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工毕业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研究
摘要
电工电子应用技术是理工类应用型本科(中职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针对目前中职本学生的教学特点,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应用本科;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
应用本科(中职本)教育是介于高职和普通本科之间的一种新的教育层次。应用本科(中职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实际,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强,知识面较宽、能够适应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专业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本科(中职本)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基础课,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招生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学生与高中起点的高职和普通本科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为此有必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对项目化教学法在应用本科(中职本)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教学特点
应用本科(中职本)的招生生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走访相关中职本的生源学校,了解到这些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工程教育认证的水利水电工程能力培养
【摘要】能力培养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目标,为更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认证标准指导思想与专业特色,探讨通过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来保障专业能力培养,分析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方式,提出符合专业需求、有效提高能力培养水平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培养;水利水电工程;课程体系;兼职教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源于《华盛顿协议》,该协议于1989年签署[1],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已成为工程界的国际权威。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2]。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对中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意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认证工作中起步较早,该专业人才应面向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而工程教育认证也正基于此,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根据认证标准和专业教育实践,探讨面对认证能力培养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1工程教育认证的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具备了明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与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相符[3]。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年11月修订)中体现了对多种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是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4],并明确要求“课程体系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5]。所以如何根据专业特点和认证要求设置好课程体系是提升该专业教育水平的关键工作。工程教育认证在制定通用标准的同时,还制定了补充标准,其中包括水利类专业补充标准,适用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也适用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6]。在该补充标准中,对课程体系做了具体补充说明,对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程有更为明确的指导。通过各类课程设置,可以做到面向能力培养要求。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培养学生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应用于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专业类课程应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以四类课程划分为基础,在其中分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特色设置认证标准中列出的课程或环节,并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及目标开设其他相关知识领域教学内容,是面向认证要求、保障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有效方式。
2发挥兼职教师作用
如何有效发挥兼职教师的特长优势,提高能力培养质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践环节在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7],而实践环节中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可望获得理想效果。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8],实习基地应具备与实际工程、尤其大型水电工程相结合的条件。本科院校通常建有对应的专业实习基地,所以可以在实习基地聘任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实习指导过程,包括实习报告批改、实习成绩考核等环节,便于兼职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教育认证水利类补充标准中规定其时间不少于12周。在此环节中,如何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可考虑以下方式。其一,结合科研、生产实际项目,由与项目相关的兼职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不仅全程参与指导,而且对设计成果共同考核。其二,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到设计单位,结合设计单位具体工作开展毕设,采用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双导师方式,这也符合认证标准中“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由教师与企业或行业的专家共同指导、考核”的要求。
独立学院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论文针对独立学院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及进行了分析,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三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总结了课程改革实施的成效,目的在于为学院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目标建言献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1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程序及施工组织等基本知识,毕业后能初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作业。近年来独立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主,而以施工管理单位为代表的用人单位,特别希望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之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这就需要学校人才培养应向应用型、技能型转型,学生毕业后要能够很快胜任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水利工程施工及相关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对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2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原理、施工方法及常用的施工机械等,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结构更新快,综合性强等特点。[1]
2.1实践性强
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
【摘要】风力发电现在得到了人们充分的重视,在当前低碳背景下成为了重要的电能来源。但是和国外相比,我国的风力发电起步较晚,所以技术人才的匮乏一直以来都限制着我国风力发电的发展。因此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风电技术专业,给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实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并不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也体现出了我国风电专业的教学当中实践性严重不足。
【关键词】高职;风电专业;实践性教学
与在我国风电专业教学当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教学设备落后,所学的内容和实际应用的已经形成脱节;实训课程比重严重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实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平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的实践能力上也存在缺陷等等,所以总结起来,现在我国的风电技术人才培养当中仍然有很多问题。
一、提高课程设置水平
实践教学质量是直接受到课程的设置情况的决定的,无论是课时的多少还是课程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保证原有的理论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实训课程的比例,结合专业内的方向不同,可以将实训课的比例设置为高于50%。风电设备检修与维护方向实践性教学设置: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液压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原理、风电场电气系统、传感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机电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风电场运行与维护、金工实训、计算机操作与绘图实训、电机检修及拖动实训、电工实训、风电机械设备检修实训、电气运行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等。风电机械设备制造与装配方向实践性教学设置: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计算机绘图(AutocAD)、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数控加工技术、风力发电机组原理、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风力发电机组生产及加工、计算机操作与绘图实训、金工实训、电工实训、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等。
