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循环经济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低碳循环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低碳循环经济

我国低碳循环经济论文

一、低碳生活与循环经济简述

(一)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尽量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的提出反映出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其他的一些环境问题让人类对自身所生活的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所以“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

(二)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环经济的定义,国内外文献有多种说法,国内最早由刘庆山于1994年开始使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目前,最权威、简洁的定义普遍认同2009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的提法:“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是综合反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典型经济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之间的矛盾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话语体系的构建

一、低碳经济话语体系的形成:英国原创与中国来料加工研究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与国内学者的来料加工研究

2008年,张坤民教授等人主编出版了论文集《低碳经济论》,并请国家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为该书作序。序言写到:“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这段文字给出了低碳经济的简明定义。国内其他论述低碳经济的文献定义与此大同小异,或者直接引用这一定义。庄贵阳博士认为,低碳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鲍健强教授根据碳利用方式差异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农业社会是基于碳水化合物利用基础之上的低碳经济,工业社会是基于碳氢化合物使用基础上的高碳经济,未来社会是基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基础之上的低碳经济。这些论著对低碳经济的定位很高,说它是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等等。截至2012年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标题含“低碳经济”一词的文章有7148篇;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书名含“低碳经济”一词的著作和博士硕士论文有502部。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流传广度恐怕远远超过了英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话语体系。

(二)对新经济形态的来料加工式研究浪潮

如果把近代到20世纪中期的世界经济视为一种形态,那么此后的世界经济的确呈现一种新的形态。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视角分析描述新经济形态,并用不同的概念加以表达和标识。诸如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先后在国外提出,一度都被说成是新经济形态。这些概念提出后不久就被引进国内,展开来料加工式研究:首先对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出现的新概念进行介绍、解读和诠释,然后根据国内需要进行加工改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但是往往缺乏原创性的话语体系。图1反映了1996—2012年国内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文献数量变化(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期刊中标题分别含三个概念的文章数量制作)。三种文献数量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知识经济文章1996年为1篇,1999年达到5731篇,以后逐步减少;循环经济文章2000年为6篇,2006年达到2664篇,以后逐步减少;低碳经济文章2007年为10篇,2010年达到2888篇,2012年已经减少为1361篇。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生态经济等文献数量变化也有这种周期性。上述概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和未来经济的某些特征,把各个概念所揭示的特征综合起来,可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但是随着国内外出现的新经济形态名词增多,它们表达的新意呈递减倾向。本文不研究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概念,仅就低碳经济话语体系而言,它究竟是否能够反映一种新经济形态?未来经济是否具有低碳特征?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来应对气候变化是否可行?这些问题看来还需要深入研究。

二、地球系统碳循环平衡机制中源与汇的逆向变化

判断一个概念和学术话语体系是否科学,不是看它有多少论著,是否被官方文件采纳;关键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是否科学揭示了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未来趋势。为了说明低碳经济的话语纠结和行动偏向,需要分析地球系统碳循环机制的变化。

阅读全文

纸基包装的可持续性发展探析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更加健康及在途享用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当今社会对食品包装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人们并不愿因此而牺牲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愿意为更具可持续性的包装支付更多费用。

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全球领先品牌的带动效应明显,纸基包装行业既迎来了市场需求激增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在我国2020年初新版“限塑令”的推动下,纸基包装行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纸基包装目前大多应用于牛奶、酸奶等产品,饮料生产商也在尝试使用纸基包装,但饮料纸基包装存在的回收难题,不容忽视。

中国一年生产纸基复合包装约600亿个,基本上每人每年消费40余个,一个月人均3.5个以上。目前,此类包装回收率约为20%,一般来说它的回收来源包括家庭消费端和工业废弃物(残次品的边角料,主要是从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淘汰报废出来的包装物)。

除了回收难题,饮料行业产品种类丰富,对于纸基包装的性能要求有所不同,这对于饮料纸基包装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应用于饮料行业,纸基包装材料应该加大创新力度,研制在使用性能和成本上都相当或接近于被广泛使用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成熟替代品,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功能性产品。

