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商学习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商学院经济法论文
一、山西工商学院经济法课程开设情况概述
(一)山西工商学院和法学相关的课程开设情况
1公共课
公共课也称为公共基础课或必修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高等学校的公共课,主要有政治理论课、德育课、外语课、体育课、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等。我校在这些课程中和经济法有关联关系的课程有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社会法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三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而社会法制一般在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开设,两个学分,以考查课形式考查。
2专业课
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修习的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课程。我校开设的专业课中和法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有经济法基础(经济、管理类专业)、税法(会计类专业)、广告法(广告类专业)、建筑工程法规(建工类专业)、旅游法规(旅游类专业),专业必修课有广播电视法规(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类专业)。这些课程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设时间、课时要求与考查形式不尽相同。
3实践课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商学结合”模式出发,探讨了关于高职英语专业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的相关问题,以及讨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学结合”培养模式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提出合理的教学体系,给予建设性意见,力图在培养全面人才的问题上给予正面引导。
关键词:“商学结合”模式;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高职学校的英语专业来说,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完成校企合作、工商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帮助学生实现了提前适应社会、参与工作、提供工作经验的机会。这一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并且也能高职英语专业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实行英语教学和商务类课程有机融合的“商学结合”模式,另外一方面促进了职业导向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商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产生及内涵
“商学结合”主要是依据内容依托教学法为根本,而制定的一套教学理论体系。而内容依托学法顾名思义便是指,以有意义的学科或者专业主题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即以英语专业为基础,将之作为一门语言来规划学习,将语言学科和知识相结合起来,从而通过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做出不断调整,来改善学生对语言学科的加深和熟练学习[1]。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模式和方法不仅让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还实现了语言的学习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本文主要针对某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进行实践和考验。针对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实践体系,依据2011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中提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即为了不断深化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教育体系,首先需要系统地设计出可以实行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设计,为了不断实现学生实践性的实习工作,学校采取正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深化教学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结合工学的道路指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主导思想,帮助学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前提当然需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在深化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建设实践意义的教学基地和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为高职英语专业争取更有利的学习空间,努力实现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此外,高职学校在深化“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英语专业学习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最合理的、“商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商务外语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加速,市场对既会外语又有外贸业务能力的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在增大,高职商务外语实训课程改革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改革思路是推进产教融合,以商学结合为主线,构建“一个导向,一个核心,两种能力”为中心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及行业职业认知—课内训练—实训课程—集中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六个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实训课程的改革,培养技能型和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
关键词:区域经济;商务外语;商学结合;实训课程
一、研究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双主体,全过程,工学交替”为指导的人才培养的改革,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究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实训课程改革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发挥企业优势,拓展校企合作内涵,切实解决职业教育模式下,企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与学校难以提供符合企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的矛盾,以及学校培养出了大量毕业生,却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现实矛盾,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8]1号)的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高职院校的商务外语专业群的生存与发展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广西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实施,广西的区域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与东南亚国家衔接的重要省份。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广西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与投资。国内知名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13.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B2B市场交易额9.8万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3.1万亿元,生活服务电商交易额0.45万亿元。报告了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及各细分领域发展现状等,包括:B2B电商、零售电商、生活服务电商、跨境电商等。交易规模13.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1%。2018年,该中心《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跨境电商规模7.1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规模1.9万亿元。因此,广西对外经贸交往将会日趋频繁和紧密,社会对应用型的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些都为商务外语的各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有前景的发展空间。深度发展“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做、用融为一体的教学路子,完善双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商务能力为核心,重视学生的“双能力”即商务专业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二、高职商务外语实训课程改革思路
(一)实训课程改革的思路
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训课程改革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思路是:在“商学结合”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构建凸显“技能化”的商务外语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将商务外语专业群建设成为服务于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专业群,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人才群直通企业群”。培养符合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构建行业职业认知—课内训练—实训课程—集中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六个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校内充分利用商务外语的实训基地,校外密切与实训基地和外贸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充分体现“商学结合”,形成以培养学生商务外语交际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形成多元化评价标准。
建设经济人才培养思索
本文作者:姚卫新 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助推了科技和教育新格局的形成。近几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加速了新科技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2]。这一讲话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东华大学围绕国家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协同创新,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四个维度建设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高地。
一、校校协同,为资源共享架桥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的快速生产和快速传播,高等学校作为生产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3]。东华大学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方面走出了一条“校校协同”之路,提升了知识生产的能力,也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
1.校际间的专业协作组建设
2002年,由东华大学发起,成立了上海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组,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协作组针对新专业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发挥各高校的能动性,集思广益,每三个月集中一次,讨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高校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东华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在各种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较早成为了能培养电子商务方向博士研究生的高校。东华大学还参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协作组,每年由专业负责人和资深教授参加协作组会议,听取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介绍东华大学自身的办学体会。在协作组的帮助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前茅,有很多学生考取了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到国外高校求学。对该专业的师资培养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多名刚进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
2.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
