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雕刻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中的雕塑教学
摘要:雕塑教学是夯实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的主要课程,雕塑教学对专业基础的训练至关重要,而它的成效是当前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论文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大的教学背景下,提出雕塑教学融合雕刻工艺种类、提升造型能力、拓展创作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引入数字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在造型形式语言和创作构思方面强调个体化发展,推进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质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雕刻艺术设计;雕塑教学;人才培养
一、应用型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1.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工艺门类的广阔性、综合性。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三年制专业。其专业特点具有较多的专业方向门类,涉及多种雕刻工艺与多种材料应用。当下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以传统式的工艺传授为主。在学制的限制下,课程建设相对比较紧凑,各种工艺种类较多,所以在客观上限制了工艺种类跨界融合。当下社会对于雕刻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全面的、综合的。如果只掌握一种工艺已经满足不了当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雕刻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但掌握手工技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与创作。而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要了解不同材料与不同工艺,从实际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实际产品产出,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性的素质。2.雕刻门类之间融合较少,材料与工艺的不同产生较大的壁垒。雕刻艺术设计分有竹雕、竹簧、木雕、玉雕、石雕等多种雕刻工艺。在应用型高校的大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工艺技能。传统式的教育方式中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技能与工艺的掌握程度,而现代教学的方式转变要求人才培养对企业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求[1]。同时“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进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与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当下社会与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较高,不但工艺与技能要过硬,而且对相关产业有专业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中雕塑教学的现状其重要意义
1.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雕塑基础教学现状。雕塑在雕刻艺术设计乃至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雕刻专业对于空间与造型的要求相对更高,雕塑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在重工艺重技能的大环境下对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相对较少,课程设置重在专攻工艺与技能的培养。而显得雕塑课程结构简单,设置课时相对较少。2.雕塑基础教学对各种工艺门类的推动作用。雕塑课程的训练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观察方法,增强对作品的表现力。有效地进行雕塑的训练,对形体认识与造型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雕塑基础训练不同于硬质材料雕刻,泥塑的质地较软,塑形相对容易,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对象快速将感性的表达投入在作品之中,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受力[2]。而雕刻的过程往往是理性的,对材料的控制把握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对比较理性,对于刚入门的学生很难将感性的表达融入雕塑当中。雕塑造型训练主要是圆雕和浮雕两种造型训练。雕塑两种造型训练有助于学生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雕刻造型特点,并加以融合。竹雕、木雕与石雕等都具有浮雕的雕刻表现方式,虽然材料工艺技法与工具使用不同,但是在创意构图、空间压缩、线条雕刻、形体处理等方面都有共通之处。雕塑的浮雕课程训练往往就是在训练学生提升这些能力,虽然学生处于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在雕塑基础课的能力培养与创新培养方面,已经具有能够认识并欣赏不同材料雕刻作品,在基础造型的训练上,雕塑提升学生的造型美、形体美与创意美。雕塑的圆雕基础课程与浮雕课程相一致,只是空间的表现方式与处理方式不同。