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地摊经济创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校内地摊经济教学及开展
本文作者:胡星 李彪 叶娟 王晓丹 向琪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高校和政府的难题。根据此现状,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有有效的创业教育,让学生避开社会存在的各种阻力,并有效的指导学生创业。校园地摊作为创业的一种方式,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成功率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校园地摊经济的教育效益,分析湖南省校园学生地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高其教育效益的对策建议,对于湖南省高校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我们对湖南高校学生的地摊创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回收463份有效问卷,经过调查,共有不同学校的52位大学生进行了地摊创业活动,占总调查人数的11.2%的比例。
1.校园地摊经济的教育效益分析
近年来,社会兴起一股地摊热,在很多大学校园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地摊。在对学校是否有学生摆地摊的现象调查中,有88%的同学接触过学生地摊,证明地摊创业活动基本普及每一所高校。校园地摊作为一种创业实践模式,发挥着重要的教育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
创业意识即创业实践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大学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有多种途径,比如: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体系,扩展大学生创业平台;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创业精品课程;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大学生地摊创业作为一种操作性强,指导方便的创业活动,更易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首先,地摊创业投资少,成功率高,可以提高创业者的信心,在调查中发现,有42%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地摊创业,是因为投资少,有信心实施。另外,在接受调查的463名学生中,有接近30%学生是因为缺乏创业的信心和能力,而在摆过地摊的53名学生中,只有5名学生选择了缺乏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并且在选择持续摆地摊的学生中,没有一人选择该选项。其次,地摊创业是对创业教育有效地实践,创业教育大都局限在理论上,缺乏实践,地摊创业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在具体操作中感受创业的过程,形成更加系统的理解。可见,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开展有效地创业教育首先可以让同学们明确地摊创业也是一种可行的创业方式,同时认识到地摊创业本身所具有的优势,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地摊创业中。
1.2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素质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困局
摘要: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首个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在研讨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上达成共识,即人是城镇化的核心,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如何市民化”的问题,而市民化的关键则在于农村转移人口有稳定的就业并能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但当前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本文主要从农村转移人口自身职业能力、随迁子女教育以及城镇化发展质量等方面,分析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重点从职业培训、政策支持、城市建设等方面探究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对策
相关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2019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迈上新的台阶,走向新的标志性节点。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相关照顾及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保障,致力于提升农村转移人口对城市的归属感、幸福感以及获得感。但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较大,要想实现农村人口的市民化,就需要在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取得可喜成就,但城镇化建设质量仍有待提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对农村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尚缺乏保障,加之城镇化带来的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原本从事体力劳动集中产业的农村转移人口很难在城市中找到适宜的工作。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想使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共建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就需要对上述问题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使我国城镇化建设得以高质量发展。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
1.职业技能水平偏低,岗位胜任能力薄弱。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具有平均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偏低、职业技能单一等问题,导致其难以胜任城市中的中高端技术岗位。国家统计局于2020年4月的《2019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农民工中,40岁及以下农民工占比为50.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比为88.9%。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但大部分农村转移人口未接受过系统性的专业技术教育,其职业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大多数岗位的需求,导致其就业空间狭窄。从当前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情况来看,有27.9%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有18.6%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有12.2%的农民工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这些行业普遍具有技术门槛较低、收入较少、劳动力集中的行业特征,这表明大部分农村转移人口只能胜任简单的、具有体力劳动性质的工作。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空间被持续压缩,其将难以在城市中获得较为稳定与丰富的就业机会。
2.就业保障机制缺失,市民化缺乏稳定性。农村转移人口就业保障机制缺失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户籍统一制度尚不完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流动性较大、就业不稳定且失业率较高,加之农村转移人口法律及维权意识较为薄弱,部分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规避社保责任,导致农村转移人口参保率偏低,影响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稳定性;其二,农村转移人口获取外出就业信息的渠道有限,部分地区缺乏规范、标准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指导,因此农村转移人口外出就业具有极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加之大部分农村转移人口通过非正规渠道外出就业,导致其就业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其三,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各区域间未能形成协同培训体系,在区域分割的作用下,农村转移人口公共培训及再教育的难度显著提升。
