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子媒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子媒介论文

交互式电子期刊特征及优势

1电子期刊形式

交互式电子期刊首先是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即完整地呈现纸质版期刊,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封底等各项。由于采用数字出版,不存在传统出版的印刷成本问题,电子期刊就能轻松地将彩色图片呈现给读者,从而避免纸版黑白印刷带来的曲线层次不清、扫描照片边界模糊等问题。电子期刊绕过了印刷环节,出版周期大为缩短,制作成本大幅下降,并能够节约纸张、保护树木,在倡导环保低碳的今天是极受欢迎的,避免了纸质期刊的滞销和资源浪费问题。此外,电子期刊无需纸版的发行流通过程,无需仓储空间,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期刊的流通成本。读者通过互联网就能随意地浏览和购买电子期刊,十分方便,有利于期刊在国内外流通,提高国际影响力。电子期刊虽然以整本书的形式发行,但通过各类搜索引擎,可搜索到整本期刊,也可通过定位关键内容直接搜索到单篇文章,也就是说读者可以选择全书阅读,也可以选择单篇浏览。

2提供在线辅助信息

交互式电子期刊除了呈现论文本身,还能提供丰富的在线辅助信息。在线辅助信息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比如对外文的即时翻译,通过点击文章中的任意单词或者选择语句段落,即可实时地将文字翻译成不同的目标语言;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更形象的表达,三维动画实验流程图、实验设备实物照片、分子结构立体图、动态数据等均可链接于正文中合适的位置;建议可阅读的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以及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过程、计算程序、框架图、结构图、详细注释、统计表等[3]。对于正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能直接弹出引用的原文片段以及链接到提供全文的网址,方便读者核实信息、加深理解。在线辅助信息对于提高学术论文的完美档次是非常有必要的。电子期刊提供在线辅助信息,一方面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更广泛的信息,为科研创造了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把编辑的工作成果更加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和作者,提高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

3读者自助直接在线出版模式

随着个人化媒介时代的到来,以往媒体单向传播性变成了双向互动性,信息接受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受众方面,个体受众同时也是一个个能独立向外扩散信息的媒介。科技学术期刊在出版后的很长时间里甚至是永久性地为科研服务,因此学术论文将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业内人士的检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见解,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不同的数据和结果,均可在交互式电子期刊中进行及时注释,并自助直接在线出版[4],方便学术交流。这样的出版方式完全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和便捷,可为学术论文提供长期的科学讨论和记录,论文中所记载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均会得到验证,后来者将从中受益,少走许多弯路。学术论文的读者自助直接在线出版评论和注释,相当于集体评论和互动式公开讨论,借助读者力量甄别文章质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作者不敢随意提交低质量的稿件,更不敢进行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未参加创作却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5]。读者自助直接在线出版模式在无形中建立了一个科学诚信评价体系,在众多读者的检视下,学术腐败是无处藏身的,作者的学术失信现象终会被记入本人的信用档案。为了避免进入学术诚信“黑名单”,作者投稿时一定会慎之又慎,稿件的质量自然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高质量稿件的处理流程快得多,节省了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时间。专家审稿制是保证论文质量、杜绝论文造假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然而科技学术期刊尤其是中小型期刊,拥有的审稿专家资源是很不足的,而且并非所有的审稿专家都那么认真负责,加之国内科技学术期刊的编辑往往没有足够的科学经历和经验,审稿过程难免仍会遗留一些不合理甚至错误之处。读者的在线评论、注释,对学术论文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斧正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审稿专家不足留下的遗憾,利于推广真实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

4沟通作者、编辑、读者的推送功能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广告的潜在优势与策略

随着广告主对广告投资回报率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种数字技术被应用于网络广告中,大数据技术就是其中风头正劲的一种。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网络广告实现了搜集分析用户信息、精准投放、效果实时监测、创意动态调整,这给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传统媒体广告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在此情势下,分析大数据技术能否以及如何为学术期刊广告经营所用十分必要。

