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调研交流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档案信息化建构路径浅析
1.集思广益,多部门参与调研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档案部门为主,但仅依靠档案部门单打独斗来搞档案信息化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范围广、覆盖的档案种类多且数据量大、内容复杂的建设单位来说,在前期调研中,将档案部门、信息部门以及涉及的主要业务部门都纳入进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集合众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真正把档案信息化这件大事办好。
2.选准目标,确定纳入考察范围的软件公司。各软件公司从成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有技术优势和市场评价。在调研之前,应多方面了解国内比较知名的档案软件服务商的情况,包括其产品类型、技术特点、资质奖励等级、规模大小、用户评价等。纳入考察视野的软件公司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则良莠不齐,浪费人力物力;过少则可选范围窄,也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3.选择典型,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选择典型,一方面是要选择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比较好的建设单位,另一方面是要选择技术、经验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要把这两种典型性结合起来考虑。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展比较成功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调研的过程也是考察各软件公司实力的过程。负责项目实施的软件公司每完成一个成功的项目,自身的技术、经验、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检验、积累和提升。选择与这样成功案例多、项目实施经验丰富、技术先进而稳定的软件公司合作无疑更具有保障性。
4.选择同类,最大限度地发挥同类优势。选择同类,就是选择行业性质、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种类、信息化实施内容相近的建设单位进行调研。上述情况类似,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就必定有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调研中了解到的信息对我们来说也就更熟悉、更具体、更有价值,很多做法实践起来也就更具有可操作性,有些甚至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有同行业项目实施经验的软件公司对于我们来说也更具有考察价值。
5.认真对待,对要交流的问题做充分准备。调研工作对于深化我们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逐步明确自身档案信息化思路以及选择合作的软件公司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认真对待,不能走过场。在调研之前,档案部门、信息部门甚至有关业务部门应多学习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对自身的档案管理现状和未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要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应认真准备调研提纲,详细列出要了解和交流的重点问题。问题应尽量全面,业务和技术并重。要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
6.把握全局,提问时不纠结于细节。在调研过程中,除去情况介绍、系统演示,现场答疑解惑的时间其实很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提问时应从全局考虑,不能单单以某个业务部门为主;各业务部门在提问时也应抓住重点,不能纠缠于细节。总之,提问要尽量全面,重点问题必须问到,一些细节问题,可以留在技术交流阶段再做深入探讨。不能因为问题单一浪费了珍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也不能因为琐碎问题浪费了交流双方宝贵的时间。
7.广泛收集信息,争取获得成型的经验材料。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实际也是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被调研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等有珍贵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被调研单位乐于提供,我们后续的实施工作就有了捷径可走。
建筑设计教学的革新
一、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从调研,广场环境分析,广场人群活动模式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与完善、方案的生成到方案成果的完整表达。在此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洞察力,以问题为切入点来思考建筑,以环境行为分析为出发点设计建筑,着重关注场所与居民活动、建筑与人的社会活动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社区活动中心的社会性、人文性思考,让学生认知到影响建筑的社会、城市、文化因素和其他广泛的相关因素,而非孤立的理解建筑。
二、设计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设计任务书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现状及红线、设计目标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项设计内容,而社区活动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加以编写、细化完善。此外,依据调研结果,学生还需对社区中心周边的广场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要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调研的方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去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学生则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进行系列目标问题的思考,关注建筑的介入将会对现有场地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居民行为产生的改变,思考如何既能较好地延续居民日常行为模式,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二)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
一、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
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学习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要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社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切实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还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样才会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还应该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要敢于向其他人学习,要善于发现不正确的学习内容。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社区教育工作者比较习惯于传统的成人教育,对调研工作还不太习惯,这就使社区教育工作要么继续保持传统模式,要么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往往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上面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按需施教,这样社区教育工作效率自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居民真正的需求,然后根据居民需求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确定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教育培训中,了解居民对培训的看法,有哪些工作做的不好,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具体方案,并在以后的教育培训中避免发生;教育培训结束后,了解居民从教育培训中学习了什么,还有哪些需求是这次教育培训中没有的,需要在下次培训中学习。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社区教育工作者才能根据居民的具体需求制定明确的培训内容,才会激发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调研的时候,不能流于形式,机械性地提问,这样容易引起居民的反感,失去居民的信任。要采取拉家常、请教、倾听等居民乐于接受的形式,充分理解、尊重居民,这样居民才会说实话、说真话,达到调研的目的。