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高校吸取了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改良,综合衍化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其中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研发使我国高校学生的科研作业更具有现实意义,且还具有利用率高、简单易维护等特点。文章研究了我国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如何建设与管理,阐述了我国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现状,分析了仿真实验室对于我国高校学生的科研意义,讨论了如何通过综合有效的方式对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管理;实践探究
1我国高校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综合意义
教学中,利用高科技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1]。教师可将传统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双结合,实现理论+实践的双向运用,推动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使我国整套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效。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摆脱时间、地点、精力等因素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专项性教、学,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满足日后发展的需求。
2我国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现状
2.1教学资源整合程度与共享程度较低。很多高校师生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文化课成绩中,导致未能及时整合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教学资源,使相关教学资源无法顺利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出现一定的局限性[2]。此外,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现“封闭式”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对于软件研发者、硬件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强,忽略了与周边高校的合作共享,这不利于学生日后的综合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开放且完善的资源共享系统,将有效减少冗长的实验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浪费,实现各大高校的优势互补。
2.2研究教材版本较低在我国高校虚拟实验室的教学中,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均以软件研发者提供的手册、文档等为主,直接将其改编成了基本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教材。虽然节省了部分精力与经费,但对于学生的教学需求无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学校应将教师编为若干小组(例如A组、B组、C组等),其中,A组教师负责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特点编写实验指导书。B组教师则参考中外文献,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对A组教师编写的实验指导书进行删减补充,将指导书中的授课背景、教学体系、基本原理、实验方法等进行优化,保证编写的实验指导书具备可行性。考虑到教师受课时、地点、精力等因素影响,C组教师可在A组、B组教师繁忙时提供辅助补充的帮助。
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了网络环境下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再设计,以及网络环境下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组织实施,包括实施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组件教学团队实施教学、积极推进课程软硬件建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行为系统类教学模式;烹调工艺学课程
网络平台应用于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教学思想与理念。如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将网络平台课程资源与学校课堂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每一位烹饪专业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与课程综合评价等方面对烹调工艺学课程进行深度改革是当前烹饪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运用,从深层改变人们对教学的认识。餐饮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及学生对学校教学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目前,烹调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学生对烹调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利用。因此,对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迫在眉睫[1]。
一、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烹调工艺学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武汉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烹调工艺学课程曾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之一。全国几所大学都开设有烹调工艺学课程,几位知名教授都出版有《烹调工艺学》专著。下面对我院烹调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依照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层次的“烹饪工艺与营养教育”专业开设有烹调工艺学课程。周课时2节,总课时32节,全为理论讲授,考核方式为考试。所用教材为邵万宽编写,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烹调工艺学》。该课程的内容重点讲授的是中国传统烹调技艺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烹调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利用课堂进行理论讲授,就是教师在课堂利用黑板或电子课件进行讲授,学生坐在教室听课。对于全日制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本身没有做过菜肴甚至连基本的烹调知识都缺乏,上课也就变成了记住教师课堂讲解结论的这一过程。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学生还是在课堂玩手机,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还说这样的内容不如在实训教室拿实物演示一次的效果好。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出现理论学习不深、技能训练不精的局面。同时,烹调工艺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烹调工艺学课程要求是闭卷笔试,考核目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说明与描述。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不了创新能力。烹调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加以改革[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对网络软硬件的大量投入,一方面,网络已在学校全面覆盖,有助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对手机产生了重度依赖。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再设计
烹调工艺学课程利用课堂进行教学在当时环境下曾经是一大进步,但放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之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也就较为突出了。对此需要全面系统地对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的再设计[3]。烹调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内容的改革,应结合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状况,使其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相适应,依据行为系统类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以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为重点,充分利用和建设各种网络资源,搭建高效的网络平台来高效地进行烹调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对此,笔者拟通过以下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烹调工艺学课程进行再设计。其设计的目的是要切实做到“理实一体”。要求学生在理解弄懂烹调原理的前提之下强化对相关烹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具体做法如下。
国内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思考(3篇)
第一篇:中美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初探
【摘要】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形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的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商学院为例,分析了中国高校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美合作办学发展趋势,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估;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培训
合作办学模式作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兴办学模式,无论在国家政策法规方面还是在国内招生及教学管理方面都面对着丰富的资源与选择。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明确把教学管理作为本科评估的一项一级指标,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1合作办学项目取得的成绩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引言
中国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及国家多项政策优惠,经济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区域经济贸易的强势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对外贸易往来对于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北部湾经济区,突出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实施“双核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三区统筹”格局,来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形态。同时,积极参与“一路一带”、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打造开放新优势,再创经济发展新红利。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利用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平台,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由此“英语+国际贸易+东盟小语种”的应用人才缺口更为明显。我们从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到关于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及专业特色和优势,明确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在培养英语语言基本功与熟练度的前提下,还要依托“校中企”“企中校”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对外我们要承接各类商务英语业务,对内构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以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为核心,努力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构建培养人才的特色。
二、商学结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外语服务公司,实行人才共同培育、过程共同管理、成果共同分享、责任共同承担的合作形式。
(1)人才共同培育过程中,扩展校企合作的相关领域首先,我们要成立并且优化由企业一线负责人、行业专家、商务英语专业骨干教师等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其次,提高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兼职的机会;最后,建立学校与企业一体的经济实体,例如建立外语服务公司的相关管理董事会和企业人员与教师一起担任的管理着。
(2)过程共同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规范校企合作首先,在教学过程我们要实现共同管理;其次,要建立相关的实习与实训的基地;再次,我们要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后,做到学校与企业之间文化的相互融合。商务英语专业文化意识的培养与企业文化之间要形成有效的互动以及有机的融合,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我们才能实现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使学生能够从学校直接零距离过渡到企业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