雕塑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审美情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提升了学生在跨界与融合各雕刻门类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三、应用型院校雕塑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小学浮雕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公共艺术品大量的涌现,浮雕艺术的魅力越来越被人们所感知并接受。但是,我国浮雕艺术的教学发展还非常滞后,国内虽然有些艺术院校设置浮雕专业,但缺乏坚实的基础,发展缓慢,不容乐观的现状迫切需要中小学浮雕教学的成长并为浮雕艺术的发展打好群众基础。小学生浮雕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在使用泥或可塑性板材上进行雕刻与塑造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在搓、捏、挖、雕、刻、切的过程,孩子的手部小肌肉群得到发展,手脑结合形成一种机能复杂的运动分析能力。在浮雕活动中,儿童还可以获得三维立体空间感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中小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十分有益。法国艺术教育家蔡斯•潘十分提倡浮雕艺术品走进中小学校园,并积极倡导在中小学开展浮雕课程。她认为,浮雕集绘画与雕刻于一身,雕刻的过程本身就是手脑协调锻炼的实践过程,浮雕作品的展示是物化美术教育成果的手段。蔡斯 . 潘认为浮雕教学是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她提议加大浮雕课程在法国小学美术教程中的比例,把浮雕教学作为全法美术教育的普及课程。
小学浮雕教学的操作方法
1、购置浮雕制作材料,建立雕刻教室。浮雕艺术是一门技巧性十分强的艺术门类,小学课堂要做到普及与提高,首先必须有良好的硬件基础。专用的浮雕雕刻教室、工作台、雕刻刀、美工刀、直尺、喷漆、板材、陶泥、泥片机等工具必须按人员配备齐全。常态美术课由于材料、场地的限制,全体完成基本教学目标都是比较难的,而在专用教室里,不用考虑材料与工具的配备,学生学的放松、认真又开心,高质量的作品也能够轻易完成。
2、进行校园浮雕普及学习,分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1)为了贯彻浮雕教学,学校可增设浮雕模块课程,小学低段以泥浮雕为主,强调浮雕的趣味性、创造性与学生泥性的培养。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好与泥土打交道,低段的孩子不适合一开始就进行比较专业枯燥的造型训练,重在使学生了解浮雕造型基础语言及基本方法,展开一系列的趣味训练。如搓面条比赛、做砖块搭房子等基础形体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浮雕制作的一平、二搓擀、三贴刻的基本泥制浮雕的方法。此法简单易掌握,是浅浮雕的基本制作加法。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以泥条代线,以泥片代替面,以小圆球及细节代替小点,在平板泥片上进行浮雕创作,又像绘画又有立体感,兴趣非常浓厚。(2)小学高段浮雕课程强调浮雕的刀法、制作等技法练习,同时学用不同材料进行雕刻创造。雕刻的语言是形体,要制作物体的体积首先得要观察理解。摩尔曾说过:要加强对任何形体的“三度空间感”的训练,要从理智和感情上进一步努力去体会一个立体在全部空间中的位置,要在看这一边的同时想到另一边,看一个物体。笔者在指导制作人物浮雕时会说:“要表现人物的体积感,首先要学会用基本几何体来概括人物的造型,你可以把手臂看成是圆柱体,头部看成是正方体,而许多复杂部分则是这些体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切面。学习浮雕不仅要有这样的观察方法,在具体制作时还要把这些体进行压扁,最后进行削割与打磨。“这样的解释非常凑效,学生听后大多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同时知道用一些方法做出物体的起伏凹凸细节。
3、开创浮雕社团,培养小小雕刻家。(1)以写生、临摹、创作为社团基本教学模式,提高社团学生的雕刻造型表现力。如浮雕静物写生,在雕刻教室摆好静物,如水果,瓷盘、瓶子,花花卉等物品。通过浮雕的语言转换来体现空间感。学生应初步理解和掌握浮雕艺术特征。要求作品造型基本准确,能基本体现浮雕中的 :“压缩”特点。体现出具有雕塑和绘画的双重特性。写生仅仅是对事物的外在再现,而临摹则是对前人浮雕处理及雕刻手法的一种再学习。如教学生临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局部,作品又表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典型场景和典型形象,所以这一组浮雕亦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浮雕刻画十分精细,发挥了浮雕艺术的特殊魅力,于相对的平整中表现了立体的深度。(2)加强浮雕作品中的构图与色彩的运用,从选材、制作、作品完成形成及整套浮雕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浮雕是通过造型、光线和阴影等来达到其表现效果,而绘画则通过色彩和线条等来表现,两者虽有差异,但表现形式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两者有着一些相同的构成元素,如构图、透视,以及装饰性、写实性等。绘画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诸如事件的描述、人物的刻画、故事的背景与环境、复杂多样事物的重叠和穿插、大型或特殊场景造型的表现等。从这些方面来看,浮雕中的绘画元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浮雕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与绘画的结合,也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用刀在板材上进行绘画,绘画技巧是浮雕进行构图的前提基础,良好的绘画基础对于浮雕教学将是事半功倍,但是绘画和浮雕有太多不一样的地方,浮雕注重取舍,注重体面及空间的表现,而绘画注重内容、线条及色彩的表现。所以加强绘画的构图训练与形体训练也是必须的!(3)强调社团合作与分工,从个体创造到集体合作均体现团队的合作意识。浮雕创作往往是大型的,5 人、10 人,甚至 20 人完成一件浮雕作品是常有的事,如《快乐的大课间》浮雕作品,画面由 15 个不同动态、不同服装表情的人物组成大课间的活动场景,长 3 米宽 1.2 米,作品尺寸大,气势宏伟,由我们 5 年级的小朋友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诸如人物的造型风格、大小比例、动态位置等都需要得到高度的统一,同时由不同的人物进行雕刻又在统一中透露出不同的个性!
