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视剧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视剧论文

国内外电视剧文化论文

一、表现思想的相似——文化的近似性

中国的新闻报纸常提到韩国电视剧中渗透的儒教思想。这并不单指韩剧中着力刻画的亲情孝道。其儒家思想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等都是韩剧努力表现的主题。可以说中、韩电视剧在表现审美价值取向、道德观、世界观、人生的终极目标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实际上,中国电视剧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真正家庭题材电视剧直到90年代初才出现。中国家庭题材电视剧一个显著特点是关注传统伦理观念、善恶观念、是非观念、审美观念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大潮中所经受的挑战,它始终在寻找家庭、社会、时代之间的关联。如《中国式离婚》、《乔家大院》、《橘子红了》等电视剧都努力质朴地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式离婚》塑造的人物形象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一个中国的家庭事件引发出来的善恶交锋、良心冲撞,引发了观众对于真善美、假丑恶社会价值取舍的普遍反思;《橘子红了》则几乎将全剧的重心放在天性人伦的感性诉求上。这部电视剧作品不仅反映了人们的亲情,同时也隐含着年轻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同样,韩国电视剧也十分注重作品的时代感,不回避韩国社会里出现的问题矛盾,许多电视剧都涉及人与社会、人与未来关系的思考。如90年代出现的《医家兄弟》、《英雄神话》等电视剧大部分场景很现代,但骨子里很传统,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都在苦闷,彷徨中思考人生的走向、生存的价值等。然而,这些作品很少进行社会批判,一般不触及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较少刻意强调社会、国家、民族矛盾对家庭、个人的影响。如《冬季恋歌》、《巴黎恋人》、《浪漫满屋》、《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等作品都只是描写小人物和小事件,有时甚至剧情显冗长拖沓、婆婆妈妈。这些作品多数是围绕情感问题而展开的,在渲染温馨、浪漫的爱情生活的同时也对一些世俗偏见、等级意识、门第观念等进行了批判,表现了朴素的人道的价值取向。中、韩两国电视剧在思想表现上存在的这些相似处,让许多中国观众在欣赏韩剧时,极易与剧中人物的言谈,行为等产生共鸣,其实这就是中国和韩国都有的儒家文化的表现。例如:在剧中经常出现长辈爱护晚辈、晚辈服侍长辈等场景,这种电视剧可以起到净化社会风气以及教育的人们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所以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引起中、韩两国观众的共鸣,获得人们的喜爱。

二、表现主题与方式的不同

尽管中,韩国电视剧在表现人文精神方面有很多的共通点,但不可否认他们在表现主题与方式上还存在较大差异。前段时间热播的革命题材电视剧《长征》,当人们看完这部电视剧《长征》之后,首先被电视剧的片头曲所吸引,这首歌曲其悠扬而又优美的歌声,时常萦绕在观众的耳畔。在剧中中充分反映了革命老区的乡亲们情意绵绵,含泪送别红军的情景,以及我们的红军将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所付出的艰苦场景依然在观众的眼前。......。看完《长征》,让我们不禁去想一想当年红军的艰辛,他们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血战湘江、爬雪山过草地。在长征路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是用红军将士的生命换来得。在这过程中不管天上的飞机轰炸,也不管地上的重兵围堵,还是自然天险等等都不能阻挡我们红军队伍革命的步伐。不知有多少的红军将士在革命的道路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甚至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革命事业。因为他们坚信生活的光明就在前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才推动了革命烈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一直鼓舞着革命战士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该片着力表现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主题。作为共产党员为了维护党的利益,完成党的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故事的结尾处共产党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尽管该作品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光辉革命形象。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故事结构形式的安排正是中国革命题材作品常见的表现形式和叙事结构。再来看MBC电视台为纪念朝鲜战争60周年而制作的韩剧《一号国道》(RoadNo.1)。该剧集结了苏志燮、金荷娜、尹继尚、崔岷植、宋昌敏等韩国明星,制作费更高达130亿韩元。作品模仿《拯救大兵瑞恩》,一个老头手抚韩国朝鲜战争纪念馆阵亡将士碑痛哭,讲述长工的儿子李庄雨(苏志燮饰)与地主的女儿金秀妍(金荷娜饰)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一号国道》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李庄雨在很突然的情况下参与到韩国战争中,通过这个男人在战争的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过程,描述了在波涛涌的历史河流中绽放出的战友情。但该剧与中国电视剧的明显差异在于表现的主题侧重于三角恋,该剧着力渲染60年的岁月中依然如故的至真至纯的爱情。比较中,韩两国的电视剧的特点,不难发现由于中国电视剧脱胎于电影,特别注重对戏剧性成分的追求,长期以来形成了关注重大主题,关注现实民生问题的思维定势。因而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往往采用跌宕起伏的叙事传统。剧情着力描述刻画的是历史的复杂,强调作为个人所肩负的不可懈怠的社会责任。而韩剧虽然也讲述历史,反映现实,但它更注重的是抒写个人的人生经历,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真实情感。

三、创作意识与表现基调的不同

两国电视剧的表现基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国内的许多电视剧里,编导热衷挖掘人性的复杂,观众的观看过程本身如同上教化课。中国许多生活剧,虽然打着生活的旗号,但却让人感觉离真实生活很遥远。再加上中国社会现实历史的复杂性,使编导者很难用一种轻松的形式来表现剧情。

(一)电视剧表现基调的不同

阅读全文

电视剧海报设计论文

一、极简主义的特点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与抽象主义、达达主义、风格派以及至上主义相比,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形式更加简洁。相对于其他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极简主义摒弃了原先复杂的内在形式、表现主义以及紊乱的视觉空间关系,转而提倡简单、精炼、直白、纯粹等表现形式,用简单明了的几何造型,搭配尽可能少的色彩,构成单一的视觉效果。而形式的简洁并不代表着构思的简单,而是力求以最简单的视觉效果达成能让人产生最深远思想的艺术效果。第二,构图讲求非关联性。极简主义设计家们善于将非关联性用于构图之中,以此来削弱其它的零星细节,从而体现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在这些艺术作品当中,并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分,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所有的构图细节隶属于整个艺术整体范围中,个体的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种非关联性构图的存在,可以使观赏者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欣赏到艺术的美感。第三,艺术表现更加客观。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学派以彰显个性特征为主。极简主义在表现抽象、彰显个性之外,还追求作品独一无二的绝对性。艺术作品创作可以没有名称、主题以及繁复的内容,不必表达任何时代背景、创作特征、政治观点等,而仅以其客观存在的表现形式凸显思想内涵。极简主义力求使人们用其最纯粹的感觉来评价艺术作品,这回归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第四,讲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极简主义的艺术家们力求使创作出的作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融合,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不受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使作品与周围环境和谐相通。而作为极简主义的作品观赏者、受众者,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也要融入到整个艺术环境当中,将整个心灵与艺术品相通,根据各自的欣赏角度及理解方式,给艺术作品以客观、理性的评价。

