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实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话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话实训总结

高职教学改革问题研究(7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政策教学改革问题研究

一、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

1.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社会瞬息万变,时事不断发生,形势与政策教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尤其要注重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把理论放在当下的实际中去检验,并在实际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社会实践,增加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拓宽视野,开阔思维。

2.历史与时事前后连贯。

历史是已经消失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展现着的历史,两者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之中,在不同时空中承担着不同的内容和载体。因此,在课堂上,既注重时事分析,同时把当前的时事放在历史长河中去把握,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历史的深沉感和时代的鲜活性,这是思政教师应当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借古鉴今,服务现实,把握未来,以古借今,加强历史教育的社会服务性,让历史起到“镜子”的作用。为有效地把历史教学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从历史长河中去把握当前社会发生的变化。

3.突出当前社会热点。

阅读全文

通信技术实训思考

 

通信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其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业务的不断创新,在使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推动着通信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通信人才的大量缺口,生源和就业市场都有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潜力。因此在考虑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学生需求三方面的基础上来实现通信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通信专业人才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离不开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   随着通信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通信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提供服务,相互间形成了通信产业链。通信产业链中的核心是通信运营商(企业),它们利用自己的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如电话、图像、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其余部门都是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各类服务的,如设备制造商为通信运营商提供通信网路设备或为用户提供通信终端产品或信息处理设备。   通信产业链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覆盖范围极为广泛,需要各类型不同层次的通信专业人才。根据北京通信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其通信行业产业结构合理,包括基础运营商、通信产品制造及系统设备集成商、ICP、SP、ICP等在内的企业上千家。北京地区的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生产、测试行业每年将产生约1300个通信类高技能人才的就业机会;通信运营、工程建设、系统维护行业每年将产生约800个就业机会;通信与电子产品零售、维修行业每年将产生约2300个就业机会。尤其是3G的启动,每年更是带来至少2万个就业机会。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对产业链中的各环节的通信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生产一线人员座谈和电话咨询等方式,对通信类各种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取得第一手的高职层次通信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资料。然后对这些岗位分析,归纳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技能(见160页表)。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环境的仿真以及就业岗位的对接,即在建设通信类高职实训基地时应贯彻先进性、真实性、工程性、灵活性及可扩展性的建设原则和实施产学合作策略,将实训基地建成具备企业级的真实环境,打造一个“可运营”的校园通信网,集教学(实训实习)、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通信技术中心,实现职业环境“零距离”,最终达成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岗位之间的“零距离”。   二、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与功能   以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虚拟电信网络机房,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虚拟加真实的职业环境。   面对大型网络通信设备动辄上百万的采购价格,不得不考虑学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万一损坏如何处理?为此,换一种思路,先从虚拟环境起步,在熟练“操作”虚拟通信系统中的软、硬件基础上再来“操作”真实设备,使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使教学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虚拟通信系统环境是基于学生对现代通信网络的安装、调试、维护的学习需求而设置的,是对硬件设备、数据配置、告警演示、业务实现过程和场景再现的虚拟网管实验平台。虚拟环境主要是对现实通信网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设备采购价格相对较高的部分进行虚拟,如程控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系统,中兴通信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实例———程控交换模拟仿真系统、GSM模拟仿真系统、TD-SCDMA模拟仿真系统。采用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操作”网络通信系统软、硬件的方法,模拟再现设备安装、数据配置、调试、故障处理与维护场景的全过程。   通信网络的运营意味着语音、数据、视频等传输与交换功能的实现。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就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采用企业级的典型商用设备,由传输、交换、宽带接入、数据、移动等部分组成,其架构理念是以通信网络主流技术为核心,整合接入网、汇聚网、骨干网的“全程全网”的通信综合实训架构,建成一个综合语音和数据、传输和接入、有线和无线、固定一体化的先进的现代通信中心,如图2。该通信中心不仅仅服务于教学(实训实习),还服务于校园内的通信,如校园内线电话、无线上网、会议电视,打造一个与运营商相同的职业环境,学生通过训练能了解和掌握通信的所有“真实”业务,营造企业氛围,通过校企双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   具体实现方法是:对于校园内运行的各种通信设备,由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维护,使其正常运行使用;对于通信中心实验室的终端教学设备,学生可对其进行操作与配置,最终实现通信中心与校园内通信设备对接调试、业务互通,使学生在真实的网络内进行安装、调试、维护,处理网络中的实际故障现象,得到实际意义上的锻炼,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总之,打造一个名副其实“可运营”的校园通信网,构建一个不仅服务于教学,还服务于校园通信,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是通信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阅读全文