小学浮雕教学的研究创新
1、雕刻材料的选择。泥制浮雕有可塑性强,利于塑造的特点,而一些其他新型材料如 PVC 板上、Kt 板上、卡纸等有装饰性强,便于保存、装裱的特点。Kt 板是一种由 PS 颗粒经过发泡生成板芯,经过表面覆膜压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有一定的厚度,质地细腻,便于用锋利的美工刀在上面雕刻、削切,削割有平削与竖削之分,平削侧重表现物体大的凹凸及形体起伏,而竖割侧重线的变化。卡纸浮雕侧重用折、挤、拉的方法表现物体的起伏,有时利用卡纸的厚度做文章。卡纸浮雕成品精致、细腻、装饰性强。用泥土进行浮雕创作较多的运用到挖地与加高的方法,在塑细节时又用到刮、扫、刻,而用 kt 板进行创作时多用双刀刻线、薄削,有时甚至用烧红的铁丝进行烙印。这些方法的学习简单又有趣,比较适合小学掌握。#p#分页标题#e#
壁画雕塑材料的选取综述
作者:王德利 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中学生又达不到企业的实战要求,当下社会对公共景观艺术中壁画雕塑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在校学生大多对壁画雕塑是初步学习接触,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实际的制作过程,这就给课堂实践教学出了一道难题。在学生方面,有些材料和材料所必备的工具也比较昂贵,这就会给学生学习直接或间接的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实际困难,如果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材料和材料工具的选用不当的话,就会使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积极性下降,也不利于实践动手课程的顺利开展,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同时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趣味,学生又学不到所要学的真东西。这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动手制作课程存在的普遍现实情况。
如何选用低成本材料在壁画雕塑课堂上使用,既方便实际实训教学,又能大大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这是教师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新材料在某种情况下有着传统材料不可替代的材质美感,如何能把新材料运用得十分恰当,需要对材料的感受和把控。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实用性,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快乐地在动手制作中了解掌控壁画雕塑的制作技巧和方法,大胆拓展艺术创作思路,制作出好的有艺术价值的壁画雕塑作品。笔者多年来在一线实习实训教学中尝试采用低成本材料来进行制作教学,使制作工具购置费用大幅度降低,材料的选用也多考虑既要适合课堂教学又要使学生们能接受的价格。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而不会担心材料的费用问题了,也提升了学生对壁画和雕塑课程的学习兴趣。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证明了低成本材料的使用是可行的、有效的、科学的,是真正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和其他院校壁画雕塑教师们的交流学习中,得知材料的选用是教学最头疼的问题,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大家都认为低成本材料的选用是非常好的方向,既解决了材料使用上的难题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是值得在壁画雕塑教学中选用推广的材料。同时通过社会实际调查发现,在当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公共景观环境中对低成本材料的壁画雕塑作品有很大的需求,低成本材料在未来壁画雕塑等制作上会有非常广泛的使用空间,低成本材料的使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前瞻性。
低成本材料的环保性
在新材料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所有的材料都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同的材料在制作的运用上有着不同的使用和定位,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对材料的性能和功用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低成本材料的使用还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大量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造成污染的来源之一就是在美化装饰环境中使用的大量材料所造成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选用材料时既要考虑成本问题又要重点考虑材料的环保问题。如果选用不当,在教学中长期使用的话,就会对学生对教师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制作的作品也不会有市场,还会给社会制造不利于环境的污染垃圾。教学中要选用对人体对环境无害的低成本材料,如具有无毒、无污染、无异味、无胶类甲醛等新型材料的使用,最大程度来降低所选材料在制作实践中对学生对教师的危害,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来选用尝试开发能在学校教学一线运用的低成本环保材料,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师们的责任和要研究攻破的课题。要在教学中拓展开发一类新型材料,就是在自然中、在生活中被废用的或是不被看重的一些物件,我们把它们拿到教室里进行设计雕刻加工制作,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很有市场潜力。如长期不用的废旧实木家具、陶土罐、瓷罐、土砖等等,使废旧材料得到合理的再利用也解决了教学中的反复制作的材料成本,同时这些材料因多年的使用和在室外风吹雨淋后更易于雕刻制作加工,再就是这些材料已没有了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危害,非常的环保。环保性废旧材料资源在院校实训实践教学中得到了再次利用,也培养了学生们在实践制作过程中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低成本材料要宜雕刻宜制作
