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子质量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基于教学质量的电子技术论文
一、明确课程定位和内容,树立学习信心
许多教师在开始新学期教学的时候就单一的讲授新内容,至于学这门课的目的、能够学习到些什么、讲的究竟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是不明了的,所以很有必要在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利用一节课或者更多的课节,把所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大体的概括。就像加工零件的时候,先把零件加工需要的图纸、材料、工具、量具等所需前提准备好,这样加工起零件来,就可以顺风顺水。
二、灵活驾驭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
许多科学家曾说过:不单单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授发现新知识的办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电工学的重要性,还会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1.演示法的成功运用,既能够节省时间,也能使学生热情高涨。
例如,电机控制中电动机控制正反转电路,工作原理很抽象不易理解,单单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很难上升到感性认识。如果通过实物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电机工作的原理与方法。
2.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质量下数字电子技术论文
1充分利用而不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图文并茂,具有效率高、信息量大、省时等优势,对其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课件讲解以及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演示、EDA仿真软件的直观演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所研究对象的复杂变化过程,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观察,更好地理解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对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理解透彻。如讲授模拟电子系统以及模拟和数字集成系统时,通过学生直观观察和教师必要的讲解,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模数转换和集成系统有更好的理解。《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授课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形式丰富、灵活,有利于解决“学时短、内容多”的矛盾。但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将多媒体资源及其它资源共同构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系统,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避免出现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或者讲课沦为用PPT演示文字和图表的单调过程等等。
2巧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重点,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中心课题,要求他们分析问题情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笔者讲授《数字电子技术》中“二值逻辑与基本逻辑运算”时先介绍安全带报警系统,如图2所示,然后引到学生思考“什么是与逻辑”,之后了解与运算之后,发问“如何用与门实现安全带报警系统”。通过巧设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学生沉浸其中,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会有新的发现。要想让学生沉浸于学习还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为让学生深刻理解74HC151七段显示译码器三个辅助端即灯测试输入、灭灯输入和锁存使能输入端的功能,笔者让学生根据74HC151的功能表,分析输出有字形时对应的三个辅助输入端信号分别是什么,从而得出结论:灯测试输入端用于检查译码器本身及显示器各段的好坏,灭灯输入端用于将不必要的零熄灭,锁存使能输入端由0跳变到1时,输入码被锁存,输出只取决于锁存器的内容。
3授课要承前启后,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学中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利用迁移、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能使我们有效合理地进行教学。一方面注意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另一方面注意本课程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衔接。如讲全加器时,可以得出全加和S和进位数Co的表达式,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根据式(1)、(2)和已经学习的半加器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式(1)和式(2)分别变换成如式(3)和式(4)所示的最小项表达式。进而,让学生回忆二进制译码器74HC138重要应用之一,即可以实现给定的组合逻辑函数。最终,在引导下,学生得出如图3(b)所示的电路图,即用已学的74HC138实现全加器的功能。这样学生开阔了思维,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有意点拨前后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课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好电子技术课程的信心。
4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教学质量的数字电子技术论文
1充分利用而不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图文并茂,具有效率高、信息量大、省时等优势,对其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课件讲解以及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演示、EDA仿真软件的直观演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所研究对象的复杂变化过程,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观察,更好地理解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对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理解透彻。如讲授模拟电子系统以及模拟和数字集成系统时,以图1(a)中扬声器系统原理图和(b)中CD播放机框图为例,通过学生直观观察和教师必要的讲解,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模数转换和集成系统有更好的理解。《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授课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形式丰富、灵活,有利于解决“学时短、内容多”的矛盾。但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将多媒体资源及其它资源共同构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系统,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避免出现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或者讲课沦为用PPT演示文字和图表的单调过程等等。
2巧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重点,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中心课题,要求他们分析问题情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笔者讲授《数字电子技术》中“二值逻辑与基本逻辑运算”时先介绍安全带报警系统,如图2所示,然后引到学生思考“什么是与逻辑”,之后了解与运算之后,发问“如何用与门实现安全带报警系统”。通过巧设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学生沉浸其中,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会有新的发现。要想让学生沉浸于学习还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为让学生深刻理解74HC151七段显示译码器[6]三个辅助端即灯测试输入、灭灯输入和锁存使能输入端的功能,笔者让学生根据74HC151的功能表,分析输出有字形时对应的三个辅助输入端信号分别是什么,从而得出结论:灯测试输入端用于检查译码器本身及显示器各段的好坏,灭灯输入端用于将不必要的零熄灭,锁存使能输入端由0跳变到1时,输入码被锁存,输出只取决于锁存器的内容。
