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地理教学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3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应用于中小学课堂中源起于美国,之后又推广到全球。翻转课堂之所以广受好评在于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能力、积极性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翻转课堂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改革的空间,成为当下我国教育界改革和创新的重点项目。本文阐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内涵,指明了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指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特点,希望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区域性以及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翻转课堂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进而改善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指的是教师将时间交给学生,重新安排和调整课内外的学习时间,旨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主要是通过网上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在网上学习,自由地安排时间,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自主的过程,不需要占用课堂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阅需要的资料并跟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课堂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顺序,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进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集中精力地学习地理知识。其次,教学视频在内容上一般就是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和问题的掌握情况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掌握不好的知识和问题的学习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这四个方面构成。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课堂。将“巴西”一节作为课例,展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转变教学目标、重构教学过程、转变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和培养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一、背景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新导向。此后,核心素养便成了中小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领性指导思想,而如何将其从理论落实到基础教育实践中,并实现其育人价值,是目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基本概念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行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型、实践性。

三、研究思路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在地理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当代,如何正确发挥其教学辅导作用,帮助教师突破“表层教学”的局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托LocaSpaceViewer软件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相关事例,进一步佐证地理信息技术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具有重要辅助作用,能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中的“转识为知”“转知为智”。

关键词:深度教学;地理信息技术;LocaSpaceViewer软件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运用到教学中,成为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由于地理信息技术本身的非“师范性”,其产生与发展更多地是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不是教育教学,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地理信息技术真正的“育人功能”,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的丰富内涵,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整个教育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中之重[2]。下面笔者就以LocaSpaceViewer软件(以下简称LSV)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它来实现高中地理的深度教学。

1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开展深度教学———案例设计

1.1跨越符号表征,丰富学生体验———以“地球形状”讲解为例。(1)教学内容分析。在自然地理中,教师在介绍“地球”———我们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对地理形成直观印象。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较为深刻的印象,那么又如何引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呢?在自然地理教学讲解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能否全面而客观地展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貌,是自然地理教学能否深入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2)利用LSV实现地貌在线展示。具体操作:打开LSV软件,点击“下载”菜单栏下的“ESOPO(1.8千米)”(它是LSV软件提供的图源信息中唯一带有海底高程的数据),自动跳转到百度网盘界面,提取文件。完成后,将文件拖拽到LSV软件中,点击“视图”菜单栏下的“地形夸张”工具,自行设置倍数。(3)教学设计。首先,教师通过PPT图片展示,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借助LSV软件的在线地图,通过设置图层显示,显示“谷歌影像”和下载好的“ETOPO”,在显示窗口内,将鼠标移至海域范围,在下方能够看见它的经纬度以及高程显示,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底深度,同时,为了直观地觉察到地形的不规则,可以通过地形夸张展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夸张处理之后,地形的高程数值相应也会放大,这需要教师预先向学生说明。通过以上的展示,不仅再现了知识“本源”,同时也是对于这类概念性知识的重新佐证,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科学求真的意识。