一、学术期刊广告的潜在优势

(一)学术期刊的广告受众数量稳定

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科研人员需要经常阅读学术期刊掌握研究动态,增长相关知识,激发研究灵感,,因此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较为稳定,读者的流动只是由学术期刊的纸质版流向电子版。

(二)学术期刊的受众个体广告价值高

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包括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大型企业以及国家机关的科研人员,等等。他们是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人群,每个读者都是高价值的广告受众。依照传统的广告售卖方式,学术期刊只能出售广告版面,整体出售读者群体的注意力,无法出售单个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因此其个体受众广告价值高的优势无法发挥。

(三)学术期刊的广告可信度较高

阅读全文

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与发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正在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目前用户最多、传播影响力最大的两类新媒体:一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二是手机媒体(以手机为用户终端)。科技期刊的多媒体融合就是传统期刊、传统期刊与网络的融合、传统期刊与手机的融合并存。“多媒体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既有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与科技期刊社合作,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也有科技期刊社建立自办新媒体,将传统期刊及其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和发行的多媒体融合。

一、多媒体融合中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的前提是必须建立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前期投资大,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服务器5~10年的生命周期到了,就必须更新升级服务器,而软件更新升级周期更短,这些都无疑给新媒体的各个功能模块正常运行以及与用户设备的对接带来难度。因此新媒体的投入和长期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软硬件和专业人员来支持。近年来,很多期刊社都陆续开发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利用率却并不理想,其中的信息与期刊论文内容并不一致,除了期刊数据的电子版发行外,多数内容与期刊出版内容无关,与深入研究的论文本体无直接或太大关系。但是,纵观各期刊社的新媒体,无一例外地都在充分利用新媒体各样的发行、征订、广告合作信息。也就是说科技期刊都在寻求多媒体融合下的期刊发行新出路。期刊发行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关乎科技期刊的行业发展情况、专业学术水准、读者定位、选题策划。

二、多媒体融合中科技期刊发行的现状

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是将纸版期刊及其内容完全融入网络和电子信息平台,成为电子期刊产品,是浩瀚的“网络海洋”中一个小小的“水分子”。科技期刊及其中的论文如何在网络中被搜索到,能否被快速准确地检索到,目前只能依靠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搜索引擎。在现今社会,由于网络的出现和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凡是可以被用作交易的物品,均有盗版。人们认为“存在即合理”,进而代替“合法”。近十年来网络中电子盗版和线下的实物盗版因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而剧增,追根究底,就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利用网络和第三方交易和交流平台,让人们对法律失去敬畏,用存在代替法律、法规,用违法产品和营销手段通过网络垄断宣传与付费推介的方法使其迅速地滋生,进而以不法代替合法,法律在网络垄断平台支持下的欺诈者面前“全然”失效。即便是编辑部耗费巨资打造期刊的官方网站和投稿系统后,同样也存在编辑部网站和投稿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必须由用户依赖网络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搜索引擎才能搜索得到。目前国内搜索引擎公司都有很强的商业目的,在其商业运营模式下,可以直接将虚假信息或者假冒信息优先置顶,放在搜索结果的首页,并在其上做特别标示,让搜索者误以为是所要找的,进而点击进入链接页面,而正版期刊的真实信息却被人为屏蔽掉亦或被挤压到搜索结果靠后位置。其次,当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和很大部分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根本就不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网、中国知网是什么,对于国外数据库更是所知甚少,也不会使用这些大型数据库。新媒体融合从理论上来说是使科技期刊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检索平台上,进而实现搜搜即得。但某些作者的论文不上网,或期刊社不提供数据给数据平台或媒体平台,也不在自办新媒体上提供电子版全文,那么就达不到多媒体融合期刊发行的最理想目的。再者,科技期刊中的研究内容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并不是每个媒体都会感兴趣报道,也不是人人都关注和期望了解。因此,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学术及技术研究等内容的传播和发行,被限制在一定的媒体圈子中,并不能让所有媒体广泛转载和传播。