3授课要承前启后,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学中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利用迁移、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能使我们有效合理地进行教学。一方面注意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另一方面注意本课程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衔接。如讲全加器时,可以得出全加和S和进位数Co的表达式,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根据式(1)、(2)和已经学习的半加器知识,由此得到图3(a)所示的全加器实现电路。同时,引导学生将式(1)和式(2)分别变换成如式(3)和式(4)所示的最小项表达式。进而,让学生回忆二进制译码器74HC138重要应用之一,即可以实现给定的组合逻辑函数。最终,在引导下,学生得出如图3(b)所示的电路图,即用已学的74HC138实现全加器的功能。这样学生开阔了思维,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有意点拨前后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课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好电子技术课程的信心。
4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子政务文献评析
本文作者:高业庭 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CSSCI既是重要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查询工具,又是主要的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工具[4]。2012-2013年,CSSCI数据库拟收录的学术期刊共25大类,计535种。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学术文章,以此为样本,系统地分析国内电子政务的发文情况,为深入探讨国内电子政务的研究动态提供支持。在CSSCI数据库的检索过程中,将年限定位于1998-2011年(不包括CSSCI扩展版),关键词定位于“电子政务”,共检索出952篇文献。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布拉德福定律分析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用洛卡特定律研究论文的作者分布,用普赖斯定律搜索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结果分析
一定时间内发表学术文章的数量可以有效衡量该学科当时的研究状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8-2011年,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学者共发表952篇论文。其中,1998-2000年间有关电子政务的文章未被CSSCI收录。CSSCI数据库显示:国内最早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是2001年,2001-2011年间,年发文量从2001年的2篇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28篇,2008-2011年间,电子政务研究的年发文数则处于逐年下降状态,2011年仅有37篇学术文章。图1给出了我国1998-2011年电子政务领域发文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我国电子政务研究从2001年开始起步;2001-2003年发展迅速;到了2004-2008年,年发文量的百分比都保持在11%以上的水平,说明电子政务研究进入成熟时期;2009年以后,研究热度开始减退,呈现衰退趋势。其中,发文数量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为2001-2002年,期间论文数量增加了24倍,这可能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2年提出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密切有关[5]。
论文被引次数的多少可以反映出其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的高低,论文的被引次数越高,通常认为论文的学术质量越高[6]。在本次检索出的论文中,有12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达到20次以上。图2按照被引次数的高低列出了论文的被引情况。如图2所示,《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一文的被引次数最高,达到了49次,说明这篇文章在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是比较高的。对图2列出的12篇高频被引论文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趋势。
研究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利于分析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文献来源[7]。在被CSSCI(2012-2013)收录的25大类学术期刊中,本次检索到的952篇中包括在CSSCI数据库2012-2013拟收录的学术期刊的文献760篇,分布在15大类期刊中。通过数据统计发现,1998-2011年间,有关电子政务领域研究的高水平论文中,发文量在100篇以上的只有《情报杂志》,占发文总量的12.18%。表1按各类期刊的载文量列出了发文数量较多的前20位期刊。运用布拉德福定律[8]对表2所列期刊已发电子政务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前5种期刊的发文之和占总发文量的36%,说明这5种期刊可视为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表1所列20种期刊中,有13种属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类,另外,有5种属于管理学领域,2种属于政治学领域,说明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研究的高水平文章主要集中在这三类期刊上。
交互式电子期刊特征及优势
1电子期刊形式
交互式电子期刊首先是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即完整地呈现纸质版期刊,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封底等各项。由于采用数字出版,不存在传统出版的印刷成本问题,电子期刊就能轻松地将彩色图片呈现给读者,从而避免纸版黑白印刷带来的曲线层次不清、扫描照片边界模糊等问题。电子期刊绕过了印刷环节,出版周期大为缩短,制作成本大幅下降,并能够节约纸张、保护树木,在倡导环保低碳的今天是极受欢迎的,避免了纸质期刊的滞销和资源浪费问题。此外,电子期刊无需纸版的发行流通过程,无需仓储空间,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期刊的流通成本。读者通过互联网就能随意地浏览和购买电子期刊,十分方便,有利于期刊在国内外流通,提高国际影响力。电子期刊虽然以整本书的形式发行,但通过各类搜索引擎,可搜索到整本期刊,也可通过定位关键内容直接搜索到单篇文章,也就是说读者可以选择全书阅读,也可以选择单篇浏览。
2提供在线辅助信息
交互式电子期刊除了呈现论文本身,还能提供丰富的在线辅助信息。在线辅助信息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比如对外文的即时翻译,通过点击文章中的任意单词或者选择语句段落,即可实时地将文字翻译成不同的目标语言;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更形象的表达,三维动画实验流程图、实验设备实物照片、分子结构立体图、动态数据等均可链接于正文中合适的位置;建议可阅读的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以及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过程、计算程序、框架图、结构图、详细注释、统计表等[3]。对于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能直接弹出引用的原文片段以及链接到提供全文的网址,方便读者核实信息、加深理解。在线辅助信息对于提高学术论文的完美档次是非常有必要的。电子期刊提供在线辅助信息,一方面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更广泛的信息,为科研创造了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把编辑的工作成果更加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和作者,提高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
3读者自助直接在线出版模式