现实生活中低成本材料有很多都适合壁画雕塑制作的选用,为我们材料的使用提供了可适用性的方便性。教学材料的选用的目的是要通过老师的传授和实践制作雕刻的学习,来使学生由浅到深的学到壁画雕塑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初步的掌握制作的过程步骤。因为大多数院校在安排壁画雕塑课时上都不是太多,这就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来完成壁画雕塑的基础学习、设计学习、实际动手制作学习等教学过程。在学习中学生要反复使用材料来训练制作,要经过多次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在材料的选用上就不用过多的来考虑它的永久性、耐晒耐腐蚀等等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了,只要符合低成本、能反复利用、环保无害、宜男女同学制作雕刻的材料就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而现在的学生往往在实践动手能力上须要加强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既要有设计能力又要有制作的能力,是我们为社会输送合格型专业人才的目标目的,也是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就业打好坚实基础的必备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材料的选用上还要注意材料的宜雕刻宜制作性。受学生选购制作工具的限制不使用坚硬的材料在教学中,因为不同的材料适应于相对的制作工具和设备,学生的经济条件不太现实购买太贵的工具,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状况,所以要选用宜雕刻宜制作合适的教学实训制作材料是正确的、实际的、科学的、可行的。另外,学校教学班级教学还要考虑到女同学在壁画雕塑中的身体条件问题,太坚硬的材料制作起来对女生对第一次学习壁画雕刻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多地学习壁画雕塑雕刻知识和制作的过程步骤掌握工艺技能,在考虑低成本的同时还要从现实出发选用宜制作宜雕刻的材料才是符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客观条件、实际情况的。
论析古塔雕刻艺术转变的文化学
本文仅以代表福建宋代和明代时期最典型的古塔———泉州东西塔与福清瑞云塔为例,通过对比其塔身雕刻题材与排列方式的差异,探究福建乃至中国古塔雕刻艺术演变的文化学意义。
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艺术
概述东西塔与瑞云塔的雕刻作品,分别代表了当时福建地区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
1.东西塔及其雕刻概述:东西塔位于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左右两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塔相距约200m。东塔名镇国塔(见图1),高48.27m;西塔名仁寿塔(见图2),高45.06m。西塔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间,为花岗石仿木八角形攒尖顶空心楼阁式建筑,塔身分为外壁、外走廊、内回廊、塔心柱等部分,层层收分,塔内中心为石砌八角形塔心柱,外为回廊,塔心以横梁、斗拱与塔的外墙相连结。东塔建造时间比西塔晚10年,建筑构造与西塔基本相同。东西塔从整体造型到营造结构设计缜密、工程浩大,反映了13世纪闽南乃至福建地区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东西塔每层嵌有佛教人物浮雕16尊,两塔共160尊,在须弥座上还有佛传图40幅、花卉鸟兽图48幅以及负塔侏儒16尊,这些雕刻使东西塔犹如一幅佛国的缩影,反映了佛教发展概况与佛教义理规制。虽然东西塔雕刻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但由于泉州地处中国东南部,中原文化传入需一定的时间,因此文化发展速度较慢,所以还保留了部分唐代雕塑圆满、雄浑、大气的风格特征,同时又兼具宋代秀婉、细腻的特点。东西塔塔身雕刻的丰富与壮观在同时代我国其他古塔上是少见的。南宋时期,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已接近尾声,所以东西塔雕刻可以认为是对我国佛教石雕艺术新的传承与发展。
2.瑞云塔及其雕刻概述:瑞云塔(见图3)始建于明万历34年(1606年),是福清人万历首辅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和知县凌汉聊募捐兴建,并由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与施工,最终于万历43年(1615年)完成,前后历经10年。瑞云塔建筑样式美观,造型挺拔,雕刻精湛,外观线条和谐,是典型的中国南方风格的楼阁式石塔,堪称明代石塔的瑰宝,1965年被公布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瑞云塔为仿木构楼阁式空心塔,平面正八角形,共7层,高34.6m,由基座、塔身、塔盖和塔刹等4部分组成,塔身外设走廊,每层有腰檐,外形力求仿木构造,突出斗拱、梁柱等各种构件的作用与特点,逐层略有收分,整体造型笔直,古朴典雅。瑞云塔塔身自下而上布满了400余幅精美的雕刻,有佛、菩萨、罗汉、高僧、金刚、飞天、力士、麒麟、狮、奔马、玉兔、鹿、猴、花卉、树木、山水等形象。瑞云塔不仅外壁雕满了浮雕,而且塔内也有雕刻,每层塔心室内均设有佛龛,左右两边雕有菩萨、罗汉等像,甚至在每层台阶通道的顶部还刻有观音造像,堪称明代石雕的精品。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艺术虽创造于不同时代,相距达350余年,但均代表了当时民间雕刻工艺的最高水平,作为塔,它们之间有不少相同点,但也有许多差异之处。
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的对比
由于东西塔是由僧人主持建造的,具有浓厚的佛教义理和妙胜的含义,其中东塔代表东方娑婆世界,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东西塔的雕刻内容紧密结合佛教的主题思想。东塔雕刻以佛教修行的5种境界即五乘为标准,从第一层到第五层依次为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与佛乘,并按照人物之间“性类相近,相应对称”的关系,每两尊一对排列在塔门和佛龛两边,形成尊卑有序、层次分明的佛教人物图,表现了东方娑婆世界的佛教精神。西塔代表的极乐世界提倡众生平等,因此,人物排列没有东塔如此分明的等级次序,而是相互穿插,每一层均有佛、菩萨、罗汉和高僧像。瑞云塔是由当地官员倡议建造的,具有佛塔和风水塔的双重功能,因此,雕刻在内容和排列上比较自由,不仅有佛、菩萨、罗汉、僧人等人物,还出现了大量与佛教关系不大的雕刻题材。通过对比东西塔与瑞云塔雕刻题材的差异性,可以窥见古塔雕刻艺术演变的状况。
