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段考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地理段考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地理段考总结

绿色建筑设计进展趋向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绿色建筑作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基调,同时伴随着可持续绿色建筑的飞速发展,却衍生出来众多的“伪绿建”。依据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作为民用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建筑发展为绿色居住建筑或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也将成为绿色建筑研究重要课题之一。居住建筑的开发一直是一个高能耗、重污染的发展行业,尤其在我国现有对住房需求不断增大的客观现实情况下,在居住项目开发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消耗,同时实现节约运营成本的绿色居住建筑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中新天津生态城05-02-03-01地块”为例阐述“可持续”的绿色居住建筑,现中新天津生态城05-02-03-01地块已评为三星级绿色建筑。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起步区内7号地块。地块北侧为中新大道,东临和意路,西侧为和顺路,南侧面临规划学校。地块用地为二类住宅用地,居住区用地面积7.41hm2,规划总建筑面积16.1万m2。项目的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项目定位为中高端住宅小区,在规划、建筑、施工、运营各个阶段考虑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贯穿全过程,从而为住户营造舒适健康低耗的住宅空间,同时满足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化。   2设计理念之本基于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的初始目标,在建筑设计初期,就将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2.1规划设计理念与策略   现有可持续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既是为了营造出人与自然、自然与环境、人与室内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此理念与我国东方文化智慧中的天地人自然辨证理论不谋而合,所以在此居住地块项目设计中整体考虑“天、地、自然”之物质与能量,同时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人文态度及科技文明。在项目设计中,提出了“院”的设计策略。在中华文明中,“合院”是一种汇集了中华文明精华的建筑形式(见图1)。在“合院”理念中,“空为大用”。“虚空”中蕴含自然能量,包括空气、阳光、水汽,也包含冷热能量交换。“合院”完美体现了“实体”与“虚体”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自然能量的最大流动,最大循环,最大涵容(见图2)。   2.2建筑设计绿色构想   建筑整体设计中充分运用“合院”的概念错落布置15层~18层的高层住宅建筑,中央设置大型生态绿地。其绿化景观与中心绿地及绿色慢行系统融合连接,形成系统的中庭院落,体现生命建筑单体设计在所有平面布置中,除了满足功能性的要求外,还突出了单元平面的“院”的概念,即采用“外院”与“内院”的设计原理,来凸现建筑绿色空间。其“院”的概念采用玻璃暖房设计原理,材料采用蓄热能力较强的材料,隔热密闭性较高,并用绿色植物来吸收阳光能量。夏季开窗通风,冬季关闭保暖,整体上最大可能实现被动采暖节能效果。在整体控制上,“内院”将形成整体智能化控制管理实现被动采暖节能效果。“外院”的调控由每户业主自行控制。“内院”为建筑的公共空间,主要连接建筑楼梯厅,过道的较大空间。内院的设计除了平面上连接以外,还在空中实现3层~4层挑空之立体绿化共享的形态。“外院”为每户住户的南向阳光庭院,大面宽,全玻璃暖房设计,并种植绿色植物。“外院”一般连接每户的客厅与主卧室,可以全面打开并进入室内空间。   2.3景观设计绿色理念   项目在景观场地设计上提出“立体花园”的绿色设计理念(见图4)。“立体花园”主要是指将绿化环境全面立体的实施落实在整个小区上,包含建筑屋顶、空中室内庭院、地下室做局部抬高的绿化景观。半地下中央下沉式广场种植高大乔木树林以及周边绿化环带的景观树木,形成空中、地面、半地下的多层次立体绿化形态。   3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本案为中新天津生态城内住宅项目,区内以15层~18层的高层住宅为主。遵照中新天津生态城内所有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的规划指导思想,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满足住宅建筑所有强制项内容为首要设计任务,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满足优选项的分值指标,并以项目运营后得到绿色建筑金奖级作为设计目标。   3.1场地环境改善技术   在生态绿化与景观方面,根据碳氧平衡和绿量选择树种;小区种植绿化带,高、中、低乔、灌木搭配;外围树种可选择有效吸收噪声和尘埃的树种;进行立体绿化;景观设计不采用硬质铺装,提高透水地面面积比例。采用微气候改善技术,改善小区微气候和声光热环境,提高室外空间热舒适,降低热岛效应,隔绝噪声。项目采取可持续交通设计,人车分流,避免越级连接,地下停车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技术。在整个项目垃圾处理方面,将场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改善环境,提高土地生态价值,减少污染。   3.2节能设计   在节能设计方面,采用了优于65%节能标准的围护结构节能体系,配合建筑前期总体设计,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结合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采用地板采暖技术,水电暖方面都为独立计量和末端可控的设计模式。   3.3可再生能源利用   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结合坡屋顶集中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分户独立设置储水箱,向住宅提供大部分生活热水。并应用太阳能作为庭院灯及为公共空间照明。庭院灯均采用太阳能灯具,可吸收并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并使用。天津市属于缺水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生态城的基本要求。雨水利用方面的设计是尽可能地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雨水外排量。本案主要收集较清洁屋面雨水及部分经绿地渗透处理后雨水,用作市政中水的补充用水。雨水处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结合景观布置,提高净化和观赏功能。人工湿地表面种植湿地植物伞叶花、黄菖蒲、绿叶美人蕉等,从上看犹如花坛。#p#分页标题#e#   4结语   中新天津生态城05-02-03-01地块绿色建筑的设计为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沧海一粟,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借鉴了国内其他优秀绿色建筑的做法,设计完成后也总结了整个设计过程中经验教训。绿色建筑设计之初,需各个专业与工种之间充分协调配合,并缜密考虑到项目周边的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因素,将这些错综复杂的条件统筹整合之后纳入建筑设计中,最终才能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绿色建筑的意义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阅读全文

