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力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力电教革新问题分析
本文作者:葛笑寒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首先要求重构后的每一项目是完整的电力电子系统,即包含三块内容;其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项目应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置;最后应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环境———实训基地,即实训基地能够完成教学项目。因此项目从电力电子器件的功能知识和测试技能开始,深入到其构成的主电路和对应的触发电路,最后到项目的实现完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渐进提高的过程。将课程重构为调光灯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直流调速装置应用与检修、开关电源的调试与检修、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安装与调试、变频器应用六个教学项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完成实训。扩展方便,只需要更换挂件就可以实现。
但是电路板全部封装在系统内部,看到的只是电气符号和电路图。实训部分只是记录实验数据和波形,并作出相关分析,效果不好,也不可能全部把挂件打开使用。结合仿真实验、硬件实验及课程设计、现场试验设计步进式教学方法思路先进,但是企业现场教学难以实现。
怎样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设备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基于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思路。基于项目的教学做一体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一个项目一般至少需6到8个学时,要求按照6步实行教学做一体。结合一次课往往是理论分析与动手实践结合,而不是资讯分析———项目相关理论学习———项目实施。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交融渐进,以调光灯系统为例,从基础实验、仿真实训、项目实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调光灯系统和其他项目一样,其核心是电力电子器件、触发电路、变流电路三部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三部分的结合成为一个系统。
基础实验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体现对晶闸管的学习过程,用实训室的器件展开。首先,认识器件。每一组学生发放几个晶闸管,学习辨认晶闸管的阳极、阴极和门极,在此基础上引入晶闸管结构、等效电路。其次,了解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在教师引导下,做晶闸管的试灯试验,并记录相关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晶闸管导通关段条件。再次,记录晶闸管的型号,师生一起分析晶闸管的相关参数。最后,在教师指导下,用万用表测试管子的性能,并且联系测试实训台上所有晶闸管的好坏,判别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学习过程,以最常用的单节晶体管触发电路为例。在教师引导下,用示波器对各个部分的波形进行测试,并分析原因。使用过程中某个触发电路可能损坏,通过示波器的测试也能够找出故障。最后对触发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仿真实训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体现一体化教学中涉及的实验实训都要用到电力电子器件,需要三相交流电源和双踪示波器等设备。操作过程虽然严格要求,但是同学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过流和接地报警,甚至烧保险丝、损坏实训装置。因为系统电路都是封装在挂件内部,一旦损坏难以查找原因、难以修复。另外电力电子线路是一个系统,示波器、器件、触发、同步等任何问题出现,系统就无法启动。计算机仿真不需要三相交流电和设备的操作,在MATLAB/SIMULINK运行环境下,用户只需将所需电气元件的模块添加到模型编辑窗口,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快速地组建仿真模型实现电力系统的计算仿真。还可借助计算机仿真弥补实训设备的不足。调光灯主电路为单相半波电路,按照要求找到相关元件构建模型。双击示波器后,可以看到电源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压、脉冲及晶闸管的电流电压波形。据此,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各波形出现的原因,深刻理解电路工作原理。改变触发延迟角,则可实时观测由此波形的变化,深刻理解调光灯的原理。同时移开触发信号或者移开晶闸管可以模拟触发电路故障、晶闸管断路时的输出效果,对实际电路的调试提供帮助。
综合实训在一体化中教学的体现项目主体由器件的选择、触发电路的安装测试及变流电路的安装组成。按照项目要求和项目图纸安装好电路,经检查无误通电试车,观察灯泡的亮暗变化,并记录相关输出波形。实际调试不像仿真那么容易,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项目无法完成。因此,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实训台电源状况检查;晶闸管好坏的鉴别;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晶闸管调光电路的安装;电路检查;同步检查;脉冲移相角调整。按照这样的顺序,层层监测,可以最大效率完成项目。
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的建设探讨
摘要:
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研究课题,探索将真实企业环境引入校园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思路,总结了“教学工厂”的建设成果和运行特色。
关键词:
教学工厂;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所创造的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二者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校长林晋东的解释,“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摸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模拟、模仿、融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工厂的内涵所在[1]。
1“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特点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解决了如何将学院教学与企业环境紧密结合的普遍难题,使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学工厂”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也不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工厂”既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也不是企业的车间,而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景在学校的再现。“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建,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它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个“教学工厂”理念在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并且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2]。近年来国内已经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汽车修理服务类专业、导游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初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例,但电力技术类专业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尚未见到案例报道。
校企合作的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专业建设
摘要: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迅速发展,高职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结合行业背景、该校专业建设情况及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在三方校企合作方面的建设思路和教学实践进行了论述和总结,这对其他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三方校企合作;专业特色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大决策。2015年8月国家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大数据专业建设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设立大数据专业的学校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500多所高职院校设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其中重庆有30多所。大数据作为一个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阿里巴巴、腾讯、联想等头部企业都相继涉入,行业发展迅速。但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工科专业,2017年才进入高职国家专业目录,教学生态环境还不成熟,教学资源和师资都相对匮乏。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处于摸索阶段,有待于从事大数据专业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推动该专业的发展。
1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突出
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以下简称“大数据专业”)是为各个行业培养大数据服务人才,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既有通用性,也有其特殊性。目前很多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同质化比较严重,有些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在大数据专业的教学上照搬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这势必对大数据专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应该突出行业背景和自己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只有着力某个行业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同时兼顾商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2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
