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气毕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消防电气防火教学革新思索
本文作者:蒋慧灵 单位: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电气火灾高发的严峻形势,使得电气防火的教学工作任重道远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据《国际能源展望2006》判断,“十一五”期间,中国用电量年均增长约8.0%。至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按此发展计算,至2020年,将达到5.6万亿千瓦时。在用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电气火灾近年来也频繁发生[1]。据消防部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气火灾在全国总火灾数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1997年~2007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1324起,直接经济损失156526.2万元,造成1936人死亡、1116人受伤,年均占有比例为31.56%、44.3%、28.3%、28.6%,表明重特大恶性火灾多数为电气火灾[2,3]。由于电气火灾的形势严峻,为了预防电气火灾频发,有必要在消防工程专业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在该类课程中,讲授电气火灾形成机理、从电源供配电、电气设备与线路选择、应急照明与疏散、防爆电气以及防雷防静电等设计源头加强电气防火措施。
火灾监控技术是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其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火灾监控实际上是火灾探测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的总称,它是依据主动防火对策,以被监测的各类建筑物、油库等为警戒对象,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早期火灾探测、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联动控制。所以,火灾监控主要包括了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控制系统等。火灾监控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一直是消防行业探讨的热门课题。作为火灾处置的最佳手段之一,有关火灾监控技术的核心内容必然纳入消防工程专业教学范围。而火灾监控技术是基于弱电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归属于电气设置范围,因此,火灾监控技术的内容被纳入电气防火课程群。
开设电气防火类课程已成为全国消防工程专业的共识由于电气火灾高发的形势及火灾监控技术的重要性,大部分地方高校消防工程专业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4]-[6]。7所地方高校均开设了电气防火类课程。只是不同学校有不同侧重,如中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侧重于火灾监控技术,西南林学院注重电气防火技术,而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对电气防火和火灾监控均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气防火类课程的重要性。
消防工程专业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设置及相互关系
与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武警学院消防工程专业毕业学员从事的是消防监督管理业务。电气消防审核和电气防火监督检查是消防监督业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构建以《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为核心的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电气防火课程群体系如图1所示。在图1所列的课程中,《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消防电气控制技术》为必修课程,其他课程为选修课程。从图1可以看出《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的核心地位,并且该门课程由多门课程支撑,保证了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紧密衔接和渐次深化。《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作为河北省精品课程,其课程体系相对成熟,课程内容完整,课程实践丰富。各门课程围绕该门课程来建设这是由它的主要内容决定的。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气防火部分,在这部分内容中包括电气火灾原因分析、消防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防火、电气设备及线路防火、防爆电气、防雷及防静电等。围绕其核心内容,必然需要《建筑供配电技术基础》作为第一部分的知识补充。同时,对于电气火灾高发的现状,可以运用先进的电气防火检测技术加以预防,因此,及时补充《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技术》选修课作为新技术的介绍。第二部分是火灾监控部分,在部分内容中包括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概述、火灾监控系统组成、火灾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等。这部分火灾监控技术知识相对完整,但是,对于不断发展的、新的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可以由选修课《火灾探测与信息处理》来完成补充。而对于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需要加强专业基础的学习,因此,开设了《消防电气控制技术》必修课程讲授技术的实现,而在《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课程中的联动控制部分只讲授联动控制要求。同时,作为消防工程专业的学员,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管,因此,开设了《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与管理》选修课作为有益的必要补充。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考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非常必要。本文论述了岭南师范学院与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建立基地的基本情况、建设目标与思路、建设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及管理运行机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成绩,希望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学校工科教育中,实践教学伴随着整个四年教育过程,是工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1]。目前在新工科建设及工程认证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加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当前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5]。地方高校面向应用性转型过程中更要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深化产教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4]。
1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岭南师范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素质要求及新工程背景下,与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广东新兴铸管有限公司是立足华南、面向东南亚的铸管生产、高端产品研发基地,公司生产由动控部、炼铁部、铸管部等部门组成,动控部有发电厂、变电站、煤气站、制氧站和动力供应,这些部门设施、技术人员能满足电气、电子专业学生技能培训与实践的需求,公司与高校加强合作,通过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与思路
2.1建设目标
论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创新与实践
一、安全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1.专业课程实验教学
