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工培训教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网络教育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作用
一、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比较先进便捷的培训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断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在全日制教育当中多有运用,在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当中也多有运用。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应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很多地方已经看到这种培训方式,相对于传统面对面培训的优势,将网络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进网作业培训方式,一些地方为此制定了详细的进网作业网络培训管理规定,对电工网络培训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是,目前的网络教育主要针对在职电工,一些地方虽然在电工培训上进行了一些应用尝试,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有的地方,建立完善的电工网络培训网络,加强电工网络培训监督等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讲,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网络教育可以有效的弥补供电公司在电工培训上的不足,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电工培训网络,为电工工作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二、简析网络教育在进网作业电工培训中的作用
1.网络培训能够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电工的培训一般都是由供电公司组织的,主要针对供电网络建设、各种电气设备的管理及维护、电气设备安装等,在培训当中一般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中电工与培训讲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快,培训的效果比较有保障。但是,电工工作任务繁重,很多电工长期工作在供电所的一线,统一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在培训当中经常可以遇到旷课、迟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工作任务所致,也无法对他们进行通过处罚等强制其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培训的效果。网络教育则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网络教育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只要有电脑和网络,登录网站、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观看到培训内容,包括教案、视频、音频资料等,随时随地学习,解决了统一培训组织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让他们在家里就能接受培训。另一方面,网络教育能够将对电工工作和生活影响降低到最小,多数教育资源都是上传网站的,并不是直播进行的,电工在工作不忙的时候,在单位统一组织,或者在家观看教案、视频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等,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当然,也有一些现场直播教育,在直播的过程中可以与讲师进行互动,这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还能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不足。
2.网络培训能够构建起一个持续性的学习机制
传统培训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能持续性的进行,因为是兼职,是以培训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而电工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内容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以前所学的知识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进网作业需要;比如说在九十年代,电表基本上都是电子显示,功能和安装比较简单。而现在,智能电表已经普及运用,智能电表的安装及使用与电子电表有很多不同,如果不进行培训教育,电工很难掌握智能电表的安装使用。并且,人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一直都能掌握的,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忘记,这就要求必须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对电工来说也是如此,想让其一直保持进网作业的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培训教育。网络教育恰恰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网络教育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年365天不论是自己学习、还是直播教育,都能够持续性的进行,这有利于拜托传统的培训教育在持续性上的不足,让电工能够主动的、持续的学习,让其能够真正的长时间的具备进网作业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实习教学改革
摘要:
工程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同于水利类其他专业课,工程地质由于实践性较强,野外地质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然而,传统的野外地质实习作业还依赖于手绘,无法跟上目前自动化、信息化作业的步伐。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与野外实习相结合,完成学生手绘作业向电子化作业的转变。这不仅能够高效完成实习路线剖面图的绘制,还能够让学生熟悉地质调查的电子化办公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地质调查整理、分析、绘图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工程地质;地质实习;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一、引言
工程地质是一门以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服务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一门地质学科。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力学学科,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着重解决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有关的工程安全评价涉及的地质问题。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内基础理论教学和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主要基于已有的教材,讲解关于岩石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下水、岩体工程特性、大坝、隧洞、边坡等知识。而野外地质实习主要进行岩石、地质构造的辨识,了解、掌握不同的地质作用、地下水作用对工程岩体结构的影响,并初步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由此可知,野外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相关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与地质实习。然而,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实习教学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实习过程中教学设备还处于八、九十年代水平,实习区域地形图长久没有得到更新,无法反应当前的地形地貌;学生的内业还是依赖于手绘,无法跟上目前自动化、信息化作业的步伐。就目前三峡秭归地质实习而言,该实习区域地形图较为陈旧、分辨率低且模糊不清,加之近年该区域工程建设频繁,因此容易产生识别误差;同时,学生需要购买地形图,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携带地形图也有一定不便。本文在谷歌地球可视化地形图的条件下,采用GoodyGIS和AutoCAD等专业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完成实习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实习过程相结合,不仅能够将地质调查的手绘向电子化办公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地对基本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基于谷歌地球,采用地理信息化系统开展地质实习内业电子化,不仅能够相对精确地反映当前的地形地貌特征,而且便于学生及时查找路线,辨别地质情形,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开支、减少实习过程中的载重负担。
二、基于GoodyGIS教改方案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遵循机电应用技术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比照维修电工国家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了5个的学习单元,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门课程之后,学生应该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基本物理量;了解电阻的串并联特性及计算方法;了解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基本特点及物理量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特点、连接方式及物理量的基本运算;了解电磁效应及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
电子信息实验教育体系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武林 汪金山 潘日敏 杨晓雨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在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上,以学习设计性实验方法、培养电子设计能力为目的。在专业设计型课程中开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验项目。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方法与技能。适用于中年级的理工科专业。主要开设模电课程设计、数电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子线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感测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与VHDL语言、DSP技术及应用、现代虚拟仪器技术等设计性实验课程。综合应用型实验课程。在专业基础和设计型课程基础上,以学习综合应用性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为目的。在专业提高型课程中开设以综合性、应用性为主的实验项目,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适用于高年级理工科专业。应开设PLC技术及应用、单片机高级应用、电工技术、家用电器、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电子工艺实训等实验课程。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以安排研究创新型实验内容为主,学习探究性实验方法与技术、培养研究创新能力为目的开设探究型实验项目。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精神培养,适用于中高年级的理工科专业。开设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电子专业综合实训、智能机器人、飞思卡尔嵌入式系统、智能汽车竞赛培训、学生开放实验项目、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项目、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校企合作项目等实践性为主的内容。中心按照课程群的模式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为逐步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引导和课程保障。