二、电视剧海报设计的极简主义表现手法

海报设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从单纯艺术层面至商业宣传层面的转化。在经济、社会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海报的形式已经从单纯的贴字海报发展成为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电子海报、网络海报,其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彩。而以极简主义为设计理念的电视剧海报,其表现手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文字的简洁化。首先是文字字体的简洁化。比如电视剧《钞战》的电视海报中,整张海报以黑色为背景,仅用了两个的红色繁体字作为海报的主题,使题目十分醒目。又如电视剧《六人行》的海报,以六个主演的照片为背景,仅用英文单词Friends作为电视剧名称的装饰,完全将电视剧的主题体现出来。其次是文字说明的简洁化,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现电视剧主题。有的电视剧海报设计中,将密密麻麻的大篇文字附在海报中,使整个电视剧海报看起来极其繁复,极大地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很难突出重点。而正面典型则是赵薇和刘烨主演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整张海报仅写了电视剧及主演的名字并配以赵薇穿着军装的照片,让人只需一眼就能对演员及电视剧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省却了大篇文字的描述,让观众立刻对电视剧所描写的故事产生了观看兴趣。除此之外,文字的变化可以使其成为图案组成的一部分,设计师常以图案与文字互相置换的表现手法,让文字的内涵与个性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处理,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文字图案中。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快速发展,文字的图案艺术化处理方法越来越简单多样,实现途径也越来越便利。第二,图形语言设计极其简化。图形在极简主义设计中,是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在当今社会,信息复杂多样、生活节奏快速,简洁快捷的文化特性更为人们所接受。而图形元素恰巧能够超越语言障碍,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中,高速传递超大的信息量,给人以简洁明了的感受。在电视剧海报设计中,图形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报的质感和效果,它对作品内涵的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极简主义风格的应用,使简单的图形样式极富个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直观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有的作品中仅以图形的一部分来体现作品的内涵,可以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比如最近热播的由黄晓明和陈乔恩主演的电视剧《锦绣缘•华丽冒险》的海报,以红色为背景,海报中除了电视剧的名称、主演、导演、总发行人以及发行公司的名称外,整个画面的构图只有三个元素,分别为男人和女人的双腿以及散落一地的子弹弹壳。这个构图有极佳的创意性,观众会联想到这两双腿的主人是男女主人公的吗?故事是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吗?满地的子弹弹壳是否预示着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这两个人的爱情是否充满艰险与阻碍?种种疑问将会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提高了观众的观看兴趣。第三,版式空间的布置疏密有致。版式设计是设计电视剧海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了电视海报的品质和效果。设计师要对海报的文字、图案、色彩进行和谐的布置,使海报的感染力更强,传递出电视剧海报想要传递的信息和主题。电视剧《帮夫记》的海报中,以白色空白为背景,上面以树枝编成心形的形状并与两只手交叉形成的心形的形状交相辉映,体现了《帮夫记》是一部爱情题材电视剧,表达了鲜明的主题。

三、极简主义电视剧海报的发展趋势

第一,去繁就简的设计趋向。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过度装饰、过度包装的现象十分严重,三维海报、立体海报等充满巧思妙想的海报形式纷纷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在如今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是开放式的、快速的,注意力不会长久地集中在某一点上,思维分散极其迅速。因此,复杂的海报设计虽然能让人眼前一亮,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海报的设计将越来越回归二维属性,如果可以使观众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完成对一件设计作品的欣赏,理解海报所表达的含义,那么其宣传效果就完全达到了。因此,极简主义风格势必会成为海报发展的流行趋势。第二,承担艺术回归的任务。在20世纪的上半期,海报设计发展极其繁荣,是当时宣传的主要形式。而随着海报发展的起起落落,海报设计开始仅具有其商业宣传的功效,对艺术性要求不高,没发挥海报设计本应有的艺术性。极简主义风格的海报设计加入了艺术特性,并引发人们对极简主义的艺术性思考,使艺术回归到大众视线当中,从而提高了大众的审美观和鉴赏力,陶冶了人们的艺术情操。

作者:田珂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阅读全文

国内电视艺术研究现状及展望探析

[摘要]本文从电视艺术基础理论研究、电视艺术类型研究、电视艺术史论与鉴赏研究、电视艺术实务研究以及存在问题与展望进行分析,梳理出40年来电视艺术的发展脉络,同时站在新时期的当口对电视艺术研究进行审视。

[关键词]电视艺术;新时期;发展脉络

2018年是中国电视发展5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有必要回望历史,寻找1978年至今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脉络,把握新时期电视艺术的走向。40年来,随着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工作者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视角置于电视研究之上。也正因此,近40年来研究电视艺术的文章不仅数量和篇幅上有所增大,质量上也有所提高。40年历程,中国电视硕果累累,电视艺术不断发展,电视产物不断增多,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在政治环境、学术环境一片大好的良好环境中,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本着敢于创新的精神,对电视艺术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化解读。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学者除却对电视本体诸如电视艺术的本质、思想内容以及产生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外,还开辟了对电视市场与产业、电视美学、电视政策背景、电视与其他学科的交融等方面的探析。由于研究成果多,研究视域广,将所有论文、著作进行整理收集难度较大,故而在初期写作中首先选取了100多篇论文进行分析,其中胡智锋从2003年到2014年间对论文及著作的年度化整理而作的《XX年中国电视研究著作述评》《XX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以及《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等文章成为本文论述的重要依托。