三、不断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反思
社区教育工作者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普通学校中的老教师和行政部门的老同志,缺乏必要的激情和活力,对社区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价值取向一知半解,一般都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来开展具体的工作,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必要的反思。但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和连续的工作,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成功的经验,如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设定、教育手段和策略的实施、各种教育理论知识的成功渗透等进行总结,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工作的热情。
PBL实践教学在设计专业中应用
摘要:通过对PBL教学法的研究,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及专业特点,通过观察法、对比试验法,研究出PBL实践项目教学法与虚拟项目教学法的不同结果,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PBL实践教学;环境设计;教学
在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实践应用性强、跨学科融合等特点,这就要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区别。
1理论依据
PBL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活动,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融合了许多教育理念,其中被典型认可的即为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取知识是一个过程,学习者必须自身主动地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使信息真正为自己所有。建构主义强调自上而下的加工,即学生从复杂的问题或任务入手,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或完成这类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建构主义还强调合作学习。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这些观点来观察项目式学习,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项目式学习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目标指向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用已学知识或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和综合表达的能力,提倡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研究方法
2.1行动研究法。对采用实践项目式教学(PBL)的西安欧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部分学生“美丽乡村”项目组进行行动研究,跟踪记录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为论文提供有效的论据。本次“美丽乡村”设计工作主要分为3个阶段执行,也是完整的项目过程,由教师搭建框架、学生主导。2.1.1调研阶段①学生工作。在该阶段进行项目调研、上位规划解读、案例分析等工作。主要是对项目现场的用地、交通、植被、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及数据采集,调研需要全面深入,特别重视与村民或代表的需求采集和行为习惯调研。②教师工作提供调研目录、协助改进调研成果。2.1.2项目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学生主要是针对调研及上位规划对村落发展提出总体定位及产业规划。例如,就南江村而言,因为其位于西安市白鹿塬脚下,自然条件优渥,故设计团队提出“天然氧舱、大美南江”的发展定位、“宜居生态、特色农旅、田园康养、多彩人文”的战略方向。2.1.3详细方案设计阶段学生根据项目预算及村民具体需求进行局部方案设计,主要针对村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阶段有以下难点:一是基础数据不完善。这就需要设计团队进行二次踏勘,对设计具体地块产权、土地性质、改造位置、详细尺寸、标高等进行逐一采访和记录,为后期的深化设计奠定完善基础;二是具体设计上需要注意避免“城市化”“理想化”设计。该阶段就村落现有材料(红砖、磨盘、乡土树种等)进行采集,并在设计中二次应用。这样,既能保证避免上述问题,又能利用村民自家所剩材料,降低政府投入成本。三是要求项目落地性强。目前,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实际设计能力非常低。但在本次实践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要结合村民工程技术、材料、施工等综合因素进行设计,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转化和挑战。
教材建设模式下航空物流管理论文
一、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现状分析
1.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分析。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模块(包括方向成组课、专业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等。我们这里只讨论物流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物流专业课程,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工程、采购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等课程,是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都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而面向航空物流的一些课程,如航空物流管理概论、空运地理、民航货物运输管理、航空危险品运输、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等课程,已有多年的教学基础,但还没有正式出版的教材。
2.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专业,其各门课程相应的教材的发展同样非常迅速,国内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编著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教学工作,我们认为目前在教材的使用当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有些课程缺乏高水平的教材。
物流管理专业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有些课程来说,仍然缺乏高水平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材。
考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平台的构建
1网络资源的现状分析
网络资源琳琅满目,但开发者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资源进定位与建设。从对目前涉及环境艺术设计的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商业型三类网络资源。
1.1教学型网络资源利弊分析
教学型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各教学机构建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教程等。该类型资源具有开放性、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大多内容和功能与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资源库偏重素材库、交互程度低、内容更新速度慢、与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脱轨等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使用率。
1.2研究型网络资源利弊分析
研究型网络资源主要包括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专业团体建立的网站,如设计在线、中国室内设计网、以及有关设计论坛等。该类型网站主要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国内外行业动态、最前沿的设计思潮以及各级设计竞赛信息。它具有前沿性、学术性、交流性等特点,但该类型资源偏重于理论与概念性、高端性设计,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才有所帮助,普及性不够。
1.3商业型网络资源利弊分析
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浅议
摘要:在当前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国际油价大幅降价影响,各国之间技术壁垒的加厚,石油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研发能力是解决制约公司发展卡脖子技术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经费投入的预期目标,是目前科研管理面临的问题,本文就石油企业的科项目精细化管理一些思考,从项目调研、结构策划、预算编制、审核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描述,达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企业;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1项目立题要准备充分,审查要严格