以负责任的方式采购可再生原材料将实现低碳循环经济植物基可再生原材料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纸基包装最主要的原材料是纸板,由木纤维制成的纸板来自于植物基可再生材料,而非化石基材料或有限资源。植物基可再生原材料对气候更加友好——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化石基材料却将在地下储存了数百万年的二氧化碳重新释放到大气环境中。

阅读全文

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构建思路探析

摘要:我国以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导致了资源过度消耗,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使得资源提供与消耗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要控制好环境、资源、经济间的矛盾,在确保资源提供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建设,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中主要是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的想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生态治理;低碳发展

引言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是当前国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18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后,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创新作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已被放到了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要的地方。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处理好我国当前经济迅猛发展和自然资源消耗当中产生的分歧。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发展模式的同时整理好资源,需要把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始终走绿色发展道路,通过科学技术改善自然资源利用,同时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开创适合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进步。生态环境是所有人类进行学习、生活等所有事情的空间,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水平的高低。在中国加大力度进行经济建设时,资源短缺、环境被污染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情况随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且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急需加强全民生态文明的意识,并强化对绿色经济建设的脚步,这就使得国家要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理念与经济发展理念做出调整,加强建设高产出、低投入,少排放、低消耗且可持续循环的经济发展体系,并优化产业的具体结构,从而构建出一个绿色环保且可持续循环的绿色经济体系。而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的建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要在市场运行结构优化、制度建设、绿色消费等多方向做出改良,促进绿色经济环境和建设的和谐发展。

1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意义

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我国对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做出整体分析后,所提出的重要经济发展理念。该理念的提出不但关乎我国的持续性发展,也是其他国家实现共同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所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许多资源被过多的耗费与自然环境被污染,在资源短缺与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使可持续性发展遭受阻碍。因此,我国亟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调整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生态环境和资源相互的关系,借助技术手段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制造。进行绿色经济是我国实现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生活的最佳方式,只有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方式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才能够真正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出合适的转变才能避免发展和消耗的冲突,进而创建出合适的发展模式,才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的生态环境[1]。构建绿色经济发展体系,能够使我国在绿色环保的科技产业中向前迈进,借助技术革新等手法,处理能源短缺的难题,不但可以达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准的提高。创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主要途径,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成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2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思路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甘肃省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的双重压力矛盾,亟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形式,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文章以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甘肃省绿色金融现状进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发现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推进甘肃省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及绿色金融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各部门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创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多开发清洁能源进行替代,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利共赢经济发展形态。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政策,一方面金融部门对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等服务,另一方面在自身业务发展过程中考虑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1.政府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可行性。甘肃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培育绿色产业和经济主体,构建完善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2018年1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以“一号文件形式”顺利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明确我省将在5年时间内在政策支持下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政策支持服务体系、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等。2018年2月,甘肃省政府又出台了《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着重支持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结构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甘肃省政府正积极筹备规划争取国家批准兰州新区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2.甘肃省碳减排资源丰富。甘肃省拥有大量的节能减排资源,太阳能资源达到全国第二,还有很丰富的风能,天然气等。甘肃省建立国内首个国际碳基金项目,推动国内碳基金发展。世界银行牵头的国际碳基金在我国资助的第一个项目—“小孤山水电代替火电项目”就是在甘肃省张掖市成立。近几年甘肃省CDM项目开发数量快速增加,甘肃省应把握低碳经济带来的投资机遇,建立低碳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阅读全文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初探

[摘要]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链条上重要的两环,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发展,达到“1+1>2”的效果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正在考虑的问题。简而言之,处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就是要解决保护自然与发展社会经济之间的问题。文章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较为合适的方式,从而增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选择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1引言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经济发展的典范,其特征是资源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循环经济强调需要促进经济活动,以形成“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反馈过程。资源循环经济的特点是低采矿、高利用率、低排放、减少废物排放,以及在这个持续的经济周期中合理和可持续地使用所有材料和能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的特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工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开发清洁能源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而不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低碳技术包括洁净煤技术(IGCC)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低碳工业系统包括火电减少、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以高效率和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抢占低碳产业经济的制高点。世界上悄然开始了低碳经济的斗争。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在背景中,基本目标、发展要求、动机等实际上是彼此接近的。从根本上说,都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以能源高利用、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形式发展,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地发展。资源循环型经济和低碳经济侧重与经济、生态两个方面来处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绿色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