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和执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中心组织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人员在编写3部有代表性的实验教材———《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电子电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和《电子综合设计与实践》,并准备正式出版。另外根据实验教学需要,修订实验指导书15册。中心开出25门实验课程,开出200多个实验项目。其中验证性、设计性、综合应用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约为:验证性占34%;设计性实验占31%;综合应用性实验占22%;研究创新性实验占13%。从中可知设计性、综合应用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占2/3。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心依据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创新要求,积极探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形成具有特色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实验项目归类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应用性、研究创新性4类,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6-7]。
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这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整个实验过程均强调必须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策划、引导和激励,例如项目原理解析、方案可行性的审核、疑难问题的指导及实验结果的检查分析等。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肩负着推行和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社会的重任,其在社会经济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职院校建设继续教育体系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受到人力、财力、资源、模式等方面的限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建设以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现状,以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进而探讨如何摆脱困境,构建完善的高职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积极地发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体现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优化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提高自身的办学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给予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一定的帮助措施,并在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跟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不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培训场所都优于社会培训机构,是促进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覆盖的内容
(一)开发管理
开发管理包括对继续教育培训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对象,确定培训方案、招生方案以及培训地点,明确培训教师等相关问题。
(二)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主要是对继续教育培训过程和学习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规范的完成。对于任课教师来讲,主要是了解、管理他们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满意度等;对于学习人员来讲,主要是了解、管理他们的学习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
(三)后期管理
优化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顾名思义既包含了汽修专业的知识,也包含了电子专业的相关知识,涉及汽车、电子等相关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要想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做好,首先要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如何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也是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我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如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改善等问题成为优化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优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之后不仅具有专业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得以适应市场需求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
一、绪论
现代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汽车技术的电子化以及智能化。目前电子技术在所有车辆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豪华车辆上的应用更大甚至超过了50%。现在随着国内外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汽车电子技术的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并且被国家教育部定为急需和紧缺人才当中就包括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我校虽然紧跟时代步伐早在2009年就开设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并且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由于现在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的太快,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了。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企业普遍认同有实战经验的维修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所以培养一批高技能型专业人才是我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等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如何优化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是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所以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对于一个专业来说至关重要,有好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学生。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以后是要到社会上接受时展的检验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理论功底并且要有很高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服务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培养一批真正能够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精髓,并且能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坚持立德树人,校企融合、知行合一,并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且具有实际能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通过开设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并且使之具备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搭建与之相关的创业平台,并且指导学生自主创业,从而发现一部分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并且把他们培养成从事汽电或相关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所以本专业培养的是在汽车电子技术岗位群的高素质并且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及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
摘要:
培养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是职教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要适应时展,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努力打造科学高效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机制。
关键词: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严重滞后,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所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目前,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难”,从而造成了“招生难”的局面。但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表面的人才饱和、过剩,恰恰预示着人才的短缺,饱和的是“大陆人才”的饱和,“特色人才”的短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必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可以从事与电有关的设备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维护,自动生产线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数控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等工作。近几年来,各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自动生产线,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片看好。
2建设目标
电力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民办本科高校的特点
1.1学生来源广泛,基础各异
三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本科学业,我校电气类的办学模式有普通本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外合作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学生来源广泛,基础各异,这使得我校的电气类的同学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水平进行相应灵活的调整。我校普通本科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好,在理论课程上对学习的深度要求相对较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同学理论相对较薄弱,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补充和专业知识与基础的衔接,总的来说,民办本科注重学习和掌握应用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1.2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内在动力有时不足
学生对自身学业有着强烈的成才愿望,对社会热门知识学习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基础较弱,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感到迷茫和困惑,对未来发展前途缺乏信心和方向感,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进行积极引导。
1.3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易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有些学生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对实践和动手环节非常感兴趣,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又使得实践难以联系理论,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