三、多媒体融合发行期刊电子版对用户端的影响

1.用户阅读和下载电子版费用高

阅读全文

媒体融合与学术期刊发展思路

1媒体融合发展背景

西方学者对媒体融合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首次提出媒体融合的概念(MediaConvergence),他认为“媒体融合是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汇集在一起”,并指出“数字化将决定我们的生存”。在我国,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快速步入信息时代。近年来,3G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在通信和大众传播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新传媒以及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在此环境下,我国新闻传播界引入媒体融合这一概念,并将其内涵进行拓展,使不同媒体通过交互作用,达到和谐共生、互促发展的状态。媒体融合是基于多元化信息传输渠道的新兴传媒模式,将以往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数字化技术与电脑、手机客户端、阅读智能终端等有效结合起来,衍生出多种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接收、查阅、观看自己所需信息。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可见,媒体融合将成为新闻传播、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学界的研究热点。

2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络技术日臻完善。受众一改以往只能通过纸质媒介阅览信息的状态,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即时通讯设备获取海量的信息。信息时代纸媒危机,曾经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京华时报》《东方早报》均于2017年1月1日休刊,《东方早报》原有的新闻报道及舆论引导等内容全部转移到澎湃新闻网。具有传播思想、发展学术、传承文化等社会功能的学术期刊,其纸刊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绝大部分学术期刊的出版方式还是以纸刊为主,通常是将纸质刊的同等内容上传至网络数据平台。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术期刊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下一些问题:(1)学术论文的时效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学术期刊容量有限;(3)传播面、影响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4)学术论文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将学术资源和学术信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设备及时、迅速地传播出去,在读者、作者、编者之间实时流通,是学术期刊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媒体融合,虽然对以往按部就班运行的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进一步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运行策略

学术期刊展示的是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引领、评价、传播和馆藏的作用,其中所刊发的文章主要以原创论述、研究综述、书评等为主。目前,各办刊人就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达成共识,纷纷探讨融合之路,并付诸实践,针对传统纸质期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3.1优先出版,网络首发

阅读全文

数字化阅读下的期刊发展

阅读是人类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和心理过程,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人们从文字、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影响了几代人,读书有史以来便是人们坚守的信念和爱好之一。培根在《论读书》中阐述[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说明阅读对于人们心智成长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年,捧着纸质书籍寻找“黄金屋”的现象似乎有所减少,而地铁中、公交车上捧着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的人随处可见,数字阅读成为了现代人的“新宠”。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发出论断:“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深刻阐述了媒介技术和媒介本身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们建构认知和理解环境的重要价值[2]。从简牍到丝帛,从丝帛到纸张,从纸张再到屏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出版形态的与时俱进,同时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深刻的改变,伴随经历了纸媒时代、电子媒体时代和数字网络出版时代的变迁。时至今日,不必舟车劳顿访书借书,备一部电子阅读器或智能手机,相当于携带着一座“移动图书馆”,随时随地可进行“指尖上的阅读”。

1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出版形态的变迁

北宋年间,布衣毕?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腾堡将活字印刷术变革为更加高效实用的近代铅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复制能力和信息传播速度,书籍、报纸和杂志等印刷品得到普及。随着工业革命成果在出版印刷方面的应用,印刷工艺持续改进,出版效率极大提高,开启了传统出版以纸介质为载体、以文字传播为主体的真正繁荣。20世纪中期,以电磁介质为载体、声音图像传播为主体的传播方式丰富了出版的形式。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出现多媒体出版物,主要是以光盘为出版介质,集音视频、数据库、软件为一体的数字化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出版中的广泛运用,人类进入与信息社会相适应,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数字网络出版阶段,这一时期以网络为载体,集成了电子出版物的功能,融合图书、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等模拟电子媒体的长处,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在网络中实现数字化,打破传统时空的界限,以其“高普及、低成本、移动性、互动性、音画性”的特征开创一个新的阅读时代。通常所说的数字化阅读包括阅读对象(文本)的数字化和阅读工具(载体)的数字化,前者是指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后者是指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本研究中泛指读者借助数字化阅读工具获取知识和意义的一切行为。在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中,有一项数据颇为显眼。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6.2%,较2017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而图书阅读率则为59.0%,与2017年(59.1%)基本持平;报纸阅读率为35.1%,较2017年的37.6%下降了2.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3.4%,较2017年的25.3%下降了1.9个百分点[4]。网络、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因方便快捷、易于互动等优势,上升为现代人阅读的主要方式,数字化阅读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甚至在悄无声息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2数字化时代主体视角的阅读特点

