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月考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地理月考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理月考总结

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据调查分析,大多数文科生觉得文科综合中政治是最不好回答的题,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也不能紧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然而思想政治科目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是目前大多数政治教师研究的项目。

[关键词]高中政治;方法策略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思想进步。一个人的思想、三观体现在他平时的语言和行为之中,而一个人的三观是从小到大逐渐形成的。思想政治是目前学生直接接触三观的学科,但是由于它枯燥无聊,同时也不好理解。本文提出几条政治教学策略,构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帮助政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

一、案例剖析法

大多数政治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政治的关键要点,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导致学生没有领略到思想政治的要义,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高中政治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思想政治的内容,同时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高中政治中有一篇讲刑事相关的法律,政治教师可以提前找到当时最火的相关案例,上课之前就给学生观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件事中的犯法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要如何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这一章中有一篇讲未成年保护法,政治教师可以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近年来校园暴力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最难突破的难点,是高考经常考到的案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放一些相关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正义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案例上。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发言,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最后,将案例和课文的重点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接触到抽象的法律条案。同时这个案例还能和前面的道德修养章节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回答综合应用题。案例剖析法是很多学科常用的方法,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这个方法效率很高,同时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

二、讨论式教学

中国教育一直都是比较死板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惑,没有注重学生的思维开拓和创新能力,导致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差距很大。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科的重点内容?本文提出的方法策略是讨论式的教学。讨讨论时学生要发表意见,就必须充分理解上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在讨论中了解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并且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高中政治中关于就业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提高就业率?让学生充分开拓思维来回答问题,一些新颖有效的回答可以对学生进行加分等奖励政策,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就业相关内容,也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另外一些合适的课题中,政治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讨论方式,比如:近来年未成年犯罪和未成年保护法的冲突,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都参加到里面,并且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有更多的讨论方式,如:竞争回答方式、辩论方式、小组活动等,都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性授课,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思路上走,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阅读全文

名著阅读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经历中总结感悟,一次次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从阅读疗法的概念出发,分析名著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探讨在名著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

[关键词]名著阅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高考的压力、外界的诱惑等,许多高中生的心理状况都非常复杂。名著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组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阅读疗法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名著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阅读疗法概述

阅读疗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之一。简单来说,阅读疗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一本书,感受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当主人公做出某一决策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会如何做,并鼓励他们将想法表达出来。在之后的生活中,碰到相似的事情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充分发挥书籍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具体来说,阅读疗法不要求学生对书籍中的文字进行表面理解,而是要通过在阅读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书籍是阅读疗法的重要载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候并不会注意到自身的问题,反而会更关注教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很容易会对书籍中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甚至有一些学生会按照书籍中的具体内容去评价自己,以此来获得一种情感认同,让内心的情绪得到更好释放,从而完善人格。阅读书籍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还能够将书中主人公的心境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心境,让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有效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平和。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通过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潜藏在心里的一些矛盾、心结也逐渐显现,使文学作品的内容融入学生的意识深处。

二、名著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心理,如果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有可能在非正式群体中释放。例如,有一些学生内心积压的矛盾比较多,看起来就会非常内向,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将真实的内心封锁起来,到达极限后就会进行反抗或者会对身边的某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不论是哪种状况,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疗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绪,掌握更多自我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除此之外,许多名著还包含着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阅读名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生及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处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名著伊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名著,包括名著的作者、内容等,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也应该跟随故事的发展,从主人公的经历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名著阅读的价值。在许多名著中,主人公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情操,一般都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事件和经历将这些内容体现出来。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会被主人公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感染,想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们那样的人,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质会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学生未来遇到困惑的时候,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据调查研究显示,80%的学生都觉得名著有着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可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会将名著中蕴含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除此之外,在学生阅读名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个人的角度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和理念。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学生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书籍中脱离出来,站在客观角度评价名著的内容和情感,这会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真正得到升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渐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和矛盾心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阅读全文

