类型:“流域社会”、“泉域社会”、“洪灌社会”、“湖域社会”,这为我们研究云南水利提供了分析工具。日本的中国水利史研究在继承和批判魏氏思想之上而提出了“水利共同体”理论,钞晓鸿的《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基于清代关中中部的分析》,则对“共同体”理论提出质疑,这些构成本课题提出问题和深入研究的前提。
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3篇)
第一篇: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多层信息化管理
摘要:
近些年,由于受环境、能源等因素制约,传统化工行业正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由于订单、资金、人力成本等多方面问题,我国大部分压力容器制造企业正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格局。在此状态下,包括很多国内知名压力容器制造企业都面向国际市场;但在国际上,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缺少品牌效应;归根结底,由于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到位,导致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本文引用监理服务,从成本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以期协助压力容器制造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准。
关键词:
监理服务;压力容器;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管理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片信息化的东风;但是在中国众多的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内部,虽然也经常提及信息化管理甚至应用到实际,但是开展过程中实际效益远低于预期水平。企业内部经常存在指令下达不准确、交流不畅;导致工序出错、重复劳动等;在此状态下,无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监理服务,作为第三方切入,无论从生产制造环节、信息交流环节还是质量管理方面,协助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对生产流程、信息沟通等进行监督梳理,提高生产制造综合水平。
1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信息化及生产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