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地理课堂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为地理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其中,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一门分支学科的学习理论,自20世纪初桑代克提出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至现在,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间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获得过程;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理论可以分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乌美娜教授在《教学设计》一书中,专门讨论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使教学设计从萌芽到诞生,从起步走向发展”。加涅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加涅按照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推导出他的教学设计原理。地理教学设计是对地理教学论“如何教学地理”的具体研究,学习理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教学论。
2.系统科学理论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
系统科学理论是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的综合性理论体系,它揭示客观世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内在的共同属性与共同规律,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系统科学方法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全面地综合各要素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传递、反馈信息,整体思考,有序性、系统化设计等,揭示教学要素之间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又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应该从人的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注意教学情境中学习者这一重要因素,以及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修正,以期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传播学理论是选择有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途径的理论指导
地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传播学理论揭示地理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运用传播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动性。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五官获得知识的比率有较大差别。五官中视觉的比率最高,这一成果能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如果采用动态的媒体设计,如flash课件,再配上声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信息。此外,合理的地理教学信息结构、适量的地理教学信息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解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师和学生实现互动交流的基本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或者是学习新知识的教学中进行提问,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互动交流,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和讨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现存问题
1.教师缺少问题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显示,一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教学提问的设计研究不深刻,甚至很少会精心设计问题,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提问非常随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理教师自身缺少了教育理论知识,具备的教学理念不够创新,因此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一部分地理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以完成课堂教学计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预留出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逐渐适应了被动学习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问题的设计没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水平和,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堂提问内容。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知识,往往提出的问题都是课本上就具有的简单问题,学生不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只需要在翻找课本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失去了交流和讨论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比较难,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回答,这样同样无法把课堂提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并给予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兼顾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3.问题的提出缺少了问题情境
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学习亟须改变,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设计自主学习材料,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及其目标、特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自我进行监管,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自主学习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自主性,主要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精神,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二是能动性,是指学生有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三是相对性,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还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合作。四是渐进性,是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因此学生应该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长期目标。五是反馈循环性,自主学习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经过反馈,不断完善,如此循环往复。
二、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的自主学习材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硬件”基础,因此,材料的设计一定要体现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自主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设置材料的程序。湖北大学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就是在此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异步教学法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两部分,其中前者包括制订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启发思维、及时小结、独立完成作业、改正错误、系统总结和运用创造,后者包括教师的自主教学、启发教学、复习教学、作业教学、改错教学和小结教学。基于此,进行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设计的原则如下。
1.学习目标明确的原则。新课标要求课程教学要达到三个目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在设计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我们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归纳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学习内容多样的原则。学习内容多样主要包括内容构成的多样化和内容展现形式的多样化。内容构成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来源的广泛性,可以是地理教材,可以是教师的补充资料,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内容展现形式的多样化,即在材料中尽可能避免出现纯理论知识的描写,多采用地理图片、地理小故事、案例探讨等内容,丰富材料的趣味性。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摘要】
尊重生命规律,注重教学方式的民主与平等,实现课堂教学与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培养有个性、有健康丰富情感、有创新意识的初中生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教”融合的地理课堂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关键字】
“学———教”融合;教学设计;学习方式
一、合理取舍,突出“学———教”融合下的引导作用
“教”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到合理取舍教材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1.根据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艺术分析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在课堂初始让学生的心在短时间内回到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爱学就会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以海口市某中学为例进行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的调查研究,分析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提升优化策略,为教师设计地理课堂导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导入;地理课堂;现存问题;优化策略
一、引言
主席在2016年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我们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卓越的人才。教育离不开课堂,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初始,随着教育和课堂的改革,地理课堂导入的研究有待加深。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多样,适宜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短时间内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地理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适当的导入不仅无法达到导入的初衷,还会让学生过于兴奋,甚至对这堂课的新知识产生排斥抵触或恐惧心理,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设计课堂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海口市某中学地理课堂导入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地理课堂导入现存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优化策略。
二、高中地理课堂导入问题剖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调查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的方式以及学生对地理课堂导入的态度,分析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研究调查对象为海口市某中学;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不明确。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法,教师都要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导入,才能发挥好导入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关于通过地理课堂导入能否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有10.8%的学生表示“非常能”,56.81%的学生表示“能”,有27.98%的学生不确定,有4.31%和0.1%的学生不能或非常不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有32.39%的学生是不能通过导入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往往最容易忽视导入和教学目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地理课堂导入。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正在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自身进行深入的变革,在当下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于高中地理课堂的相关的教学改革显得非常的重要。因为在新课程保准当中,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应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新时代的教育当中,高中地理要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如此才能够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围绕高中地理课堂和相关的教学困境做详细的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来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策略做具体的探究,希望本文能够给高中地理的相关教育工作者一点启示。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实行着新课程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于教育的各种要求,高中在整个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们跨入大学的一个关键的阶段,而在其中,高中地理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空间以及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相关的改革内容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师能否对于改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行动,只有正确的理解并且将这些改革措施付诸行动才能够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虽然我国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很坚定,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实施了配套的措施,各个地区的高中在改革之后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之后的和现有很多高中地理课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理论研究,对实际的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二、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和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特征分析
高中时期,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经到了基础的阶段,对各个方面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地理,学生也是如此。高中地理的教学比较讲究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比如说在讲一些地理知识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实物或者现象来进行综合的展示,这是高中地理课程与其他课程所不同的一点,在给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对地理的整体架构拿捏得当。高中地理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地区发展是作为人文地理来学习的,在学习人文地理的时候,学生必须要学会地区发展的因素,包括制约其发展的要素和促进发展的因素等等,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分析的重要思想来思考人类社会当中的一些现实性问题。新课程的改革将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做了一定程度的难度下调,但是更多的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去想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摘要:在教学领域,学生的素质培养已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而地理在初中阶段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该学科集人文、地域、环境等多方面的学科内容于一体,对初中生的素质建设极为关键。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环节中应侧重于地理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的创新,从而保证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目前,新课标逐渐推广到初中教学领域,以地理学科等其他学科为主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较大挑战。为了能够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学校以及地理教师应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性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
一、巧设问题,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1]。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当充分研读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设计出开放性的地理问题,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课外实践的形式。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以引导者的身份适当地参与到地理探究中。比方说,在讲解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从世界地图中得到的启示》,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地图的区域分布,并鼓励学生配合纸质版世界地图就世界板块加以分析。之后,鼓励学生就所得启示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自身在世界地图中得到的相关见解。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形式的开放性,保证初中生在思考时思维不受限制,这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
二、联系生活,强化初中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科内容包含人文、环境等生活元素[2]。因此,地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要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衔接。构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课堂,不仅可以调节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能够切实了解地理学科素质建设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由此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质量。举例说明,教师在讲解初中人教版教材《天气与气候》时,可以有效构建生活情景,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中央台的“天气预报”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引导学生了解播报员是如何介绍天气变化的,以及各个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现象。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向学生提供特定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标准化的天气语言加以阐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但得以有效训练,在地理学科实践技能的掌握上也更加深入。
生本化高中地理论文
一、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刘志军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
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
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