1.2丰富知识维度,创设问题情境———以“地形图”教学为例。(1)教材内容分析。在自然地理中,地图中地形图的学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进行深度教学设计———以LocaSpaceViewer的运用为例王伟俊(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规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DOI:10.16871/j.cnki.kjwhb.2020.12.070习与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借助PPT的展示来简单绘制山体的形态,但这样浅尝辄止的讲解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进一步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和教授地形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它是如何而来的,并进一步去探求它为何而来,通过挖掘知识背后的深刻意义来丰富知识的内涵。(2)利用LSV多维展示地形特征。具体操作:打开LSV软件,在显示窗口中找到“横断山区”,点击“分析”菜单栏下的“等高线预览”,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绘制矩形”,画出想要显示的区域,通过设置“取点密度”和“等高线间距”来调节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方便学生观看。其次,点击绘制工具中的“添加地标”,在山坡上选择任意两点A、B。打开“分析”菜单栏下的“坡面分析”,在弹出对话框中点击“绘制线”,将鼠标移至A点,点击之后拖动至B点,双击确认,即可得到AB之间的剖面图,通过调整“采样间距”,点击分析,进一步分析山体形态。最后,打开“分析”菜单栏下的“可视域分析”,在弹出对话后,将鼠标先后分别点击A、B两点,即可得到一张以A点为中心,以AB之间范围为半径的“可视域”,其中绿色区域代表A点的可视范围,红色区域表示其不可视范围。(3)教学设计。首先,教师通过LSV软件的在线地图展示横断山系地貌,通过提问引出“等高线”概念。在LSV软件中预览横断山系某一区域的等高线图,并通过改变“等高线间距”设置让学生观察不同间距下山体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我们希望等高距越小越好”的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表示其高度”,进入“剖面图”的学习。通过PPT讲解剖面图生成原理,借助LSV软件,在横断山区内选取两点A、B,让学士动手尝试绘画出AB之间的剖面图,教师进行指导和分析。之后,运用LSV中的“剖面分析”向学生直观展示。最后,提出思考题:在A点能看见B点吗?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并借助“可视域分析”工具,讲解知识点,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这种点—线—面的逐级深入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的逻辑体系,也丰富了知识背后的意义领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1.3设置生活情境,构筑知识体系———以“城市功能分区”教学为例。(1)教学内容分析。在人文地理中,城市和城市化的学习是人文地理模块的基础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展示各功能分区,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潜在的联系,这也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背后隐藏的规律与联系,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所在。在深度教学中,强调的是学习的层次性、丰富性和沉浸性,以期能够实现学习的过程价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利用LSV分层叠加展示图层。具体操作:以笔者家乡江苏省南京市为例,打开LSV软件,在左下侧搜索栏中输入“南京市”,点击后自动定位。在“在线地图”菜单栏下选中“谷歌地图”下面的“谷歌道路层”“谷歌影像”“谷歌等高线”和“道路标注”下面的“天地图水系”以及“地质图”下面的“NGAC-50W全国地质图”,加载进“图层”。点击“下载”菜单栏下的影像下载,在弹出来的“下载区设置”中,点中“选择面”,选取南京市,在弹出来的“下载任务配置”中在“任务名称”中输入“南京市—水系”,输出格式中默认“Tiff”格式,“地图类型”下面的“叠加图层”设置为“无”,“底图”选择“天地图水系”。点开“高级设置”,选择下载级别为“12”,压缩选项设置为“PNG32”,其他保持默认,点击“开始下载”。再依次下载南京市的影像图、道路图、地质图和等高线图,放入相应的文件夹内。(3)教学设计。首先,教师通过LSV软件定位到南京市,打开“在线地图”下的“谷歌历史影像”分别展示南京市1986、1996、2006、2016四个时段的3D影像,向同学们提问:在图中发现了什么变化的?又是怎么变化的?近而引出“城市化”的概念。然后借助“在线地图”下的“专题图”,分别通过“全球地形”图、“全球温度”图,“全球景观图”“水系”,“全球人口”图以及“谷歌地图”中的“谷歌道路层”图,从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五个方面来共同探讨城市的区位因素,即城市的分布特点。其次,通过对先前下载的南京市不同图层的展示,以及图层之间的叠加分析,帮助学生思考城市功能区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特征以及各功能区之间有无联系?如果有,又是怎样的联系?最后,拓展部分则是让学生思考自己居住的地域内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布局,并谈一下自己这样设计的理由?可以自行绘制,也可以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软件展示。通过上述讲解和讨论,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城市—城市化—城市功能分区这一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还渗透了乡土情结的教育,实现了从表征学习到逻辑架构,再到意义生成的过程。

阅读全文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为地理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其中,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一门分支学科的学习理论,自20世纪初桑代克提出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至现在,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间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获得过程;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理论可以分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乌美娜教授在《教学设计》一书中,专门讨论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使教学设计从萌芽到诞生,从起步走向发展”。加涅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加涅按照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推导出他的教学设计原理。地理教学设计是对地理教学论“如何教学地理”的具体研究,学习理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教学论。

2.系统科学理论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

系统科学理论是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的综合性理论体系,它揭示客观世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内在的共同属性与共同规律,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系统科学方法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全面地综合各要素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传递、反馈信息,整体思考,有序性、系统化设计等,揭示教学要素之间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又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应该从人的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注意教学情境中学习者这一重要因素,以及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修正,以期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传播学理论是选择有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途径的理论指导

地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传播学理论揭示地理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运用传播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动性。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五官获得知识的比率有较大差别。五官中视觉的比率最高,这一成果能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如果采用动态的媒体设计,如flash课件,再配上声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信息。此外,合理的地理教学信息结构、适量的地理教学信息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并分析了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问题,从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营造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创新教学方式手段多方面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对于实现高中地理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一种促进。

【关键词】高中地理;特点;问题;效果;提升;策略

地理学科是高中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空间把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理学科教育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分析地理教学问题,积极探究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是地理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课程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地理理论知识设计的同时,一般会设置相关实物和现象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展示。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特点。高中地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设置的有地理整体构建内容,设置的有很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对地区发展因素,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等内容有有效的了解,这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促进。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增加了很多自主探究内容。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多数地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只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播,只重视让学生识记重点地理知识,却不重视与学生互动,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非常被动。第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新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多事对教材内容进行呈现,但不重视内容的拓展,不重视趣味性强的,拓展性强的地理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引入,地理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第三,只重视知识传播,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重视知识的传播,重视引导学生识记知识掌握知识,但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能有效的思考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地理知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把握和应用,创造性学习难以实现。

