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顶岗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顶岗实习的开展能够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测和评定,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就该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实践能力;顶岗实习;问题和对策
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课学习以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到实践中去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专业顶岗实习分析,提升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不佳,实训课程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做好顶岗实习课程的安排,并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领导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做好实训环节的安排,提升顶岗实习的质量,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提升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全面,无法较好地适应岗位
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考验,学生只有全面认识顶岗实习,明白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合理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才能使得顶岗实习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不明白顶岗实习的意义,在实际的实践中也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才智,合理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因此顶岗实习的质量不高。另外,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扮演员工和学生两种角色,需要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管理的局面,因此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从而不利于顶岗实习的开展。
工商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训体系构建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工商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创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实训的教学,以此来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全方面地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工商管理;顶岗实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仅注重人才的专业能力,更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人才自身的潜力。因传统工商管理教学培养模式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才的实践培训措施,以至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而且学生的实习的资源和机会非常有限。根据上述种种因素,学校在实际教学中要认清现状,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思考有效的解决方式和解决策略,使其能够好的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以此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顶岗实习的最终效果。
1校企合作中顶岗实习实训体系的概述
工商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以校企合作为主要的交流平台。首先,学生在学习学习更多的专业性知识,掌握各种专业性技能,之后学生会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以学校推荐或者是自主推荐的方式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在该单位进行一学期或者是一年的顶岗实习实训,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或实训期间,学校要及时掌握或了解学生最新实习实训的动态信息,并带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可以说顶岗实习实训是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性的作用。
2校企合作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训的必要性
2.1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体系调整的需求
校企双主体生产性课程改革研究
一、校企“双主体”的内涵
校企“双主体”是指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体的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生活。学生通过上岗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一切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学校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它是一种学生全面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突出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体是指事物的属性、关系、运动变化的承担者和载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与客体通常作为相对应的范畴来考虑,相当于客体来讲,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从教育领域来讲,主体,通常是指学生和教师。本文探讨的“双主体”课程教学模式,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师生双主体概念,也不同于宏观办学层面上的双主体含义,而是微观教学活动中企业经营、教师教学的“双主体”,即通过真实的企业经营来教学,通过学生的实训来经营。
二、市场营销课程与校园超市合作实施双主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校在校园内投资建设了一个近三百平米营业面积的校园超市,并引进广州市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广州市8字连锁店有限公司入驻独立经营,对超市实施规范化的连锁店管理,承担我校电子商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一)实训形式的确定
学生的实训形式分为三种:岗前培训、上岗见习、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主要是在专业指导老师(兼职副店长)的协调下,由企业经营方安排有经验的超市管理者对即将参加超市见习和实训的学生就经理(店长)、理货员、促销员、防损员、收银员及其他服务人员等岗位进行短期的业务培训,并组织以上人员到本企业的其他大型超市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为见习和顶岗实训打好基础。每次培训和现场观摩的学生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上岗见习主要是由校园实训超市的每一个正式员工分别带领1~3名学生上岗工作,正式员工指导安排学生了解和操作本岗位的工作流程。顶岗实习主要是按照校园实训超市的管理规章制度,接受部门管理人员和超市经理(店长)的管理,服从指导教师的训练安排,以正式员工的身份轮换制上岗履行职责,完成本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因是顶岗实习,经营方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支付工资)。顶岗实训的人数由店长和实训指导老师根据每天运营繁忙的高低谷合理安排,建议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交叉安排上班班次,即每个运营班次中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人数各占一半,或顶岗实训组学生和正式员工交替上班(具体安排双方协商确定)。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保障超市的正常运营,又能兼顾实训学生的顶岗实训。
(二)实训过程的设计
试析电子专业网络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顶岗实习网络管理模式的现状
顶岗实习分为实习开始,填写实习日志,实习变更,实结四个阶段,首先是实习开始,学生可以登陆到顶岗实习平台的网站,在平台上完善个人信息,然后开始申请顶岗实习,教师通过网络客户端程序审核学生的申请信息,看是否真实和完整,接下来当学生被审核通过以后,才能开始撰写实习日志,按照要求,每周上交且仅只能一篇,总共要完成十八篇日志。考虑到实习和就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多学生可能会更换实习单位,所以需要申请实习变更,当申请通过以后,在新的实习单位的实习时间加上之前的实习经历,总共有十八周就可以获得实习的成绩了。最后是实结,实习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每周的日志分数以及实结的情况,再加上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分数,综合评定才是最终实习的成绩,当实结完成以后,可以称之为实习结束了。学校可以采用该平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全面直观地管理与监控,通过平台收集整理数据,对实习过程做出具体准确地评价。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还具备了以下四个功能:1、日志跟踪管理2、短信收发平台3、系统自动备份4、系统自动报警
二、顶岗实习网络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无法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顶岗实习不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是将学校的课堂延升至企业的一种方式,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共同享用企业的设备仪器、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生产经验以及行业内的标准和规范,在满足企业的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的竞争力,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网络化的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联系来自网络或者手机,所有的指导和点评来自于网络或者短信上的文字,没有面对面的点评,没有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和指导教师是不用见面的,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被加大了,但是校外学习的过程被消弱了,单纯的“学”,单纯的“做”,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2、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无法具体的监控网络化的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不同,实习单位遍布全国各地,指导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实习单位全部跑遍,对于学生的情况的反馈主要就来自于18篇的实习日志和实习的总结,实习单位是否真实,实习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在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中无法具体有效地监控,网络化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就会将实习变成学生上网写日志,老师上网批改日志的局面。