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评价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在构建初中化学课程数据库中的应用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学微观世界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基于模糊数学评价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模糊数学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初中化学课堂

化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从初中三年级开始被纳入基本教育课程。初中生对于化学学科充满好奇,同时也充满疑惑和焦虑[1]。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化学课程教学要求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现在的素质教育,在教育思路转变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为了改变教学模式,必须引进一套全新的化学教学模式和方法[2]。

一、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一直是化学课程学习的焦点和难点。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按照课本教材进行讲解。初中生的想象力尚未成熟,理解分子、原子和物质的量等抽象概念的能力有限,设想微观和宏观世界十分困难[3]。如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想象像原子这样的粒子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因而他们无法在学习化学的开始阶段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微观结构,这种课堂学习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上现阶段考试的需要又偏离了化学课程教育的核心教育,不能帮助学生学习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对事物认知和探索的能力,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学习效果[4]。

(二)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针对滁州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薄弱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提升滁州学院农田水利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学;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农田水利学是滁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农田水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各种工程及管理措施来调节和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及其地区的水利条件,该课程与地理科学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共同为地理科学专业土地改造与整合方向作有效支撑。农田水利学作为农业工程及水利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教学改革的研究相对较多。龙远莎等[1]以铜仁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该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利水电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特色化及实践环节的重点化;郭彦芬[2]就水利工程专业农田水利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王孟雪等[3]针对农学院所开设的农田水利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多角度探讨了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郭晓宇等[4]总结了在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农田水利学的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包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课堂教学多样化等;王金满等[5]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将农田水利学的课程体系优化并重构为灌排基础、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3个部分,同时根据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设置渠道灌溉工程、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和排水工程3个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思路明确,重点突出。此外,众多学者还针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多媒体教学环节开展了相关研究:张礼华等[6-7]提出发散选题、更新设计方法以及强化计算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等思路,用于解决传统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选题受限、设计内容陈旧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陈为峰等[8]针对农田水利学的教学内容应用VB语言,开发了农田水利学多媒体教学系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求,设计了知识浏览、查询功能、计算功能、测试功能、动画功能、设计绘图和录像演示等功能,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使用,显著增强了授课的生动性、直观性及交互性。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滁州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但因该课程是在滁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开设,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要求区别于其他高校,需要进行相应研究,以达到教学目标。

1目前滁州学院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是滁州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介绍农田水利学的基本理论、农田水分状况及渠道灌溉工程、农田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1.1课程内容

1.1.1课程内容缺乏地区特色。农田水利学课程内容很多,课程涉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灌排原理、灌水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高效节水技术设计以及灌区管理等内容,基本理论及概念较多,在48学时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针对安徽区域特色,适当选取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解。1.1.2课程内容不能反映最新成果和技术。为响应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水利的号召,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向新型灌溉方式及节水技术等内容偏重,适当增加非充分灌溉的基本原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优化灌溉制度、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的质量评估、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灌区计划用水管理等内容的授课学时。

阅读全文

对分课堂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应用

摘要:文章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2021届招收的三年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作为观察组,同一组教师授课的另一班级作为对照组,研究了对分课堂在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对分课堂;高职

对分课堂又被称为PAD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不断有本科、高职、中职学校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践,效果如张学新所言,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对分课堂分为三个时间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1]。对分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有效突破传统讲授式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被有效调动、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2-4]。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进行了有效划分,在进行讲授的同时将剩余时间交予学生掌控、主导,可使其在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研究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现代教学的核心理论,于2021年9月开始应用对分课堂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届招收的三年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取一个班级(59人)作为观察组,同一组教师授课的另一班级(59人)作为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即第二学期“护理学基础”开课期间实施对分课堂。学生均为全国统招大专生,第一学期两组学生成绩、学风评价、学习态度等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衡(P>0.05)。学生具备普通高职学生特点,对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实训课感兴趣,对理论知识掌握一般,知识应用能力亟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接受度高。另外,大多数学生专业思想相对稳定,肩负人民健康使命的思想已经确立,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尚需要在不断的实训操作中树立并提升。