数字化环境下,阅读方式从可触摸的感觉式方式向虚拟的电子方式转变,从单一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转变,从物理固态的方式向移动的方式转变[5]。这些转变使应用性学习增强,跨界学习成为可能,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使碎片化学习、远程化学习得以实现,在内容上为定制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今天的阅读方式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已经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一是,阅读选择更加灵活多样。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纸书阅读器的发展,数字阅读的终端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阅读感受也越来越舒适。读者可以根据阅读和思考的需求自行确定阅读的媒介选择,利用零碎的时间和一切可能的形式进行选择性阅读,例如在网络上付费阅读某本期刊或一篇论文,获得这本书或文章的电子阅览资源,与纸质期刊在装帧、设计、内容等方面完全一致,从而实现期刊论文的即时阅读。尤其是当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片刻不能脱离的延伸器官后,移动阅读成为新的更灵活的阅读途径,进一步拓展了阅读时间和空间,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二是,阅读需求更加个性化。虽然传统的图书、期刊在传播知识文化方面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新兴的数字化出版形态在信息传播、沟通交流方面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读者的阅读需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法则把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提高到空前重要的地位,使现代阅读成为一种基于内在需要的、以寻求知识和提高竞争能力为导向的活动,人们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是什么,可心无旁骛地为自己认可欣赏或满足刚需的期刊或学术科研热点而来,寻求专业细分的期刊领域来满足自身具体、现实的学习工作需要,有望催生更多“小众”、“微众”期刊,获取个性化期刊更便利。但这种便利的诱惑性太大,促使人们喜欢直奔主题、更具理性地阅读,在过去看来这未免急功近利。三是,阅读形态是一种浅阅读。数字阅读的最大特点是“短、平、快”,当人们阅读手机或电脑屏幕时,人脑就会自动进入浏览模式,搜索标题或跳跃式阅读,以便眼睛扑捉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大脑却很难进行深度的思考,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它更适合进行浅阅读。而且,数字阅读多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简单、浅显的信息提取,并迅速消化与吸收、抛弃与更新、理解与遗忘信息,它对知识的掌握是浮光掠影式的、表面的、肤浅的[6]。如何为读者最大程度地提供有效信息,就成了争夺阅读流量的重要支撑点。四是,阅读行为具有共享性。在数字化阅读时代,“读者”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是“共享阅读”的分享者。读者可在阅读期刊的同时,点评期刊内容,与作者、编辑或者其他读者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反馈将其意见提交网站、杂志平台。读者还可以将某一部分的内容通过个人聊天工具直接发送给自己的朋友,把某一篇文章转发至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读者主动的人际传播使期刊传播呈现裂变式的传播态势,对期刊传播效果产生影响。

3数字化阅读环境下期刊发展的应对策略

3.1树立“大出版”理念融合发展,满足多元阅读选择

阅读全文

国外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

科技期刊是专业学科及科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是研究学习专业学科的重要科技信息来源。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得到了更多学者及读者的青睐,我国科技期刊采用网络传播的方式也逐渐成了主流。本文以拥有独立的网络传播媒介的期刊、2018年较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同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期刊、学术影响力相近为基本条件,选取国外有代表性的7种期刊平台进行研究,选取期刊分别为《Cell》《Nature》《TheLancent》《NatureNanotechnology》《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PhysicalReviewLetters》《ChemicalSociety》《NatureMaterals》,分析这些先进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差异,以期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的提升。