随着个人化媒介时代的到来,以往媒体单向传播性变成了双向互动性,信息接受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受众方面,个体受众同时也是一个个能独立向外扩散信息的媒介。科技学术期刊在出版后的很长时间里甚至是永久性地为科研服务,因此学术论文将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业内人士的检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见解,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不同的数据和结果,均可在交互式电子期刊中进行及时注释,并自助直接在线出版[4],方便学术交流。这样的出版方式完全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和便捷,可为学术论文提供长期的科学讨论和记录,论文中所记载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均会得到验证,后来者将从中受益,少走许多弯路。学术论文的读者自助直接在线出版评论和注释,相当于集体评论和互动式公开讨论,借助读者力量甄别文章质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作者不敢随意提交低质量的稿件,更不敢进行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未参加创作却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5]。读者自助直接在线出版模式在无形中建立了一个科学诚信评价体系,在众多读者的检视下,学术腐败是无处藏身的,作者的学术失信现象终会被记入本人的信用档案。为了避免进入学术诚信“黑名单”,作者投稿时一定会慎之又慎,稿件的质量自然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高质量稿件的处理流程快得多,节省了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时间。专家审稿制是保证论文质量、杜绝论文造假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然而科技学术期刊尤其是中小型期刊,拥有的审稿专家资源是很不足的,而且并非所有的审稿专家都那么认真负责,加之国内科技学术期刊的编辑往往没有足够的科学经历和经验,审稿过程难免仍会遗留一些不合理甚至错误之处。读者的在线评论、注释,对学术论文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斧正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审稿专家不足留下的遗憾,利于推广真实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
4沟通作者、编辑、读者的推送功能
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分析
1期中考评调控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作为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承担单位,自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9—2013年已招收了183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期中考评作为一种检验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论文阶段培养的资格考评,对培养过程十分重要。该系首先对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广泛调研,涵盖北美洲、欧洲及亚洲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对其课程体系、培养计划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期中考评等培养过程的若干先进经验,形成了近300页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学研课题,与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唐移动、三星电子等知名企业签署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建立了企业专家导师团队,由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期中考评环节,在系层面上组建了校企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期中考评专家组,该小组一般由3名具有丰富工程研究经验的校内导师、2~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组成。
对全系每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考评,重点是对学生选定课题的工程性要求和业务现场环境、工程应用研究状况和进展程度等内容进行评估和交流,不仅现场了解情况和及时指导学生,从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层次上进行指导,使技术方案更合理、更优化、有创新,把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关,并由专家组形成书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调控意见,由系管理层整理后定向发给校内导师,有的还需校内导师与学生进行面谈交流,对论文课题内容和工程课题研发等进行及时指导,对一些课题选题和实施内容不足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明显提高了工程内容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学生和导师的欢迎。
2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送审前的预审会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把好论文质量关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硕士论文主要划分为工程系统设计类、硬件技术研发类、应用软件研发类等类型。因工程内涵不同,因此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也有差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在方法和技术方面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与创新。在经过期中考评后的论文工作后,学生基本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准备论文送审之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特别设立了一个对所有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的学位论文预审会,其特点是由系专业学位教学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举行,专家组在预审会中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1)论文已进行的课题内容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在传承学校导师及企业导师科技优势方面有较好体现,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年的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并具有结合企业环境及需求的研发历程。
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间接测度
〔摘要〕文章通过建立一个由引文形式、引文特征和论文效用等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间接评价了2014—2016年间的344篇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并对各引文特征指标与硕士论文被引量与下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硕士学位论文在引文及其效用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著录不规范、引文数量差距大、语种单一化、被引率普遍较低等;论文引文特征与论文效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如英文引文量、电子资源引用量与论文下载量、被引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引文数量的多少与论文下载量和被引量相关性不大等。研究最终得出了论文质量评价结果,并从引文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图书馆学;引文分析法;论文质量评价
1引言