一、电视艺术基础理论研究

1.电视美学研究电视美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产生,对电视美的创作、美的传播、美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这只是对电视美学的传统研究,是将各种电视类型看作是独立的文学、戏剧等特征,没有将电视创作、电视艺术文本之间的整体关系把握住。后期,研究者在美学方面的研究上,尝试总结标志着总体审美的一般规律。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对于美学的探究也开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高鑫教授在《技术美学研究》中将美学与大众美学、信息美学以及通俗美学联系起来。

2.电视文化学研究电视文化学的研究与电视美学的研究发展相近,随着电视艺术内容的不断发展,电视除了本体性之外,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在当今多元化发展态势的状态下,电视文化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是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写的电视艺术蓝皮书,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权威性,2010年12月出现首卷,随之2013年6月出第二卷,2014年11月出第三卷。第三卷增加了专题报告中针对新文艺的内容,对飞天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分析,以及全国电视文艺的章节,以全局性的眼光审视了我国电视艺术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二、电视艺术类型研究

阅读全文

中西文化影视传播现状与对策

【摘要】

中国热播电视剧《甄传》是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与古典文艺的完美结合,亦是一部在思想上与西方女性主义有部分契合点的影视作品。但是美版《甄传》在美国上映遇冷,这一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基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促进更加有效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同时提升中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关键词】

《甄传》;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传播

1《甄传》叩开西方大门的前提

当今时代,多部中国电视剧只着眼于狭隘的文化领域,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广大观众的需要。而不同于以往的“清廷宫斗”,《甄传》导演郑晓龙则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讲述。因此,很多学者通过该剧追溯后宫争斗的根源,进行“宫斗剧”文化视点方面的反思,并得出文化启示。在中国有名的论文网站上,以甄传一词搜索记录共有5179条,可见这部电视剧在中国的成功,也可见其对学术界的影响。该剧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服饰、职官、称谓、礼俗、哲学、诗词韵文、戏曲、音乐、绘画、文史人物等内容,很好地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美。当一部电视剧进行跨文化背景传播时,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会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接受的文化消费来看,当电视剧传播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能够与观众的文化背景形成共鸣时,观众才会有兴趣去看[1]。同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相比,在西方观众眼中,甄的形象加入了更加显著的女性主义色彩。女性主义一词(Feminism)一词来源于十九世纪法国,主要指妇女的解放运动。女性主义者意识到,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被认为是“第二性”。女性主义者的任务是批判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或女性的第二性的处境,向男女不平等的关系挑战,鼓励女性寻求解决和改善的办法[2]。西方人眼中的甄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努力追寻自我的价值,最终证明了女性可以向男性一样获得成功,甚至有些方面会强于男性,以女性身份获得了社会认可,展现了浓厚的女性主义特色,用自身的行动,重申了“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3]。

2《甄传》在美遇冷之“殇”

阅读全文

音乐文学教学反思

 

