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酒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调酒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调酒实训总结

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大赛训练机制研究

摘要:以“西餐宴会服务”技能大赛为例,结合多次参加该赛项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赛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阶段两循环”递进式训练体系,形成了训练运行机制,以期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西餐宴会服务;训练体系;训练机制

1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大赛赛项概述

1.1酒店管理专业相关赛项概述

教育部于2013年开始举办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赛项主要有西餐宴会服务和中餐宴会设计,至今为止已举办五届[2],涉及院校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80%以上。每年全国各省市都会以全国大赛为指导,举办省级技能大赛。经过省赛选拔,每年最终有120余所高职院校参加国赛,技能大赛成绩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成果的重要标杆之一[3]。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另一赛项由中国旅游协会举办,赛项包括有: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鸡尾酒调制和中式铺床。该赛事从2009年举办首届,至今已举办十届。该赛事分为高校和中职两个组,每组设置有个人赛和团队赛[4]。

1.2赛项内容

教育部举办的赛项在各职业院校中影响力更大,参赛院校也更广泛,本文以教育部举办的大赛为例进行分析。全国西餐宴会服务和中餐宴会设计技能大赛历经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要求更贴近真实工作环境,两个大赛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中西餐宴会技能大赛在训练方面有较强的相似性,本文以西餐宴会服务技能大赛为例。西餐宴会服务技能大赛以西餐文化为基础,结合西式宴会服务的特点,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服务意识及职业素养,比赛内容分为西式宴会摆台、对客服务、英语解说和调酒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若干分解技能组合而成(见表1),所以该赛项基本涵盖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

阅读全文

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研究

摘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阐述了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意义。根据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上海旅专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教学经验,对学生、教师、课程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实训体系

近10年来,中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时间采用“产教融合”方法,这也是中国对此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和办学方针[1],新时期高职教育要着力发展并且加以创新。2017-10-18,在“”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高职教育实训体系是“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它有教学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目前中国高职院校中,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处于刚起步阶段,包括学校自建型,企业和学校共建型,行业、政府、企业和学校联合共建型[2]。主要突出实践教学,是一种以产品生产为主,服务市场为辅的新型实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师生模拟出真实的职业情景,还能够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1高职学校生产性实训教学研究的意义

关于“产教融合”,近年来,教育界使用过的表述方法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等。笔者认为“产教融合”内涵更加丰富。“产教融合”中的“教”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教学”,另一种是“教育”。“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办相对应的专业产业,产业与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将学校打造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利益、发展共同一体的办学模式[3]。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搞好酒店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当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很难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实体产业,并将它与教学相融合,学生也可获得难得的锻炼机会。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还可以增强他们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产教融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的激情,锻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探索的能力。

阅读全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一、旅游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在今年学校召开的旅游重点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旅行社的领导均表示,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相对成绩而言,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了,他们招聘毕业生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从零开始教,费时费力。然而,很多高校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是因为受了种种的限制和挑战:一是就业率的压力。二是旅游人才教育市场竞争的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几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酒店管理专业,近三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分布广。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校内实践教学难以支持实践教学

阅读全文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论文

1.学院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情况及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与存在问题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国内学习一年,国外高校学习一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旅游专业下设有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专业生源皆来自全国各地,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实际,以素质教育与应用型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继续深造的机会。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以致于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独立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将专科层次的培养计划直接搬过来,导致本科生未能与专科生拉开差距;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认为本科生应该更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本科生,完全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2)实践教学条件

旅游专业在学院内建有1个旅游软件应用实训室(包括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金天鹅酒店操作系统软件、汇锦酒店操作系统软件等);1个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前厅实训室与客房实训室相连);调酒实训室1个,与运动与营养学系共用形体房1个。另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个(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度假村酒店与广西金紫荆国际大酒店),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虽然条件设备与实践基地接近完善,但是专业内校外兼职教师偏多,沟通不多而导致以上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室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得很好,测试考试及格率高,但是参加工作后,伊始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践管理工作。

(3)课程设置

学院将理论课程划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三大类,专业必修课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法学,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学,会展管理,温泉旅游与开发;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形式与政策,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其中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中,实践课时略占30%。实践课时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室进行),课程实践(包括到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认知学习),毕业实习(大四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到就业单位的实习)以及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尽管每门课程实践课时达到30%,第一,涉及外出经费高昂并且需提前与学院申请,出游风险大,批示时间久,报销手续繁琐,导致实践课时利用率达不到10%;第二,任课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过企业实践管理,造成缺乏实战经验和课堂照本宣科;第三,毕业实习虽然能到旅游企业与知名酒店为期六个月实训,分别为前厅,礼宾,客房,餐饮与宴会,全部都是一线岗位,工作强度高时间长,住宿环境不好待遇低,学生心理落差大心理素质低,纷纷要请提前结束实践期,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利。