3.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子女教育问题突出。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保障机制及就业服务体系,没有统一、正规的组织整合农村转移劳动力,因此农村转移人口外出就业多以个人、同乡村民的形式出现。这导致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不仅缺乏就业竞争力,而且处于弱势地位,进而导致农村转移人口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具体表现为:其一,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农村转移人口工资,且工作环境恶劣,未能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加班费用及健康做出保障;其二,农村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在城市内就学阻碍因素较多,办学实力强、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对随迁子女成绩、素质等有较高的要求,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随迁子女此前接受的教育与城市教育差异较大,导致其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城市教育环境,因此无缘进入高质量学校。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以及就业选择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脱贫攻坚探究
摘要:肺炎疫情的发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脱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简要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的必要性,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等四方面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争取从根源上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村经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集体经济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各级组织牵头,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旗帜作用,积极整合多方力量,创新探索各种发展模式,深入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助力农村经济脱贫攻坚。在疫情的影响下,脱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怎样在疫情过后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是党与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发展农村经济推动脱贫攻坚的必要性
1.1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在2020年,让贫困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就一定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当前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出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一现象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经常出现。想要顺利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可以良性循环,充分满足农村落后地区对人口脱贫的实际需求。
1.2创造良好的农村经济氛围。当前阶段,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偏远又落后的极度贫困地区,它们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的现象,严重缺失信息的畅通性,使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直接干扰,而且受较高扶贫成本的影响,难以保证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除此之外,这些地区当前的贫困状态已经延续多年,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人并没有对脱贫致富抱有很大希望。但是要想打破贫困的瓶颈,一定要改革与突破该地区居民的传统思想意识,找到适合乡村未来发展的方向。从目前来看,有的扶贫产业在发展时出现了一种短暂化的发展趋势,例如:有的地区尽管针对条件比较好的移民构建新村,不过仍然严重缺失长远发展的产业。除此之外,在脱贫后未来长远发展过程中,严重缺失了工作上的长期战略规划,无法形成良性局面。但是通过实施脱贫攻坚战略,能够有力扶持贫困地区,特别在国家资金与政策等一些方面,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对开展农村地区脱贫攻坚的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
2发展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
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十二五”期间,鹤庆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县如何科学定位畜牧业发展区域,合理调整畜产品生产结构,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培养并壮大县域畜牧业竞争力,探索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笔者作一探讨。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鹤庆县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服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及推动毕业生社会就业、创业等方面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四位一体”新视域,即立足于政府、高校、家庭及学生四个发展维度,多层次、综合性审视与把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新常态”一词由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结构”、“速度”、“动力”为主要构成要素,本质内涵为提质增效。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是对“习式热词”趋势性、不可逆发展态势具体诠释,象征着我国经济由“管理型经济”转向“创业型经济”,“创新驱动”逐渐代替“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成为当前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同时,鉴于大学生是新时代主力军,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并于2017年进一步明确“教育综合改革”若干措施,确立2020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宏远目标。基于此,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对于新常态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当代价值
(一)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与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以创新创业为主要驱动力的时代,传统经济运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国与国竞争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高新人才之战”、“科技成果之争”。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驱动动力亟待升级与优化。我国坚持打造“质量第一,效率第一”新经济,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与“科技强国”发展战略,为此做出了一系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全社会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是首要问题;现代企业转变为创新主体为关键枢纽;塑造大量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条件。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实践成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培养与输出创业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推动国家经济综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立德树人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探索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疫情当下,每一个中国人都肩负着自己的使命,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教师,更要利用好线上教学,将疫情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紧密结合,以身作则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德立于学生心中。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疫情;生物技术