音乐文学是一门集音乐、文学、戏剧于一身的综合边缘学科,俗称为“带响”的文学,因为它要受音乐的制约。   我院音乐文学专业在前院长丁鸣同志亲自关怀下,于1980年9月建立,这在全国来说还是首创。它主要培养歌词写作、歌剧剧本创作、电视音乐剧写作、电影音乐片文学本写作等创作人才,同时,也为电台、电视台、报社、音像出版部门培养音乐文学编辑。   我们专业于一982年正式招生,198一1986年共招收三期(两年制)干部专修班(脱产)。   学员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武汉等省市及部队文艺团体。在这三期干部专修班的基础上招收了三年制的专科班,至今已毕业十届学生,近120人,目前在校有三届学生,共44人。这些毕业生均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广州、深圳、汕头等省市及部队文艺团体。他们分别在演出团体从事创作工作;在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报社等单位从事音乐文学编辑工作。   15年来,先后主持该专业和任教的主要有在我国音乐文学领域知名的专家、教授鸣戈、普烈、贾铁珊、苏英林等。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艺术实践,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音乐文学的后起之秀和杰出的中、青年词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词和歌剧、影视文学脚本。为我国音乐文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学成果的回顾我们专业为了尽快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高质量的艺术人才,在教学上始终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创作”相结合的方针,因此在教学成果方面成绩是显著的。   在这160多名学员中,共创作歌词近千首。   据不完全统计,发表在省级、全国级报刊杂志的歌词作品就有700余首,有的学生还出版了个人歌词和影视剧本专辑。比如:胡宏伟、陈万仕、杨峻鹏等。其中有近百首歌词在省、全国获奖。   他们撰写毕业论文160多篇,其中有20多篇发表。共创作歌剧剧本和音乐剧剧本近百部,其中五部歌剧:《新娘泪》(崔凯)、《危险的游戏》(鲁东勇)、《贵妃传奇》(张晓芳)、《乐迷们》(丛者甲)、《血泪金石》(周志军)和一部电视音乐剧《绿色的旋律》(崔凯),被《辽宁剧作》编辑部汇编为歌剧专辑给予发表。专辑出版后在全国歌剧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一致好评。院长秦咏诚同志在亲自为该《专辑》撰写的前言中写道:“首先让我代表全院师生热烈祝贺《歌剧专辑》出版!这是我们音乐学院一件大事,也是我省歌剧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院音乐文学专业师生教学改革和科研的一项成果。”该编辑部在编后语中这样写道:“这期歌剧专辑均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学生的作品。我们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戏剧低潮之时,歌剧更为不景气,而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的师生,能够知难而上,创作出一批歌剧剧本,我们不能不被他们高度的歌剧创作热情和勇于开拓歌剧创作新局面的精神所感动。   我们认真阅读了所有的剧本,并从中选出五部歌剧、一部音乐剧,编成这期专辑,就是想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个年轻的富有开拓精神、富有勃勃生机的专业,为开创我省歌剧创作的新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专辑发行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歌剧界的老前辈及歌剧专业作家的祝贺信。其中,歌剧《白毛女》作者之一,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团主席丁毅同志在来信中写道:“……读了这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歌剧样式上也各有千秋的五部歌剧和一部音乐电视剧,我总的感觉是这些剧作者们对歌剧文学剧本的艺术规律都是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我想,这同音乐文学专业的老师们,特别是具体指导这些剧本创作的你(指笔者)所花费的心血是分不开的。首先使我受到鼓舞的是这些剧本的思想内容都是健康的,在题材选择上是郑重的。我认为‘专辑,中这些剧本都给读者以认识生活、变革生活的启迪……在目前歌剧创作颇为冷落的时候,能有这样一批本子创作出来并且得到发表,已经使我很感欣慰T。’,歌剧《草原之歌》的编剧、中国歌剧研究会理事任萍同志来信写道:“……作为一名歌剧创作三十余年的老兵,对贵院为中国歌剧事业做出的创造性贡献,由衷感到高兴和敬佩。这些年来,歌剧不那么兴旺,其原因很多,亦很复杂,但归根到底作品是要人来写的,没有一支新人倍出,日益壮大的创作队伍,振兴歌剧就成了一句空话。你们抓住了这一主要环节,从音乐入手培养歌剧文学创作人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创举,对歌剧创作队伍后继乏人局面的转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们开拓性的工作将在中国歌剧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这六部题材各异、形式多样的作品,各有其鲜明的特色。你们的尝试和探索精神是值得称颂的。其中鲁东勇的《危险的游戏》,无论在戏剧性、文学性、音乐性和主题思想开掘上,以及形式的完整性上,都是堪称上品,从全国歌剧(包括音乐剧)创作上看,也是属于优秀之作,……从这些作品和几位青年作者的进步中,体现了贵院教学指导思想(全面培养,提高歌剧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是正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研究、探索、尝试了电视音乐剧,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音乐喜剧的创作与拍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编剧、导演、拍摄、制作的电视音乐剧《绿色的旋律》(上、下集)分别由辽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播出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群众来信,其中一位署名村民的观众在信中写道:“《绿色的旋律》是一个好剧,是一曲心灵的颂歌。我觉得这部音乐剧之所以好,首先是主题思想很有现实意义,符合党对大学生的要求。大学生只有将学到的丰富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作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只有到生活实践中去经受锻炼,才能使自己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这部剧中的主人公白涛就是利用假期重返养育他的故乡,和那里的父老兄妹生活在一起,参加伐木劳动,成为劳动人民中间的一员。所以他写的音乐作品不是苍白无力,而是有血有肉,有旺盛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全剧的乐曲,歌词都有情、有意、有生活、有时代气息。看了这个音乐剧既受到精神文明教育,又是一次美的享受,从心里感谢沈阳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该剧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电视剧《理想杯》大奖赛中荣获“奋进奖”(二等奖)。在北京饭店颁奖时,中国文联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握着我专业代表的手说:“沈阳音乐学院能拍出电视音乐剧来,我很惊奇,戏不错,歌也不错,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多写音乐剧。”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我院前副院长霍存慧教授也说:“你们能创作这样的戏也好、曲子也好的音乐剧来,这在沈阳音乐学院历史上是空前的。”1986年创作拍摄了电视音乐喜剧《求仙记》辽宁电视台播出。#p#分页标题#e#   1986年创作了电视音乐片《献给南疆战士的歌》,分别由辽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   该片播出后,反响很大,我们陆续收到了云南前线指战员的祝贺信,感谢信。其中守卫在云南马关87918部队党委及全体指战员的来信中写道:“我们在南疆威严的导弹阵地上,高兴地看到了你们《献给南疆战士的歌》的电视节目。   这动听的歌声、深情的音韵,唱出了大学生们对英模的崇敬、战士的关怀,给我们南疆卫士带来了欢乐、温暖和力量。你们的歌声唱圆了老山的明月,唱甜了导弹健儿的心.你们的歌声如金秋的清风,吹抚南疆的焦土,吹散了战火和硝烟.似细雨,滋润了“猫耳洞”中战士干裂带血的唇舌,滋润了卷曲在战壕里勇士的心田……。”1988年创作拍摄了电视音乐短剧《我们拥抱太阳》,沈阳电视台播出。该剧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视剧《理想杯》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1991年创作拍摄了电视音乐片《大海、明珠、太阳》分别由辽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   一个专业乃至一个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尖子学生,请专家讲学及校内外学术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自建专业以来,先后请了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阿红先生,著名曲艺作家、理论家宫钦科先生,著名词作家张黎先生以及刘文玉先生、张名河先生等来我专业进行讲学。同时,我们也经常进行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1987年8月,我们专业与辽宁艺术研究所、省剧目室联合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歌剧文学理论研讨会”,于8月26日至30日在沈阳金城宾馆举行。来自十几个省市的知名歌剧作家,如歌剧《白毛女》编剧之一、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团主席丁毅同志,歌剧《草原之歌》编剧任萍同志,歌剧《洪湖赤卫队》编剧、作曲之一湖北歌舞剧院院长张敬安同志,歌剧《一百个新娘》作曲、中央歌剧院院长王世光同志,中央歌剧院副院长赫声同志,中央歌剧院编剧胡宪廷同志,歌剧《芳草心》编剧何兆华同志,歌剧《大野芳菲》编剧、上海歌剧院副院长王树元同志,歌剧《火把节》编剧、著名诗人,重庆歌剧团团长、陆整同志,音乐理论家、歌剧评论家、辽宁音协副主席寒溪同志,辽宁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杨砚耕同志,辽宁剧目室主任洪淑英同志等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我国著名诗人、中国歌剧研究会名誉主席、副部长贺敬之同志委托丁毅同志向大会表示祝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同志,歌剧《江姐》编剧阎肃同志,作曲家羊鸣同志等也给大会发来贺信、贺电。亲临大会祝贺的有辽宁音乐家协会主席丁鸣同志,秘书长刘亚力同志,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刘效炎同志,辽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胡宪革同志。代表离沈时,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瑞江同志到车站为代表送行。   《光明日报》、辽宁电视台、上海《歌剧艺术》编辑部、《沈阳晚报》等均派出记者参加了此会,并给予报导,特别是《歌剧艺术》、《沈阳晚报》进行了全方位和开辟专栏给予报导。   会议期间,代表对中国歌剧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中国歌剧文学方面的理论学术等间题进行了研讨.代表一致表示,通过这个会更激发了他们振兴歌剧、献身歌剧的决心。   我们专业的全体学生均参加了会议,聆听了专家的发言。有的学生说:“花多少钱也请不来这么多专家给我们上课,这真是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通过这次学术交流,对专业教材的丰富、完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增长学生的才智,同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通过对教学部分成果的回顾,我们认识到:   1、创作专业的教学;必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边教学,边实践,边创作。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搞活”,在这个“活”字中求质量。   2、创作专业的教学,应该与经济实体挂勾,取得企业在经济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把“死”作品变成“活”形象。   3、创作专业的教学,必须走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在编写教材和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吸收信息量,不断充实完善教材内容。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方面,也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和创作出现一个“新”和“质,,的飞跃。   4、创作专业的教学,必须走与人民相结合的道路。每学年或每学期师生不得少于二—四周的艺术实践。真正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激发“灵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展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找出差距,努力造就21世纪的音乐文学人才。   十五年过去了,有过辉煌,也有过仿徨;有过欢愉,也有过惆怅。可以说,从总体上看,我们专业前十年培养出了一批音乐文学创作人才;后五年,基本上培养出了一批音乐文学编辑人才。当然不管是创作人才也好,编辑人才也好,它都是我们专业培养目标的范围。但严格地说起来,作为一个专业,要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两方面有所兼顾.所以我想,专业要生存,要兴旺,要发展,必须要面对现实,找出差距,更好地迎接21世纪对我们的挑战。   因此我认为,今后在专业的发展上,应着重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创作   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当然,“教”与“学”是两个方面的间题,如果没有好的“土坯”,再好的师傅也烧不出好的“砖”来;反之,如果“土坯”很好,没有技艺高超的“师傅”,也同样烧不出高质量的好“砖”来。因此,今后我们专业应该从强化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上下功夫。虽然“任重道远”,但也要“只争朝夕”。   二、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素质及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p#分页标题#e#   基础课教师的职责应该是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他的教学目的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是共同的,这需要全体教师共识。在这方面,近五年强调的不够,今后基础课的教材内容重点应放在对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剖析上,以便学生在创作时有所借鉴,有所发展。   三、犷进一步丰富完善各门课程的教材及教材的编写工作。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我们初步拟定:200。年到来之时,即是我们各科完成具有其专业特色的系列教材之日。   四、在招生工作上,做好质量上的把关。如果有可能,争取办好考前班,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培养、发现好的“学苗”。在专业考试方面,一定要采取专业课教师与专家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五、专业要发展、兴旺、要有生命力、要适应社会对音乐文学人才的需求,必须在学制间题上进行改革。目前的三年制专科显然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必须办四年制本科、专科起步的本科,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解决专业的生存问题。因此,我们呼吁:各级领导关心我们,理解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共识,并及早地给予解决!我们深知,在办学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但为了专业的发展,我们决心坚持把音乐文学专业办下去,且坚信会越办越好。