阅读全文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

[摘要]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目前旅游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性失衡明显,专业开设率显著提升与人才专业性就业不对称矛盾突出。为此本研究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出发,结合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理论,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的内容与路径,以期推进专业建设的规范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

1问题的提出

大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接受通识教育、专业技能的时期,大学的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的素质、应用能力、以及社会的适应性。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瞄准社会服务业,以实用为目标,建设一个面宽项目全、教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满足当前国家旅游人才需求的关键路径。高校实践教学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在学科建设和管理中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建设、重建设轻管理、重技术管理轻运行统筹等现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程度较弱。通过多年的专业教学以及同类型院校的专业调研,实践事实说明目前制约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充分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过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反馈评价机制的不规范。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学校规模扩大与教育投资不足等困境,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呈现严重错位现象,国家人才需求与专业毕业择业的矛盾突出,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专业投入效率,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一般模式与困境

2.1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一直致力于学科专业群的建设,初步形成一些典型的建设路径,在课程、教材和教法方面分别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1]。课程结构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发展,不断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的拓展与建设,采取多元培养方式,遴选实习与就业基地,走专业教学的特色化建设道路,具体表现为两大模式:模式一:首先,实训课程体系结构与企业实际应用对接,实习与就业密切联系,以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到岗位上,适应多类型的工作,进而扩大就业机会;其次,依托签约合作企业,强化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建设,提高教学社会参与的水平与能力;第三,邀请或者聘请企业的中层及以上人员参与学校内的专业训练以及校外企业实习的过程管理,给予学生来自一线的针对性指导。模式二:设置旅游管理院系,通过一系列实践环节的匹配,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日常教学层面的实践体系、课程实习层面的实践、暑期实践(小学期)的实践体系,以及毕业实习的实践环节。首先是来自日常教学层面的实践体系,在课程教学层面,依托旅游开发与规划、酒店管理等课程,通过课程模拟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行业基本内容。如在旅游项目策划课程中,通过分组作业,选择实际旅游景区(目的地),通过实地调研(或资料收集)、规划编制、模拟评审等环节,塑造接近真实的旅游规划、项目策划情境;其次是来自课程实习层面的实践体系,利用假期,增加学生旅游野外实地考察的实践学习,并根据事先布置的小组活动任务,完成相关专项规划实践;第三,暑期实践(小学期)的实践体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暑期统一组织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探访古村落及知名景区,逐步提升专业认知;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参与课题组实地项目,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第四是来自毕业实习的实践环节,即在毕业实习期间选择在酒店、地产公司、规划设计单位、旅行社等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与就业单位接轨。两大模式是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一般模式,但是在探索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实施过程随意化,实训设施不健全,校企合作有始无终,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统计不到位等等,同时旅游行业受教育者在进入特定的劳动力细分市场后转换工作的频度要高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2]-[3],然而旅游业的迅猛及多样化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5]。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建设中并建立起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新模式,引入数据库技术并建立基于数据库的有效反馈信息系统,采用科学、规范的有效反馈方法对实践教学管理有效性进行分析评判,以此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资源效益,这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面临的课题。

阅读全文

谈世界技能大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世界技能大赛是当前国际级的顶尖赛事,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如何借力世界技能大赛,推动职业院校先进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世赛餐厅服务(西餐)赛项为例,阐述世界技能大赛的相关技术要求,探讨大赛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及具体策略,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技能

人才是国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及国家地位的逐渐提高,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使得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1]。技能大赛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是社会职业发展及岗位需求的指南,具有先导性和引领性,突出了能力需求和就业导向,世赛的具体考核项目对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内容产生了重要影响[2]。以世界技能大赛为指导,接轨国际先进标准,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探索和思考,实施教育教学全方位改革,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及学生职业能力的整体提高[3]。

1世界技能大赛相关技术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是目前国际技能与技术培训的顶级赛事,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最先进水平,举办周期为每两年开展一次,迄今为止已经开办了45届赛事。世界技能大赛既是各国展示职业人才技能和专业素质的重要赛事,又是对各国人才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检验,因此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与职业教育强国的普遍重视[4]。世界技能大赛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技能人才选手首次亮相世赛是在2011年10月的第41届比赛中,与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进行6个项目的角逐。2015年第43届世赛,中国首次出战餐厅服务(西餐)项目。2019年第45届世赛,中国选手荣获该赛项第九名的成绩,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该项目中获得的历史最高名次。2022年中国上海,将迎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角逐。世赛餐厅服务(西餐)赛项是依据餐厅服务员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岗位职能,创设真实的餐厅环境,为客人提供餐饮酒水等具体服务,以检验选手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

