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定额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定额实训总结

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问题与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近几年的从教经历中发现,学生对于诸多会计专业课程,尤其是计算量大、方法多的《成本会计》这类主干课程,存有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教师在卖力传授,学生却收效甚微,难以掌握其中要领。现把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改革建议进行探讨分析。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定位有误,与课程特点不符。大多数学校把《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定位为理论课,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如果计划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4学时之多,实践学时仅为28学时甚至更少,究其原因在于此课程的理论体系较强。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成本核算与分配过程都离不开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明细账的登记,对学生的动手性要求较高。所有核算和分配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归集在会计凭证上。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重视学生实践体验,才能让学生领会此门课的精髓。

2.表格和核算方法多,教师授课难,学生反感。《成本会计》这一课程的最突出特征就是计算表格以及成本分配方法较多。例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以及代数分配法五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原材料扣除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以及定额比例法六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要求学生把计算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填列。学生本就难以掌握这些易混淆的分配方法,再加之计算表格的千变万化,教师在讲授时学生有一个数据没有弄清楚接下来的数据就无法计算,更有甚者数据结果计算正确却不能正确填写计算分配表,致使学生较为反感此门课程,平均每学期足有1/3的学生认为这是所有专业课程中最难学的。学生无法带动,教师的授课难度无形中增大很多。

3.学生照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学后忘前。由于成本分配方法较多,各种方法极易混淆,学生往往学后忘前,对于每种方法囫囵吞枣,不知所以然,每次做题都要逐个数据参照例题中的答案生拉硬拽。例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要进行两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对内分配,也就是相互之间分配,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提供劳务总量,第二次分配是对外分配,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分配转入-分配转出)/(提供劳务总量-分配转出量),过程中学生看似听得清晰明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一头雾水。待学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时,大部分同学都已把交互分配法忘之脑后。究其原因,初学之时学生就没有完全领会此种方法的原理以及精髓,只是按部就班为了做练习而练习,对于计算公式毫无技巧性记忆,自然不能牢记。

4.终结性考核比重过大,学生积极性差。就目前的《成本会计》考核方式来看,很多老师采取的是四六制,即平时成绩占比40%,其中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剩余的60%为期末终结性考核,也就是说学生能否通过课程考试大部分取决于期末的一张笔试试卷,增大了平时基础不牢固同学的挂科风险。加之学生对这一学科大量计算公式的反感,只会使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差,课堂上的抬头率越来越低。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阅读全文

实践教学体系下工程造价论文

一、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分析

学科性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强调每门课程形成独立知识体系,注重对某一门课程能力的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课、职业技能拓展课等课程,实训教学由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组成。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及半年的实习期,三年时间达到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的要求。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在每一步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个专项工程造价,如土建造价、安装造价、装饰造价、市政造价等,也可学习四个工程造价。每一个专项工程造价的学习时间为3个月—4个半月不等。

二、两种教学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阅读全文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BIM理念的提出,BIM技术现已成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造价软件的发展与BIM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文章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课程的现状以及该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改革

BIM技术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是城乡建设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大力推进BIM技术应用,可以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节省投资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它给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带来的便捷及效率也得到高度认可。我认为,作为以培养工程造价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顺应市场的需求,必须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将BIM技术如何与造价软件有效融合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与重点。目前,建筑企业编制投标报价、工程算量以及计价等工作都是通过造价软件来完成。在近年国家大力推动BIM技术的背景下,能够运用建筑信息模型进行造价方面的相关工作将会是行业企业对造价人员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多高职院开设了《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训》这门课程,作为该专业核心课程,其目的就是加强学生造价软件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熟练操作造价软件,独立完成造价文件编制的专业技能。很多高职院在近年BIM技术的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加设了BIM的基础课程学习,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和需求。

1《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训》课程定位与教学现状

1.1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

《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训》作为专业技术课,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先修课程有《工程制图与CAD(建筑)》、建筑构造、工程造价管理等,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这门课程主要学习软件操作技能,掌握造价基本知识,通过软件学习,学生能利用图形算量软件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量的计算,并能独立完成造价文件的编制,加强学生对计价办法、定额等文件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1.2课程教学现状

阅读全文

成本会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成本会计课程中,实现了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提升了教学效果,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本文以交互分配法为例,介绍了成本会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本会计

1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多,联系紧密且逻辑性强

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转化能力,手脑结合,既要掌握成本会计相关理论,又要动手运用成本核算原理和方法于实践。以工业企业为例,产品成本核算涉及一系列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学生需熟练掌握并应用各种计算公式和方法,同时掌握账务处理的方法。成本会计课程有点枯燥,也有点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如果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彻、到课下很有可能把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弄混。同时,课程的各个章节逻辑结构性强,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从要素费用的分配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涉及一系列的流程,如果某个章节的内容没有学好,后面章节涉及的成本核算流程会中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两极分化:一部分同学领悟力比较强,认为成本计算公式好理解,计算过程并不复杂;一部分同学学习比较吃力,认为很多公式都差不多,不会区分,很易混淆,同时认为成本核算表格的填制以及相关数据的计算过程复杂,弄不清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倘若课堂上没有听懂,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得很快。