阅读全文

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当今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是最近几年在佛学界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香港专门有一个社会组织名字就叫“香港佛教文化产业”,经常来内地进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2010年台湾与大陆在厦门专门举办过“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产业峰会”。陕西2009年曾专门提出了着力打造法门寺佛文化产业集群的口号,甚至宣传重点打造佛教文化创意产业。江苏无锡市在2010年佛教文化发展规划中,专门对澄光寺进行了茶禅文化产业的规划。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茶文化、文化产业三者融合的结晶,是佛教与社会接轨的经典案例。禅茶一味、梵我一如等理论为佛教茶文化产业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普陀佛茶、九华佛茶、天目佛茶等各种数不清的名优“佛茶”,为佛教茶文化与社会的接轨提供了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佛教茶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隶属第三产业,是佛教与茶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和产物。   一、佛教茶文化产业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个新视野,是佛教文化产业问题的一个分支。佛教文化产业也是近些年来一个新兴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的资格,是因为佛教有着系统完备的教义、理论,神秘的宗教信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禅茶文化,佛教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产业的结合,就是佛教茶文化产业。佛教茶文化依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则为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孕育着巨大的潜能。佛教茶文化产业一词来源于佛教文化产业,而佛教文化产业一词则是来源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各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境界,不再是一般的服务业。而是经济的主体。[1]”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其中核心层和外围层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相关文化层是补充。文化产业主体部分包括: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其他文化服务业。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茶文化产业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规模。   二、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服务业和出版发行业。这个行业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要求迅速及时。新闻服务业方面,关于佛教茶文化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例如近些年每年举办的普陀佛茶文化节、各种级别的禅茶大会新闻会等。出版发行业,也可以称其为纸质传媒业,主要是报纸、图书、杂志。佛教茶文化没有专门的报纸,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报纸是各种综合性报纸。一般情况下,许多综合性报纸里面会有茶的栏目,谈到茶,经常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图书出版领域,涉及到佛教与茶的著作颇多,几乎所有关于茶文化的著作大多会讲到佛教与茶的关系。专门探讨佛教与茶的著作相对较少,但也不乏力作,例如:天中衲子2002年编著的《茶与禅》(民族出版社),舒曼、李瑞科2005年主编的《禅茶一味》(中国和平出版社),关剑平先生2011年主编的《禅茶:历史与现实》(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业领域,佛教期刊众多,如《法音》、《佛教文化》、《佛学研究》等,此类佛教杂志多为佛教理论方面的杂志,佛教茶文化的内容较少。然而,在茶文化类型的期刊里面,经常会有佛教与茶的论文,不胜枚举。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电影、电视领域,佛教茶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佛茶广播剧、佛茶电影、佛茶电视剧问世。然而,有关佛茶的广播倒是比比皆是。广播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具有伴随性强、动态收听、立即性传播的优势,不容易受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渗透力强,服务性强,听众可以参与互动。部分广播剧也会涉及到佛教与茶的内容,如湖州市电视台的广播剧《千古茶圣》,陆羽本身在寺庙长大,又是中国“茶圣”,有关他的广播剧自然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广播业也有自身劣势,受电视、网络的冲击,听众逐渐减少;相对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显得可观性、趣味性不足。因此,在发展佛教茶文化广播行业的时候,要同时把握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电影制作成本相当高,一部优秀的电影动辄上千万,甚至几个亿,高昂的成本制约着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佛教与茶这两个领域都是特定受众,观众面较窄,导演拍摄一部大片要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然而有关佛茶的内部影像资料则是数不胜数。以陆羽为主题的茶电影《茶恋》,有许多剧情涉及到佛教茶文化。2011年3月正在拍摄的世界首部中国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摄制组在蒙顶山永兴寺拍摄禅茶文化,展现了从采摘前大殿祭拜仪式、茶园采摘仪式、禅茶制作、禅茶供奉完整过程。电视剧与电影相似,成本都比较高,但是经常会有镜头涉及到佛教与茶,如电视剧《茶马古道》,以及正在拍摄的《大茶金典》,都会在某些镜头涉及到佛教茶文化。佛教茶文化影视业的起步与可持续发展,要以内容为主,不能像许多影视剧一样,靠帅哥、美女、明星大腕刺激眼球来吸引观众。不能为了搞创意而做拼盘,那种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斥资8500万美元拍摄的《赤壁》上映之后非常火爆,里面会聚了梁朝伟、赵薇、金城武、张丰毅、胡军、林志玲等大批明星,林志玲在其中扮演小乔,亲自为曹操泡功夫茶,还讲解了一段跟陆羽《茶经》差不多的文字。试想,三国时代与功夫茶、陆羽《茶经》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弄在了一起,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这对影视作品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伤害。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火爆,这与影视产业的通俗性有关。纵观当今主流的影视作品多为通俗作品,“四大名著”等作品反复被重拍。单纯的佛教茶文化影视作品可能观众受限,然而在众多火爆的影视作品中插入佛教茶文化的内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在自我发展强大的同时,要与其他影视作品联合发展。#p#分页标题#e#   四、文化艺术服务业   文化艺术服务业,其实就是艺术表演业。关于佛茶、禅茶的茶艺表演发展相当迅速。如火如荼的茶艺表演中,经常会有佛家茶礼、佛教茶道等表演。表演的形式既有凸现佛教静、寂特色的绿茶表演,更有虎虎生风的长嘴壶表演。佛教茶舞表演比茶艺更具有震撼力,能够启发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的洗礼。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佛茶茶艺的表演,往往会上升到佛教“礼仪”的高度,也就是佛教茶礼,这是因为佛教与茶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寺院内部,饮茶逐渐制度化。寺院专设‘茶堂’,是禅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品尝名茶的地方。[2]”“佛教认为茶其功若神,茶与佛的修身观念已深深契合,佛门乃脱俗之圣地,茶乃神圣的洁物,通过茶事可洁净身心,而这种洁净身心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来达到的。[3]”目前,佛茶茶艺的表演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货真价实的僧侣进行的茶艺表演,另外一种是佛教弟子以外的茶艺人士。两种风格迥异的茶艺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满足了不同观众视觉和文化的需求。佛茶茶艺表演,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穿一件僧侣服装,摆上几件佛家道具就成了佛家茶艺。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文化内涵的佛家茶艺很难被看懂。佛家茶艺需要的解决的问题的是要有文化内涵,而且这种佛法、茶文化内涵能够让观众容易理解。   五、文化休闲娱乐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相对于佛教茶文化产业来说,佛教茶文化旅游业是主体产业,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业载体较少,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佛教茶文化旅游业的一部分。以佛茶命名或主题的茶馆、山庄、茶楼,是主要的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数不胜数,如浙江新昌大佛寺旅游,陕西倾力打造的法门寺佛文化产业群,普陀山佛茶文化旅游等。佛教茶文化旅游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性强的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可以覆盖许多产业。佛教茶文化旅游业门槛低,投资可高可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富裕导致精神需求的增加,人们需要向佛祖祈求平安。佛的神秘性、灵验性往,往成为最吸引游客的关键。在寺庙,如果能够得到主持开光之后的佛茶,那么其价值将远远超出了其自身价值。由于佛教文化讲究出世,反对暴利,许多时候佛茶开光是免费的,但是对信徒的心理影响巨大,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恩之心,通过各种捐赠来表达这种感情。这与当今流行的通过吉祥物调运势看风水的公司,可谓有着很大的区别。名山名寺出名茶,佛教、茶、名山往往是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佛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大多佛教名山本身就是茶山,非常适合茶园生态游的开发,好山好水出好茶,可以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如名优佛茶采尝游、茶商品购买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还可以带动与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艺表演业。