1国外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效果维度分析

1.1传播路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受众对网络获取信息手段的掌握和普及,学术期刊网站传播路径已从初期的自办网站单一途径向全口径、多路径、多媒介的方向发展。学术期刊网络的传播方式从自办期刊网站发展为通过专业科技类网站、综合类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多种网络传播途径提升传播效果,起到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论文资源共享,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作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国外网站的传播路径选择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较好的传播效果,值得我国学术期刊网站学习借鉴。笔者从路径选择偏好、载体倾向选择、新闻化比较、受众参与度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1.1路径选择偏好

国外科技期刊论文传播更倾向于借助媒体的优势进行内容公开,而学术观点的交流互通主要通过媒体的社交网络工具得以实现。国外学术期刊网站更加注重社交沟通网络平台在传播中的运用,大量的国外学术期刊网站都有Facebook、Blogs等社交网站的链接入口,用户登录社交网站可点击链接进入相关主题进行学术讨论,丰富了学术期刊的受众接触面和传播路径。例如《Nature》网站上有Blogs入口链接,网站用户可点击链接进入Blogs平台中用户关注的相关主题区进行讨论,促进学术交流。

1.1.2载体倾向选择

阅读全文

新媒体高校学风建设论文

1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1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长,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书本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其对知识的获取。新媒体的发展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网络资源库、在线专家、专题学习网站等途径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得知识的获得更加全面、生动,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1.2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拓宽了交流渠道

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今天,新媒体已经实现了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覆盖和渗透性影响。新媒体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平台。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利用微信、飞信、QQ、微博、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互动,将学习资料共享,与同学进行讨论,并可以与任课老师或相关专家进行答疑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发送到相关平台或圈子中,平台和圈子中的其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相关信息并参与到讨论互动中来,这样可以通过即时的互动交流迅速地解决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交流,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

1.3新媒体的方便快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单地依赖纸笔的记忆和图书馆的书籍资料,而是更多地采用音频、图片等数字媒体的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并通过电子邮件、QQ群等相关交流软件进行迅速的资源共享,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新媒体海量的学习资讯及方便快捷的搜索方式,使很多资料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文章和数据,大大节约了学习时间。

阅读全文

鼠疫防控工作中的档案管理

摘要:为更好地利用鼠疫防控工作中的档案,对今后鼠疫防治和鼠疫流行的预测预报提供方便、快捷、科学而准确的档案材料。本文根据档案内容及结果,以县区为单位建立纸质和电子双重档案,并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建立青海省鼠疫地理信息系统,对鼠疫监测点档案信息、电子档案实行4级管理。本级可以进行本级的统计分析,上级可以对下级的电子档案实行远程管理和统计分析;鼠疫防治信息库、人间鼠疫疫情信息库、鼠疫科研信息库以科室为单位建立纸质与电子档案,建立的青海省鼠疫防治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直观地反映了鼠疫的流行特征和动态趋势,为预防控制鼠疫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青海省;鼠疫防控;档案;管理

青海省是我国鼠疫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青海各族人民在与鼠疫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资料。然而,仅仅积累了经验和资料还不能说已经拥有了这种资源,只有将这些资料科学、规范、现代化管理才可能真正成为资源。因此,鼠疫防控工作中的档案管理是预防医学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搞好鼠疫防控档案管理将对鼠疫防控的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疾病检测、编史修志等工作起着重要的查考和推动作用[1]。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档案的产生对传统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5]。如何契合时展需求,以适宜的档案管理方法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成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中一项所需着重思考的现实问题[6]。

1档案内容

青海省鼠疫相关的档案资料的收集主要来自每年的鼠疫疫源地调查、鼠疫监测、疫情处置等信息,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问知情人、查阅资料等获得,并以工作总结的形式保存下来。

1.1青海省鼠疫防治信息库

鼠疫疫源地基本情况、标准、法规、方案、预案、鼠疫演练、人员培训、宣传资料、卫生学评价、动物疫区处理等信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