二、改良教学方式
实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其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是不同的,所以有着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仅教师要改变教学风格,同时也要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和范围,以实践性作为立足点,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的图片,并且应用内部解剖图来让学生了解风电站的工作原理。结合风电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来让学生可以对于设备的运行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实验课上,可以结合本校实验室的实际条件来开展实验活动,在实验教学期间可以将实验室全天开放,组织学生分批次来进行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动手的机会,来提高学习效果。高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符合于风电专业应用需求的实训课程体系,让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实训教学包括的内容有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对于基本技能来说,要以集中实训为主,而专业技能实训则要作为强化内容来教学。其中基本技能包括绘图软件操作、电工金工实训、设备检修等等。实训教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可以学生毕业前一个学年安排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过程管理和整个风电站管理体系。
对分课堂在汽车电子技术中应用
摘要:探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线上-线下两者相结合的慕课-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拟解决慕课授课过程中师生面授互动缺乏和传统授课方式中学生被动学的弊端的问题,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慕课-对分课堂;混合式;主动性
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1慕课的弊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线上慕课虽然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初始学习的兴趣很高,但是不能持续的坚持学习,造成了慕课课程毕业完成率低的现象;且网络教学方式固化、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的教学弊端。
1.2传统课堂的弊端
在对学生进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填鸭式”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在座位上被动的听课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操作技能培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中职学校向电子信息产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该专业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在行业立足发展。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综合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技能比赛、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在学生各个主要活动环节中对操作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操作技能;实践
0前言
自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各级各部门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增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技能比赛绘声绘色,校企合作逐渐加强,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工作重点是专业内涵建设,以培养专业操作技能为抓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培养从事电子整机生产、安装、服务和管理以及电子设备装配、调试、维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专业方向包括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家用电器设备应用与维修、电子产品营销等。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电子产品营销员等。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包括电子产品装配工、调试员、检验员、安装与调试员、销售及售后服务专员等。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操作技能包括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具有电工操作技能,能识别并正确装卸常用电子元器件,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仪器和仪表,掌握电子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等。现阶段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理数基础薄弱、自信心不强、专业认知有限,但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针对以上学生实际情况,为了培养符合本专业人才规格的毕业生,中职学校要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技能比赛、校企合作等方面强化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1优化课程设计,夯实基础能力
从简易电子制作着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学校是培养面向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兴趣既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成才择业开启职业生涯的内置导航。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强,专业认知迷茫,被动选择就读专业。为了增强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应当从新生入学的专业介绍开始,以参观专业实训室的形式开展专业介绍,在每一个实训室中布设一个简单直观的作品演示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以制作简易流水灯电路开启课程,一块万用板和几个电阻、电容、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元件就能完成一个闪烁电路的制作,让学生感觉到电子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电子世界的兴趣。以能力为导向开展电子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电子仪表的认识与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基础电子电路分析等。练就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是电子技术入门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微课的形式简单快速讲解知识点,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搭建基础电路。学生在万用板上安装、焊接电子元器件,可以提高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对电路的测量与分析,有助于他们内化基础电路模块知识。使用项目化教学法分解消化专业课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电子电路CAD、单片机及各类家电产品的原理与维修等。在电子电路CAD课程中使用项目化教学法组织教学,从单面板到双面板设计,以项目形式分散操作难点,将知识点融合到项目中,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从原理图到PCB的教学方式,将课程的核心内容PCB设计贯穿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在家电产品的原理与维修课程中,家电产品电路复杂,部件繁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利用项目化教学法从电器设备的拆装入手,从认识结构、各模块电路原理与维修到综合维修实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器设备原理和维修技能。
2开展课外实践,提升操作技能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遵循机电应用技术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比照维修电工国家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了5个的学习单元,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门课程之后,学生应该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基本物理量;了解电阻的串并联特性及计算方法;了解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基本特点及物理量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特点、连接方式及物理量的基本运算;了解电磁效应及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工作原理和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论文(共6篇)
第一篇
一、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软实力
第一,在提升校内实训室硬件水平的同时,结合电气专业实际,我们也要重视依托仿真技术来提升各电气实训室的软件水平。引进比如MATLAB等国内先进的仿真软件,在课程中推广和运用仿真实验手段,实现仿真实验与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
第二,提升电气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关键。我们要以“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为抓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是从企业引进,二是不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三是支持教师参与电力企业的科研项目。
第三,做好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与选购。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有超前眼光,我们必须将本校电气实训设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并着眼于最前沿的电气应用技术,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
第四,积极引导与鼓励本专业师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别的电气技能竞赛,对获奖的团队给予重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校在电气行业的办学知名度。
二、加大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创新力度