配合专业课而开设的各类实验课程,是对各基础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该专业课程实验教学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共同实施模式开展,采用引导式与开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按照教师给实验任务、要求与平台,学生自主、开放与协作实施课程实验,目前该专业基于“大安全”方向的开设安全人机实验,工业通风实验,消防工程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安全监测实验,承压设备实验,起重与机械安全实验等10多门专业课程实验,且其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70%以上,部分课程实验直接与教师科研试验、课程设计与科技竞赛等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2.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延伸重要形式,是理论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重要方式,是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重要手段。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属性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类型课程设计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且均要求学生必须以3-5人小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2.1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
要求学生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方法和内容,通过对某一具体的人机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改进设计,提高人机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人机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一般引导学生从现实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中来选题,培养学生思考与发现问题能力,比如说多媒体教室、课桌椅、宿舍环境、公交车、手机、电脑桌、洗漱台等等。
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实践
摘要:从指导过程、教员角度、学员角度3个方面阐述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员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学员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升,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包括课题申报(双向)、学员选题、任务书确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几个环节,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及相应的作品[1-3],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指导过程要点
(一)端正心态,接受新挑战
对于没有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员来讲,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是一个重大挑战。年轻教员可能觉得自己技术不精,经验欠缺,不敢承担毕业设计任务;或者认为借助这个机会,实现学员教员一起成长,积极查找自己的兴趣点,申报课题与学员一起推进。没有任务驱动项目,快速成长进步缺乏必要条件,关键是端正心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平常注重技术积累,勇于接受新挑战,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4]。
(二)明确任务,把控总方向
工程教育下创新与发明实践教学方法
工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毕业要求的核心,现行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复杂问题往往都是针对本门课程,综合性不够。本文通过将《创新与发明》课程教学过程分配到本科4年中,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专利申报、学科竞赛、创客文化及产品研发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的国内外技术现状;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体现创新意识。一般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复杂问题往往都是针对单一的课程,综合性不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往往不能实际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抓住某一门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无法形成真正的知识体系闭环,无法实现对人才培养方案体系要求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2016年开始着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先后完成申请接受、自评报告审查以及专家组进校复查等工作,与2018年4月顺利通过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创新与发明》课程是我校在工程教育背景下自主探索的融合了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本文首先结合工程专业认证要求设计了课程培养目标,分析了《创新与发明》课程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工程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介绍了改革后的《创新与发明》教学方法,研究了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给出了课程教学内容,最后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法,确保工程教育背景下学生满足毕业要求中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1课程培养目标
工程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贯穿在大学本科的4年时间中,要求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一个分析、实验、研究、总结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创新与发明》课程按照学生的能力提升规律,根据毕业要求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2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创新与发明》课程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而设置的综合专业实践和创新课程,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必修课,将培养过程分配至本科四年教育中,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专利申报、学科竞赛、创客文化、科技创新及产品研发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创造以、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
《创新与发明》课程是从学生入校起的第一学期即开设,过程持续4年,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第一、第二学期以班为单位进行理论教学,第三至第八学期以工程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侧重于构建电气工程理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的国内外技术现状,了解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需要的知识体系,了解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的相关知识。具体从一下4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1)专利知识简介、创意的形成过程、专利文本的书写和专利申报流程;(2)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法、C程序的设计方法、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3)创客概念的由来、中国创客行业的发展与前景、学生创客的重点、创客大赛的赛程与规则分析;(4)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的参赛要求、知识内容的讲解以及典型参赛作品的分析。在实践教学中侧重于项目的应用和动手实践,面向实际工程应用提出综合性复杂工程问题,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经过研究和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参加科技竞赛、创作专利或者论文,实现教学产出。具体从一下四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1)典型创新与发明案例分析和制作,如咖啡机、武术擂台小车、循迹小车、图书机器人等。(2)前沿和热点技术实验和验证,如无线充电、新型半导体器件、微电网、区块链和图像识别等。(3)科技竞赛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按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大赛要求设计出作品参加比赛。(4)创作论文或专利。