佛教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可根据佛教景点自身的自然、人文条件,选择、组合合适的佛教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六、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   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包括广告业、会展业等。广告业领域,各种有关佛茶的广告宣传,例如大佛龙井、普陀佛茶等数不胜数。会展业方面,各种与佛茶或者禅茶相关的活动,如普陀佛茶文化节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产业领域,关于佛教茶文化的网站、博客等网络资源应有尽有。佛教茶文化产业在教育培训业方面,均有文章可做,佛教文化艺术、茶疗养生等项目都有相当的市场。佛教茶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所凝聚的产业群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佛教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是少林寺。少林寺气魄宏大,佛教文化产业做的风声水起。少林寺自古是中国武术的发祥地,少林功夫名扬全球。少林寺在其住持释永信带领下,积极融入社会,其佛教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少林武僧团在海内外公演少林功夫,开网站,设少林药局,创立少林公司,注册少林商标,少林功夫申报人类文化遗产等。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少林寺传奇之乱世英雄》、《少林寺传奇之十三棍僧》、《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等电视剧、电影。少林寺的文化产业,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与少林寺佛教文化产业相媲美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它的茶文化气氛更浓郁一些。陕西投资50亿兴建法门寺文化景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让其佛教茶文化产业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   七、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是传承悠久、内容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无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最早饮茶、种茶,都是从中国开始的。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佛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教文化既具有宗教的神秘性,又具有参与社会的世俗性。佛教文化具有作为传统文化的神圣性,同时又具有作为宗教文化的神秘性。神圣性与神秘性就是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根据。对广大群众来说,佛教的魅力不在于精深的思想体系,而在于其神秘的信仰。总之,合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开发,既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佛教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探索和系统研究的文化课题。   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需要下列必要条件。第一,资金的支持。佛教茶文化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的重视。佛教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规划导向、搭建企业及项目合作平台、咨询服务及人才培育等方面。[4]”政府对佛教发展是比较重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离开政府的扶持寸步难行。第三,人才的培养。佛教茶文化产业目前来说,专业的佛教文化产业人才非常少,甚至没有。佛教茶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太广泛了,涉及到佛学、茶学、茶文化、艺术、传播、经济等众多学科,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比一般文化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懂茶文化的,不懂佛学;懂佛学的,对茶文化又不够专业;即使对茶文化、佛学都比较了解,然而文化产业本身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在某些时候仍是超乎想象的。第四,对佛教茶文化产业的规划者、项目负责人等要求极高,他所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包括极强的组织能力以及独到的见解与眼光。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政府、寺庙、高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第五,佛教茶文化产品要注重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能够帮助顾客缩短选购商品的过程。[5]”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神,有档次和品位的消费者非常注重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佛教茶文化产业涉及领域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当今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是最近几年在佛学界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香港专门有一个社会组织名字就叫“香港佛教文化产业”,经常来内地进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2010年台湾与大陆在厦门专门举办过“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产业峰会”。陕西2009年曾专门提出了着力打造法门寺佛文化产业集群的口号,甚至宣传重点打造佛教文化创意产业。江苏无锡市在2010年佛教文化发展规划中,专门对澄光寺进行了茶禅文化产业的规划。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茶文化、文化产业三者融合的结晶,是佛教与社会接轨的经典案例。禅茶一味、梵我一如等理论为佛教茶文化产业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普陀佛茶、九华佛茶、天目佛茶等各种数不清的名优“佛茶”,为佛教茶文化与社会的接轨提供了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佛教茶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隶属第三产业,是佛教与茶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和产物。   一、佛教茶文化产业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个新视野,是佛教文化产业问题的一个分支。佛教文化产业也是近些年来一个新兴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的资格,是因为佛教有着系统完备的教义、理论,神秘的宗教信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禅茶文化,佛教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产业的结合,就是佛教茶文化产业。佛教茶文化依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则为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孕育着巨大的潜能。佛教茶文化产业一词来源于佛教文化产业,而佛教文化产业一词则是来源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各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境界,不再是一般的服务业。而是经济的主体。[1]”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其中核心层和外围层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相关文化层是补充。文化产业主体部分包括: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其他文化服务业。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茶文化产业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规模。   二、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服务业和出版发行业。这个行业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要求迅速及时。新闻服务业方面,关于佛教茶文化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例如近些年每年举办的普陀佛茶文化节、各种级别的禅茶大会新闻会等。出版发行业,也可以称其为纸质传媒业,主要是报纸、图书、杂志。佛教茶文化没有专门的报纸,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报纸是各种综合性报纸。一般情况下,许多综合性报纸里面会有茶的栏目,谈到茶,经常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图书出版领域,涉及到佛教与茶的著作颇多,几乎所有关于茶文化的著作大多会讲到佛教与茶的关系。专门探讨佛教与茶的著作相对较少,但也不乏力作,例如:天中衲子2002年编著的《茶与禅》(民族出版社),舒曼、李瑞科2005年主编的《禅茶一味》(中国和平出版社),关剑平先生2011年主编的《禅茶:历史与现实》(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业领域,佛教期刊众多,如《法音》、《佛教文化》、《佛学研究》等,此类佛教杂志多为佛教理论方面的杂志,佛教茶文化的内容较少。然而,在茶文化类型的期刊里面,经常会有佛教与茶的论文,不胜枚举。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电影、电视领域,佛教茶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佛茶广播剧、佛茶电影、佛茶电视剧问世。然而,有关佛茶的广播倒是比比皆是。广播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具有伴随性强、动态收听、立即性传播的优势,不容易受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渗透力强,服务性强,听众可以参与互动。部分广播剧也会涉及到佛教与茶的内容,如湖州市电视台的广播剧《千古茶圣》,陆羽本身在寺庙长大,又是中国“茶圣”,有关他的广播剧自然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广播业也有自身劣势,受电视、网络的冲击,听众逐渐减少;相对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显得可观性、趣味性不足。