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力水平低。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一直以实现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存在一定的冲突。我国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第一生产要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则需要消耗许多自然资源,所以对环境有相当大的破坏。第二,众多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就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人在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方面所需要消耗的资源是其他国家的数倍。这时对环境的要求就极其高了,因为人们需要从自然中获取对应的资源,从而才能生存。但是如果获取资源的方法不正确或者极端,也将会成为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巨大的伤害。所以人口基数大与自然资源不足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点之一。第三,第一、二、三产业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时间较短,所以考察衡量方式过于传统,缺少创新,这对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国积极号召企业要发展低碳经济与资源循环型经济,由于我国并没有因此提出并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所以这并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响应。但是由于我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严格的指标,所以绝大多数企业依旧是大力地发展传统行业经济,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考核成绩。对于目前来说,我国对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还只是口头上的提出,切实执行还需一定时间的等待。我国部分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污染环境的代价上的,所以国家在号召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第四,技术要求高。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需要科学技术,只有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应用于不同产业的生产制造之中,不断提高企业本身的技术生产,最终达到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促进低碳循环经济链条的形成。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谁也不可以否认的地方。但是,对于目前来说,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无法从技术上保障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实现,所以整个发展过程依然比较缓慢,导致很多企业或者个人都丧失了信心第五,没有完整的发展计划以及制度。一个国家想要促进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周期,其中也不缺乏多次阵痛,并且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发展。同理可得,我国想要发展低碳经济与资源循环型经济也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这需要政府制定合理完善的发展制度,并且对于相关的发展策略进行有效地指引。然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完整地发展计划以及发展制度。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与资源循环型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因为没有法律约束力,许多企业都忽略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利益,仍然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有些系统现在表现出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优势,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的激励实际上是由企业通过传统经济产生自己。与利益相比,它实际上是非常小的,所以很多企业宁愿放弃这些政策仍然使用粗糙和传统的方法来制作,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利益。第六,绝大多数人对于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意识的淡薄。循环经济想要得到大力的发展,这需要消费者的配合。消费者如果偏向于使用一些节能环保的产品,那么企业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发展有前景的循环产业和低碳产业了。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消费者循环与低碳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我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3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式

阅读全文

低碳农业进展问题与化解策略

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1],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让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每个国家、民族和个人都应该本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都应该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发展方式和价值观念,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低碳意味着环保、节能减排,意味着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1低碳农业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模式[3-5]。低碳经济形式上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产业部门的协作努力,最大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温室气体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现代工业化农业阶段,而以能源、机械、化肥、农药等投入要素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通过发展低碳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得以减少,进而发挥农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以此实现现代农业由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低碳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技术,即:通过提高农业的碳汇能力和减弱农业的碳源能力,实现农业源温室气体净排放不断减少的目标。发展低碳农业除了秉承低碳经济的内涵之外,要突出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产品开发、发展生态经济,还要突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固碳减排,其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同时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6-8]。低碳农业即生物多样性农业[9-10],是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而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农业[11-12],是一种全新的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现代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13]。它不仅提倡少施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更注重农业生产整体过程中能耗的减少和低碳的排放。

低碳农业是相对于当前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代工业化农业而提出的新型农业[14]。现代工业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农膜农具的随意废弃,机械运作的大量排放,无一不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为。低碳农业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开发并使用生物农药,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的施用,进行高效绿色的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型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节能减排,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低碳农业系统可以抵消约80%的因农业过程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需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而不再使用这些化肥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15]。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匮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资源贫乏的压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6]。