高职商务英语论文(6篇)

第一篇: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探究

一、师资队伍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建设,如今该专业专职教师均具备“双师”素质,他们中有企业或机构兼职工作经历的为87.5%,高级技术职称为62.5%,参加出境或出国培训学习的教师占50%。该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均能胜任理论教学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科研技能,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教师均获得中国贸易学会POCIB行业从业技能培训师资格,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随着专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该专业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商务英语系的生存,因此该专业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原则,采用岗前培训、骨干培训、教学竞赛、参观学习、企业锻炼、为企业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主要采取措施的措施有:1、建立校企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大力推动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和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吸收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任兼职教师。3、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力度,尤其是提供更多企业培训、职业教育培训等机会。4、提升专业教师理论认识,形成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5、脱离语言学科体系束缚,加强商务知识和技能学习。6、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和考证。该专业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该专业现有多媒体语音室6间,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电子商务实训室2间,主要用来训练学生的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形体训练室2间,用来培训学生得体的礼仪举止。为了科学合理建设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该专业一直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科学布局,充分利用。第二,现实性原则:合理预算,精打细算,符合学校现实经济条件。第三,通用性原则:既适合课堂教学又能用于实训,强调职业通用能力的训练。

二、校企合作建设

该专业除了拥有一支业务精干、严谨负责的专职教师队伍,还有一支来源和数量稳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为了突出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该专业聘用来自行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为兼职教师,使学生熟悉职业岗位的具体实际情形,教学效果良好。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建立校内实习基地,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积极进行实训室建设方案设计,对现有的实训室进行改进和更新,同时扩展改进实践教学设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要求组织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同时为了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加大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合作双赢、优势互补”的原则,2001年至今,该专业与多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0多家,聘任企业技术专家在本单位进行指导,逐步形成校外实训基地网络,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该专业还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形成利益相关的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保证学生不少于半年顶岗实习时间,构建了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以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三、人才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鼓励学生的学生热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在入校第一年,社团参与率高达90%。据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参加的社团为社交联谊类和学术科技类。通过对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该专业学生对于社交联谊类和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满意度较高,认为这些社团对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起到了很大帮助。该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得到提高,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得以加强。该专业的学生经常担任学院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参与社区美化和家教活动,每学期完成青年志愿者活动10课时每人。以在校生为例,活跃在校微实力研究中心的有30多人,20多人承担学校各部门义工工作,6人担任过交流生翻译工作,多人在学校所在社区等担任义务家教,等等。通过这些社会服务活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就已经将“所学”变成“所用”。

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改革方向。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入手,为课程设计奠定实践基础。通过分析职位,总结出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大类,并细化分解为十四个子实训单元,以此为依据从整体和局部设计了“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设计;能力目标

1“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思路

1.1“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该理论通过四个阶段来开发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四个阶段。①由最初的工作岗位调查,过渡到分析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门类,到最后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将工作过程分析延伸至教学过程分析,是一整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1.2“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计思路

根据该理论,课程开发首要任务是调研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与行业专家分析岗位工作能力,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能力领域,根据职业定律将能力领域转换为课程,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单元。考虑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商务与英语的结合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商务知识和英语听说技能,笔者选取了“商务英语视听说”作为课程载体,将分解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并据此设计“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安排。

阅读全文

电子银行实验室构建的价值

作者:李艳 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实验课程建设存在不足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庞杂,且很难选择教学重点与难点,也很难把握重点实验的类型,因此,有些实验的选择往往是教师的主观选择,缺乏科学的论证。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上,也表现为内容单一、陈旧,甚至一些学校的电子商务实验就是简单的B2B、B2C、C2C的实验内容,这样学生对电子商务很难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从实践考核环节来讲,在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考评中,往往只看学生是否按教师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实验和实验报告,考评方法简单、考评内容单一,这样使得一些学生通过抄袭、作弊蒙混过关,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从实验教材建设来看,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跨度广的学科,教材的编写难度较大,尤其反映在电子商务实验教材的建设上,教材数量很少,因此,目前有些高校电子商务课程的实验一般由本门课程的理论课教师来主持,没有统一的实验教程来指导,这样对于学生整体掌握学科知识和培养技能是不利的,会导致学生认识分散、目标不强,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基于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分析