因此,在发展佛教茶文化广播行业的时候,要同时把握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电影制作成本相当高,一部优秀的电影动辄上千万,甚至几个亿,高昂的成本制约着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佛教与茶这两个领域都是特定受众,观众面较窄,导演拍摄一部大片要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然而有关佛茶的内部影像资料则是数不胜数。以陆羽为主题的茶电影《茶恋》,有许多剧情涉及到佛教茶文化。2011年3月正在拍摄的世界首部中国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摄制组在蒙顶山永兴寺拍摄禅茶文化,展现了从采摘前大殿祭拜仪式、茶园采摘仪式、禅茶制作、禅茶供奉完整过程。电视剧与电影相似,成本都比较高,但是经常会有镜头涉及到佛教与茶,如电视剧《茶马古道》,以及正在拍摄的《大茶金典》,都会在某些镜头涉及到佛教茶文化。佛教茶文化影视业的起步与可持续发展,要以内容为主,不能像许多影视剧一样,靠帅哥、美女、明星大腕刺激眼球来吸引观众。不能为了搞创意而做拼盘,那种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斥资8500万美元拍摄的《赤壁》上映之后非常火爆,里面会聚了梁朝伟、赵薇、金城武、张丰毅、胡军、林志玲等大批明星,林志玲在其中扮演小乔,亲自为曹操泡功夫茶,还讲解了一段跟陆羽《茶经》差不多的文字。试想,三国时代与功夫茶、陆羽《茶经》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弄在了一起,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这对影视作品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伤害。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火爆,这与影视产业的通俗性有关。纵观当今主流的影视作品多为通俗作品,“四大名著”等作品反复被重拍。单纯的佛教茶文化影视作品可能观众受限,然而在众多火爆的影视作品中插入佛教茶文化的内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在自我发展强大的同时,要与其他影视作品联合发展。#p#分页标题#e#   四、文化艺术服务业   文化艺术服务业,其实就是艺术表演业。关于佛茶、禅茶的茶艺表演发展相当迅速。如火如荼的茶艺表演中,经常会有佛家茶礼、佛教茶道等表演。表演的形式既有凸现佛教静、寂特色的绿茶表演,更有虎虎生风的长嘴壶表演。佛教茶舞表演比茶艺更具有震撼力,能够启发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的洗礼。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佛茶茶艺的表演,往往会上升到佛教“礼仪”的高度,也就是佛教茶礼,这是因为佛教与茶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寺院内部,饮茶逐渐制度化。寺院专设‘茶堂’,是禅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品尝名茶的地方。[2]”“佛教认为茶其功若神,茶与佛的修身观念已深深契合,佛门乃脱俗之圣地,茶乃神圣的洁物,通过茶事可洁净身心,而这种洁净身心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来达到的。[3]”目前,佛茶茶艺的表演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货真价实的僧侣进行的茶艺表演,另外一种是佛教弟子以外的茶艺人士。两种风格迥异的茶艺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满足了不同观众视觉和文化的需求。佛茶茶艺表演,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穿一件僧侣服装,摆上几件佛家道具就成了佛家茶艺。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文化内涵的佛家茶艺很难被看懂。佛家茶艺需要的解决的问题的是要有文化内涵,而且这种佛法、茶文化内涵能够让观众容易理解。   五、文化休闲娱乐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相对于佛教茶文化产业来说,佛教茶文化旅游业是主体产业,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业载体较少,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佛教茶文化旅游业的一部分。以佛茶命名或主题的茶馆、山庄、茶楼,是主要的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数不胜数,如浙江新昌大佛寺旅游,陕西倾力打造的法门寺佛文化产业群,普陀山佛茶文化旅游等。佛教茶文化旅游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性强的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可以覆盖许多产业。佛教茶文化旅游业门槛低,投资可高可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富裕导致精神需求的增加,人们需要向佛祖祈求平安。佛的神秘性、灵验性往,往成为最吸引游客的关键。在寺庙,如果能够得到主持开光之后的佛茶,那么其价值将远远超出了其自身价值。由于佛教文化讲究出世,反对暴利,许多时候佛茶开光是免费的,但是对信徒的心理影响巨大,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恩之心,通过各种捐赠来表达这种感情。这与当今流行的通过吉祥物调运势看风水的公司,可谓有着很大的区别。名山名寺出名茶,佛教、茶、名山往往是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佛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大多佛教名山本身就是茶山,非常适合茶园生态游的开发,好山好水出好茶,可以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如名优佛茶采尝游、茶商品购买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还可以带动与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艺表演业。佛教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可根据佛教景点自身的自然、人文条件,选择、组合合适的佛教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六、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   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包括广告业、会展业等。广告业领域,各种有关佛茶的广告宣传,例如大佛龙井、普陀佛茶等数不胜数。会展业方面,各种与佛茶或者禅茶相关的活动,如普陀佛茶文化节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产业领域,关于佛教茶文化的网站、博客等网络资源应有尽有。佛教茶文化产业在教育培训业方面,均有文章可做,佛教文化艺术、茶疗养生等项目都有相当的市场。佛教茶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所凝聚的产业群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佛教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是少林寺。少林寺气魄宏大,佛教文化产业做的风声水起。少林寺自古是中国武术的发祥地,少林功夫名扬全球。少林寺在其住持释永信带领下,积极融入社会,其佛教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少林武僧团在海内外公演少林功夫,开网站,设少林药局,创立少林公司,注册少林商标,少林功夫申报人类文化遗产等。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少林寺传奇之乱世英雄》、《少林寺传奇之十三棍僧》、《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等电视剧、电影。少林寺的文化产业,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与少林寺佛教文化产业相媲美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它的茶文化气氛更浓郁一些。陕西投资50亿兴建法门寺文化景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让其佛教茶文化产业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   七、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是传承悠久、内容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无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最早饮茶、种茶,都是从中国开始的。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佛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教文化既具有宗教的神秘性,又具有参与社会的世俗性。佛教文化具有作为传统文化的神圣性,同时又具有作为宗教文化的神秘性。神圣性与神秘性就是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根据。对广大群众来说,佛教的魅力不在于精深的思想体系,而在于其神秘的信仰。总之,合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开发,既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佛教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探索和系统研究的文化课题。   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需要下列必要条件。第一,资金的支持。佛教茶文化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的重视。佛教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规划导向、搭建企业及项目合作平台、咨询服务及人才培育等方面。[4]”政府对佛教发展是比较重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离开政府的扶持寸步难行。第三,人才的培养。佛教茶文化产业目前来说,专业的佛教文化产业人才非常少,甚至没有。佛教茶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太广泛了,涉及到佛学、茶学、茶文化、艺术、传播、经济等众多学科,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比一般文化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懂茶文化的,不懂佛学;懂佛学的,对茶文化又不够专业;即使对茶文化、佛学都比较了解,然而文化产业本身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在某些时候仍是超乎想象的。第四,对佛教茶文化产业的规划者、项目负责人等要求极高,他所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包括极强的组织能力以及独到的见解与眼光。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政府、寺庙、高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第五,佛教茶文化产品要注重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能够帮助顾客缩短选购商品的过程。[5]”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神,有档次和品位的消费者非常注重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群众文化需求研究