国家有关方面规定,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能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备达到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1]。这表明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不仅能够考核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它还能够体现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严格把控并评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引文,一是指引语,二是指参考文献,是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研究生在写作论文时,为了解释研究主题的来龙去脉、便于研究开展等的需要,必然会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对研究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就会被作者所引用,引文则是这些被引用的文献资料。它不仅可以反映研究生对文献的吸收、消化及创新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文的质量对论文的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故而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就不能忽视引文的作用。有鉴于此,文章试图从论文引文与论文效用的角度出发,对2014—2016年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其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引文与论文效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以验证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定量分析引文对论文质量的影响;二是从引文和论文效用角度,对图书馆学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供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写作论文时参考,并在论文引文方面给予相关参考建议,以期提高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2研究综述
2.1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一般说来,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论文形式、论文内容以及论文效用,因此,归纳以往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研究,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硕士学位论文形式进行评价的研究。这一类研究主要从论文结构和格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中英文摘要是否具备、篇幅大小、图表格式是否规范、参考文献著录是否规范等。相关研究如翁涛[2]对2006年度的英语翻译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个案研究,他对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和篇幅与提高论文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陈瑜和丘文辉[3]两人也进行过此类研究。从总体上来看,仅从论文形式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的研究并不多,一般是与论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第二类是评价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的研究,主要是从论文的选题、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内容的创新性、论文价值、论文的学术水平等进行评价。如高耀等[4]以选题与综述、科研能力与基础知识、论文规范性、创新性及论文价值这四项指标评价了工学门类的学术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又如肖华茵[5]以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来构建评价体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江西省高校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质量分析等。目前此类研究数量最多,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体系也比较完善。第三类是硕士学位论文效用评价研究。此类评价主要通过分析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被引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如王传毅[6]等通过分析2013年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对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被核心期刊论文引用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评价。此外如袁?[7]、栾磊祖[8]等人也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进行过分析。不过就目前来看,此类研究数量很少,且大都从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这一指标出发进行探索。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国内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主要是从论文内容与形式进行评价,很少有研究者从论文效用的角度开展研究。此外,论文质量评价一般也是采取由同行专家阅读文本对具体内容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观性较强,很少有人从引文的角度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也比较浅显。
学校图书馆资源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温捷 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电子信息资源类型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所收藏的电子信息资源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图书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图书,如光盘版《四库全书》、《百科全书》等。许多图书经数字化之后被收入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另外电子图书有时也泛指所有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期刊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期刊,许多电子期刊也同时被收入电子期刊数据库,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各馆自建或多馆联合建设的馆藏书目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以及社会上公司企业生产的各种数据库产品。网络信息资源则是计算机网络上可以利用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总称。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笔者以我校图书馆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应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基础。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并连接校园网,高职院校师生读者就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检索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及查询个人借阅情况,并可以办理预约和续借手续。馆藏书目数据库是由本校图书馆自建,要对图书馆藏书手工输入书目信息,工作量较大,所用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利用有关图书数据提取和转换。现在出版社都会定期将新出版的图书书目电邮给图书馆,各图书馆可以将自己所购买的图书书目信息提取出来,添加到本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中,或从其他有关书目数据库中下载自己所需的书目数据。我校图书馆现已建成23万册馆藏图书的书目数据库。
各馆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和论文数据库常见的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学位数据库》等;外文期刊常见的有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EBSCO-ASC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笔者上网查阅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福建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37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有90%的高职院校使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2%的高职院校使用《万方学位数据库》,我校图书馆也购买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使用较少,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本科院校常用的是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