从目前的科技投入来看,公司启动的科技项目动辄几千万,上亿元投入的科研项目也每年有几项,即使是普通的科研项目也有几百万元的研发预算,对于这些金额巨大的科研项目,我们作为项目管理部门,必须把好项目立项关口。
1.1项目要有完备的技术调研、市场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原因,调研清楚国内外技术水平、是否能自主解决,若需联合社会资源,哪些单位、科研院所能够提供技术支持,预期成果的应用市场是否明确,预计经济效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效益的考量,优选短、平、快的科研项目作为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同时做好技术储备,着力攻克高精尖的项目。
1.2项目策划要周全。项目初步确定以后,以下内容要准备充分:一是立项背景、依据及目要清晰明了;二是立项必要性、紧迫性是否非常要强烈;三是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四是研究内容要清晰,难点和创新点要找准;五是技术路线要可行;六是项目负责人要选择合适,项目经理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将影响到项目成果的水平,甚至是关系研发活动的成败。项目预算编制要依据充分,合情合理。项目组参照经费预算框架,需要进行各种可支配费用预算的编制:根据项目分阶段计划工作量和发生时间预测材料费、实验费、外协费、差旅费等项目研究过程中直接发生的费用;各种固定费用预算的编制:根据项目分阶段计划工作量和时间预测人力资源费用、管理费用等固定(间接)费用。为规范和指导项目组对各费用科目的理解,准确把握和分配预算,各费用科目的解释入下:(1)新技术引进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专用软件购置、软件升级、技术转让费用。(2)一万元以上的设备购置费:除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外,不支持购置设备。不得编列办公类设备费用或者主要用于生产技术活动的设备购置。(3)设备试制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自主设计研发的装置。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安全性生产加工的测试装置。测试装置不得多于3套件。为防止核心技术外泄,试制设备尽量分解多单元,不同厂家加工生产,公司自主完成设备组装与试验。(4)材料费:实验过程中采办原材料的费用,还有各种耗料和辅助材料的费用。(5)实验\试验费: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公司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需要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实验和测试的费用。(6)燃料及动力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运行设备时需要的水、电、气的采办费用,以及实验用的可燃性有机燃料的费用。(7)资料及文献费:采购的参考书籍,专利和相关会议文献的费用。(9)专家咨询\评审费:支付给参与项目评审专家及学者的费用。(10)差旅费:开展调研、实验和外出会议的城市间交通费用和城市内通勤的费用。(11)出版费\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专业著作和软件著作权等的相关费用。(12)外委\外协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以研究与技术开发合同形式委托境内大学、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和境外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含技术支持服务费用;外委应选用科研条件好的、有优势资源的协作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利用集团内部资源,预算额度可参照市场价标准或者“在科研活动成本价基础上上溢20%”的标准进行测算。(13)外送化验\技术鉴定: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化验、测试、技术鉴定等费用。(14)外送资料处理: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资料处理与解释等费用。(15)国内学术交流费:国内技术交流活动的会议费,费用标准按照《外部技术交流管理要求》相关条款执行。(16)项目组成员出国考察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出国考察发生的各项费用。(17)外国专家费用: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产生的费用,包括聘请费用和通勤费用,补贴等。(18)国际学术交流费:出国交流学术会议费,费用标准按照《外部技术交流管理要求》相关条款执行。(19)人员费:是指本单位参与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按投入工时测算。(20)房屋\设备租赁\折旧费等分摊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使用公司已有的房屋、设备、仪器分摊的折旧费用,基本按使用工时进行核算分摊。或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租赁房屋、设备、仪器发生的费用。(21)依托工程配套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主要是指在重大专项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房屋建筑费用,项目相关专用设备的采购,对已有设备的大型修理或检查,信息化时代下,部分网络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建设费,还有其余的相关基本设施建设投入的支出费用等。a.房屋建筑物购建;b.专用设备购置;c.基础设施建设;d.大型修缮;e.信息网络建设。(22)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以上预算科目没有包括的其他费用类型。
1.3项目审查要严格。条件允许要分层级审查,充分发挥不同管理层面的职能作用。项目申请单位要把好第一道关,重点把控项目准备的充分和完整性。专业委员会审查,重点把控技术的先进性、产业结构的复合性。外聘专家组审查,站在行业角度评审技术先进性、站在客户角度评审成果的安全性及应用的可行性。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重点把控产业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入保障,只有把控好产业发展方向,才能让科研内容更有意义,主要把控好资金头投入保障,才能提高科研费用的利用率。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探究
1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行为主体特征研究
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行为主体——住区居民,是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对象。在进行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住区居民的特征和需求,才能在设计中有针对性的适应这些需求。为获得住区居民特征的第一手资料,本文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调研范围是分布在山东省烟台市市区内的20个居住区,调研方法采用不干预调研对象的观察式。
1.1调研一:性别比例
男、女性别比例是住区居民的构成特征之一。在上午、中午和下午三个时间段内记录了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出现的男性和女性的数量,每次记录的时间为30min,表1是调研的统计结果。从表1的统计结果中我们看到:在参与调研的20个居住区中,有12个居住区的女性数量大于男性数量,有7个居住区的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数量,有1个居住区的男女数量持平。在20个居住区中出现的男性数量总和是392人,占总人数的46%,出现的女性数量总和是482人,占总人数的54%。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可见,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女性出现的几率大于男性,女性使用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几率更高。
1.2调研二:年龄构成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年龄构成也是住区居民特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调研中,我们记录了在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中活动的人群的年龄分布。图一中的饼状图分别显示了在参与调研的20个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中出现的儿童、青年人和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从图1的调研统计结果中我们看到,在20个参与调研的居住区中,中老年人的比例占第一位的有15个居住区;儿童的比例占第一位的有2个居住区;青年人的比例占第一位的有1个居住区;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的比例持平的有2个居住区。以上的统计结果表明,居住区公共空间行为主体在年龄构成上以中老年人为主,儿童次之,青年人的数量相对较少,中老年人是使用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体人群。这一特征越是在相对成熟、居民相对稳定的居住区就表现的越明显。
1.3调研三:行为方式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