1引言
2020年初,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学校停课、生产停摆、生活停滞,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极具挑战的,然而把握好挑战就能变成机遇。生物技术专业涵盖人类生命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病毒疫情期间,生物技术领域的核酸筛查、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以及疫苗开发与生产都起到关键性作用。疫情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师除了要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做好的线上教学任务、坚守今年特殊的教学“疫”线之外,还要发挥专业特长,普及生物知识,宣传防疫的重要性,更要严格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1]的责任,在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将专业紧密结合疫情,将学以致用的课程思政渗透线上教学。在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疫情当下,我们更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本文将从立德树人在线上教学中的体现、疫情期间的实验实践教学、以身边疫情一线工作者为榜样激发学生心中担当、立德树人融入创业教育四个方面阐述疫情下将立德树人融入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案例。
2疫情下,立德树人在生物技术专业线上教学中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支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干巴巴的思政说教的课堂是没有意义的、是不被学生所接受的,因此立德树人的过程是学校与教师长期润物无声、学生耳濡目染与逐步内化的渐进过程[2]。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也讲到“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疫情当下,每一个中国都肩负着自己的使命,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校教师,我更要在线上教学活动中,将疫情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紧密结合,把疫情中作为生物技术人才应该具备的担当与德行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给学生。此次疫情中,在病毒肺炎的检测和确诊中广泛应该用的核酸检测以及备受关注和讨论的疫苗的研制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范畴。因此,生物专业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每次课前都要利用的图片资料讲解生物知识,即学习了专业知识,也解除了惧怕的疑虑。再比如,《发酵工程》-“发酵工业污染防治”这一章节,可以结合疫情热点,着重强调基因工程菌疫苗发酵以及疫苗安全,从而引申到生物技术专业同学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应担当的职责与品德。疫苗的安全事关中国老百姓尤其是祖国花朵们的健康,在生物相关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引入“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案例向学生们说明疫苗安全的重要性,并借用对“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的重要指示“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底线。”让学生们充分理解作为生物专业技术人才应坚守的底线。与此同时,要向学生们讲到疫情当前病毒疫苗研制到上市需要经过3期临床试验,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医学及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辛苦和付出,希望学生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始终记住自己的使命。
3疫情期间的实验实践教学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摘要:大众创新、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在供给侧理念下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但是从整体来看,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更多是从学校角度出发,设置创业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忽视了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导致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该文以衡阳地区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例,分析当前衡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原因提出供给侧理念下衡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关键词:供给侧理念;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
衡阳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起步晚,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缺乏相应的理论作指导。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与衡阳本地产业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匹配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的就业需求不对接,学校的内在需求与企业的投入惰性相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并束缚了衡阳高职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研究供给侧理念下衡阳地区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1当前衡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深刻认识。万众创新、大众创新已经成了时展的潮流,学生是创业的重要主题,衡阳地区高职院校结合创新教育改革的需要,增加了创业教学内容和相关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但从实际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深刻认识,认为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到企业技术岗位进行实践,可以快速熟悉岗位,承担岗位工作内容,至于创业教育是无关紧要的,而且部分学校认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基本不会进行创业,因此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是单独设立了一门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在创业内容、创业课程开发、创业实践方面基本不做调整和开展教学工作[2]。(2)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衡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学课程基本都在校内开展,且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教学方向较为单一,基本是围绕学生专业而来,很少会有跨专业的情况,从整体来看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在创业课程教育方面,课程体系基本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只是做了小的调整,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为主,主要内容以创业成功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内容,基本不涉及创业失败后应如何做,而且创业内容基本是围绕学生专业课开展,如设计专业学生如何创业、汽修专业学生如何创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如何创业等等,创业讲解的内容层次比较浅显,设计专业就是开公司接单,汽修就是开个汽修店,旅游管理就是开个旅游门市,这种创业内容既单一,又没有与实际相贴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业含金量不高。此外,基于专业组织的创业课程内容,只注重了如何与本专业相关的创业内容,基本不涉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财务、法务问题,创业层次非常浅显。(3)创业教育没有考虑企业与社会需求。衡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创业教育目标基本是以学校角度为出发点,是以教育讲解为主,没有考虑企业、社会需求,导致创业教育内容与创业实际情况相脱离。具体体现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创业成功的角度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而实际上,创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而且还会面临创业失败的风险,因此应在创业教育中加入创业失败因素和内容,从创业失败的角度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应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创业是什么,不是开一个店就叫创业,而是应以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对应,提高创业的价值和科技含量,要正确对待创业的实质,学会创业,根据市场需求、社会需求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而不是随简单的开一个店就叫创业[3]。