3、对于学生在实习单位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无法及时处理在网络化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下,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大多来自于网络这个媒介,在现实环境下,实习学生如果出现了在岗位上受伤,生病,或者是交通意外等情况,指导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来到学生身边,加上实习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外地实习,人生地不熟,无法自己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4、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其间出现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的疏导顶岗实习学生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处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学生的身份变成了生产一线的工人,在新的陌生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下,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能够适应的,但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心态不能及时的调整过来,在新的岗位出现了恐惧、厌烦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指导教师及时进行安慰、疏导,会影响学生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中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浅析
1校企合作的困局
学校教育的是“学生”,企业需要的是“员工”,差距很大,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工作,企业认为他们要找施工员,带学生实习应考虑报酬,而报酬多少无法确定,也就是说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需求定位差距较大。根据我们校企合作调研提供的资料表明,由学校提供资金、场地、人力资源的校企合作,企业的愿意度为87%,由企业提供资金、场地、人力资源的愿意度为46%,从调研数据统计表明,校企合作真是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建筑公司缺乏合作积极性,怎样让学生在校所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怎样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我们这次调研的方向,也是我们通过调研需要破解的难题。
2校企合作模式浅析
校企合作是一种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在企业实行顶岗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将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2.1学校引入企业模式
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或前校后厂、前厂后校),在校内就可以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人员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的缺乏,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但这种模式似乎更适用于培养制造业和加工业学生的职业学校,对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职能学生的建筑专业类学校不太可行。
2.2订单式合作模式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特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布局优良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实施策略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面对机械制造类行业企业,能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操作、装调维修与管理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分析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该专业是培养动手能力强、掌握数控关键技能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施:一是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即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模拟数控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二是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即组织数控技术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里去,通过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真实数控技术岗位上工学交替,学习和掌握数控技术技能。
2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实施策略
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起着将学生引入数控技术专业领域里的作用,是学生掌握后面更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主要通过“点”型实践教学和“线”型实践教学两方面来实施。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
一、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商务英语教研阶段听评课制度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应用英语教研室规定每个学期本教研室的老师听课,主要检查教师的教案、上课的板书、课堂掌控、学生掌握、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转变等情况。教师在听评结束后,会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听课制度的设计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其实际效果值得考量。一是对教师的激励有限。对本年度新进教师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是对于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师来说,都是走个过程,形式主义。其重视程度并不高,尽管他们都会在上公开课之前认真准备,在班上进行提前试讲,期待在公开课时能有精彩表现,但是在听评课一结束,有些老师上课就会马虎了。二是评课内容深度不够。评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是从上课老师的仪表仪容,声音大小、板书、师生互动、英语课堂用语等几方面来进行评议。没有评议到上课内容与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结合及运用情况,没有真正体现“教,学,做,用”一体化。三是老师之间相互碍于情面,在评课的时候光挑好的方面说,至于改善意见,教学改革等方面都不提出来。四是部分听课老师对相关课程不熟悉,在评课时很难给出专业性的意见。例如《商务英语视听说》,《函电与单证》、《商务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这些课程其专业性、实操性都非常强,往往都是一个老师在带,其他的老师由于对课程不熟悉,在评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些套话、空话,更是没有落到实处。
2、学生座谈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采取向学生发放教师评价表,召集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意见与建议。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如人意。一是参加座谈的学生人数少,往往一个班级只有班长、学习委员两人参加,其意见很难代表全班同学。二是书面填表及当面座谈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对老师先天地予以尊重的心理,除非某名老师师德奇差,否则学生们根本不可能当着院系领导的面直接指出老师的“问题”。三是学生们对院系领导在心里上有一层敬畏感,在座谈会上,都是领导问一些问题他们就回答相关问题,很难做到敞开心扉,真诚地跟领导们进行交流。所提的往往也只是就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教师上课声音太小,有些教师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板书不规范,老师没有讲授课堂以外的内容。
3、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存在的问题
每个学期,学院都会对各个系部进行常规性地检查。教师所上交的材料分别有教案、教学工作手册、听课记录、教师评议打分表、批改的作业、实训报告等等。通过这样的检查,学校可以跟踪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但是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劣很难从上交的材料中看出来。以《商务英语视听说》为例,在实训环节,教师会要求几组同学做角色扮演,表演完毕后,上交实训报告。学院的检查组只能确定教师有实训这个环节,但是很难推断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
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探析
摘 要:高职文秘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着阻碍其深入发展的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政府尽快出台可操作性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和监督;企业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参与主体作用;加强教育与管理,使学生成为工学结合的合格实践者;拓展合作渠道,打造“专企社政”深度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
关键词:高职文秘 工学结合 实施路径 障碍 对策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它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时代升华与特色所在。
做为文科特色鲜明的文秘专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与高职院校的兴起同步。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术界对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构;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学者们对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多元构建、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有益的改革措施,但对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施路径中的现实困境与改革对策研究颇少,仍需深入,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一、当前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施路径的主要类型
(一)校内半工半学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教师在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利用校内各处室的资源,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这些部门的办公室、档案室,协助办公人员完成各项秘书工作。学生在办公室、档案室的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给予学分。这种模式因为管理方便、岗位足,被很多学校采用。其优点是教学组织比较容易,学生能得到较好地指导;其不足是企业与学校工作性质不同,学生在校内各办公室掌握的技能不一定适用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