1.1世赛技术标准

与目前国内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不同,世赛的技术标准更为严格[5]。餐厅服务赛项根据目前餐饮岗位工作的职能要求制定具体的技术标准。与此同时,将世界杯国际调酒师大赛、世界百瑞斯塔大赛等行业大赛的竞赛标准纳入其中,作为打分和参考标准,从餐饮服务各方面、全方位检验选手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阅读全文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环节,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首先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间的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旅游管理;课程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政策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层面强调了中高职衔接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是职业教育体系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环节,明确提出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过程。如何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中高职院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一、中高职一体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十年多来,我国中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继续学习通道,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课题组通过对四川省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和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字面上和理论上都体现了层次性和连贯性,但是由于中高职教育缺乏国家统一的行政统筹指导,导致中、高职院校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出现了对国家政策的不同解读。另外,大多数中、高职院校制订或者修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向的主要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深入全面的市场调研,或者中高职院校和企业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讨、论证,所以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为旅游企业输送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侧重对学生进行导游服务技能、餐厅服务技能和客房服务技能的训练,不同程度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而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则定位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中则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中高职院校各自为政,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和连续性,导致中职毕业生在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后,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高职院校的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实践技能的提升,最终导致部分中职毕业生无法通过高职教育成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阅读全文

数字化下酒店业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对策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中国酒店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酒店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数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需,疫情的出现促使酒店要加快脚步完成数字化转型。针对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酒店业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策略进行探索,提出了在新时代、新职业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酒店业;酒店管理;发展信息化

技术飞速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推动下,我国的商业形态正在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代表,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酒店业受到了很大冲击,成为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前两个月,酒店和民宿类等住宿企业营业额损失超过670亿元,租赁式公寓损失约为7亿元。越来越多的酒店人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性。针对这些问题,数字化无疑是酒店业破茧成蝶的一次机遇。数字化时代,一切皆数据,没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无法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没有分析、处理数据的相关人才,酒店业就不会在末来具备竞争力。因此,酒店业数字化运营势在必行,而酒店职业教育作为酒店业的后备人才库也要及时跟上脚步,尽快完成酒店数字化运营的教学改革。

一、数字化时代下酒店业的发展策略

酒店数字化转型应当是从多维度、多方向同步进行的。一方面数字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营业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总体来看,如果酒店数字化转型成功,可以大大提升其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数字化时代下酒店业的发展策略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化营销与数字化管理共同发展

金陵酒店集团朱明生观察到,一些规模较大的酒店集团在数字化建设或者转型当中进入了一个误区———重营销、轻管理。“这些集团决策者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投入金额较大,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钱要花在‘刀刃’上。于是,他们会构建会员管理系统、线上商城这些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系统。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每个企业内部都有30%左右的成本费用是可以被降低、被减少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与数字化营销是同样重要的,不容忽视。”近几年众多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在酒店行业尤为明显。在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酒店人力资源调查报告(2021)》总结酒店行业人员各项综合数据后,有这样一段表述,“梳理酒店在人力资源方面遇到的挑战,排名前五的是:招聘难度大,应聘人员减少;人工成本占比高,有效控制人工成本难度大;人才流失率高,流动性大;岗位需求受疫情影响,变化大,人、岗很难匹配;酒店营收降低带来的人力成本控制难题。”酒店数字化运营不仅仅只是运用大数据来提高营销收益,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传统酒店人管理人转型为人管理平台,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开元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周婷介绍,今年6月份开元进行了组织构架的重新调整,数字化已经渗透进了人才管理体系。在开元人才发展数字化模型中,分为三个支柱模块,一是HR(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以集团的人力资源中心为主导,负责整个集团的人才发展,以及人才盘点、人才预测及人才获取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开元酒店集团自有的人事信息系统,主要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以及人事信息流程等。三是通过对酒店业务端的支持和联动,进行数据分析,做出预判[2]。开元酒店集团人资管理数字化平台包括数字筛选系统、数字化学习培训与实践的评估和评价系统、数字化多维标签人才库和数字化的委派系统,从人才选拔到人才管理评估再到后备人才管理全都囊括。数字化的介入,让酒店人才管理变得条理更加清晰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