2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根据《哥本哈根协议》,世界各国陆续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或通报了2020年的减排目标。其中挪威承诺的减排幅度最大,目标是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30%~40%;美国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7%;日本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10%~20%;俄罗斯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25%;中国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单位GDP的CO2排放量减少40%~45%;印度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20%~25%[17]。为实现这些目标,各国不仅在工业上做出了重大改革和调整,而且对农业也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和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新近指出,对地球大气最近250多年观察表明,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3个方面,而且农业过程占总排放量的1/3左右,其中约25%为CO2[18]。

阅读全文

现代农业进展途径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这一新鲜词汇,是伴随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而生的新概念。一百多年来,随着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与掠夺,已经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气候恶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明显增加,带来了海平面上升、生态自然系统脆弱、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加剧等一系列后果,影响到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农业、水资源、健康及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相继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等一系列条约,设定了具体的减排指标,旨在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向。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今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经济实质上是通过技术与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以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所引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驱动下,世界各国的能源、环境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促使新能源、生态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发展进程远高于预期。   (二)低碳农业   农业是温室气体重要排放源,也是最易遭受温室气体影响的部门。一方面,农业投入品,如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的生产过程及机械使用、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能源消耗,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农田耕作特别是水稻种植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也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据统计,我国农业化学品工业生产消耗的化石能源占我国化石能源消耗总量的45%。而全球农业用地释放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尽管其中的80%左右经由农业生态系统加以吸收。因此说,农业低碳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低碳实际上是一种生态高值农业模式,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特别是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逐步使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实现农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农业低碳包括了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与加工领域的节能减排和技术革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森林、植被种植和土壤固碳增加碳汇。我国农业发展日益面临水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下降、化肥农药农膜污染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因素的严峻挑战,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能、稳定粮食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倡导农业节能减排和农业低碳,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农垦低碳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与优势   (一)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应引入低碳经济的概念   作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垦经济在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农垦从自身特点和实际出发,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垦系统也已建成了大型粮、棉、油、糖及种业种植基地和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实现了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种养加相结合和产供销农工商综合运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现代大农业农机装备提高了农垦整体的综合机械化水平,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作业提升了农产品总体的安全水平。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逐渐增加,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追求绿色GDP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一个方向。农垦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国家前列,农垦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为农垦低碳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伴随农垦现代农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定位,农垦在“四化”的前提下,引入循环经济和低碳农业的概念,顺应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大趋势,有助于农垦农业在更深领域、更高层次、更广阔范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与优化,更好地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探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参考范本。   (二)农垦先行优势   农垦先行,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农业具备以下优势:   1.资源和规模优势。农垦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农垦系统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大型的粮、棉、油、糖生产基地,标准化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数量众多,在生物质综合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据统计,2008年,农垦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达到3924万吨,占全国农业系统秸秆总量的7%;畜禽粪便资源总量接近2600万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有机质含量相当于640多万吨有机肥。