《变电运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摘要:本文按照理实一体化要求对《变电运行》课程进行设计,贯彻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新建实训基地的作用,使仿真系统支持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现实际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基于变配电值班员岗位工作过程,参考技能等级评价考核标准,对课程教学项目进行重构,设计教学目标和考核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劳动观念。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标准;职业岗位标准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实训基地的加快建设。我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吸引企业资金联合新建了仿真变电站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及企业员工变电运行技能培训提供了优质的实训场所和条件保障。本文依托变电站仿真实训基地,结合变电运行课程需求,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对变电运行课程进行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一、教学项目设计
《变电运行》课程服务面向的工作岗位是变配电运行值班员,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基于变配电值班员岗位工作过程,参考技能等级评价考核标准,将《变电运行》课程整合为四个教学项目,共48课时。
二、教学目标设计
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变电站电气设备巡视监控、倒闸操作、异常及事故处理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从事变配电运行值班员岗位(中级工)所必备的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巡视、监视、调整调节、倒闸操作、异常和故障处理,以及设备管理和日常记录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帮助学生适应专业相近的其他岗位,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严谨求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乐观的品德。以项目一为例设计各工作任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解析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集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和控制技术三大技术的新型复合性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混合式教学平台,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新型功率电子器件,使电力电子设备的数量和性能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2018年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教学总学时60学时,课堂内容较多,难点也很多,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让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创新现有教学模式
1.1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通常是先理论后技能实践,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这种模式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来讲不太适用。因此,在课程教学上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训练实践,重视创新能力”为依据,立足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前沿,向学生介绍电力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变得尤为重要[1]。比如说,最新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包括大功率控制技术、HVDC技术以及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等方面内容。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还要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总结教学实践成果和教训,完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设计,确立一种以创新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电子设计大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的训练,反复的强化,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工程技术能力的目的。
1.2创新教学手段
电子技术教学研究(5篇)
第一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虚拟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虚拟仿真技术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现状、应用策略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应用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改进,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在现代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教育领域,虚拟仿真技术也被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目前,教育领域极力推行教育信息化,虚拟仿真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教学实验基地的重要一环,也能够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支持。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电子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最为基础的课程。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实训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虚拟电子技术来辅助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出真实的情况,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高职教师研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使用虚拟电子技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有效把虚拟仿真技术更好地应用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成为高职教师关注的焦点。
混合式教学对电力电子技术效果探究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工科专业课程具有理论、实践联系密切,且工程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要提升高职工科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需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在疫情爆发的当下,如何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做好“线上+直播”的混合式教学,也是探讨的主题之一。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资源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工科专业课程来说,一般都具有理论、实践联系密切,且工程实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高职工科教学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随着以慕课(MOOC)为代表的线上网络教学的风靡全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新宠。本文将从线上数字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教学活动的组织、线上线下教学的协调等方面入手,如何通过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提升高职工科的教学效果。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通过调研和分析地方电力电子产业发现,在电机控制、逆变器、变频调速、开关电源和微电网这五个方向人才最为紧缺,而这五个方向主要对应电力电子技术的DC-AC、AC-DC、DC-DC三大变换技术。因此,课程组以“逆变电源系统”作为项目载体,将课程内容分解为电力电子器件、DC-DC、DC-AC、AC-DC四大模块,再将每个模块分解为三四个子任务,最后将课程内容解构成15个子任务和64个知识技能点,并开发和建设颗粒化教学资源,形成以模块化实践任务为骨架,以知识技能点为内容的实践导向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实施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特点,教学的实施以工程项目任务为载体,将设计过程分为参数设计、软件仿真、实物制作和测试等过程。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现以直流-直流降压变换器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实施教学。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力拖动教学的应用
摘要:项目教学法就是将传统的教学化为一个个项目去完成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设计项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协同完成项目内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电力拖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中职教育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增长,更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技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电力拖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瑕疵,这些瑕疵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一、现阶段中职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将传统的理论、实操课程化为一个个项目去完成的教学方法,这些项目具有代表性和循序渐进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代表性项目来掌握这门课程有关知识和技能,相关理论也在项目教学中逐步渗透。[1]由于项目具有广泛实用意义和生产实际也相吻合,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比传统理论教学好。此外,通过项目教学法更是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为学生在小组内部分配岗位,最终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进行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