2供给侧理念下衡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策略
(1)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创业教育认识。供给侧理念下,衡阳高职院应切实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断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具体来说,衡阳高职院校要重新构建创业服务和创业教育体系,围绕着需求端的要求对现有的创业教育内容进行调整,使创业教育的内容更贴合未来发展的实际。传统的创业教育中,衡阳地方高职院校主要是围绕学生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模拟等,让学生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创业,写出创业计划书等内容,然后就基本可以判定学生创业“成功”,这种创业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创业的内容。学生创业必然会面对到税收问题,对于初创公司,税收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虽然可以委托外部会计事务所进行处理,但如果创业者没有会计常识显然会增加创业失败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将会计、法务等内容融入创业教育体系当中,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创业能力。(2)注重专业创业教育,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供给侧理念下,衡阳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突出创业实践,更好地利用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从学生创业角度来看,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业成功,还需要补充创业理论内容,做好创业规划,做好创业预期,以此提升创业成功率。但从目前来看,衡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主要是以创业模拟为主,基本不会涉及创业实践[4]。因此有必要调整创业教学策略,将创业实践教学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如目前衡阳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创业社团,学校和社团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创业项目。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或社团组织的创业项目,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拉赞助、设计产品、推广产品等都可以视为创业实践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创业实践当中,在实践中了解创业的价值和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创业的学习兴趣,将所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提升创业成功率。(3)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注重社会企业需求。供给侧理念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从需求端入手,调整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具体来说,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利用校企合作的便利条件,邀请校外成功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创业孵化期企业人员来学校开展座谈,主要是讲解对创业的想法和思路,介绍创业成功经验,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创业成功的认识。另一方面,高职创业教育要积极注重社会企业需求,了解什么是创业,创业不是不鼓励大学生走摆地摊、开咖啡店式创业之路,而是要引导他们走“需求拉动、创新驱动”之路,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在创业之前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以此来提升创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提要: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小企业的创新工作迫在眉睫。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引导中小企业运用创新解决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难题,是我们这篇文章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温州鞋业企业就规模而言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结合温州中小型鞋业创新能力发展的例子进行讨论,更加典型直观,从而得出对于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一、引言
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知识的转变越来越快,知识已经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的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生产技术、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创新,今后的发展将变得愈加困难。温州长期以来走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前沿,温州民营企业市场尤为繁荣,其中以温州鞋业企业的发展最为典型。温州鞋业企业由成功到失败,通过改革创新,进而再度成功的经验,对于全国中小型企业在面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称中小型企业,具体来说,是指与所处行业中的大企业相比,在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营单位。美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是直接运营商承担风险,与独立经营者和从业者一起生产经营活动,员工人数不超过500人的企业。在欧盟对于中小企业概念的定义中,中小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元、并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的股权的企业。在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中,中小企业一般指自主经营;资产、人员、经营规模均较小;主管直接进行管理;并且员工人数在3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通常情况下此类企业是由独立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佣人数、经营规模、营业额均不会很大,因此在日常经营上都是由主管直接进行管理。其中温州市的私营企业,便是中小企业的典型。在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型企业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二)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总裁埃里安于2008年开始使用,用以预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态势。在2014年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经济新常态,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势的科学分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脚踏实地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