与广大农村传统的小规模种植和饲养方式相比,农垦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依托现有的农业产业布局,可以聚集发展低碳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适度原材料供应,形成规模化经营和集聚效应。   2.产业化优势。产业化为农垦低碳农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农垦本身具有完整的生产、加工、贸易、服务、消费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内的拉动力和产业链条外部的推动力,以及市场在配置资源上发挥的内在传导机制,使得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农业物质产生循环运行,保证产业链条上各利益主体有足够的盈利空间。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达到网状的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网络。   3.组织化优势。我国农户数量众多,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各项动力在农户层面发挥的不够充分,导致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不强,能力不够。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农户与生产主体的价格博弈,甚或导致循环产业链条的断裂或运行成本的提高。相比较而言,农垦企业在生产要素的掌控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充分保证了农业资源废弃物的有效供给。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农业产业集群可以在更大范围调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农业低碳目标的实现。#p#分页标题#e#   4.技术优势。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农业目前还没有普世性的成功经验,必须诱导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产业技术,特别是实现物质良性循环、能量多级传递利用的结构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等。农垦企业具有规模化生产、技术基础扎实、生产体系完备等优势,新技术、新成果在农垦系统可以得到较为迅速的应用,可以成为发展低碳农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力量。   三、农垦现代农业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生产过程的集约与高效   生产过程的低碳,实际是生产资料的集约与高效利用,通过降低农业生产物资的消耗,避免对化学物质和化石能源的过量消耗。包括推广节肥、节药、节水、节农膜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效率,推广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农业机械节能,推广畜禽养殖模式节能等,在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的同时达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果。   1.节水灌溉。目前,我国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为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约1公斤,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进行土地平整和条田建设,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的基本条件。一般而言,平整度较好的土地比较差的土地平均节水10%~20%;根据作物生产周期、需求饱和度适时适量供水,也是一种有效节水方式;而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能够减少水的使用达30%~70%。   2.保护性耕作。采取免耕技术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在保存土壤碳含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耕作中化肥的使用也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氧化亚氮的排放。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免耕地会带来杂草问题,但据此能够避免的碳排放量约为879公斤/公顷/年。   3.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和示范的结果显示,科学的施肥和养分管理技术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0%~30%,部分地区甚或达到50%。由此可见,科学施肥至少有10%~30%的减排潜力,减排量可达1400~5500万吨二氧化碳。   4.农机节能。通过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以及农业作业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农业机械单位作业面积的能耗。内蒙古海拉尔垦区目前农机单位作业面积综合能耗为64.2瓦/亩(全国是456.7瓦/亩。全国农垦是219.5瓦/亩,美国仅为33.3瓦/亩),亩动力消耗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符合国际低消耗、低排放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包括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通过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达到减排效果。通过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起到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效果;秸秆资源化利用,如秸秆发电、秸秆成型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燃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畜禽粪便既可通过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气,替代传统燃料供生产生活使用,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又可以经过好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制备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1.秸秆固化成型燃料。1吨秸秆可以替代0.5吨左右的标准煤,以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发电等形式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燃烧,减排二氧化碳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物排放。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的年利用量将达到5000万吨,是2010年的50倍。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发展已进入商品化阶段,拥有成熟的技术、完整的标准体系和不断增长的市场。我国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也逐步发展起来,现有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厂近200家。2009年,黑龙江垦区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厂11个,年加工能力5.5万吨,平均规模年产5000吨水平。而按照国家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年秸秆消耗量1万吨以上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按照秸秆利用量每吨补助150元,每个万吨规模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厂十年内每年可以获得补助150万元。   2.秸秆直燃发电。秸秆发电是以稻壳、秸秆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进行发电,其灰渣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生物质—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项目,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秸秆发电企业,国家每度电约补贴0.25元,并且基本转移支付给了农民。截止2008年底,发改委已审批170余项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460万千瓦;已投产50项,装机110万千瓦。2009年,黑龙江垦区秸秆直燃发电厂2个,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稻壳发电厂8个,总装机容量9200千瓦,年发电量4400万千瓦时。