摘要:

群众文化需求是群众对于精神文明层次的需求,需要相关文化部门加以满足。为此,本文从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入手,分析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以供参考。

关键词:

群众文化;文化需求;精神文化生活

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群众文化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就历史视角而言,许多人都对群众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因为都是根据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得来,因此不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较为普遍。我们一般说的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在自己的工作以外,参与的具有娱乐性质和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这是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它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核心,以自娱和自教为主要功能,并通过这种自娱和自教来实现和满足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一、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

群众文化需求具有社会性和成长性两大特征,它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需求包括视听,如广播电视;看读,如书籍报刊;社交,如参加各类活动等。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四大特点:其一是多元化。根据相关调查,简单的看看电视以及打打麻将等低层次单调的文化生活已经不再能满足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对于科教、文化、娱乐、健身等多元化的综合性文化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新昌县现在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各类功能不够齐全,这与逐渐多样的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不一致的。新昌县需要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其二是主体性。农民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既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又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群众文化群众办”,这个大方向不能更改。根据相关调查,群众文化主体意识已明显增强,已经不再喜欢那种“你来演、我来看”被动文化消费模式,而是希望亲自参与,自编自演自办。如新昌农民“种文化”活动已走出一条“党政扶持、农民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农民从文化观众变成文化主角,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创造转变。一年一度的农民文化节上,大家自己编导,自己出演,其趣味性和文化性不输专业的演出团队。其三是求知性。农民群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于知识文化的渴求十分强烈,希望能够参加各类培训或讲座,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建设,用知识武装自己。典型代表是新生代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学习动力,他们不愿意过一辈子打工的生活,希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四是群体性。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的社会公共意识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愿意进行社交等活动,对于可以增进感情沟通,并带有比赛性质的集体文化活动青睐有加。例如书法比赛,各种球类比赛等等,跳舞也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十分的接地气,是群众易于也乐于接受的形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