激光DIY产品制作及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工业4.0年代,制造不再只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的批量生产,也是个性化的创造。从激光切割工艺入手,通过激光切割照片为例,讲述激光DIY产品的制作流程,并对DIY产品进行营销策划。
[关键词]DIY产品;激光加工;营销策略
DIY一词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原本是指自己动手修缮住宅,而不聘用工人,渐渐地DIY的概念也被延伸到其他一切自己动手做的事情上[1]。创新创业教育掀起了DIY制作高潮,也掀起了数控制造领域的DIY产品制造的热潮。热潮中的主要工具就是激光切割机、激光内雕机、激光打标机、3D打印机、数控雕铣机等,这些设备既可以制造个性化的产品,也可以作为传统手工作品的创新技术表达方式,使这些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1]。
1.激光DIY产品制作
激光设备进行DIY产品制作主要有实用型物品的DIY或艺术型物品的DIY。其中,实用型物品的DIY比如为办公室制作的相架、杯垫、桌摆、书签等相关物件;而艺术型物品DIY主要靠自己的艺术特长,利用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出的许许多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利用激光设备可以制作以下类型的产品:工艺摆件:从传统手工艺制品,到工业化流水线产品,再到个性化制造,可以利用激光设备为制造工艺型产品注入新的思想。例如,在生活家居类店面和网上商城看到的工艺摆件。创意小物件:用个性化设计表达多样化的喜好,可以设计各种生活创意小物件,如钥匙扣、书签、名片夹等,当创意小物件被注入了历史和文化元素,可以在文创领域有更多的施展。定制玩具:使用激光设备制作通用型积木零件、产品,用户可自行发挥创意搭建。目前网上有不少这类切割型物件,如木制密码锁、收拾盒、小玩具等。
2.激光DIY产品制作流程
本文以加工激光雕刻照片为例讲述激光DIY产品制作流程。照片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图片,它更是珍贵时刻的记录。如何用激光切割技术雕刻值得留念的照片,其设计与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传统美术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中国传统美术文化蕴涵着中国几千年高雅的审美意趣,加强学生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进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美术教育缺失及其原因,分析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研究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从而促进对年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美术文化;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关系国运兴衰,影响亿万家庭的幸福。通过素质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十分重要,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文学科的教学,其中要加强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教学,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技能知识、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精神层次等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的竞争力。
一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凝聚着中国几千年的审美情趣,极富民族特色,美术中所包含的“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等价值观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对青少年通过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不仅大大提高审美情趣,还有助于青少年优秀品质的培养,促进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底蕴深厚,包含种类众多,比如,建筑、雕刻、书法以及工艺造型等都属于中国美术,成就了别具一格的美术体系,与西方美术相比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心象与物象的契合。心象与物象的契合是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最为独特之处,它是从本体出发,不单单局限于物象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而是在心象的基础之上,将个体的本心、个体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天人合一融合为一体,是创作主体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体现,是创作主体的一种直观感受。它不仅仅依赖于视网膜的成像,重在表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生命画面。其线条是非临摹的,空间是没有透视的,展现出事物的生命意识,生动而富于灵气,而不是西方单单追求的写实。比如,北宋极负盛名的写实性山水画,其中最写实的范宽,在其作品中很多场景也是非再现的。心象与物象的契合体现着对自然宇宙的崇敬,意境纯净,形象生动。通过中国美术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绘画、雕刻、书法等艺术上的能力,还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二是追求真善美。中国传统美术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显示出中国美术中的艺术本真。比如,中国剪纸中凶神恶煞的门神,体现着人们对于和平安定的追求;霍去病墓石刻中“马踏匈奴”表现出领土不容侵犯与维护安定的决心。
二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