电气控制项目工程负责人人才培养
[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背景下,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工程实践环节进行复杂工程问题案例建设,达到实现“电气控制项目工程负责人人才培养”的目的,以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该文分别从案例建设的意义、内容及实施过程以及成果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复杂工程问题;案例建设;毕业设计;人才培养
一、案例建设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已经在我国高校开始实施,该项工作对中国工程型人才走向国际舞台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认可[2]。2015年新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将毕业要求修订完善至12条,还特别强调工程类本科专业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要求[3,4]。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进入社会前一个重要的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培养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的关键[1]。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也是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目前,社会上企事业单位都要求“有能力”的毕业生,而对“有能力”的含义,不仅是某专业的技术能力,而是要求复合能力、综合能力、项目组织实施能力,也就是俗称“项目负责人”能力,即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学校实验中大多仅仅是本专业技术实验,缺乏综合项目能力的培养,也就缺乏项目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要让学生从头到尾独立实施一个以上项目才能培养出来,同时也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即“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带教。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刚工作时往往缺乏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对承接的任务往往无从入手,必须要经过大半年的训练才能逐渐上手。如何通过“复杂工程问题案例”的训练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使学生具备承担中小型控制项目工程负责人的能力,为企业提供能独当一面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
2.解决的思路。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和社会对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电气控制项目工程负责人人才培养”的复杂工程问题案例建设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工程实践让学生从头到尾参加一个真实的、具有工程复杂问题特征的项目。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主动找到差距和不足之处,主动发现问题;(2)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针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通过真实项目的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即“项目负责人”能力,从而具备解决相应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为企业提供能独当一面独立承担中小型控制项目的工程负责人才。
二、案例建设的内容及实施过程
1.建设内容。案例研究的内容是以企事业的具体项目为背景,该项目具有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同时根据我们学校学生实际掌握的实践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等综合能力,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培养“电气控制项目工程负责人”应有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真题项目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承担小中型以上项目的综合能力,除了本专业的专业能力外,能够对中型项目进行项目总体需求分析、项目分拆小项目的能力、方案比较能力、实施设备的选型比较和评估能力、小项目的实施能力、小项目之间综合、接口、协议管理能力以及整个项目实施和完成能力。
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论文(共6篇)
第一篇
一、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软实力
第一,在提升校内实训室硬件水平的同时,结合电气专业实际,我们也要重视依托仿真技术来提升各电气实训室的软件水平。引进比如MATLAB等国内先进的仿真软件,在课程中推广和运用仿真实验手段,实现仿真实验与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
第二,提升电气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关键。我们要以“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为抓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从企业引进,二是不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三是支持教师参与电力企业的科研项目。
第三,做好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与选购。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有超前眼光,我们必须将本校电气实训设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并着眼于最前沿的电气应用技术,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
第四,积极引导与鼓励本专业师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别的电气技能竞赛,对获奖的团队给予重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校在电气行业的办学知名度。
二、加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创新力度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究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修订课程标准、丰富课题来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素质等五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毕业设计改革,从知识、技能和创新三个维度综合提升学生能力,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中真实项目、企业师资、实训载体、学生兴趣等瓶颈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毕业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工作要点中要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的要求,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及岗位需求,时间一般为6到8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
1现状分析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1)选题陈旧,脱离实际。选题仍然以教师命题为主,题目多年变化不大,与企业实际脱离,缺乏创新性,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2)毕业设计仍存在沿袭本科毕业设计的形式,以提交毕业论文为主,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仅提交论文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3)毕业设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时间大多集中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4)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存在应付心态。普遍认为毕业设计只要交上论文就能通过,论文的质量水平不高,有的甚至从网上抄袭。
2提升措施
2.1融入创新创业元素,修订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