1、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电子银行实验是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需要建设一个提供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平台的实验室。2010年5月26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合作,筹建了“e路通”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e路通”电子银行实验室,为探索电子银行模拟教学走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仿真了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离柜业务等建设银行各项业务,其不仅在外观构造上贴近建设银行场景布局,还在功能和业务操作流程上与现行银行业务系统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模拟银行软件系统具备实验教学、业务培训等功能。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学生素质教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基于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教学的培养目标模拟银行实践教学,旨在增强学生对银行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动手操作能力。

3、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功能我院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内配有银行电话、大手机和联网计算机,可容纳50人同时上机进行实践操作。作为电子商务系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它承担着电子商务系《移动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本着资源共享的教学理念,目前也供本院经济系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同时还为全院学生选修《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课程提供实训场地。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具有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账务查询、转账汇款、在线缴费、投资理财等业务,还具有银行卡申请与挂失、网上贷款、打印电子回单等功能。实验室建立至今,全院学生在此进行电子银行等相关课程的上机实践。模拟银行实验室一方面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有效的仿真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实验室建设等教学资源优势,为银行企业员工进行业务岗前培训、金融管理企业从业人员任职资格培训、管理干部培训学习等。

基于电子银行模拟实验室的教学新思路

阅读全文

移动通信系统实训课程的创新教学探讨

摘要:阐述通信工程的综合设计课程,移动通信系统的实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移动通信模块为基础,探讨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方案设计、硬件开发、软件设计、系统调试。

关键词:通信工程,移动通信,课程实训,项目教学法。

0引言

移动通信系统实训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设计课程。课程移动通信模块为基础,融合计算机技术,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移动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在理论部分,充分介绍了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4G移动通信技术等。在实践部分,结合中央处理器、4G通信模块、语音模块等,设计一个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技术性上,能够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等[1,2]。

1移动通信系统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移动通信系统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在项目设计中应体现学科交叉与课程融合。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抓手,按照“需求分析→项目实施→总结改进”的流程,力求在实践中加强移动通信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系统开发和系统分析的能力。课程在培养目标上适应行业标准,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2课程内容的设计

阅读全文

汽车市场营销项目教学法运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师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景导入,任务明确;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查,拓展升华六个步骤。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侧重点放在了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而淡化了最终的项目结果,教师在这里不再是课堂的“司令员”,而变成了“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学生的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学习者和需求的指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对项目有了认同感,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好奇心和创造力。自我管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贯穿整个项目教学法,在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下从资料收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评价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从中协助项目朝好的方向发展,以求项目最后顺利完成。工作关联性。以往学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很大原因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上课内容是上课内容,工作是工作,毫无关联性。在面对将来要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来说,能在今后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他们最想学习到的。项目教学法面对就业的教学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产生的工作关联的意义。

二、汽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近十年来才在职业类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开设,教学历程较短,采用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听课累,教师讲课累的“双累”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教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实训主要以教师演练为主,这些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汽车市场本身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这就造成了汽车市场营销是一门要求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授课程的教师紧跟汽车市场的脉搏,同时又要对未来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预估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半只有理论教学经验,缺乏对企业的实践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只能采用书中的案例来讲解,而实时性的事件转换成书中的案例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的时间,书本与实际的脱节最终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双累”局面。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确定项目和设计情景。

从教学内容确定的选题通常来自现实工作的素材或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起来有助于今后学生的就业。

阅读全文

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构建

一、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

知识在不断地交流中得以扩大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知识也是如此。基于这一思想,在本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对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在此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采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方式交流的占59%,面对面交流方式占35.7%,采用电话、短信方式仅占5.3%。从上述数据中可看出目前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方式逐步向电话、短信方式和E-mail、QQ方式转变,博客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及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重要性认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同时已有很多被调查者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高职学生都拥有个人博客,只是在使用率上有差别。大部分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博客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一种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并开始利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化知识流的过程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开始之初,需要构建高职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知识的分析、将个人知识进行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以博客的方式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与个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以博客为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方面:对个人知识分析、将个人知识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在博客中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充分使用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

三、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

通过图2-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个人知识库,这种个人知识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个性化的知识库。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中的个人知识库是以博客为个人知识库的构建平台,高职学生可随时将个人所学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与疑难和心得体会、学习中的灵感等记录到个人知识库中,实时更新和扩充个人知识库,使个人知识库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如图3-1所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基本结构框架。通过基本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建立有很多途径,其中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心得体会、海量的网络资源、问题集、平时随笔以及实验实训中的个人作品展示等等,高职学生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设计。

四、结束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