按照已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   3.沼气利用。使用沼气同样可以减少对薪柴及化石燃料和电能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沼渣可以代替常规化肥,减少因使用化肥而产生的氧化亚氮的排放。与小型户用沼气池相比较而言,大中型沼气工程同时具备了污染治理、能源生产和综合利用三大功能,既可以通过处理废弃物净化环境,获得优质能源,又可以进行生物质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如果以农垦规模化养殖牛粪350万吨计算,按照较低水平的每千克干牛粪产生200升沼气,则共计可产生7亿立方米的沼气。按1立方米沼气折合0.7千克标准煤计算,相当于节约了49万吨标准煤,即减少130万吨左右二氧化碳排放。   4.生物质肥。畜禽粪便中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丰富,通过堆肥化处理能转化为有利于植物生产和土壤改良的有机肥。假定农垦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全部转化为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减少农业源总氮污染的2%和总磷污染的20%。与此同时,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884-2004),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应大于或等于25%。按25%的含量计算,目前农垦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当于640万吨的有机肥。按照市场上有机肥价格在500~1200元不等,取其平均值计算,可以产生约55亿元的经济价值。#p#分页标题#e#   (三)低碳农业循环模式   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低碳的一个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独特属性,即能够通过能量的逐级传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变环境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的节能减排效果。   1.农牧复合生态系统。农业种植与畜牧养殖有机结合的农牧复合生态体系,通过农业种养加过程的循环链条,实现循环经济和农业低碳。一个较为复杂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包括多个小的循环链条,相互交叉,形成网状的循环产业网络(如图1所示)。这种生态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在一些农垦地区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如黑龙江、广西、内蒙古等垦区。例如猪—果—沼循环生态种植养殖,将畜禽粪便经堆肥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用于有机作物的种植,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内蒙古海拉尔垦区已经建成规模较大的以干牛粪为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厂,并用于有机小麦的种植,加工有机面粉,形成有机农产品加工链条。农垦目前也涌现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场区循环经济典范。黑龙江垦区海林农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将沼气站每年产出的近3万吨沼渣肥、沼液肥用来种植有机青贮、有机水稻及绿色蔬菜,青贮饲料用来饲喂奶牛,奶牛排出的粪便循环利用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循环经济链。   2.农产品加工循环产业链。农垦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农垦优势原料供应,业已成为农垦现代农业工业产业化链条的重要外延,凭借农垦自身优势,构筑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可以成为促进农垦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变的有力手段。农垦系统蔗糖产业和天然橡胶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蔗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蔗渣可以用于发电或制板,废糖蜜可以制酒精,滤泥可以制有机肥;蔗渣发电之后剩余的残灰、酒精废液等,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包括利用酒精废液制造沼气,沼渣、残灰及蔗叶可同滤泥一起制造有机肥之后还田。在整个蔗糖生产和废弃物再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环境无害化处理,最终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农垦橡胶加工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将经环保处理后的废水再回抽到制胶车间,用于生产,节能、低耗、环境与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黑龙江垦区部分农场在发展稻米加工业的同时,建立稻壳发电厂,依托水稻—大米、米糠—稻壳—发电、供暖—稻壳灰—白碳黑、活性炭、水稻专用复合肥这一产业链,初步建成水稻产业循环经济圈。随着农垦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已经构建了一批以产业多样化、生态化、高值化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链接,提高经济、环境与资源利用效率,也实现了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目标。   四、未来农垦低碳农业发展趋向   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强度(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无碳能源比重达到15%左右。按照这一目标设定,假定未来数年内农垦生产总值按照全国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长,在40%减排标准下,到2020年,农垦碳排放将达到8877万吨二氧化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农垦系统碳强度从2011年开始每年需要降低约4.97%,2011~2015年,需减排1942万吨二氧化碳,即减少730万吨标准煤;2015~2020年,需减排2210万吨二氧化碳,即减少831万吨标准煤的能耗。2008年,农垦系统的能耗约为2600万吨标准煤,以此计算,到2020年,需要降低32%左右的能源消耗。目前,农垦工业和农业的能源消耗比例初步估计在6.5:1,农垦工业的节能降耗是减排的重要方面。如果不考虑农垦工业和生活耗能,单从农业方面考虑,以1吨秸秆替代0.5吨标准煤计算,将目前秸秆量的20%用作能源化利用,就可减少400万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使用,相当于减排1080万吨二氧化碳。仅此一项,就可以满足减排40%的标准。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投入极大的力度,并将其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在发展新兴能源方面国家也加大了投入。按照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累计直接投资5万亿元用于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其中可再生能源投入2~3万亿元。农垦如果能够适时地利用这些政策和措施,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对于农垦未来发展将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农垦低碳农业和循环经济有赖于在现有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农业环保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生态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研究。发展低碳农业和循环经济在农垦系统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尚未取得普遍意义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各垦区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地域气候和地理特征,结合各自的农业废弃物特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充分考量各种技术路径的成熟程度,提出开展种植业废弃物、养殖业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施规模和具体方案步骤,形成有地域特色、有典型性、有复制可能性的农业低碳的项目布局,推进行业间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最终使农垦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走上形成经济效益的低碳发展之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