英语教导中人文素质的培训法

一、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他们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受挫能力差。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缺乏人文精神的应试教育,造成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为主,以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为辅,然后是大量的做题巩固。重认知教育、轻情感教育和性格养成;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提升,唯考独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高考这些无形的指挥棒遥控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每天陷在题海中,成了做题的机器。他们虽然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他们的心灵却被畸形竞争隔开而变得孤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少有快乐的童年,没有美好的梦想,缺乏自信,缺少追求理想的冲动,少有成功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每年的中考、高考结束后,教育部门和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果大小的标准,评价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评价学生的优劣,只看考试分数。各个学校,尤其是受到学生和家长追捧的重点中学,非常热衷于排名次,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A学校重本率最高,B学校本科率最高,C学校上线人数最多,以此吸引优秀学生填报本校。就连非毕业年级也会排出在同类学校统考中的名次,每次月考也要排出每个学生在年级和班级的名次。分数、名次,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一所学校,如果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被“升学率”充填了,就不可能存在什么精神高地,它培养的学生也就不可能具备人文品格[3]。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是没有品位的……是被人瞧不起的,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4]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也是没有品位的,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二是家庭教育的功利倾向突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家长变得很功利,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高分数、好成绩常常与好孩子可直接画等号,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三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很功利,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科学的教育。即使是现代人文教育,也往往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对人的性情、修养和气质的培育。如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多为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程,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在教学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和争辩。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思想以及考证考级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自身也忽视对人文课程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知识面窄,文学修养低,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缺乏,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而努力地工作,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成为庞大的考试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由此可见,完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青年已经走上讲台,和他们当年的老师一道在为深入人心的应试教育做着贡献。人文性是高等教育和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别之一。如果高等教育忽视人文性这个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忽视人文性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动力,那么,高等教育就会沦为一种职业教育。正如《高等教育何以为“高”?》一书的主编大卫•帕尔菲曼所说,如果各高等教育机构一味追求狭隘的职业化教育故而只是传授“技能”,或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分发的讲义,然后通过各类形式的考试再现出记忆的内容,那么,高等教育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等教育的延伸[5]。在这样的情形下,高等教育又“高”在何处呢?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人文素养则是其灵魂。大学培育的人才不只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打工者,而应是具有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意义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6]。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重视。

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讨论如何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前,让我们弄明白两个概念的差别: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外语教育重视外语学习者心智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培育;外语教学更多地关注语言技能的掌握。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外语教育,寓人文教育于外语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内涵、有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从英语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着手,对从事教师培养工作的高师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以保证在英语教师职业成长的准备期就能为形成未来教师的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课程设置,重视人文教育

人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科学,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和美学、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等课程密切相关的。如果缺少足够的文史哲教育基础,胸无造福世界的人文理想,人便与机器无异,终究难成大器。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是建筑在较高的文化素养之上的,特别是文史哲素养。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深刻理解人类的悲欢与痛苦;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历史事实,才能反思和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只有打下一定的哲学功底,才能拥有生活智慧。因此,在大学中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有讲授人文知识[7]。所有的课程都承担着学校教育的教书育人的共同责任。高校在设置课程中,不仅要考虑基于生存、发展的专业技能课程,还要重视提升人文素养的人文课程的作用。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指出: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8]。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型课程和文学文化类知识课程比例严重失衡。体现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培训的课程(如:听力、口语、泛读)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如:语法),占到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总课程的82%,且课程跨度长、课时多、人文思想内涵较差[9]。而作为典型的人文知识课程的英美文学、文化类课程,却被作为选修课而边缘化。这对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极为不利。因此,英语专业应该加强文学性和文化性等知识课程建设,将一些重要的人文课程设置成必修课,将其提升到与计算机等级课程相同地位,通过学校教育、制度化管理来保证人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开设用英语讲授的中外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接受东西方文学、文化、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丰富其文化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培育其人文素养。

(二)改变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体

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浅谈(10篇)

第一篇:新高考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本文基于新高考方案的新特点,侧重探讨新方案对高中地理学科及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新方案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策略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高考改革的意见,12月16日教育部正式出台高考改革的配套方案。高考改革再一次成为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浙江省作为两大试点省市之一,已于同年9月9日正式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

一、新高考“新”在哪里?

阅读全文

高中历史教学后进生策略研究

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育制度引导、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学生家庭影响等因素,致使部分高中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着显著的困难,成为后进生。通过转变教法、学法认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和政策,营造益于历史教学的社会环境,促进家长转变学科偏见,形成合力推动高中历史学科后进生转化。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后进生转化;教法转变

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因为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社会经济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中学学科教学受到了严重影响,出现了不少后进生。在笔者刚担任高中历史教学时,学生的高中历史成绩并不好,很多次月考中及格率只有55%左右,有时优分率甚至为“0”。通过调查了解得知,不仅本人任教的班级如此,其他教师任教的班级也是如此。不仅本校如此,本地其他兄弟学校也是如此。只有通过系统的训练,到了高三学生的成绩才会有较大的起色,达到75%左右的及格率和10%左右的优分率,即便如此,还是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表现得很吃力。

一、黔南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中后进生成因分析

1.地理环境制约

阅读全文

高职英语教学语言自主学习应用

一、自主学习模式的结构和理论基础

1.自主学习模式的定义。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课本进行自学,尤其是自己完成一定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2.自主学习模式的特色。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是其最大的特色。教育工作者不再是机械的传授知识,其仅仅用极少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种模式下,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其学习兴趣,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获得英语的基础知识和英语日常交流的基本技能的过程更加注重,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学习观。

3.自主学习模式的传统教学程序。

在自主学习模式的课堂中,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程序:首先是通过设置疑问,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学。之后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答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教师针对这些疑问进行启发释疑,最后给出一定的练习,并对课堂进行总结和深化。