(二)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课程思政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业都在积极探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尝试中进行有益的创新。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只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各类课堂中产生协同效应,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旨在挖掘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加强商务英语教师自身的建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更多知识,在不断创新和实践中,逐渐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商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因此,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按照立德树人的任务,立足时代背景和现实发展,不断探究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三观正、有理想的青年,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一、课程思政教学形式

课程思政教学以启发式、辩证式和分层式三种教法为主,教师应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灵活交替使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以教师的“浸”为主导,以学生的“入”为主体。首先,启发式教法侧重增进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为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增强知识记忆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解答和总结的互动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其次,辩证式教法鼓励学生有据地质疑,有理地思辨,打破“不会创新,不敢质疑”的僵化思维。教师应该以多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起到“灯塔”导航的作用,不预设正确答案,倾听学生不同的想法,鼓励反思、质疑和对比。最后,分层式教法要求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设置阶梯式学习目标,对学生分层进行因材施教。例如口语课程中,在正确语音语调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口语能力的差异,进行不同难度的英语思维表达训练。

二、课程思政教学考核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主要从教师端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搭建和学生端的课程思政考核两个维度进行。高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建设立足于超星网络平台在线课程,以专业英语教材为基础,辅以线上的热点实事案例库。案例选取既要结合教材单元的思政要点,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实效性,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共同进行案例筛选。既增进师生互动交流,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分析评论。学生端的课程思政考核以学期阶段考查和期末能力模块验收的形成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基于英语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思政内容虽然不进行单独考核,但将有机融入整体考核设计。课程考核设计的核心是思政元素与学科技能的融合,脱离学科内容的思政教育考核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失去隐形思政教育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时事点评、案例分析、团队任务等形式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思辨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阅读全文

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的改革3篇

第一篇

1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1.1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时效,短期出人才,所以不能沿袭本科学位教育方式。工业设计专业针对一个企业需求分布广泛的设计岗位,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2)实践课程缺乏职业性。有些实践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书本模式,没有延伸到岗位需求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兴趣去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样也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程体系不够连贯,不能很好的衔接。工业设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能很好的结合,往往学生不能把专业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后期的产品综合实践上面。(4)培养层次不够明显。本专业学生层次比较复杂,培养时间短,批量化的教育只能造就部分优秀学生,现在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往往以一个标准来培养学生,缺乏灵活机动性。

1.2高职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时间短、实践强,工业设计专业相对课程较多,所以课程设置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而更应该注重于实践性更强,更贴近职业动手能力的课程。我院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工学结合“5+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五个学期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了兼顾学生的学期课时安排,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做详细的讨论调研,最终确立整体课程及课时数。

(2)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要求。包豪斯的成功,在于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使技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豪斯的课程一部分是设计思维的培养,一部分是技术方面的训练。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的。工业设计人才整体结构为:设计管理型人才、高级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级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所以课程设置上更偏重于实践。如:构成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设计表现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实践课程,最终以培养学生产品设计技能为目的。

阅读全文

课堂管理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当前在高校高等数学教学中使用课堂管理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该文首先对当前高校高等数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对基于课堂管理平台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探讨,为高校使用课堂管理平台进行高数教学的辅助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意见。

关键词:课堂管理平台;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课堂管理平台是当前高校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辅助教学平台,与传统的教学管理平台相比,课堂管理平台应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便捷,辅助效率更高,系统更加成熟和完善,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课堂管理平台逐渐完善的功能让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扩大,使得更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衔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高数理论知识,显著提高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构建课堂管理平台的意义

课堂管理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没有吸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新奇又有新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汇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任意调取每个知识阶段的课程视频,对教学过程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并通过作业库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理解,进而做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学能力。课堂管理平台将教育者从课后辅导和不断重复的知识讲解过程中释放出来,从而使得教育者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加强自身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并且还能有时间针对学生的情况做具体的了解,从而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做不同程度上的培养工作[1]。也就是说,教育者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找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成绩。同时,该平台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监控,对学生学习的时间以及着重学习的内容都能做到相应的总结反馈,帮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以及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们的情况。

2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现状

高等数学是许多大学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相比,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学习更加深入,学习也更加需要学生的自主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当前我国高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阅读全文

高中政治教学导师制流程

摘要

中学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中学政治课教学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辅导。高中政治教学的“导师制”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与辅导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个别化辅导,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高中政治;导师制教学;原则;流程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导师制的发展背景与应用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导师制,是指学校专门设立导师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思想品德方面进行特殊指导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目前,在我国普通高级中学所实施的导师制主要是在以班主任为主要管理者的基础上,由导师对学生在学业、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做一些指导,是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个性化的管理与教育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多数导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基础上,在担负起对指定的若干学生进行个性养成、人格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任的同时,已有效地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无形中成为了学生的“德育导师”。而高中德育导师的首要人选当然是高中政治教师。高中政治教师在扮演着“德育导师”这一角色的同时,不妨身体力行地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践行“导师”职责,创新地使用导师制教学,活化说教意味过浓的政治课堂,让学生能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导师制在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政治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