阅读全文

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重构

【摘要】高中地理要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来重构教学,使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第一是以综合思维素养来切入地理文理兼备性质,重构地理教学设计;第二是以人地协调观素养来揭示出人地之间的内在规律,重构地理教学过程;第三是以区域认知素养来精选典型地理案例,重构地理教学案例分析;第四是地理实践力素养来反馈地理活动,重构地理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重构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之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也被有关学者、专家所提出来: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这四大素养所组成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科研究内容与价值观体现的最核心部分,其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三者又反过来不断拓展并深化人地协调观的内涵与范围,使地理学科研究不断走向创新。因此,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热点问题,而且还是地理学科价值与应用的体现,反映了地理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重构,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地理教学深化的重要方向。笔者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案例、教学实践等四个环节的重构,来彰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巨大影响。

一、以综合思维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由于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内在联系,因此人地协调观就成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但正是因为这种性质,才使地理学科兼备文理科的特点,因此综合思维素养就成了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主线。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新工科”即复合工科的出现的背景下,文理融合下的综合思维更值得高中地理教学关注。一方面,思维创意创新与工科运用的融合,是未来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与前沿理论,而地理学科正好兼备这两者的融合,因而在教学设计中要更好地考虑学生的成才发展,就要将综合思维素养放到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综合思维决定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综合体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内容,更是综合思维的集中体现。只有具有了综合思维素养,才能推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内容。因此,以综合思维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既是地理学科的内在要求,又是学生未来成才发展的需要。以《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的重构中,笔者不仅因为综合开发考虑到综合思维素养,更是因为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服务,要以综合思维素养来主导这次教学设计。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笔者就将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以综合体发展的探究来构建教学。其次,把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发展作为考查对象,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找到创新或未来综合开发的方向,使教材内容具有更强的完整性。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摆脱经济驱动与开发来重新思考,流域的综合开发如何体现人地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流域综合开发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重构,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主线索,人文追求与环境发展的统一也更能让学生思考地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可见,以综合思维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性质与价值。

二、以人地协调观素养来重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

如前所述,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其不仅对各教学要素与教学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地理教学的过程。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哪一章节的内容,都是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体现,从气候变化到可持续发展,人地之间的互相协调已经成为了21世纪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从教学对象与学习主体来看,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没有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根本不可能使地理学习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换言之,高中生树立起人地协调观,既是时代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又是地理学科教育人、熏陶人、发展人的结果所在。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不可能离开人地协调观,而重构教学过程,就更要以人地协调观素养为方向与目标,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实践等环节,来落实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与渗透。以《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过程重构为例,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也就是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构应该从人与全球气候变暖为内容来开展,而这恰恰又是人地失调的典型表现。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反面的案例与假设的数据作为教学内容载体,以追问的形式不断强化学生人地协调观,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反思教学的构建,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突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当然,这一教学过程的重构也包括了教学手段如纪录片、教学方法如数据分析法等教学要素的更新,才能使教学过程的重构更好地突出了人地协调观。

阅读全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探究

【摘要】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主张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因此,探究如何进行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就成为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从目标设计、素材搜集以及内容编写方面来探究实现地理案例教学的科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目标设计;素材搜集;内容编写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调整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教得有效、教的有意义,强调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地案例教学就被引入到学校教学之中。地理教学也开始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结合我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案例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问题。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指出要使用案例进行地理辅助教学。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也大量出现“结合实例”、“举例说明”、“根据有关资料”、“以…为例”等字眼,都是对案例教学的强调。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时教师如何进行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就成为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相应努力。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实现地理案例教学的科学设计需要从一些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科学制定目标,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提供方向

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三部分内容:一是地理学科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每一部分的地理知识具体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其中都做了相关的规定,教师要按照其中的要求为学生制定科学的目标。二是学生的需要,这也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设计时依据的主要内容,教育就是人影响人的活动,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或者生活中的教育来影响学生。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比如:高中的学生使用的具体例子就不能是初中水平的例子,都虽然都是案例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使用的案例是学生早已熟知的,那么这样的例子毫无意义,而且是对教师时间的浪费。所以案例教学设计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地理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提供的案例既是典型同时又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其三就是目标的设计要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就时间来看,既能满足学生当代需求,同时也能为未来的需要提供保障这是最好的;就空间来看,既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同时又能够满足学校、社区乃至民族的需要是最好的。目标选定好以后,要采用恰当的表述方式,既要包括知识方面的,同时又要包括技能和情感方面的,选择恰当的动词进行表述。

二、广泛搜集素材,为地理教学案例设计提供充实的内容

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变革。”他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高中地理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就是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最好诠释。所谓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地理教学采用案例形式,案例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来选择恰当的案例。首先,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的工具,因此教师要通过网络来广泛地搜集地理教学的案例。另外,还可以通过地理教师间的探讨合作生成课堂教学案例,发挥团队的作用。每个地理教师可以将自身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典型案例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内容在地理教师团队中进行分享,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彼此的合作生成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而且这种方式生成的教学案例往往既实用,又具有典型、实用性。

阅读全文

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论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一)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情境的创设应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并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以发展其能力。

(二)确定任务

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将精心设计的、隐含着新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使学生明确“学什么”。任务设计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而使任务成为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任务系统,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完成任务

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自学辅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通过分析、讨论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学习任务,从而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理想的平台,同时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主动、探究、合作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