1.2教学学时少,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

笔者所在学校成本会计课程仅32学时。由于学时短内容多,通常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成本核算方法较多,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计算分配有两种思路,不同思路公式不同,容易混淆。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又与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容易混淆。整门课程公式多且相似,易混淆。成本会计课程中涉及的公式有200多个,计算的工作量尤其大,很多同学看到公式,面对计算就感到“头疼”。仅仅通过“满堂灌”难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学会应用于实践更是难上加难。学生公式记不住或记不准,做题时遇到各种问题。教师授课充满挫败感、效率低,学生感觉很吃力、听课效率也不高。

阅读全文

公路工程造价课程中一体化教学实践

一、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一体化

教学中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不够。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求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训指导。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通过任务目标的设计,合理地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这就要求有一支更加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懂理论更要懂得操作。对于“公路工程造价”课程而言,要培养能完全掌握工程量计算方法,独立编制概预算的专业人才,要求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更加全面,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广的知识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完美统一,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思路。例如,概预算部分,以某高速公路两阶段设计图纸及原始数据表为例,为了培养学生识图算量的能力、手工编制和利用软件编制的能力,我们可以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这样,就可以把传统教学很难讲清楚的算量、定额的选择、概预算表格的填写融入到教学当中,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二、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的一体化

在传统的“公路工程造价”教材中,有关概预算的理论知识占的比重大,学生往往实训时忘了理论知识,不能把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现在的教材是以实训为目标,落脚点在实训,以任务来驱动理论知识的教学,分单元进行模块化的实际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就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例如,我们可以将工程计量划分为路基路面工程计量、桥涵工程计量、隧道工程计量三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里都可以确定相应的目标任务,以案例引出理论知识,比如以某一条路线工程的计量为例,引出相应的知识模块理论知识,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实际技能的训练,提出设计好的训练目标。如果要求学生写出实训报告,报告里,应在总结部分提及实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措施。

三、理论传授和实训指导教学的一体化

“公路工程造价”作为路桥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学得如何,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会很快受到用人单位的检验和评价。理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要取得显著的成效,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能够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多种教学资源。理实一体化的核心是围绕着实践技能项目任务来展开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用心备课,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紧扣实践项目进行,突出重点,由浅入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的实训项目很多是以表格文件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演示,准备好相关实训项目的课件。学生要能动手做,就要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造价软件和手工编制造价文件。

四、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室的一体化

阅读全文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下工程造价论文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情况

核心课程教学全能型比例18%(根据多个学校调查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由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总体比较年轻,刚出校门的研究生比较多,普遍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较少,在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诸如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广联达造价软件应用全部能教的教师较少。这类教师对工程造价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难以融会贯通,很难在实训环节全面指导学生。此外许多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大都是高校到高校,没有经历过生产或工程一线的实际锻炼,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加上教学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欠缺,难以真正做到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教学。

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少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大多数招生人数较多,而教师往往严重缺编,部分高职院校为应付教育厅检查不惜伪造数据,通过虚填兼职教师人数来达到师生比。经过调查,很多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年课时量达到600学时以上,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上课备课,缺少学习培训以及参加校外实践的机会与精力。

(二)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建设机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院校招生规模暴增,在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必须每隔两三年深入企业一段时间,才能把行业最新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面对工程造价专业的高实践性要求,与之相对应政府与学校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每年在省教育厅筹划下虽然有一些教师企业锻炼机会但也是相对较少,比例有限,面对庞大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群体,通过如此狭窄的渠道获得实践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论文

1考核方式改革意义

1.1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方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理论知识考核多,技能素质考查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核少;短期记忆式打分多,长效运用性评价少。这样的考试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2有助于实现《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进行企业产品成本及其他成本费用的核算,具备成本核算员、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所必需的成本核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成本控制与节约的理念,构筑良好的企业管理大局意识,能够胜任生产型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实践证明,过去我们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培养的许多学生,普遍“高分低能”,就《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而言,经过毕业生抽样调查,在中小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实习的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专业性的内容还是运用不灵活,不能做到灵活变通,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真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这方面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成本管理会计》课程逐步改变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3有助于推进《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我们在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以企业成本核算案例作为任务导入,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生产类型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进行成本核算,填写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有关成本账户。为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试思想,在《成本管理会计》考核方式上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与探索。

阅读全文

建筑经济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为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11级、12级、13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遇到问题的研究,采取将课程合并的方式,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对14级学生进行实践认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调查研究;课程合并;课程标准

0引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大部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好本门课程,课程组成员研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提出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的新思路,进而进行一系列教学文件的编制,对14级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例认证。

1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