阅读全文

小学感恩教育的有效措施2篇

第一篇

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小学生可以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关于感恩的故事。讲到感动之处,我与学生一起体会、一起感受。慢慢地,学生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并不容易,逐渐地在行为上发生变化,如: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学间相处更加友好了……不过,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长期的渗透培养。如背诵理解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激他人。

二、寓教于游戏,使学生深化认识

作为小学生,最能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就是通过游戏带来的教育,寓教于游戏中。在一次班会课上,本人做了一个既让学生深受教育又深感震撼的游戏:“谁是你最重要的人”。我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10个人的名字,可以是亲人、朋友和亲戚。学生很快就写下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然后我叫学生删掉其中一个,学生迟疑了一会,照做了。接着又删掉一个,学生还是照做了。再删一个,有几个女生开始哭了。

教室里静得出奇,游戏还在进行,直到纸上只剩下一个人时,很多学生已经哭出来了,连最有男子汉气概的班长也是泪流满面。我趁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些都是我们最亲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有一天,他们将一个个离开我们,永远都不再回来,我们该怎么办?最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一次,学生的习作让我大为震惊,几乎所有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认识到了要听父母的话,要孝顺父母。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真诚的泪水,以及心灵深处一种美好感情的苏醒。其实学生并不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灵,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开展感恩教育,给学生的情感一个“出口”。

三、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阅读全文

英语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措施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素养”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和思想修养的总和。人文素养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核心就是“学会做人”。美国圣母大学校长赫斯伯主张,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两大部分,他认为“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语言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得以和谐发展,成为具有高尚情操、高尚人格的社会之人。英语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能力培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教书育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担当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教师人文素养包括雄厚的人文知识、关于历史、艺术、语文和创造的知识,真诚的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以及对学生的爱。一种知识、态度和精神的完美融合,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根本[2]。高等师范教育不但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使命,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既要教给大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其开放的胸襟、钻研的热情和思辨的能力,使之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新观念有较高领悟、分辨和接受的能力,从而,成为各自领域的带头人。大多数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将成为中学英语教师,他们的人文素养影响着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也关乎他们自己的后续发展。有一流的英语教师,才有一流的英语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层次人文素养的学生。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即是培养未来从事基础英语教育教师的人文素养。通过英语教师的教学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他们学会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他们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受挫能力差。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深度、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缺乏人文精神的应试教育,造成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为主,以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为辅,然后是大量的做题巩固。重认知教育、轻情感教育和性格养成;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提升,唯考独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考、高考这些无形的指挥棒遥控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每天陷在题海中,成了做题的机器。他们虽然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他们的心灵却被畸形竞争隔开而变得孤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少有快乐的童年,没有美好的梦想,缺乏自信,缺少追求理想的冲动,少有成功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每年的中考、高考结束后,教育部门和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成果大小的标准,评价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评价学生的优劣,只看考试分数。各个学校,尤其是受到学生和家长追捧的重点中学,非常热衷于排名次,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A学校重本率最高,B学校本科率最高,C学校上线人数最多,以此吸引优秀学生填报本校。就连非毕业年级也会排出在同类学校统考中的名次,每次月考也要排出每个学生在年级和班级的名次。分数、名次,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一所学校,如果校长和教师的思想被“升学率”充填了,就不可能存在什么精神高地,它培养的学生也就不可能具备人文品格[3]。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是没有品位的……是被人瞧不起的,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4]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也是没有品位的,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二是家庭教育的功利倾向突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培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家长变得很功利,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高分数、好成绩常常与好孩子可直接画等号,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三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很功利,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科学的教育。即使是现代人文教育,也往往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对人的性情、修养和气质的培育。如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多为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程,缺乏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在教学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和争辩。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思想以及考证考级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自身也忽视对人文课程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知识面窄,文学修养低,历史、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缺乏,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而努力地工作,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成为庞大的考试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操作工。由此可见,完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青年已经走上讲台,和他们当年的老师一道在为深入人心的应试教育做着贡献。

人文性是高等教育和各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别之一。如果高等教育忽视人文性这个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忽视人文性是学生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动力,那么,高等教育就会沦为一种职业教育。正如《高等教育何以为“高”?》一书的主编大卫•帕尔菲曼所说,如果各高等教育机构一味追求狭隘的职业化教育故而只是传授“技能”,或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分发的讲义,然后通过各类形式的考试再现出记忆的内容,那么,高等教育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等教育的延伸[5]。在这样的情形下,高等教育又“高”在何处呢?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人文素养则是其灵魂。大学培育的人才不只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打工者,而应是具有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意义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6]。这意味着政府部门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重视。

三、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讨论如何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前,让我们弄明白两个概念的差别: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外语教育重视外语学习者心智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培育;外语教学更多地关注语言技能的掌握。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外语教育,寓人文教育于外语教学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有内涵、有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从英语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着手,对从事教师培养工作的高师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以保证在英语教师职业成长的准备期就能为形成未来教师的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