高职院校重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美术教育缺失,学生的美术能力较低,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美术教育缺失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口腔素养论文:素描促口腔医学素养提升思索
本文作者:张斌 王春燕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口腔医院教学实验中心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空间思维通过使空间结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可视化,观察、记录、分析物体之间的静动态关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秀思维。口腔医学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有很强的线性逻辑思维能力,在空间思维上有很大的局限,影响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比如钱海馨等对我国4所院校的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修复学课学习状况调查发现,口腔修复学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口颌系统性疾患(如全口义齿及颞下颌关节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玄学”。这两个章节部分需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学透彻。首先,可摘局部义齿在静态空间结构上(包括人工牙、基托、连接体与固位体)的四个部分,与相关的基牙、牙槽骨、粘膜等相密切联系;从动态上而言,上述各个部分在咬合力的产生、传导方向、分解方式等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下沉、旋转、翘动等变化又对上述各个部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是涵盖了空间结构、机械力学、生物力学、材料工艺等多个方面的一个多元思维下优化组合的过程,其中对义齿与牙列、颌骨的空间结构的理解是基础,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样,口颌系统是包括颞下颌关节、牙列与颌骨、口腔颌面部肌群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一个系统,四个部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颞下颌关节的三维运动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学生只有在三维空间上掌握各个部分的运动规律,才能理解颌位关系确定方法和可调式咬合架的设计与应用原理,掌握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和全口义齿的临床操作。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
口腔医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造型能力。具体体现在牙齿形态雕刻、美学蜡牙塑形和口腔临床治疗(如口腔内科的洞形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固定义齿牙体制备、口腔正畸矫治器的制作)等方面。牙齿形态雕刻:牙齿雕刻是各口腔临床科目的基础课程,学生要将蜡块、石膏块材料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出牙齿(包括牙冠、牙根)的整个形态。深刻理解牙齿结构形态对口腔系统咬合理论的理解、降低根管治疗时的侧穿率、正确掌握牙周刮治等有很大帮助。国外的口腔医学教育将牙齿形态学习分布在“牙齿蜡型制作”、“牙齿形态的临床应用”等多个课程中;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雕刻100多颗不同牙位的牙齿)、一定时间(多个学期)的训练强化牙齿雕刻能力。而我国现有教育对此重视不够,只有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有1个月的3-4颗牙的少量训练,学生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牙齿个性化美学的蜡牙塑形:口腔美学修复是临床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内容。美学诊断蜡型(WAX-UP)成为口腔美学修复的一个重要操作步骤,是医生确定个性化美容修复方案,预期临床效果以及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国外的蜡牙塑形能力训练以美国E.V.Payne的功能性蜡型技术和德国的POLZ生物堆蜡技术为代表来加强学生对蜡牙塑形能力的掌握,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大学教育几乎是空白。临床牙齿雕刻造型:口腔临床治疗中大量的洞形制备和修复性牙体制备实质是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运用牙科手机对患者牙齿进行细微的雕刻造型,达到临床要求的治疗手段。是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综合体现。对手臂控制能力的影响:素描对手臂的训练一方面体现在手臂动作上,有多少种线条,就有多少种动作,线条的统一性体现为动作的自然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体现在铅笔的运用,从铅笔尖与画纸接触的角度、铅笔的压力大小、运笔的速度和方向等方面。通过大量的素描训练可提高手臂的灵巧度。对手-脑协调性的影响:素描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整体观察、构图、起草、涂明暗、刻画和调整完成。整个过程是在大脑控制下的行动,是眼、脑、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和口腔医学生的动手技能训练完全吻合。
开设《素描》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医学美学》成为国内外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美国著名的牙科医生Pincus曾提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目前我国大量的口腔医学生对口腔美容性修复等临床美学热点课程感兴趣,部分院校也开设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但应该看到,口腔医学美学不应是“口腔医学+美学”的简单拼盘式学习,而应深入探讨口腔医学与美学的内在联系,寻找口腔医学自身的审美规律。另外,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在一定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对审美意识有质的理解,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审美能力。因此,开展素描学习对学生将来在口腔美学专业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形式审美能力: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是审美培养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体、色彩(其中的黑白灰)和质感也是素描的主要表现要素;形式美法则中的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与协调、多样统一等也是素描的基本表现手法。色彩感受能力:色彩识别训练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技能,是口腔美容修复的重要部分。素描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素描中的明暗处理、色调的整体性训练对学生的色彩识别和表达(特别是彩度和明度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视觉识别能力:视觉规律训练(如视觉直觉、图—底关系、参照环境、后像作用、边界对比等)一直是国内外美术学院和国外牙医学院用来训练学生视觉辨别力和目测准确性的实验课内容。我国的《口腔医学美学》根本没有类似的课程,素描学习是口腔学生在该方面的有效补充。构成审美能力: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概念,是工艺美术的必修内容。口腔医学美学中的微笑形式审美在微笑构成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如微笑形式的面构成、牙-面构成、牙列构成;微笑构成要素中的显性因子、隐性因子和下续因子等;微笑构成的合力与分力等等内容对于没学过美术的学生很难理解。素描学习中的画面构图、静物构成、石膏像的分面体、人像素描等训练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民间美术研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陕西的民间美术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品种、数量、艺术价值,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为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利用陕西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结合起来,不断进行有益探索,本文以陕西民间美术中的“社公爷”个案研究为例证,探讨民间美术研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研究;“社公爷”;雕像;艺术设计教学
一、民间美术研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艺术设计学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在近二十年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扩招中,迅猛增加的师生、师资数量使艺术设计教育的体量更大、成果更多。但大范围的扩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设计学的美学取向中“国际化”与“本土特色”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即如何在设计学中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开展了艺术学与本土文化接轨的尝试,但还没有将这个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陕西是教育大省,高校林立,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拥有庞大的设计类学生。同时,陕西还是民间美术大省。陕西的民间美术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品种、数量、艺术价值,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利用陕西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和艺术设计教学结合起来,应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作出有益的探索。笔者长期在高校进行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也经常在民间开展民间美术田野调查工作并进行专题研究,在这两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拟将陕西民间美术中的“社公爷”个案研究作为例证,用以说明民间美术研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社公爷”雕像的美学价值分析
1.“社公爷”雕像简介
“社公爷”是一种奇特的民俗雕像。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在陕西省渭河流域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了这种雕像[1]。在2014年前后,笔者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进行田野调查时偶然也发现了这种雕像,目前尚存11尊,分别位于不同的村落。“社公爷”雕像一般被供奉在村庄外的田间地头或简易房舍内,外形为一硕大的戴冠人首,其冠类似于明代官员中常见的“善翼冠”,故可推测其雕刻时间上限不超过明代,当地还有群众将其称为“舍公爷”或“大头爷”。笔者认为,这一民间雕像应该与民间的社神祭祀有关,故名为“社公爷”。雕像有石刻和泥塑两种艺术方式,虽然艺术方法不尽相同,但造型特征基本一致,如双眉粗长而上扬;双眼圆睁,眼角上翘;鼻头宽大,鼻翼线深;唇上有须,嘴角微翘等。雕像高度一般在80公分—200公分之间,宽度和厚度在70公分—90公分之间,外形很像农村常见的碌碡。“社公爷”雕像的来历尚不明确,目前没有在史籍中发现相关记载。但笔者在民间调查中发现其与某一民俗传说有关:农神后稷死后担心子孙偷懒不重稼穑,于是从土地里冒出头来,从眼睛、鼻孔、耳朵等七窍中飞出诸多鸟虫以提醒子孙乡民及时收割庄稼。该传说应该是将稷神与社神合二为一创造出来的,民间将“社公爷”供奉在田地边,有保稼安民之目的,因此,“社公爷”雕像应当是“社稷”祭祀在民间的一种特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